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者求生西方淨土,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消極,而且似乎小乘心境一般;但若深入理會念佛者所學的法門看來,事實就並不如然,以淨土三經一論而言,其法門充滿了大乘蓬勃朝氣,具足兼善天下,自度度人,自利利人的大悲願力。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梵語citta)作佛,是心是佛。』
佛者乃大乘法門最終極的果位,佛的大智慧、大慈悲無不以度化無量眾生為大前題,乃至示現四生(梵語catasro-yonayan)六道以度人天,示現三乘以度聲聞、緣覺、菩薩,一一表露求生淨土行者的心路歷程。
華嚴經云:『法身(梵語dharma-kaya)恆寂靜,清淨無二相,為化眾生故,示現種種形,於諸蘊界處,未曾有所著。』
歷代大菩薩,開悟聖僧,僧俗二眾求生淨土者不勝枚舉,諸如龍樹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勢至、天親、馬嗚、慧遠、智者、道綽、法照、善導、少康、永明壽、省庵、蓮池、優曇、徹悟、實賢、蕅益、印光諸大善知識(梵語kalyanamitra),各個是精通三藏教典之大師,一生辦幻化佛事,做水月道場,安僧立眾,畢生弘宗演教,一一展露其悲願雄厚以廣度群倫,正能表現求生淨土的行者之心境一二。
對個人求生淨土而言,自度自利,是消極小乘;對利益度眾生而言,度人利他,是積極大乘。歷代諸佛菩薩聖僧們所表現的心境情操具足自度度人,自利利他雙性格。更何況人活在世間那有不解脫生死而自願沉淪墮落六道之有!因此須求生淨土。凡夫求生淨土是為了將後道業有成,可倒駕慈航而度生,若能依此本宗旨而念佛(梵語buddhanusmrti)求生淨土,是名積極大乘;若只是厭離生死,一心欲求佛來接引,心存獨善其身,無意發大心以度眾,如此念佛求生淨土,實有消極小乘之嫌也。
然而淨土法門之本意,實乃立足於大乘法門,以成佛為正宗,那麼佛道真正之精神,是建立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基礎。
除非是因人而異,的確有一些根機尚屬厭離心特別強者,乃至二乘根性者,皆有消極意念,小乘根器,是大有人在。但淨土正法是大乘的、積極的、悲度群倫的,確實有少數修行者心境有消極厭世的,小乘器度的,這是佛門中不可否認之事實也。
舉凡如來聖教,淨土法門實乃契三根,被度六道四生而立,願諸君之心境亦與歷代法身大士、聖僧之心境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感應道交,共同參與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為根本意題,以吻合求生淨土法門的宗旨。今引錄大慈菩薩發願偈供養諸君。
大慈菩薩發願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梵語trini -karman)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迴向,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