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藝術的懂與不懂之間,我們要持什么態度?

[日期:2011-04-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穀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孫:不知不覺,我們一開始對藝術的贊美與肯定,已經被您所講的當代藝術的種種異化所沖淡,甚至對藝術帶上了質疑的眼光。這裏又有一個矛盾,藝術家也可以說:你總得讓我有自己的東西吧,畫國畫我畫不過古人、做詩詞我也做不過唐宋,怎么辦?

  林:對,總得有自己的東西,但拜托你做出些好的東西好不好。如果我們連這個要求都沒有的話,藝術的異化會更厲害。

  孫:好這個標准是很私人的,當代藝術家會說,我的作品本來就很私人化,反映個體的生命體驗,怎么能做出公認的好?

  林:但別忘了,藝術是作為欣賞而存在的。藝術不是自然界原有的東西,它是文化創造。所以它不是可以被提到一個絕對位置而讓所有人必須圍繞它的,一旦失去了欣賞者,也就不成其為藝術。你想人類有天毀滅了,猴子還存在,他面前有畢卡索的畫與一串香蕉,它會選擇哪一個?當代藝術展裏,常常是大家進去,面對一個完全無以理解的作品駐足五分鍾或十分鍾,就怕別人看出自己不懂,這種做法只能助長藝術的異化。

  孫:您說不懂,藝術家還不敢太說什么,因為您還算是藝術的檻內人。要是我們一般人做這樣的批評,或者直說不懂,底氣就不會那么足。

  林:你以為專業的人士真的也都懂嗎?我在台灣畫界的朋友倪再沁受邀去美國做專業訪問,在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招待他時提到這兒正好有一個當代藝術家的個展,全美國影響都很大。倪問他知道這些作品在做什么,館長很誠實地說我也不知道。不知道還放那么大在那裏,你看多有皇帝新衣的味道。當代藝術的確給大家形成一種心理壓力:你不懂,還不敢大聲承認。其實藝術與欣賞者是共生的,說到底,欣賞者還是要回到生命的感受上。我也許欣賞水平不高,但請你說服我,而不是用專業來壓我。即使說到繪畫專業,我們也能看到,古典藝術是有共相的,就是我們曉得張大千、李可染是什么層次,一般畫國畫、畫水墨是什么程度。但當代藝術哪有共相,我做過當代藝術的評委,非常知道每次評選出來的作品可以南轅北轍到什么程度。難以想象。

  孫:如果當代藝術個性到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地步,我們又怎樣評定它呢?就是我們說藝術很重要的時候,是否該把它包括進去?

  林:還是要回歸到藝術跟生命的對應關系來看。自己不會在這裏迷失,藝術家也不會在此異化。

  孫:就是像您對讀書的態度,跟自己生命沒對應的就不管他。

  林:這個對應當然會因時而異,但守住這原點,就不致以有涯追無涯,藝術也一樣。當然你還可以有一個標准,就是看藝術家跟他的作品之間的關系如何。比如他用作品書寫生命的不自由,是不是自己很放任,過得很自由。他對自己所拈提的主題真的很關切嗎?還是為表達而表達。在行者角度,更強調作品與生命的貼近。當然當代藝術家非要強調自己是只談作品不談自己的生活,那也是他的權利,我只能從我自己的角度說,你這個東西是藝術的異化。何況,我們對一個作品說看不懂,也不代表有什么錯啊。既然當代藝術給了自己那么大的詮釋空間,那我們就正好發揮欣賞者的詮釋嘛。我們認為你是爛的,我們不選你,你不也就會反省一下嗎?

