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春日蓮華〈宣化上人般若語庫1〉 宣化上人主講

春日蓮華〈宣化上人般若語庫1〉 宣化上人主講

問答篇 -- 學佛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問:每當誦經及念佛號時,身體都會覺得很熱,甚至會有全身腫脹之感,這種現象是否為自性蟲子活起來之故?
  
  上人:自性蟲子是什麼樣子?黑的?白的?黃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執著它幹什麼?你因為緊張才會有這樣的情形;你不緊張,不矯揉造作,就不會有這個煩惱。
  
  問:散亂心念佛,應如何調伏?
  
  上人:念多了就不亂了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一心不亂。」你不常常念,當然亂。
  
  問:發願和打妄想有什麼不同?
  
  上人:好的妄想,不妨也打一打,但不好的妄想就要把它滅了!利人的願就是妄想也不要緊,但若是利己的願就不好。
  
  問:佛教為什麼提倡吃齋?
  
  上人:吃葷者欲念重;吃素者欲念清。有些宗教說,所有生靈都是為人類而預備,故人吃肉是天公地道。但佛教是主張「同體大悲」的精神,視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故主張戒殺護生。
  
  問:佛教為何不提倡享受?
  
  上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銀行的存款你不花掉,錢永遠是你的。若吃喝玩樂,就會很快把存款用光。
  
  問:有人說楞嚴咒只宜齋期誦念,有人說只能上午七點以前才可以誦。究竟那個正確?
  
  上人:楞嚴咒時刻都可以誦念,不要在時間上生出分別心。譬如馬來西亞的早晨,在美國是晚上,怎麼劃分一個絕對的界限呢?學佛要破除執著,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不要愈學愈迷,那是弄巧成拙。
  
  問:聽某位法師說,婦女懷孕誦楞嚴咒會流產,是否可信?
  
  上人:胡說八道。
  
  問:我想背誦及理解三經──《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應從哪一經下手?
  
  上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哪一部都可以,你在想不知從哪一部下手就是一個妄想。
  
  問:佛法不離世間法,請問如何才能讓佛法圓滿的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上人: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
  
  問:是否誦完經後一定要迴向?
  
  上人:迴向就是著相,不迴向也是著相。凡有所執著,都是與佛法不相應的。
  
  問:佛法原本清淨,無明從何而來?
  
  上人:無明是從情愛生出來的,無明即是愚癡的別名。
  
  問:如何辨別誰是真正的明師?
  
  上人:辨別誰是真正的明師,就看他有沒有爭心、貪心?看他是否是自私自利的人?看他是不是常說方便語,打妄語,卻推說是權巧方便。如果是這樣的人,還說他是善知識,那也就是不明是非了。
  
  問:佛菩薩是否能幫眾生擔業障?
  
  上人:你有過能改,佛菩薩就有這個力量,赦你無罪。但如果你有過不改,你專門靠佛菩薩來承擔你的罪業,那是不可能的。
  
  問:經上說:「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合難聖眾。」做一個出家的法師,既然要統理大眾,他所做的一切,要合乎佛道才行。可是人不是十全十美,人到底是人,如果他自己本身的清規,都還沒有完全守住的話,這種統理大眾,不是就會誤導眾生了嗎?
  
  上人:世間上有好就有壞。有修行的就有不修行的,有真正去行持佛教的,但有依佛穿衣,賴佛吃飯,拿著佛教來當生意作,當企業來玩,這就是魚目混珠。就要看每個人有沒有擇法眼。有擇法眼,就認識孰是孰非;如果沒有擇法眼,就認賊作子,以苦為樂,顛倒黑白。
  
  問:家中的佛像沒有開光可否敬拜?
  
  上人:佛像開不開光,這不是問題,就看你心中有沒有執著。佛像隨時都是開光的,你要心裡執著,佛像開了光,有等於沒有開光。
  
  問:我們要如何恢復自家本性?
  
  上人:這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不過也是很難。恢復本性的光明智慧,首先要欲念減少,就是要寡欲。欲念減少智慧就現前,欲念那麼多,真正的智慧就不會現前,就是「清心寡欲,少欲知足。」這是最初的一步。能清心寡欲,你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現出來了。
  
  問:佛經上說:「自性佛,人人都可以成佛。」請上人開示,為什麼既然自己本身就是佛,而我們還要常常去拜佛?
  
  上人:一般人所謂自己本身是佛,這不是這個本身,而是自性是佛。可是你想要成佛,一定要修行,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怎麼樣能成佛,並不是說自己本身就是佛了。譬如你要讀書,想要得到博士學位,不是說你一想得到博士學位,而必須要經過小學、中學、大學,再去修博士學位才可以的,不是這麼一說自己是佛就是佛了。你要這樣子,那就像封我自己就是皇帝了﹕不是這樣子的。好像泥菩薩過海,自身難保,怎麼可以教化人呢?一定要把自己修行的根基打好,才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然後才可以教化人,而不被名利所轉。
  
  什麼叫水?就是錢。什麼叫火?就是名。名,利兩個字就是水,火。見到名也邁不動步;見到利也睡不著覺。這樣子談到成佛,是不可能的。佛沒有一個好名的佛,也沒有一個好利的佛。我說的話有一些人是不願意聽,不過我很願意說這個話。
  
  問:您曾經說過:「我們現在不能夠明悟自性,是因為我們染污了娑婆世界的塵勞五欲,所以並不能夠了悟自心,識自本性。」這怎麼說呢?
  
