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學問答(第五輯) 如本法師講述

佛學問答(第五輯) 如本法師講述

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待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隨從下生三會之中,自然而得聖果,何須求生西方淨土耶?

[日期:2010-07-18] 來源:轉載  作者:如本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5、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待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隨從下生三會之中,自然而得聖果,何須求生西方淨土耶?

隨各人因緣性向所趣,皆得往生彼佛淨土,若論彌陀佛淨土與彌勒菩薩淨土殊勝區別,可略分六點差異,若詳細分析,則細說不盡:

一、阿彌陀佛(梵語Amita-buddha)是十法界最尊之果位;彌勒菩薩(梵語Maitreya)是等覺菩薩,是一生補處法身大士,將來繼承釋迦佛之補處菩薩,其果位在佛之下,此乃佛弟子人人所共識也,這是第一殊勝處。

二、阿彌陀佛之淨土是佛的淨土,是出三界之淨土,是佛滿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圓滿,四十八大願所成之大乘不共法之淨土;彌勒菩薩之淨土是三界內(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內院淨土),尚未出三界(若親近彌勒菩薩學法亦可得道),換句話說:阿彌陀佛之淨土已出三界,彌勒菩薩之淨土尚未出三界,此乃佛弟子所認知的,是為第二殊勝處。

三、阿彌陀佛的淨土是法藏比丘因地時,由世自在王佛用神通將二百十億十方世界淨土全部變現給法藏比丘睹見,法藏比丘用五劫時間思惟攝取二百十億十方淨土最莊嚴殊勝微妙之處一一攝取,因而發出四十八大願,欲成就最莊嚴微妙的淨土,透過無量阿僧祇劫修行而圓滿,如今正是西方極樂世界(梵語Sukhavati)是也;彌勒菩薩之兜率淨土,其莊嚴殊勝微妙,遠遜色極樂淨土無量百千倍也,何以見得!諸位同參道友可參酌淨土三經,與彌勒上生經、下生經,即可分明曉了,實為佛弟子所明白的,這是第三殊勝莊嚴處。

四、佛弟子一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但可親見彌陀慈父,親聽法音,同證無上菩提,也可見十方諸佛無所障礙,也就是往生西方淨土可見阿彌陀佛,更加可見十方諸佛,一即無量,無量即一,非但見十方諸佛,更加可周遊十方世界參訪無量世界之淨土無所障礙,也就是到了極樂世界,亦可到十方淨土世界,一即無量,無量即一,這是彌勒淨土所遠遠不及之處,此觀點為佛弟子所清楚的,此乃第四殊勝莊嚴處。

五、修阿彌陀佛淨土者,若一旦往生極樂,即可一生補處,直至成佛,隨其本願修短自在,換句話說,一往生彌陀淨土,一生即可成佛,不一定願東願西漂浮不定,淨土三經裹悉皆談及;彌勒淨土之行者,若往生兜率淨土後,亦將下生人間親近彌勒菩薩一趟,即再生一次死一次(證成果位,有次第,不完全四果羅漢,亦有初果、二果、三果等不齊),如此兜率淨土因緣焉能與彌陀淨土較量,懸殊巨大,那就要看看諸君仁者要一生成佛,或再來人間一趟(生死一回)方證一、二、三、四果等不齊之選擇哩!若欲取得一生成佛之莊嚴殊勝,本願修短自在,理應抉擇彌陀淨土也,若欲取得再來人間一趟(生死一回)方證一二、三、四果等不齊者,即選擇彌勒淨土也,此點是佛弟子心知肚明的另一層境界,這個問題是阿彌陀佛淨土殊勝莊嚴遠勝彌勒淨土之第五處。

六、彌陀淨土自印度(梵語Indu)傳至中國、日本、韓國、台灣,世界各國的大乘佛教,若談及淨土,往往占有95%皆談及彌陀淨土,自古至今皆如此一般,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已深入民情,深根蒂固,已成事實。彌勒淨土自古至今亦有人提倡,往生者大有人在,約佔5%許。

由此綜觀六點略為分析,彌陀淨土在佛四眾弟子心目中已成為理事無諍的寫照,彌陀淨土既為如此莊嚴殊勝微妙,焉有不求生蓮池而喪失一生補處成佛之機緣,更何況到了極樂淨土要來人間,即可來去自如,隨其本願欲往兜率淨土,即如壯士屈臂頃,剎那即至;但往生兜率淨土後,亦須再一次念佛(梵語buddhanus mrti)求生極樂淨土一次,如是二度念佛修行功夫方可如願以償(到極樂淨土);若往生極樂淨土一次就完成佛子心願,因為到了極樂淨土,欲往何方淨土,一一皆可如願自在,若欲往生兜率淨土更是輕而易舉便至,如前面所說,一到極樂便即可一即無量,無量即一也。願諸君智慧(梵語jnana)抉擇,莫因無知決策有誤,導致菩提證悟之遲速,可不慎哉!

