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心的效能訓練 鄭石岩

禪——心的效能訓練 鄭石岩

禪燈——光明寬闊的胸襟

[日期:2011-05-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鄭石岩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每個人心裏的深處,都有一盞光明的燈。只要肯努力、肯立志、肯腳踏實地地生活和工作,那盞光明燈便能大放異彩。它給人溫暖,給人信心,助長志氣,照亮前程。  心燈是無形的智慧,是活潑的響應能力,是能克服煩惱、使人自在的積極心志,而不是迷信者在家裏點的一盞燈。如果家裏需要點一盞禪燈,也必須明了那盞燈是一種象征,它在提醒自己:要經常維持智慧的明亮,心神的愉悅,待人處世的清醒。  透過禪的訓練,我們能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走得安穩,能在艱困的日子看到光明的方向和希望。  人生不免有許多逆境,而順境是克服逆境之後才出現的。辛苦和憂心是生活的必然,但喜悅卻在含辛茹苦之後才嘗得到。順逆之間的轉變,煩惱與悅樂之間的消長,端賴自己是否運用覺照的智慧,開悟的卓見,展開生活的豪情。  開悟表示自己看出新希望,看出事態的真相,願意打起精神迎接它,並照它的“應然”好好地努力。這種心智狀態,就好像走在黑暗的道路上,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讓自己看清行路,步步踏實,不至於掉落懸崖或踏入坑洞一樣,所以稱它為禪燈。  禪燈不是供佛時用的燈,而是在供佛之前和供佛之後,從自性所流露出來的光明力量。這種心智能力,不是一般所謂的智能,不是學問知識,亦非遺傳稟賦。禪燈可以勉強解釋為你的生命之眼,它正在看你自己,而且要看出接納它和展現它的意義。正因為看出自己的意義,就能振作起來,有意願去生活,去承擔現在的“應然”。  禪燈是心靈世界的新希望。人一旦看出自己的意義和價值,肯接納它時,貧富影響不了你的自我評價,貴賤左右不了你對人生的莊嚴信念。這就能做自己的根器,好好發揮,得到自我肯定的滿足。  這個生命之眼是在看著自己,也看著自己的生命和周遭;是自性,又是千變萬化背後的如來(根本智)。唐朝的洞山禪師年老時受到病魔的折騰,弟子與他有一段精彩對話:  “是否在你之外還有一個不病的體?”  “有。”  “那不病的體是否看見師父?”  “是我在看他。”  “師父如何看他?”  “當我看他時,看不到有病。”  很明顯的,當我們用那心靈的眼去看時,才看到他——生命的真實性。而且照得自己通徹明亮,不覺自己有病。因為他已超越了病與不病。  更具體地說,當智慧之燈通徹明亮時,所有的順逆、成敗、高下、得失都成為生命中莊嚴的一部分,就好像有高山就有深穀,有凹凸就有明暗,有急流就有湖泊一樣;不因為高山就高貴,深穀就低賤;不因為急流就壯觀,湖泊就停滯,都是整個莊嚴的一部分,都具備佛性,同屬尊貴,所以叫平等性智。這就是佛光,就是禪燈。  在禪的典籍裏,無處不在傳述光明的心燈,照亮人生的光明面,故雲:  一燈能除萬年暗。  這是說當自己的心燈明亮時,就可以從萬年的黑暗中走出來,看出希望,有了新生。這就是所謂的解脫。  禪不是在幫助一個人長生不老,而是要他看出生命的真實現象,發現它的圓滿意義。禪也不教一個人變貧為富,或化逆為順,而是教人面對厄運如何超脫,陷入困局時如何自處。當然也啟發我們在順境中,當如何作正確有智慧的回應。我們不可能用自己的財富和地位來解決自己心中存在的困境和苦厄。許多人在煩惱痛苦中掙紮,並不是沒有錢和權勢,而是它們根本就派不上用場。心理的調適必須從心中發現希望,才能掙脫泥淖。
【書籍目錄】
第1頁:禪——心的效能訓練 第2頁:
第3頁:前 言 第4頁:禪心——清醒覺察的心力
第5頁:禪就是內在學習 第6頁:禪坐對身心的影響
第7頁:永恒的自性與慧命 第8頁:禪行——篤實力行的智慧
第9頁:解行並重 第10頁:生活適應的難題
第11頁:生活的四個行持 第12頁:通達與承擔
第13頁:隨緣實現人生 第14頁:建立生活規范
第15頁:恬淡與寬闊 第16頁:禪燈——光明寬闊的胸襟
第17頁:點燃你的心燈 第18頁:光明的精神生活
第19頁:踏著光明的路 第20頁:清醒的價值觀念
第21頁:正確的思維方式 第22頁:良好的交流藝術
第23頁:圓融的實踐智慧 第24頁:適當的工作態度
第25頁:積極的生活意識 第26頁:活用的知識經驗
第27頁:深厚的禪定修持 第28頁:禪機——通情達理的生活
第29頁:在解脫中成長 第30頁:真我的開展
第31頁:禪喜——體驗生活的悅樂 第32頁:五種禪喜
第33頁:失去禪喜的原因 第34頁:尋找禪喜的途徑
第35頁:禪悟——領悟人生的究竟 第36頁:禪坐——調和身心的關鍵
第37頁:調身 第38頁:調息
第39頁:調心 第40頁:結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站長 发表于 2012-4-13 1:22:22
已改, 謝謝通知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2-14 23:30:48
本書深入淺出,非常值得推介。

但請版主對本電子書稍加修訂:
1) 第11頁和第13頁重覆了;
2) 第12頁“通達與承擔”篇第一段末句:由“必須接納,從而把業轉動成爲善良的慈悲...”之後,錯植第10頁“生活適應的難題”篇的下半部;及
3) 第14頁已為“通達與承擔”篇的正版。

建議版主刪去第11和第12頁,則全書當更完滿。

TK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