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子受鞭(世親菩薩)

佛子受鞭(世親菩薩)

[日期:2012-04-21]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據說,當世親生活於世的時候,印度的另一學派數論派中出現了一位能辯之人,名叫頻闍訶婆娑,譯過來稱作「山住」。因其能辯,給佛教造成了一些威脅。
  
  傳說,此人之所以能辯,是因為其所學來自一位龍王。那位龍王是解釋《數論》的高手,山住聽說他的大名後便去求教。他求教的方式很獨特,只是在山野之間摘了一籃鮮花,頭頂花籃而來。當他見到龍王後,卻只取出一枝獻給龍王,以示尊敬,並作一首偈頌稱讚龍王。其他的花卻由他自己使用了。只見他隨口讀出一頌,然後便開始駁斥。駁斥完畢,隨手從籃中取出一枝花,拋棄於地。不一會的工夫,一籃子花便被他扔完了。龍王看他極為聰明,是個可堪造就之材,便把《數論》傳給了他。
  
  山住本來就是聰明人,學習《數論》之後更是辯才無礙了,名氣也就日見傳播開來,得到了阿輸闍國正勤日國王的信重和支持。山住因而傲慢起來,全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他自恃才能無人可敵,便到處出擊,找人進行辯論。他心想:佛教盛傳於世,信徒眾多,許多人都認為佛法最為深奧廣大。我只有將佛教駁倒了,才能顯示出自己的絕世才華。想到此處,山住便去求見正勤日王說:「大王您貴為一國之主,對一切沙門、婆羅門都應公平對待,不應內懷偏私之心。您如果真要信奉某一家的教法,就應該審定其真偽虛實,而不應盲目崇拜,被人騙了。現在國中佛法盛行,您對佛教也比較偏好,卻不知佛教到底是真是偽。所以,我想與佛陀的弟子們當面質對辯論,以決勝負。我如輸了,甘願斬首謝罪。」正勤日王聽山住如此說法,當即予以同意,傳令國內的佛教比丘推舉人選,準備與山住進行辯論。
  
  當時,阿輸闍國境內的佛教僧侶以世親學識最廣、舌辯最利,但事不湊巧,他已到別國傳教說法去了。
  
  佛陀蜜多羅是世親的老師,據說他曾是個有大智慧的人,眼下卻已年近老邁,記憶衰退,口齒不清了。但佛陀蜜多羅見山住如此倡狂,不堪忍受,被激起少年時期的雄心壯志,便不顧衰老,擔負起伏魔護教的大任來。他當即回答國王,自己願意出面與山住辯論,以決勝負。並發誓說:「如果論敗,同樣情願斬首相謝。」正勤日王立即佈置會場,約定時日,進行辯論的準備活動。
  
  到了這天,約定時日已到,佛陀蜜多羅與山住各帶弟子來到會場。山住問佛陀蜜多羅:「既是辯論,就應有立義者與破斥者。大師你是想立義呢?還是想破斥呢?」佛陀蜜多羅回答:「想我佛法深廣如海,不可限量。你的《數論》不過如土塊一般,入海便沒,豈可同日而語。是立義還是破斥,隨你高興選擇就是了,悉聽尊便。」山住回答:「既然如此,就由你來立義,我來破斥吧。」於是,佛陀蜜多羅便講述了佛教的無常學說,認為世界一切萬物皆剎那生滅,不能常存。他還舉出種種理由進行論證,以成立其所述之理。山住待他講完,把佛陀蜜多羅所述之理及其論據清楚地重複了一遍,然後便反駁起來,駁得有理有據,條緒貫然。但佛陀蜜多羅畢竟上了年紀,他對山住的反駁根本就沒有聽明白,更不用說駁回了,當下便無話可說,辯論也就告負了。
  
  山住以勝利者的寬容對佛陀蜜多羅說:「你與我同屬婆羅門種姓,不應迫使對方自殺。依我看你就抽自己幾鞭,能顯示我的勝利也就是了。」佛陀蜜多羅無奈,只好同意對方的要求,鞭笞了自己一頓,佛教因此受到了奇恥大辱。山住還請得國王同意,將《數論》刻於石上,立在當處,以示自己的勝利。
  
  卻說世親終於返回阿輸闍國,聽到此事,心中憤憤不已。他派人四處尋找山住,想要與他重新辯論,挽回佛教的顏面,但山住卻已經去世了。世親氣憤之餘,便寫成《七十真實論》一文,專門破斥《數論》,致使《數論》體系冰消瓦解,沒有一句能夠成立。山住的弟子們則愁雲慘淡,憂苦萬分,簡直像是被人殺死了一般,不久之後便樹倒猢猻散。世親至此算是雪了前恥,報了前仇,受到人們的讚譽。正勤日王因而賞其金錢三億,世親用以建成三座寺院,一座是比丘尼寺,一座是說一切有部寺,一座是大乘寺。
  
  這則故事講述了佛教與數論派之間辯論的故事。按故事所說,佛教在辯論中先輸掉了一場,後為世親扳回,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則故事出現在《世親傳》中,用以提高世親的意圖是很明顯的。然而,在佛教文獻中,似這樣公開記載佛教失敗的例子並不多見。儘管此次失敗有佛陀蜜多羅年紀老邁的個人因素,似與佛法本身的優劣無關,但也反映出數論派當時可能確是佛教的力敵。數論在印度有著悠久的歷史,除其自身的理論之外,此派特別注重對因明的研究。因明是印度的邏輯學,數論派長期浸淫於此,想必會在辯論中大獲裨益,它能夠戰勝佛教,自然也就不是偶然的倖至。在世親的時代,印度的因明學研究已開始進入繁榮期,數論一派的力量顯然也便壯大起來,以致引出了佛教徒論敗受鞭的故事。然而,這對佛教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自此之後,佛教便開始重視因明,研究起論辯術來。不久,因明學便成為佛教的重要內容,並在佛教手中得到輝煌的發展,出現了陳那的「新因明學」。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