【書籍目錄】
第1頁:如何才是修行法門的根本呢?請慈悲開示。 第2頁:何謂禪?
第3頁:出家人托缽的意義何在? 第4頁:目犍連是佛陀大弟子之一,又是神通第一,以何因緣被外道以亂石壓死?
第5頁:何謂有相?何謂無相? 第6頁:請師父慈悲開示〝眾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若了達真法性,無佛無世界〞,這段經文的意思?
第7頁:請師父慈悲開示〝捫空追響,勞汝心神,夢覺覺非,竟有何事!〞這段話的意思何在? 第8頁:往生助念的意義何在?有何功德與利益?
第9頁:知識份子對佛法所應有的了解與認識? 第10頁:何謂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它們又有何差別?
第11頁:何謂出世間五種法食? 第12頁:何謂四時食?
第13頁:何謂常寂光淨土?何謂實報莊嚴土?何謂凡聖同居土?何謂方便有餘土? 第14頁:粧佛像有何功德與利益?
第15頁: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待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隨從下生三會之中,自然而得聖果,何須求生西方淨土耶? 第16頁:我是一位在家學佛的女眾,學佛後,對男女之間的慾望越來越淡。因此與我先生分寮而睡,這樣如法嗎?
第17頁:何謂五見? 第18頁:何謂凡夫四種顛倒?
第19頁:外道六師是那六師? 第20頁:出家後當比丘應如何修持,才能堪稱是眾生的福田?
第21頁:娑婆世間極苦,我們應當一心念佛,勤求出三界,為何還要發菩提心來度眾生呢? 第22頁:何謂化相三寶?何謂住持三寶?何謂自性三寶?
第23頁:為何說:寧願度一個人來行菩薩道,也不願度百千萬億的人來修阿羅漢行? 第24頁:何謂佛四無所畏?何謂菩薩四無所畏?
第25頁:何謂理事圓融無礙? 第26頁:為什麼說:『唯佛一人具淨戒,餘人皆名污戒者』?
第27頁:為何說:『眾生都是欠佛債者?』 第28頁:何謂五種不淨?
第29頁:禪波羅蜜有三種,何等為三? 第30頁:何謂止觀?止觀與定慧有何關聯?
第31頁:外道所說的神通與佛教所說的神通,有何差別? 第32頁:為何說: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
第33頁:念佛求生淨土是消極還是積極?是大乘還是小乘? 第34頁:請問師父您為什麼要出家?出家動機何在?
第35頁:一心虔誠念佛就可以往生淨土,那麼念佛之人,還須要研究經典嗎? 第36頁: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成佛以後,還會感召頭痛三天?其前因後果如何?
第37頁:佛教講因果,提倡因果,但為何常見一些人做善事,不但無善報,反招惡果;亦有一些人造惡多端,但卻擁有福報,不見惡報,因由何在? 第38頁:請問佛經云:『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一大事不知是指何等事?
第39頁:佛教教義有何別於其他宗教,教義差別之處何在? 第40頁:身體有病苦時,求佛菩薩是否能得到感應呢?
第41頁:眾生皆有佛性,佛性非大非小,無有形狀,無有顏色,那該如何見性悟道呢? 第42頁:佛門常稱念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聖號,佛門不是說有四洲嗎?為何只稱三洲而已?又為何只護持三洲呢?其中一洲為何不護持?韋馱尊天菩薩來歷如何?
第43頁: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而禪宗: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兩者之間是否有矛盾之處呢? 第44頁:何謂四依法?
第45頁:為何說菩薩今是學時,非是證時? 第46頁:何謂四事供養?
第47頁:貪染財色名食睡既然是地獄五條根,為何師父說名利亦可度眾生呢? 第48頁:為何命終者助念八個鐘頭只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誦經做功德呢?
第49頁:在家居土為人助念,可否受人供養? 第50頁:帶業往生淨土者,是否以後不受果報?
第51頁:佛與神仙有何不同? 第52頁:臨命終前,能預知時至,是自己修行得知呢?或是佛來告知呢?
第53頁:修行人一生念佛,若臨終往生,是往生自性淨土?或往生他方淨土呢? 第54頁:儒家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佛門中燃頂、燃臂、點戒疤是否有衝突?
第55頁:佛教對孝道的看法如何? 第56頁:出家修行有什麼功德?意義何在?
第57頁:何謂有功用行?何謂無功用行? 第58頁:何謂一心十法界?
第59頁:體與用如何區別? 第60頁:大乘佛法有三身之說,何謂三身?
第61頁:為何說「是人弘道,非道能弘」,意義何在? 第62頁:「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意義何在?
第63頁:世界上風行所謂複製人的說法,以佛教的看法如何? 第64頁:地藏菩薩發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準此而言,那麼地藏菩薩是否尚屬菩薩身份?是否未成佛?
第65頁:古德云:「來時空空,去時也空空」,這句話正確否? 第66頁:人的嫉妒心、不隨喜心,時而流露,有心改過,以佛教之法門,不知如何修證?
第67頁:欲出家修行,要如何選擇道場? 第68頁:修行者要如何坦然面對「死亡」?
第69頁:何謂出了家忘了家?出家後是否能返俗家? 第70頁:請問明心見性,性要如何見?
第71頁:自修與人眾共修,兩者其意義有何差別? 第72頁:朝山的意義何在?
第73頁:吃素食之人,為何還會聽到吃素雞、素魚、素排、素三層肉等等,若如此,是否心地不清淨之嫌? 第74頁:為什麼人會生老病死?可以不死嗎?
第75頁:請問度眾生優先呢?或者成佛優先?如何是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9-20 3:26:25
太震撼了!! 驚天的秘密——原來這一生的成敗都由自己的能量級別決定
http://tw.gigacircle.com/2256925-1
第 10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9-2 0:19:50
6)有空去看看其他領域。
天文科學家發現不知何因各宇宙不斷緩慢以某氣旋方向運動擴張,不斷新宇宙產生。而黑洞呢?所占宇宙比例,各多少?
物理學家發現「量子力學」完全顛覆古典物理學,我們能從中得到那些啟發?
看商周出版「大氣:萬物的起源」,並深入理解人體生命科學,了解:為維護良好生存,身體自然機制隨時都向著內外不斷殺生無數,有人認為這是惡嗎?
若阿羅漢能不貪生,控制常人非自主部份,那是慈悲至極或無明?
第 9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9-1 23:20:47
P5)阿羅漢不需積極宣說造作,因任何宣說也難達到阿羅漢所淨化的。

