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當藝術的異化偏離了生命

[日期:2011-04-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穀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孫:在今天談藝術,已經不能忽視當代藝術的現狀。否則,籠而統之談藝術的感動與觸發,總跟我參觀一些展覽的印象對不上。古典藝術溫婉、均衡,有您說的那種感動,但我們不得不看到,藝術發展到被稱之為當代藝術的時候,藝術的這種特質,已經漸少。甚至說,當代藝術已經不把感動作為終極目標。它追求極致、撕扯感、甚至是審醜的。發展到這個境地,我們又怎么來看它對於生命的功效呢?

  林:我多少對當代藝術持保留態度,畢竟它遠離了藝術最可貴的東西。

  孫:為什么這樣說?

  林:因為它首先是以議題為導向的,議題當然可以擴充你的視野,但議題停留在觀念層次就永遠不可能真正地感動你。舉例講,有些藝術家為了突顯生命是不自由的,就把自己封閉在盒子中或用繩子捆綁起來,理由講了一大堆,你看來看去,還是不感動,因為就是一個觀念嘛。從藝術本質來看,當代藝術本身有它自我矛盾的地方,比如它可能叫觀念藝術。既是觀念,又怎能如藝術般感動人。禪講不立文字,不死於句下,就因概念與生命的體驗有隔,藝術最可貴的正在全面的契入,缺了這,還不如找哲學家來談道理。

  孫:我們一直沒有離開感動這個詞,也許當代藝術家覺得這個詞很老舊了……

  林:不叫感動,叫共鳴好了,聽起來中性一些。約翰•凱奇的音樂作品《四分三十三秒》,在台上不彈一個音,叫做絕對的靜寂。你會共鳴嗎?這樣的形式可能會讓你一次震撼,但完了之後呢,反複再三、吟詠不已?不可能嘛!只是提起音樂史總要提及這件事。同樣的,美國那位波普藝術家安霍爾,複制夢露、毛澤東像的那個。你會在那些作品面前感慨不已嗎?很難,因為這裏面沒有生命真實的投射。它是主題先行的,可能會被寫進美術史,成為藝術事件,有一定的曆史意義,這個我都承認,問題是,它與我們生命有什么關聯,這還是要回到藝術的原點來追問。

  孫:他們的回答是:我們呈現了生命的困境與不自由,僅此一點還不夠偉大嗎?

  林:當代藝術有個說法:能觀照到人類的有限與幽微,正就是當代藝術偉大的地方,也就是說,它的偉大正在於承認人的不偉大或卑微。從一生命的觀照來看,能觀照自己的有限,也的確是種智慧,但在禪而言,還得追問一句:觀照之後呢?不只禪,所有宗教都這樣追問。如果就停滯在有限、幽微,很容易人就出現問題。你首先會認為,解脫是不可能的,甚至存在就是合理的,為自己種種的積習、逃避找遁詞。發現了問題,並不代表問題就解決了。相反地,還可能更落入虛無。非常多的現代藝術家最終也回歸古典,為什么?生命總得有所安頓嘛。

  孫:當代藝術說來還是西方藝術。當你接觸西方藝術形式時,就自然接觸到西方藝術家對於藝術的理解。比如當西方藝術史中站著梵高、卡夫卡這樣的人物時,他也非常自然認為,藝術需要這樣的撕裂感,或者說極致的力量。尤其是年輕藝術家會傾心於此。而像昆曲、古琴、西方古典樂,可能過了一定年齡,才能真正認識到它的美。

  林:從曆史上看,西方的現代藝術,是一種從神學脫離、人文主義發展的產物,因此就被賦予了一種與宗教對抗的使命。它要打破宗教所宣揚的一些表相的和諧與秩序,更要對抗權威,呈現生命自體的價值,這點坦白講,與“只破不立”的禪很像,許多當代藝術家也喜歡談禪,問題是他們始終還在慧可那“心不得安”的層次打轉。人文主義過度發展後,常徑直否定超越,以為這是掌權者給人的鴉片煙,但問題是,你否定超越,卻無法如禪般饑來吃飯困來眠,你還是吶喊、抗議,還是不安嘛!坦白講,真要能徹底體證“存在就是合理”,那就是挑水砍柴、無非大道,不思善、不思惡的境界了。可惜觀念畢竟是觀念,不能落到生命的實然,還是枉然。

【書籍目錄】
第1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內容簡介 第2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目錄
第3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如實的生活,如實的禪 第4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把心放下,隨處安然
第5頁:位子擺對了,人家才看得對 第6頁:朋友之間不溺的相知相諒,最好
第7頁:孤獨是一種美感 第8頁:整個社會都談人際
第9頁:朋友的前提是單純,你看他對你做錯事 第10頁:純粹的異性友誼,是否是我們的妄想?
第11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總經理與科長理論 第12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
第13頁:金錢一樣有它的價值遞減效應 第14頁:盯死了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了
第15頁:有過錢的人才能看淡錢嗎? 第16頁:沒有理財智慧,不代表你沒有生命智慧
第17頁:簡單的談發展,人就容易活在統計數字裏 第18頁:感恩與仇富:當代人的一對難題
第19頁: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規劃 第20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遊於藝、志於道
第21頁:算命與看星相是一種生命的謙卑嗎? 第22頁:人的命運是上帝安排?
第23頁:擴展自由是生命最大的價值 第24頁:加法世界如何做減法
第25頁:在最適當的時機做最適當的事 第26頁: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第27頁:票友的心靈,專家的技巧 第28頁:當健康變成流行
第29頁:資訊經驗不能替代生命經驗 第30頁:是想象力釋放還是另一種腦空白?
第31頁:因為網絡,我們得面臨另一種失序 第32頁:博客的存在就是退回子宮
第33頁:資訊社會生命最大的困境是不自由 第34頁:沒有誰會永遠年輕,沒有誰感情不受挫
第35頁:真的是年輕時代爽透了 第36頁: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第37頁:夫妻間的事情,沒有哪一天是明白的 第38頁:假如愛情是盲目的,禪者如何了了分明?
第39頁:出家眾以戒律為重,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 第40頁:帶業而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圖
第41頁:四種老師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個? 第42頁: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樣的參照系
第43頁:孩子需不需要全副盔甲應對社會? 第44頁:照見自己殘缺,才不會為難孩子
第45頁:旅行是為照見自己 第46頁:年老時的流浪叫流落街頭
第47頁: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 第48頁:旅遊文字也只是一種職業書寫
第49頁:做藝術教育,先要想清為什么? 第50頁:藝術和人格並不就是同一碼事
第51頁:當藝術的異化偏離了生命 第52頁:謝德慶與印度苦行僧
第53頁:藝術如果可以從各種角度作不同詮釋 第54頁:藝術的懂與不懂之間,我們要持什么態度?
第55頁:永恒之當機:作為個體生命,我們選擇什么? 第56頁:拒絕長大與童心未泯有何區別?
第57頁:不服老與臨老入花叢 第58頁:女人如何在歲月裏安然
第59頁:一日有一日的領會,十年有十年的風光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