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算命與看星相是一種生命的謙卑嗎?

[日期:2011-04-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穀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算命與看星相是一種生命的謙卑嗎?(此處小標題請與目錄統一)

  孫:生命非常奇妙,您也反複說生命不可說死,那對時下流行的星相解命與算卦、看面相會持什么態度呢?

  林:正因生命無比奧妙,所以算命、看星相之類看來尊重天命的行為,本質反而是一種褻瀆,而非一種謙卑。何況時下流行的多數算命和星相,是一種簡化的算命。它依有限數據而來,有時更直接就是電腦算命。如果能這么簡單地窮究生命的話,所有事情也就可以不要像現在這樣玩了。

  孫:但是算命看手相或著用易經算卦,不是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嗎?

  林:過去中國人有一種說法,你要算的話,必須總和十二種算法之後,才能真的了解你未來的軌跡。但在此也沒把它說死,因為還有句話叫:命已定,運可改。

  孫:十二種說法指的是什么?

  林:十二種相法,包括骨相、面相、手相、陽宅、陰宅、八字、流年、聲音等,統統加起來。

  孫:我不太懂陽宅是什么?

  林:就是你家裏的風水。其實這些因素加起來還不夠,算命者還必須閱人無數,再回到人那種直覺、靈感,才會准一些。說到易經算卦,它所留的解釋空間也比現在的算命要大得多。在易經成長的那個年代,是巫醫藝三者合一的,那時人占卜算卦,心理主要是敬天畏人。盡管從禪來看,它並不是究竟智能,行為本身,則是謙卑莊嚴的,跟我們現代人的心態不一樣。

  孫:估計我身邊的仙兒還沒您清楚算命這件事。我有時聽一個人講誰是什么星座,分析的語言就像是描述那個動物。比如雙魚座的特性就是水中沉溺的感覺。

  林:真要算命,可以讀讀《了凡四訓》這本書。這是明代人袁了凡60歲時寫給兒子的家訓。第一段就是立命之學。讀好這一段,怎么算命就能拿捏了。

  孫:您的這種態度是說,過去的算命還靠譜一點,現在的……

  林:過去算命絕大多數也是江湖術士,難免怪力亂神。我是說算命在一個文化中積累出來的形貌或理論,是過去那個樣子。我承認西方談星相學也有它的曆史,而我們現在只是把它簡化。如果我們今天斥責以前的農民出門看黃曆是迷信,現在這些看星相的,其實比他們更不知要簡化多少倍、粗糙很多。

  孫:不過人就怕被一個毫不相幹的人說准了?那時你口說不信,心已在動。

  林:我自己過去也認識蠻多算命師,我的觀察是這樣的,有些東西相由心生,他們看得出來。有些東西他們有自己的公式,但准與不准,又牽涉個人的體驗、解釋。此外還有些東西是靈感,問他們為什么有這個答案,他們有時也說不上來。但無論如何,人是複雜的有機體,佛家還講無盡緣起呢,當然不可能像一般人所想的,用一些量化的客觀知識或公式就能解釋清楚。

  其實,中醫講望聞問切,相命也離不開這個,不是有個神奇的公式或定論擺在那兒就可以。《了凡四訓》中提到,雲穀禪師給他一個功過格要他照著積功蓄德,命運就會改變,其實任何人在任何時間種下善因或惡因,後果就改了。因此,用現代人能夠接受的話,我們也許可以如此說算命:了解一個人在目前條件下生命的最大可能性。不過,只要在這裏添加一點因素,整個也就改了。

  孫:我比較怕算命,主要是怕自我暗示。但也有人就不同,他認為知道了結果,才知道自己該往哪兒改進。

  林:作為自我了解,當然可以。當成倚賴,就後患無窮。吊詭的是,如果能把它當成自我了解而又不為其中說法所困,你已是悟道的人,也根本用不著算命了。

  所以現代人算命,說算算當參考,算了吧!這不可能。為什么我們談悟道時常用句禪語說“直到如今更不疑。”佛家談生命的無明常提到的貪嗔癡慢疑五毒中,“疑”最難消除。尋常人只要算命的告訴他哪年你會怎樣,嘴裏說不信,心底其實已經發毛了。

  孫:通過掌紋看相,我們的態度可以有所保留,但如果是通過掌紋看健康呢?我前一段時間參加過一個掌紋診病書的首發,那醫生可以從一個人的手相看到他早年得過腦炎,挺神的。

  林:這是醫學。相由心生,中醫尤其重這個。何止由心生,整個身體內在器官的情況,都會在外貌上顯現出來。很隱微,但內行人看得出。人人都有罩門,你哪兒不好,行家一眼就看透。所以有“觀人於微”一說。

  孫:觀人於微?