所以阿羅漢不植福田,因為何時領受呢?為福田而落輪迴嗎?
所以菩薩廣植福田廣結善緣,因眾生即菩薩之福田。
所以兩者邏輯不同,價值體系不同。
或許可以這麼理解吧~阿羅漢善於減法,北傳大乘菩薩善於加法,其性德不同,成就不同。
並無何優何劣,只是看人的作意點。不同道路,方向不同。

任何宗教都有類似聖訓提醒後進「要走那窄門解脫」,道理何在
第 8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9-1 21:59:11
P4)這世界是因緣集結所成的,正所謂「此在,固彼在」;阿羅漢的功德正是「此不在,固彼不在」。
世界就像萬花筒鏡映原理,很多小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
當阿羅漢止息無明,寂滅自我,不再造業,究竟解脫;與其相關的無明及幻相亦同時瞬間解
除,極有可能他所解除的是許多人數世都擺脫不掉的束縛,是超越意識層面,也努力不來的。他不再把無明痛苦映射出去,不再擴大感染。
第 7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9-1 21:39:20
P3)你的生命要走向哪個方向,你真的清楚了嗎?
你真的對自己正在做什麼,會產生什麼後果,都瞭然於胸?
或者只是人云亦云,不甘願寂滅自我,所以來個更擴張自我的遊戲,大家手牽著手,生生世世緣都攪在一起,永遠玩下去,誰也別想離開?

這世界是因緣共業集結所成的,正是所謂的「此在,故彼在」。阿羅漢的功德則是「此不在、故彼不在」。

世界就萬花筒的鏡映原理,許多小千世界集結成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