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解惑錄一 耕雲先生講述

解惑錄一 耕雲先生講述

知道佛理,但如何做到?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知道佛理,但如何做到?

問:我接觸佛法兩年多了,自覺不是很放 逸,此生最大的願望是「開悟」。曾經看了一些書,上了一年多的佛學課程,基本的佛理概略的知道了,目前狀況:一、空閒時數息;二、念頭出來時,我知道,但 是一下子又跑了。我的問題是:我希望能夠開悟,可否開始打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與禪打成一片?我在建設公司上班,公司內充滿了貪瞋癡,看不到禪,我也知 道不該想的不去想,偏偏它(想念)又不請自來,我發覺自己是個念頭的傀儡,我沒有智慧,沒有定力去對付它,懇祈老師給我開導,萬分感激!

答:希望開悟,動機雖然是好,但是對一個 修行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開頭,因為耕耘就是收穫,不要離開耕耘求收穫。開悟的「悟」字,只是悟了自心。真正的開悟,絕對不是悟出了什麼可以說明的真 理。誰要是悟出了一篇大道理,那表示他並未開悟,如果逢人就滔滔不絕地大談道理,那是著魔。魔是什麼?拿自己的錯誤折磨自己就是魔。魔有個共同的標誌── 傲慢,如果看到有人洋洋自得地說「我悟了」,見人即口沫橫飛,目空一切,趕快離開他,如果你和他交情不錯,應該不客氣地打他兩耳光,然後潑他一頭冷水,叫 他清醒一下。

「悟」,是怎麼回事,古人都不講,而今既然拈出了個「安祥」,實際上已經把禪的內涵都告訴了你,一切都說明白了,再親切一點說,你也品嘗、體會到了!

古人參禪,參到山窮水盡,才見到自己的本 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你們各位體會一下現在的心態和以往有什麼不同?現在的心,即是如如不動的心、定慧圓明的心、非常安祥的心……你去找妄想,找得出 來嗎?你去找煩惱,煩惱在那裏?你如果從現在開始,就珍惜你這個心態,不必去求開悟了!不用去求成佛了!你把此刻的心態保持住,從生到死都不要丟掉它,就 是開始邁向生命圓滿之路,我敢打保單,你一定會成功。否則就是當面錯過。

所以,悟,不可能悟到任何道理,山窮水盡 了,到達一切理、一切事、一切眾生的源頭,全身融入大圓覺海了,這是一勞永逸的事。以後的日子,就活在本地風光裏,人雖然活在地球上,但是心卻是活在常寂 光的世界裏,以常寂光的心,活在這個五濁世界,雖然活在五濁惡世,但卻是活得灑脫、自在。所以,禪是既淑世又出世,既存在又超越的。

至於打坐,我勸你不必,因為打坐、禪定, 是不能離開師父的,你到了什麼程度,出現什麼境界,是對?是錯?師父可以隨時提醒你,如果你一個人去打坐,那很危險!而你以求健康的心態去打坐,沒有必 要,你已經很健康了,你又不參加奧林匹克,勿須再提升體力了。如果要提升心力,用不著去打坐,隨時隨地,勿忘勿助,即是恒心、毅力、意志力,加起來即等於 心力。你自己念頭來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但是進一步要馬上批判,錯了馬上改。你已經上路了,我看你的境界不錯,再下去一定會愈來愈好。

至於說工作場所充滿貪瞋癡,一般眾生就是那種樣子,這與你自己無關,只要對外不認同、不著相,他好他壞,根本不相干。這樣你才能「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否則你老是心隨境轉,還怎麼修行?