  孫:我們一般人不敢說自己不懂,或著不敢批評它爛,更多是因為我們是以學習者的心態去領受的,總希望自己能從藝術那兒獲取些有益的東西。

  林:我也不是一竿子否定當代藝術。我也當過當代藝術的評審,知道裏面有高低。如果大家不去對當代藝術多作勝義解,我也就不會做那說穿國王新衣的小孩子了。

  當代藝術自己把自己搞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程度,而不去細細觀照生命存在的苦空無常、刹那生滅。這中間就有種種假相需要勘破。我常想,也許當代藝術該為自己另外命名,它不必與傳統藝術共享一個詞,那么大家也不用以一個同樣的標准去衡量它了。人類的行為原來就多面相,你要呐喊就去呐喊吧,也沒什么錯。但你不能反過來說,安安然然、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錯的。從一個解脫的角度,有些東西並不是你想要就可以得到的,悠然見南山,看來寫意、容易,其實滿難,那點淡泊,需要有高度的反思與觀照,比較起來當代藝術常常是:一方面在表現生命多么不自由,一方面又在彰顯: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那是人類的一種順性而為,難免狂妄與自大。就生命的不自由來說,宗教徒所觀照的也許還深,要不他不會去選擇修行。在禪,更是二六時中,不離這個,如實地實踐,是整個生命去體踐的,不能說這種安然就是浮面、假像。禪說“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許多現代藝術家就少了這點。何況行者的極致,正是我那句話:“生命之全體即為藝術之自身”。到這裏,藝術與生命就完全合一了,所以弘一的生命就是一件作品,你想到他時未必能想到他的音樂,你卻有著宗教與藝術的感動。

【書籍目錄】
第1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內容簡介 第2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目錄
第3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如實的生活,如實的禪 第4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把心放下,隨處安然
第5頁:位子擺對了,人家才看得對 第6頁:朋友之間不溺的相知相諒,最好
第7頁:孤獨是一種美感 第8頁:整個社會都談人際
第9頁:朋友的前提是單純,你看他對你做錯事 第10頁:純粹的異性友誼,是否是我們的妄想?
第11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總經理與科長理論 第12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
第13頁:金錢一樣有它的價值遞減效應 第14頁:盯死了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了
第15頁:有過錢的人才能看淡錢嗎? 第16頁:沒有理財智慧,不代表你沒有生命智慧
第17頁:簡單的談發展,人就容易活在統計數字裏 第18頁:感恩與仇富:當代人的一對難題
第19頁: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規劃 第20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遊於藝、志於道
第21頁:算命與看星相是一種生命的謙卑嗎? 第22頁:人的命運是上帝安排?
第23頁:擴展自由是生命最大的價值 第24頁:加法世界如何做減法
第25頁:在最適當的時機做最適當的事 第26頁: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第27頁:票友的心靈,專家的技巧 第28頁:當健康變成流行
第29頁:資訊經驗不能替代生命經驗 第30頁:是想象力釋放還是另一種腦空白?
第31頁:因為網絡,我們得面臨另一種失序 第32頁:博客的存在就是退回子宮
第33頁:資訊社會生命最大的困境是不自由 第34頁:沒有誰會永遠年輕,沒有誰感情不受挫
第35頁:真的是年輕時代爽透了 第36頁: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第37頁:夫妻間的事情,沒有哪一天是明白的 第38頁:假如愛情是盲目的,禪者如何了了分明?
第39頁:出家眾以戒律為重,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 第40頁:帶業而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圖
第41頁:四種老師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個? 第42頁: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樣的參照系
第43頁:孩子需不需要全副盔甲應對社會? 第44頁:照見自己殘缺,才不會為難孩子
第45頁:旅行是為照見自己 第46頁:年老時的流浪叫流落街頭
第47頁: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 第48頁:旅遊文字也只是一種職業書寫
第49頁:做藝術教育,先要想清為什么? 第50頁:藝術和人格並不就是同一碼事
第51頁:當藝術的異化偏離了生命 第52頁:謝德慶與印度苦行僧
第53頁:藝術如果可以從各種角度作不同詮釋 第54頁:藝術的懂與不懂之間,我們要持什么態度?
第55頁:永恒之當機:作為個體生命,我們選擇什么? 第56頁:拒絕長大與童心未泯有何區別?
第57頁:不服老與臨老入花叢 第58頁:女人如何在歲月裏安然
第59頁:一日有一日的領會,十年有十年的風光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