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師父說修行人要熱情熾然,要有感同身受的慈悲心,這與師父在「叮嚀」中說的「堅守獨行道,交往簡為宜,己溺難救人,專心己躬事」,兩者之間應如何體會、如何去做?恭請開示。
答:這好像是很矛盾,一個普度眾生,一個 是獨行道。古人講水邊林下長養聖胎,這是修行必要的條件。獨行道不是叫你到山上獨自一個人住,是說你走在熙來攘往人最多的大街上,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人,那 是獨行道。你如果沒有常獨行、常獨步的感覺,那你的安祥還沒有現前。當你摩訶般若現前以後,你走在西門町,走在頂好市場,你就有常獨行、常獨步的感覺。
為什麼講獨行道呢?交往不能太多,太多了 以後你就有虛脫感,感覺四肢無力,為什麼呢?說話最傷氣,假如那個人的品質不好、太低,那正負相消,酸堿中和,他就把你生命力浪費掉了。假如你不「交往簡 為宜」的話,浪費你太多的生命力,你不能識根辨器,就不能度人,而且剛剛入門修行打基礎,見性了也要三年不說話,這是最低的。如果是擔負使命大任,要求更 嚴格,像六祖開悟以後,在獵人隊裏隱居十五年。不是說悟了就講,有一點安祥就散播出去,而是自然散播,當他飽和了以後,他就把多餘的供養眾生。「話說多了 心會亂」,你不相信,你試試看,當你口沫橫飛時,人家問你貴姓,恐怕你都忘了自己姓什麼,迷失到言語之中了。所以這個獨行道跟剛才講的有密切的關係。
佛法講「開」與「遮」,剛才我講的就是「開」,沒有講的就是「遮」。你若是一個人問我,我跟你講的又不一樣,大庭廣眾我只能這麼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