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入海求籍(龍樹菩薩)

入海求籍(龍樹菩薩)

[日期:2012-04-21]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大乘佛教起源於何時,是佛教學者爭論不休的問題。然而大家一致公認的是,大乘佛教在印度是因龍樹菩薩而盛大起來的。按照佛教自身的說法,龍樹並不是大乘佛教的創始者,只是其解釋與宣講者,因為早在龍樹之前,大乘經典就已經成立了。有關大乘經典成立的說法,佛教有四種傳說:一是說在第一次結集時,除了編輯小乘三藏之外,同時編成了大乘八藏。二是說文殊、彌勒同阿難等人於鐵圍山結集了大乘經典。三是說在鐵圍山外,天人二界之間,結成大乘法蘊。四是說第一次王舍城結集時,另有大眾比丘自行結集,其中有大乘經。雖有如上四種不同的傳說,但各傳說一致認定,大乘佛教在結集時是無人能理解的,難以得到人們的信仰與敬重,因而只好藏在龍宮世界,留與日後的有緣人了。
  
  到了西元一世紀的時候,南印度一家婆羅門生了一個天才兒童,他的名字叫龍樹。龍樹青年時,接受佛法感化,剃髮為僧。據說,龍樹出家後,僅用九十天時間便讀完了佛教三藏,而且非常精通熟悉。此後,他便在印度境內四處尋找,希望能發現新的著作,繼續學習。
  
  有一次,他來到大雪山,即喜馬拉雅山中,發現山中有一座佛塔,佛塔裹住著一位年長比丘。龍樹急忙上前問候,施禮致敬,詢問是否有何經典。年長比丘果然有一部佛經,而且是龍樹未曾見過的,是一部大乘佛教經典。龍樹大喜過望,急忙借來研讀。他被經典中獨特的教理與富麗的文采所吸引,但也發現此經於理仍有未通之處。
  
  為了於未通之處通之,龍樹便繼續四處漫遊,一邊求教,一邊尋找新的佛學著作。遺憾的是,他的希望終歸落空了。他走遍了印度全境,竟未能再次發現新的經書。於是,他便開始學習其他教派的著作,可不久之後仍然是無書可讀了。
  
  到了這時,龍樹的學間已打下了極為深厚的功底,以自己的所學,他知道無論是佛教還是其他教派,在教理上都存在著矛盾之處,未能達到圓滿的境界。既已讀遍天下各家之書,龍樹便做起破斥天下各家理論的工作來。結果無論哪一家、哪一派,都沒人敢站出來與龍樹辯論。因而,龍樹便逐漸傲慢自大起來。他想,學問是人造出來的,既然古人能造,我何不依古之聖賢為榜樣,也造出一些學問來呢?我既已皈依佛門,若就佛經中矛盾欠通之處作些推理,完善其說,用以啟發後人,既於理不違,又於事無失,何樂而不為呢?想到此處,龍樹便真正實行起來。他的這番實行首先倒不是著書立說,闡發佛法奧義,而是自立為一派宗師,選擇徒弟,頒布新的教規,制定新的服飾,實際上是要冒佛教之虛名,偷樑換柱,另外成立一家新的宗教了。萬事準備就緒,只需選擇吉日良辰,舉行開宗大典了。
  
  龍樹的新教能否成立呢?按佛教的說法當然是不可能的了。因為,龍樹並沒有看到全部佛典,尚不知道佛教理論已經達到了圓通無礙的的程度。
  
  前邊已經說到:大乘佛教認為自己的經典早就成立了,只是由於世人悟性太低而不敢公諸於世,只好保存在龍宮世界之內,而這些經典方是佛教之精髓,是佛教理論的圓滿境界。當龍樹準備成立新教時,據說負責保管大乘經典的龍王知道了,他為龍樹的作為感到可惜,也知道他是佛法大器,便前去邀請,將龍樹接到了龍宮之中。
  
  龍樹來到了大海宮殿後,龍王便把七個房間的大乘經典取出,送給他閱讀。這批經典實在是太多了,龍樹讀了九十天,也不過是讀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就這一小部分也已足夠他體會玩味的了。這時,龍王問:「我送你的經典都看完了嗎?」龍樹回答:「你送我的經實在太多了,數也數不盡,哪能讀完呢?」龍王接看說到:「像這樣的大乘經典,我這裏到處都是,我給你的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啊。」龍樹聽後,吃驚得目瞪口呆,自此便收起了傲慢自大之心,一心一意地敬信佛法了。
  
  在龍宮中讀了三個月的經後,龍樹回到了南印度,再不提創立新教的事,而是專心致志地弘揚起大乘佛教來,佛教因此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上面是龍樹入海求籍的故事,所說的是大乘佛教經典出現於世的原因。故事本身顯然是不可信的,但它卻為千百萬佛教徒所信奉。如果仔細推究起來,便可發現此則故事中隱含的深義。大乘佛教自小乘佛教繁衍而來,是小乘佛教繼續發展的結果,這一點已為大家所公認。但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承認一個事實,即在龍樹之前,大乘佛教雖已有萌芽,卻一直處於隱而不發的階段,無法為廣大的佛教徒所接受和理解。到了龍樹時,他闡發佛教義理,著書立說,雖仍然借用佛教的名稱,但其玄奧的思想、獨特的文風,實際上已與原有的佛教迥然有別,大相徑庭,說它是一種新宗教也不為過分。因而,舊式佛教僧侶便對龍樹的學說提出了懷疑,認為他所倡導的教義是「魔說」,不是「佛說」,因而互相爭論起來。當時的爭論可能非常激烈,延續了很久,而且影響了中國的佛教界。
  
  作為一名佛教僧侶,龍樹的教義如果被看作是魔說,而非佛說,便等於他的學說完全是一派胡言,不能成立。這是大乘佛教徒所不堪忍受的。可能是為了使大乘新說站穩腳跟,在佛教中立得住,於是便產生了大乘經典結集的種種傳說,也產生了龍樹菩薩入海求籍的故事,從而把龍樹的新說解釋成出自佛陀本人。這種「托古」解釋想必是大乘教徒能找到的最好辦法,他們不僅因此立穩了腳跟,而且還把這種解釋看作是同小乘作戰的有力武器,小乘信徒反倒因此成了智慧低淺,難負大器之人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