  上人:所謂染污,就是雜念在心裡頭。你想要發財,這是染污;你想要求名,這是染污;想要去追求異性,這是染污;想要吃好東西,這都是染污,都不是清淨的。自性本來是清淨的,就因為加上這些東西,就是被染污的東西所勒住了,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現不出來。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會成佛。一切眾生沒有不可成佛的,所以不論你是在哪一類的眾生裡,都有機會成佛,就看你修不修。你修就可以成佛,不修就不會成佛。
  
  問:我看佛經上說:「要往生西方,當發願。」要怎麼發願呢?
  
  上人:願是怕意志不堅,所以發願是幫助自己的志氣。志在聖賢,則為聖賢;志在英雄豪傑,則為英雄豪傑;志在佛菩薩,就是佛菩薩。我們立志是立了,恐怕意志不堅,於是要發願。發願就表示自己願意這樣做,不後悔,不退心。我要念不退,念茲在茲,本著我的願力去做;行不退,我的行為也本著我的願力去做。然後得到果位,也就是位不退。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所以發願就是幫助自己的志氣。在佛前發願也可以,自己堅定志氣也可以,不要做表面的工作,要真實去躬行實踐。
  
  問:某位法師宣稱能讓人即刻開悟,一世解脫,他所傳的印心法門是否正確?
  
  上人:很多人被迷,都是因為有貪心;人沒有貪心,他是迷不住的!
  
  問: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和念「阿彌陀佛」聖號,兩者有何區別?效果是否不同?
  
  上人:你這一分別,效果就根本沒有了。
  
  問:哪一本經典合適入門?
  
  上人:哪一本都合適。
  
  問:《阿彌陀經》說眾生能持佛名號者,可以帶業往生極樂世界。但佛教裡又強調人要自立;自力更生,才能成佛。這兩個道理不是互相抵觸嗎?
  
  上人:當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我問你:是佛在念,或是人在念?我相信還是靠你個人下的苦功。念佛不是一邊念一邊打妄想,而是念到心與佛契,根境雙泯,與道合一,才能往生淨土。不是說不用半點功夫便能成佛,成佛還是要靠自己。
  
  在英國,南傳佛教的比丘問上人:念佛法門,南傳佛教比較少用,請問上人應修何種法門,來發起信仰心?
  
  上人:信仰好像五味似的。佛所說的各種法門也就好像味道似的,酸甜苦辣鹹,你不能說酸的是第一,也不能說甜的是第一,也不能說苦的是第一,也不能說辣的是第一,也不能說鹹的是第一,這是人各所好。好吃酸的就說酸的對他好;好吃甜的,就覺得甜的對他好;好吃苦的就覺得苦對他好;好吃辣的,沒有辣的就吃不下飯。我們無論信仰哪一個法門,若用得當然的,自然就會相應;用得不當然的,就不相應。這是看各人的根性。好像各有各的因緣。
  
  哪一個法門,你要是能專一,都有感應,也就是相應。你修哪一個法門,譬如念佛,又省工,又省錢,又不障礙其他的事情,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這個法門對於一般人是相應的。你若不專一那麼,也有不相應的時候,有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因此無論修哪一個法門,都要生出信心來,「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我們為什麼信心不堅固呢?就因為根紮的淺,對佛教不能深入。這時要怎麼樣?就要立功、立德、立言。立功是幫助他人,立德是默默中幫助旁人,不一定叫旁人知道。立言,我們「慈悲口,方便舌,有錢沒錢都做德。」我們能說真話,不打妄語,說得實實在在。這樣經過千錘百鍊,我們這個道理講出來,任何人都推不倒這個道理。因為真理是不變的,是隨緣的;是隨緣而不變,不變而隨緣。這就是真理和虛偽的道理不同的地方。你要認識真理了,你天天去研究這個真理,自然就生出信心來。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個永無止盡的心願/代序 第2頁:問答篇 -- 破迷
第3頁:問答篇 -- 懺悔 第4頁:問答篇 -- 釋疑
第5頁:問答篇 -- 社會 第6頁:問答篇 -- 修行
第7頁:問答篇 -- 政局 第8頁:問答篇 -- 學佛
第9頁:語錄篇 -- 修行之路 第10頁:語錄篇 -- 發願學佛
第11頁:語錄篇 -- 種下菩提 第12頁:語錄篇 -- 眾生皆佛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