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支明餘異境
明餘異境中分為二類一通示
二釋疑
第一類通示
▲戒疏雲“餘有非人畜杌來作異境。通望本境不死,中罪若若望異境無心,無罪。”見戒疏記卷四。
第二類釋疑
釋疑中分為二端一釋人異境難
二釋律境想難
第一端釋人異境難
▲戒疏雲“問,王人異境,亦是無心,何為結重?答。人想而殺,境心相應,是故成重。不起非人想,故無罪也。”行宗釋雲“初躡前人異境,相並為難。釋中。以餘三境,趣類全乖,不可相例。”見戒疏記卷四。
第二端釋律境想難
▲戒疏雲“問。若無罪者。雲何律中,非人人想,中罪者。”行宗釋雲“初敘難。引律者即殺戒境想第四句。”
此段疏文與上端連續,故先牒上文而後征難。
以下疏文六段共有三釋,初二為古解,後一為今義。文六段中,第一段為初師釋,第二三四段先示次師釋後由初師斥辨,第五六段為今義先詰破初師後詳申正解。文繁義密,故先預明大意,學者自易貫通。
▲ 戒疏續雲“答。此由境差,方便罪也。由非人來,人想不舍,殺張心成而境乖異。望張方便,望非人邊本無罪也。具足五緣殺非人者,但中罪。如何其因已是中罪,義不然也。”行宗釋雲“二引釋二,初引他師約本境釋二,初約想心解又三,上二句定罪。由下釋所以。彼謂律結中罪,還從本境,不望非人。具下引殺非人罪質成上義。五緣者一是非人,二非人想,三有殺心,四興方便,五命斷。如何等者以非人作人想,在人為境差,望非人為想差,故是殺非人因也。謂果罪但中罪,豈得因罪即結方便中罪耶,以非人方便但下罪故。此明律結中罪,不望非人。斥他異解,故雲不然也。”
△戒疏續雲“有人言。上立異境想疑心中。想則決徹,人差結重,餘則無心但屬本境。疑則不爾,緣兩境生,故就兩境雙結二罪。”行宗釋雲“二斥疑心解三,初示他解。彼謂想心同上。疑心不同,以未決徹,本異二境並有心故。雲二罪者本境方便中罪。人異境是上罪,餘三異境並疑心中罪。”
△戒疏續雲“今解不然。但列本境縱使四異來差本境,若強若疑,皆列本境。何以明之。畜是小愆,杌非生罪,如何來差俱犯中罪。豈不望人從本境結。”行宗釋雲“次約義斥。還即古義,對破前解故雲今耳。下雲今明正解始是今義。文中,初判定。雲但列者即指律文境想句中。何下征釋。且舉畜杌難破前義。據此破詞,則知前解異境皆中罪。”
△戒疏續雲“問,異境有強,方便屬何?答。強想猶懷本境,故知此強不望異結。如是類例,若疑若想皆從境,故雲強想。如下例通。據此立義,不問想疑,異境之上永無罪也。前門境強乃約本境,此明異強。須知兩別。”
△ 戒疏續雲“問。異境若強,差我不殺。強是本境,異非罪者。異境忽弱,而被我害。未害之前,方便屬誰。若見異已,別有方便,此則本境方便是自立。若見異已去,無別方便,害異果罪,因還本境,若此立義則無境差。”行宗釋雲“二明今釋約兩境難二,初躡境強難破又三,初牒前義。異下反以境弱為問。若見下雙難,初約有方便難。則本異兩境皆有罪故。次以無方便難。則異境果成,本境因沒,故雲無境差也。”
△戒疏續雲“今明正解。本境一品齊是中罪。異境來差,人境緣人,有強有疑,莫不殺心皆結中罪。若至非畜,例有強疑。以懷人想,強從本境,非畜異境一向無罪。若兼疑心,從兩境生,本境疑中罪,非畜疑下罪。若至杌並結本境,以杌異境非生罪緣。”行宗釋雲“二申今正解中二,初明本境通結。異下明異境別結又複為二,初明人異境。若至下次明非畜境又二,初通標強疑。以下別釋,初釋境強。若兼下釋疑心。非畜二,正犯中罪下罪,疑故並下罪。杌非罪緣故無所犯。初師局就本境,異則不結。次師疑心兩緣,異境皆中罪,不簡輕重。觀今所判,文理精詳,比前可鑒。”以上皆見戒疏記卷四。
上釋律境想難中科文,別錄於下,以便對閱。
初敘雜
二引釋初引他師約本境釋初約想心解
二斥疑心解初示他解
二約義斥
三引強為例
二明今釋約兩境難初躡境強難破初牒前義
二反以境弱為問
三雙難初約有方便難
二約無方便難
二申今正解初明本境通結
二明異境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