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的波羅奈城郊外,住著一位婆羅門,他為眾人在野外挖掘一個水井。凡是放牛、割草、旅客等人,全部來這個井邊喝水和洗澡,歌誦波羅門的功德。
有一天黃昏,一群野狐狸來到井邊,看見井水溢出地面,立刻喝些水潤濕喉嚨。不料,狐狸王卻不肯喝那地上的積水。只見牠把頭潛入井邊的吊桶裏,猛喝桶裏剩下的水。牠喝完後。頭仍然潛在吊桶裏,忽然用力一摔,就把那隻桶子擲在地上,打得粉碎。其他野狐狸看見,也忍不住勸告牠:
「在極渴的時候,連乾燥的樹葉都很有用。何況這個吊桶對於行人旅客多麼重要?你為什麼要把它毀壞呢?」
「我高興這麼做,有什麼不可以?別人的困難,我有什麼辦法?這種事不知也罷,我管不著。」
不管部下怎麼說,狐狸王都聽不進去。行人把吊桶被破壞的事情轉告婆羅門,婆羅門又買一個新桶放在井邊。不料,野狐狸又來破壞了,一連破壞了十四個吊桶。
雖然,其他狐狸苦口婆心勸告牠。無餘,牠仍然我行我素,對部下的勸告充耳不聞。
由於吊桶的破損率太高,婆羅門心想:
「一定有誰埋怨我挖掘這個井,待我親自去察看一下。」
他果然把一個新桶放在井邊,自已藏身在樹蔭下。整天人來人往的喝水,看不到誰來破壞吊桶。一會兒,夜暮低垂,一群野狐狸來到井邊,紛紛喝了地面的積水。只有一條似領袖的狐狸,把整個頭潛入桶裏喝水,喝完後,用力把桶子往地面一摔,摔得紛碎。
「原來這條野狐狸,在埋怨這口井。」
婆羅門明白了真相,即刻跑回家去了,用木材再造一隻頭伸得進去扳不出來的吊桶,重新放在井邊。然後,他手持拐杖,跟前晚一樣隱藏在路旁的樹蔭下,靜待野狐狸前來。黃昏來臨,野狐狸照例走來喝水了。
那隻狐狸王不曾注意吊桶的改變,依然把頭伸進桶裏喝水,喝完了水,仍用力把水桶往地面猛撞。啊!吊桶不但沒有損壞,自己的頭反而扳不出來了。若把吊桶猛敲地面,徙使令自己頭痛,卻無法破壞桶子,也不能扳出頭來。正在驚慌憤怒之際,婆羅門突然現身,揮起拐杖,打死了那隻野狐狸。
一會兒,空中傳來一陣歌聲:
「我行我素,不聽朋友勸告,
戴著吊桶,沒命的傻狐狸。」
由此可見,這隻狐狸王存心破壞益人益己的井邊吊桶,而且沾沾自喜,結果連自己的命也賠上。實則此類事實,人世間也屢見不鮮。
《摩訶僧祇律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