過去,我有個朋友向我訴苦:說他有一個同事,壞得很!人壞、心壞、處處叫人討厭,躲又躲不了他。後來,我調換了一個單位,不久,他也調來了,還坐在我的對面,天天看著他受他折磨,真是要命……。

我說:這用不著去擔心嘛!他好他壞與你無 關啊!他又不是你太太,也不跟你過一輩子,他不喜歡你,你也用不著跟他辦離婚手續,管他幹什麼?他說他經常否定我、看不起我、把我批判得一文不值……。我 說:你的生命意義和價值,難道是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嗎?如果你是這樣附屬於他人而活,那多沒有意義啊!他聽了終於醒悟了,以後他只管活自己 的,再也不介意別人的扭曲了。

修行,就是要覷破、放下,行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安祥就是般若,只要常常保持安祥心態,什麼都難不倒你,也打不倒你,因為你有了安祥金剛不壞之心的緣故。

【書籍目錄】
第1頁:無「電阻」相應快 第2頁:桶底脫落是什麼?
第3頁:念金剛經消除業障 第4頁:心空及第歸
第5頁:如何自修才不會走錯方向? 第6頁:如何對治胡思亂想?
第7頁:如何才是真修行? 第8頁:何以斷除煩惱,趣向真如亦是邪?
第9頁:如何才是真無念 第10頁:怎樣增加心力?
第11頁:保任之外可否打坐? 第12頁:「思想虛空」不正確
第13頁:如何能使安祥心不失? 第14頁:真正皈依處
第15頁:學禪在認識你自己 第16頁:妄想心重易隨境轉
第17頁:妄念很多要追根究底 第18頁:如何保持平常心?
第19頁:知道佛理,但如何做到? 第20頁:觀心的要領和方法
第21頁:如何破除無明? 第22頁:八風不動固守封疆
第23頁:自尊自重才能活得自在 第24頁:如何辨別修行有無進步?
第25頁:如何克服胡思亂想? 第26頁:如何突破病痛業障?
第27頁:攀緣心重怎麼辦? 第28頁:修行是否一定要禪定或誦經?
第29頁:如何才能得到正見及正定? 第30頁:開悟的類別
第31頁:關於吃素的問題 第32頁:如何閱讀指月錄?
第33頁:如何做到在睡眠中心識不昏迷? 第34頁:無為法的差別
第35頁:不要被情感左右 第36頁:皈依師就是皈依自己
第37頁:如何打破無始無明? 第38頁:如何才能大澈大悟?
第39頁:如何才能把觀心與工作合一? 第40頁:佛法是內學,莫向外覓
第41頁:保持安祥精神自然充沛 第42頁:反省從何做起
第43頁:如何做好反省? 第44頁:怎樣才能斷命根?
第45頁:如何參破難懂的公案? 第46頁:什麼是修行最好的境界?
第47頁:青年學生不能教他無為法 第48頁:心垢如何鑒別得知?
第49頁:從煩惱的感受上顯示出覺性 第50頁:什麼是中道?
第51頁:常自生煩惱、好惡心重怎麼克制? 第52頁:有所得與無所得的深意是什麼?
第53頁:如何才能粉碎獨頭意識 第54頁:三心不可得時,是否即是本心?
第55頁:如何克制妄想? 第56頁:持咒的要領及回向
第57頁:如何對治作惡夢? 第58頁:何謂「得來」如何才能「得來」?
第59頁:什麼叫靈感? 第60頁:斧底抽薪除病因
第61頁:反省懺悔除心垢 第62頁:教學與修行兩者如何調適?
第63頁:在生活中如何契入不二? 第64頁:心若不動,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第65頁:有關參話頭的問題 第66頁:身心原是幻愚者執而迷
第67頁:怎樣才能做到去執禪定? 第68頁:孟子說「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其深意何在?
第69頁:發露懺悔的方法 第70頁:為什麼會活在無明病痛中?
第71頁:甘於寂寞的人永不寂寞 第72頁:珍惜末法難得的緣生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明月長風 发表于 2012-7-13 10:39:25
末學覺得:寫的是不錯,可是好像沒掻到癢處。
有念即是無念?...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念,不是死了,便是和木頭石頭無別?
這個見解,末學覺得有問題!

動時,知非即捨;靜時,三際托空,
染著見取,是諸可還,知是非汝;
人非木石,不可還者,非汝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