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著

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著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日期:2010-07-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有人問起,做生意不能說實話,所謂老王賣瓜,自吹自誇,如果賣瓜的不說瓜甜,那就無人問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語說謊的戒?

再有人問,學佛的人不應貪心,相反的應該布施。可是做生意賺錢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潤,這豈不是跟佛理相違?

又有人問,佛教徒不可害人,如果做生意賺到錢而使他人虧本,又該如何?

也有人問,佛教徒可以從事股票投資、放利息、房地產買賣等活動嗎?因為這些事都有投機性質。

更有人問,佛教徒可以做糧食飼料等的買賣嗎?如果糧食飼料是被買去喂畜牲,是否間接助長了他人的殺業?

是的,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應該面對而加以檢討的。首先必須瞭解,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人民分為四大階級,亦即1、宗教師的婆羅門,2、從事軍政的剎帝利,3、從事工商的吠舍,4、從事殺生等賤業的首陀羅。佛陀釋迦世尊除了不鼓勵從事首陀羅的職業之外,其他都在容許的範圍之內,而且加以讚歎,可見佛教徒從事工商業是正當的。

至於說,做生意是說謊而騙人上當的行為,是有待商榷的,因為這並不是必須的手段,而是一般人的習慣和心理所造成的。貨真價實、信用可靠,是工商界應有的職業道德。也唯有信用可靠,才能夠可大可久,否則為何許多商號都要以幾十年以至上百年的「老店」招牌做號召?我曾經說過:「如果跟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做生意,不必擔心他欺騙你。」相對地,身為佛教徒如果還會讓人擔心我們用欺騙手段以招徠顧客,這不僅不是佛教徒的正確態度,甚至連一個小商人的基本觀念都尚未建立。

當然,我們知道,有些行業往往漫天要價,目的是等著顧客就地還錢;但也有類似的行業卻以老少無欺、不二價為號召的。我們做為佛教徒,應該帶動風氣,誠實無欺。也許剛開始時,生意差一些,利潤少一些,日久之後,你的信譽就能為你賺錢。

一般中國人都有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心態;做生意一本萬利,想當然是為了使個人生活有保障,乃至為子孫萬代留下吃喝不完的餘蔭。但是,時代已經改變,觀念已經不同。現代的大企業家,不應著眼於自利,而是貢獻自己的智慧才能為社會人類謀福利,即所謂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以完成事業為目的,造福人群為理想,就沒有貪心的成分在其中。至於普通人的智慧體能,雖然不足以為社會大眾提出多少貢獻,但至少也該負擔起個人的生活開銷,進一步維持家庭的成員和公司的員工,這是互助,也是為了各取所需。

因此,人人必須提供自己的所能,不論是資金的、智慧的或勞力的。身為佛教徒,更不應有做生意是只求自利而置他人利益於腦後的想法。因為社會是群體的因緣所成,我們參與社會做任何事,就跟其他人發生關係,產生互動互惠的作用。

我們應該以自利利人的存心來賺取應賺的利潤,並且把賺來的錢做合理的支配,而不僅是為個人的物質享受和滿足虛榮而花錢,若能如此,就不算是因貪心而賺錢了。《善生經》中說,居士的收入最好分做四分來處理:1、家計的生活,2、營業的資本,3、儲存在家以防意外,4、放款生息。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印度,這是非常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儲存在家和存入銀行生息應該合而為一。此外,也應在這四份之中,酌量取出一部分做為三種用途:1、供養父母,2、周濟親友和部屬僕從,3、供養三寶,作為宗教的奉獻。前面的四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後面的三種用途,則是為了孝養父母、社會福利及宗教事業。

佛法說應該從事正當職業,所謂正當職業,就是指於人於己都有利而無害的行業。既然如此,怎會自己賺錢而使他人虧本?當然,當你開的店經營不善或公司虧損累累時,不免會想脫手轉讓。由於各人的經營觀念和方式有別,社會關係也不同,知識能力也相異,因而同樣的行業和生意,在不同的經營者手中就有不同的結果,如某甲會蝕本,某乙可能賺錢。

基本上,不要存著把燙手山芋丟給人的心態去害人,而要希望他人因為承購你的原有產業而大發利市。同時,不要以為自己做不好的,別人也做不好;或者自己認為不好的,別人也認為不好。只要你對自己賣出的東西不做虛偽宣傳,那麼,一旦有人願意承購,他一定會因此而得到利益。如果對方蝕本,這也不是你的存心,與你無關。總之,佛教徒做任何事業,都須以真心誠心待人,至於結果如何,不是你的責任,不必耿耿於懷。

股票和房地產買賣,是現代世界各國政府所公認的投資生意。前者是股票公司運用民間遊資,透過股票市場成為企業投資的資本,是發展工商、促進社會經濟繁榮的金融事業,應屬正當的投資。但問題出在有些人掌握大量股票而製造股票行情,並操縱股票漲跌,這是不道德的。要操縱股票只有大資本家才能辦到,一般投資人只能看行情的起伏買進賣出,故其中不免有些冒險的成分。在金融穩定的社會,操縱股票是犯法的,大企業家雖然擁有大量的股資,也不致於操縱市場製造漲落,否則會自食惡果,得不償失。

