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項淫
▲戒疏雲“淫戒成犯,事在形交,故唯在身。口非犯意,由無語故。”行宗釋雲“由無語者非口能成故。律中,教他作淫,他作犯中罪,不作但下罪。”見戒疏記卷五。
第二項殺盜
▲ 戒疏雲“殺盜二戒。身口互造,兩得相成。然身為根本,口為枝條。所以然者。損財害命,身自獨成,不待語助,故知身本。口語教死,言了未成,待前命斷方得重罪,要由彼身助口成業,故知枝條。”行宗釋雲“初明不互造二,初立義。上二句明造成通互,容相助故。下二句明結業不互,局本枝故。本即正位,枝謂旁兼。所下二征釋所以,初釋根本。口下釋枝條。”
△戒疏又雲“二明互造二,初出前所計為二,初示宗。多雜等論皆有部所計。所下二出不互所以則有二意,初約業異釋。若約能色,身是可見有對,口即不可見有對。若據所造過,身造淫盜殺,口作誑妄。若約所發,業性不混。若取來報,感果不同。事下次約事不竟釋,初句立意。言下釋成。”
△戒疏續雲“若依本律,成論所通。三業互造,各自成業,故彼文雲。殺不善業,身亦可造,隨以自身殺害眾生。口亦可造,或教人死,或以咒殺。心亦可造,有人發心能令他死。故彼論雲。如和利經說,外道神仙起一嗔心,殺那羅國。如檀特等諸險難處,皆諸仙人嗔所作。”行宗釋雲“二正示今宗中為二,初示宗各自成者隨約能造,結業成。不同多雜,從所作事,判定身口。故彼下二引示。且明殺業,餘可准知。文同之。故下二別示心造論文二節,初引經證。那羅國者具雲那羅千陀羅國。如下次舉事證。言檀特者即西土山名。經音義雲,或言單多羅迦山,此雲蔭山。此明仙人心業強猛,證上起心即能害故。”以上皆見戒疏記卷五。
第三項妄
▲戒疏雲“妄語一戒。本希名利,非言不成。亦有身現,無疑成重。比前互造可以類之。”行宗釋雲“初明正業。亦下明互造。現相必約前信,故須無疑。”見戒疏記卷五。
第四節教遣
教道中分為二項一教人
二遣人
第一項教人
▲戒疏雲“先明教人。言淫戒者,自作成重。教人為非,樂染前人,於我無預,不得同犯。”行宗釋雲“初淫中於我無預言能教人不預其樂也。”
△ 戒疏續雲“殺盜二戒,過通損益。自作教人,損境暢思,期契相同,彼我同犯。或能教者克所使意,或時節早晚坐立乖契。或互顛狂舍戒,緣闕。但有少差,於此犯法,教者不犯。漫心無寄,隨作相應,皆名為犯。”行宗釋雲“二殺盜中二,初通明犯相。損益者謂損他益。以淫唯適己而非惱他,殺盜兩兼故通損益。或能下二別簡克漫,初科中。或時等者且列五。時節坐立緣闕此三並約所教,顛狂舍戒則通能所故雲互也。問,如教殺坐人,彼立即害,雲何非重。答。既雲克心,能教應言,見坐可害,立不應害。此則不犯。若不指定,同下漫心。時節早晚亦同此釋。此明漫心者即不定早晚等也。”
△戒疏續雲“大妄語者,自說成重。教人稱聖,免得上擁彼,於我無潤,故不同犯。”行宗釋雲“三妄語中。問文雲教他不犯者。如教他稱己,自得名利,豈不犯重。答,此落後遣,非此所明。”以上皆見戒疏記卷五。
第二項遣人
▲ 戒疏雲“教者利己義疏,遣者向己義親。何以明之。且如戒中。遣人就己行淫,遣人說己得聖,利樂是我,犯齊究竟。殺盜兩戒無有遣義,故非所論。”行宗釋雲 “初分示。何下推釋。可解。問,殺盜何以無遣義耶?答。遣人殺己,罪不至果。豈有令他盜取我物。是則淫妄二戒遣重教輕,殺盜兩戒有教無遣。”見戒疏記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