  林:我寫《兩刃相交》書時特別專章提到,對一個修行人的勘驗就在此。本來,一個修行人有怎樣的內證,就會有怎樣的外顯。這並不是說他一定會飛簷走壁、冬夏一衲,不一定,他也許就表現得了了分明。但即使有些跡象不那么明顯,卻總有和常人不同之處。

  說到觀人於微,我舉個例子。我說我不喜歡李登輝,並不是說他當了總統後如何如何,而是看到過早年蔣經國跟他講話時,他兩手並攏緊貼褲縫、身體往前微屈15度的樣子。會對權威如此服從的人,也會要求他的下屬如此服從。就像虐待與被虐待狂,常是一體兩面般,當一個受虐者變成領導時,他也會成為施虐的一方。

  再有就是功夫明星李小龍。我1982年去美國,那時候大陸才剛開放不久,外面世界對中國了解不多,李小龍就是個代表性的中國符號。我那時就跟一些朋友私下說:這個人活不長。果真,半年之後暴斃。

  孫:根據是什么,究竟看到了什么?

  林:我沒那么神。我是看他的訓練方法。他練得太累又不注意休息,強迫訓練,還用機器擊打自己腹部。拍片更日夜顛倒,真的是把生命當玩笑在玩。

  孫:他那些訓練不是在強身健體嗎?

  林:20世紀初日本風行一種靜坐法,叫岡田式靜坐法。創始人叫岡田虎次郎,身材魁梧,聲若洪鍾,總之精神十足。他到處宣揚他的靜坐法,一天只睡兩個小時,突然有天就死掉了。人啊,還是自然產物,我當然不是說這裏不可能有超越,但內在如果不是一個真實了不得的境界,就靠這四大和合的形體在撐,危險還是很大。

  孫:看起來算命准的人,估計就是有這樣的功力。觀人於微。有人給您算過命嗎?

  林:要說怪力亂神,我也真見過神准的那類,但還沒能撼動我心,所以算我他們也毛毛的。不過真要能完全不受它影響,用禪宗講法就是,不與萬法為侶,已是悟道的人。

  孫:我不是悟道之後不去算,而是膽怯不去算。

  林:怯懦有時也是一種智慧啊!

  再舉個例子你可能更明白些。日本有個禪師忘了叫什么名字的,他對周易文王卦很在行,信徒信他信得不得了,但有一天他就不算了。為什么,因為發覺自己也受限於這種生命觀念。如果要做不與萬法為侶、自由透脫的人,又怎能被一種固定的觀念所限呢?

【書籍目錄】
第1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內容簡介 第2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目錄
第3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如實的生活,如實的禪 第4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把心放下,隨處安然
第5頁:位子擺對了,人家才看得對 第6頁:朋友之間不溺的相知相諒,最好
第7頁:孤獨是一種美感 第8頁:整個社會都談人際
第9頁:朋友的前提是單純,你看他對你做錯事 第10頁:純粹的異性友誼,是否是我們的妄想?
第11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總經理與科長理論 第12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
第13頁:金錢一樣有它的價值遞減效應 第14頁:盯死了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了
第15頁:有過錢的人才能看淡錢嗎? 第16頁:沒有理財智慧,不代表你沒有生命智慧
第17頁:簡單的談發展,人就容易活在統計數字裏 第18頁:感恩與仇富:當代人的一對難題
第19頁: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規劃 第20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遊於藝、志於道
第21頁:算命與看星相是一種生命的謙卑嗎? 第22頁:人的命運是上帝安排?
第23頁:擴展自由是生命最大的價值 第24頁:加法世界如何做減法
第25頁:在最適當的時機做最適當的事 第26頁: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第27頁:票友的心靈,專家的技巧 第28頁:當健康變成流行
第29頁:資訊經驗不能替代生命經驗 第30頁:是想象力釋放還是另一種腦空白?
第31頁:因為網絡,我們得面臨另一種失序 第32頁:博客的存在就是退回子宮
第33頁:資訊社會生命最大的困境是不自由 第34頁:沒有誰會永遠年輕,沒有誰感情不受挫
第35頁:真的是年輕時代爽透了 第36頁: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第37頁:夫妻間的事情,沒有哪一天是明白的 第38頁:假如愛情是盲目的,禪者如何了了分明?
第39頁:出家眾以戒律為重,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 第40頁:帶業而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圖
第41頁:四種老師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個? 第42頁: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樣的參照系
第43頁:孩子需不需要全副盔甲應對社會? 第44頁:照見自己殘缺,才不會為難孩子
第45頁:旅行是為照見自己 第46頁:年老時的流浪叫流落街頭
第47頁: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 第48頁:旅遊文字也只是一種職業書寫
第49頁:做藝術教育,先要想清為什么? 第50頁:藝術和人格並不就是同一碼事
第51頁:當藝術的異化偏離了生命 第52頁:謝德慶與印度苦行僧
第53頁:藝術如果可以從各種角度作不同詮釋 第54頁:藝術的懂與不懂之間,我們要持什么態度?
第55頁:永恒之當機:作為個體生命,我們選擇什么? 第56頁:拒絕長大與童心未泯有何區別?
第57頁:不服老與臨老入花叢 第58頁:女人如何在歲月裏安然
第59頁:一日有一日的領會,十年有十年的風光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