至於房地產投資,也是正當正常的商業行為。一般人所詬病的,是指炒地皮,壟斷房地產,不論購進或拋出都操縱於股掌之上,這不是正常的現象,佛教徒應該避免。若以正當的價格做合理的買賣,也是一種商業服務,沒有什麼不可以。

另外,就放利息而言,將錢存入銀行或合作社等金融機構,也是一種投資方法。而以民間的小額存款互相周轉或者集中投資於某些大企業,也是自利利他、繁榮社會經濟的途徑,值得鼓勵。不過,若為貪取高利而放高利貸,等於火中取栗,危險性大,往往連母款也被倒掉。佛教徒不可因貪高利而放款,一則自己沒有保障,二則對人剝削太多,有傷慈悲,最好不做。

至於商業的種類,古時有謂三百六十行,在現代工商業社會,可能超過三千六百行。不過,身為佛教徒有個原則,即凡是殺業、淫業、盜業、賭博和妄語,乃至於酒類等的買賣,都應避免;但是不能斬釘截鐵說某種生意不能做。比如開電影院,專門放映誨淫誨盜的影片,當然不可;若是放映藝術性、教育性和娛樂性的影片,則屬於正業。至於販賣糧食,只需以所賣的終究是供人食用,或是加工後用於工業的動機即可;即使別人買去喂畜牲,也是為了供給眾生吃的,我們本身並未從事殺業。當然,自己如果明知飼料是供養豬場養雞場之用,可以考慮改行或改變銷售的物品。總之,佛教不鼓勵殺業也不從事殺業,凡與殺業有關的,應該避免。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第3頁: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 第4頁:學佛也需要知識和學問嗎?
第5頁: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第6頁: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
第7頁:什麼是佛教徒的飲食觀? 第8頁: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第9頁:為何放生?如何放生? 第10頁: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第11頁: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第12頁: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第13頁:如何做佛事? 第14頁: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饋贈嗎?
第15頁: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 第16頁: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第17頁:消災、延生是可能的嗎? 第18頁: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第19頁: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 第20頁:持咒有用嗎?
第21頁:佛教相信在劫難逃、在數難逃之說嗎? 第22頁: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第23頁:佛教對於命相、風水的看法如何? 第24頁:「念佛一聲罪滅河沙」是真的嗎?
第25頁:帶業往生等於逃債嗎? 第26頁: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第27頁:念佛的人見到瑞相怎麼辦? 第28頁:臨命終時見瑞相就表示解脫嗎?
第29頁:如何辨明臨命終時的魔境和接引? 第30頁:什麼是中陰身?
第31頁:嬰靈作祟之說有根據嗎? 第32頁:佛教對靈媒的看法如何?
第33頁:佛教對神通、異能看法如何? 第34頁:什麼是五眼?
第35頁: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麼? 第36頁:佛是萬能的嗎?
第37頁: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 第38頁:先度眾生還是先成佛?
第39頁:佛為什麼要度眾生? 第40頁:廣結善緣怎麼講?
第41頁:「結緣」和「了緣」的意義何在? 第42頁:神道設教也是佛教嗎?
第43頁:佛教稱為無神論的意思是什麼? 第44頁:一神教的上帝是假的嗎?
第45頁:日蓮正宗與一貫道也是佛教嗎? 第46頁:您是佛教徒嗎?
第47頁:怎樣辨明佛經的真偽? 第48頁: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
第49頁: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第50頁:個人自修和集體共修有什麼不同?
第51頁:大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第52頁:魔考是真的嗎?
第53頁:如何選擇明師? 第54頁:如何一門深入?
第55頁:何謂專修與雜修? 第56頁:什麼叫做易行道和難行道?
第57頁: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第58頁:學禪若終生不悟怎麼辦?
第59頁:「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第60頁:「地獄門前僧道多」是真的嗎?
第61頁:「學佛越久離佛越遠」是真的嗎? 第62頁:卍字是什麼意思?
第63頁:蓮花在佛教表示什麼? 第64頁:燃頂、燃臂、燃指有必要嗎?
第65頁: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的不同在那裏? 第66頁:以出家僧眾為佛教重心的傳統能繼續維持嗎?
第67頁:未來的社會還有人出家嗎? 第68頁: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第69頁:佛教對神秘現象的看法如何? 第70頁:可用物理現象來解釋神秘的經驗嗎?
第71頁:應該用科學觀點解釋佛法嗎? 第72頁:佛教的生命觀是合乎科學的嗎?
第73頁:佛教的世界觀是合乎現代科學的嗎? 第74頁:佛說的「聖言量」經得起考驗嗎?
第75頁:佛教對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第76頁:附錄:禪修疑難解
第77頁:結論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11-23 10:48:10
祈願法師乘願再來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10-19 23:07:19
我好奇的是 有諸多一貫道有往生後 遺體是軟的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