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宗簡介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宗簡介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日期:2010-08-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民國五十四年秋大專講座
  
  弟子周家麟敬記

(一)經典 

淨土宗所根據經典,說到專門上,十方佛都有,在這裏單指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為何單指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呢?因為阿彌陀佛願力最大,專為人了生死故。有三部經典可資證明。第一、無量壽經,這部經敘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及阿彌陀佛因行果用,甚為詳細,等於西方極樂世界小歷史,同時說幾種行為,就是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第二、觀經,俗名十六觀經,係西方世界十六種觀法。所謂觀,就是坐在那裏想,想什麼?想世界本沒有東西南北,何以單指西方?因為太陽向西落的時候,光不猛烈,所以第一觀,先教觀太陽,觀到開眼閉眼都能見到,就算成就。第二觀改觀水象,觀成了再改觀冰象,再改觀金銀界限,再改觀樹寶等等,如此一層一層計十六層觀法,叫作十六觀經,也是淨土宗重要經典之一。第三、阿彌陀經,這部經專教念佛的方法,簡單扼要。我們研究淨土的學人,最低限度必須看這三部經。此外我們應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念佛法門,通一切法門,江味農居士曾說:「教研般若,行尚彌陀。」可以想見。再者古來各淨宗祖師,非代代相傳,係修行有成,大家選出來的。祖師中除印光祖師,係專一淨土,被公推為十三代祖師外,其中第十二代原是禪宗祖師證了果的,後來再往上修不進,乃改修淨土。看看徹悟禪師語錄,談的並不玄妙,只是腳踏實地的去做,也就夠了。

(二)義旨 

為什麼要修淨土法門呢?修淨土法門的義旨,是因為要了生死,必須要明心見性,要明心見性,必斷見、思二惑,斷見、思二惑就是了生死的不二法門。但試問誰能斷見思二惑呢?斷見思二惑非任何人能做得到,所以佛開淨土法門,要修行人伏惑帶業往生。

(三)結果 

往生以後,就能得神通。說到神通,佛學常識課本裏有講,可參看六通略解。六通裏有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漏盡等,禪宗祖師教人,都用他心通,善能觀機。最重要的是漏盡通,漏盡了才能了生死,外道只有五通沒有漏盡通。往生西方特殊勝妙處就是:第一、只要到了西方,神通自然就有,不比此土得了定後才有。第二、到了西方以後只有進境,沒有退緣。第三、此土見思諸煩惑,一品未斷,就不能了生死。生到西方,不論功夫深淺,一律皆能成就。為什麼說一律皆能成就呢?因西方世界蓮有九品,四種境界。四種境界,就是四土:凡聖同居、方便有餘、實報莊嚴、常寂光等。這四土前三是方便,最後常寂光土是般若。四土皆有九品,最高最低,皆在三十六品以內,所以說皆得成就,結果如此。還有一個結果,不退尚是小事,還能得一生補處。所謂一生補處,就是菩薩修六度萬行,到十地修滿了,就是等覺,等覺就是候補佛位。我們若能往生西方,只一生就能斷盡煩惑,就得候補佛位,所以說是一生補處,也叫做一生成辦。

(四)方法

 

淨土宗修行方法有四種:第一持名,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無論閑忙,皆不放鬆,接接續續,一直這樣做。第二是觀像,對著阿彌陀佛聖像觀看,看到開眼閉眼阿彌陀佛皆在眼前就成,這都是方便法。第三是觀想,按照十六觀經所說,一步一步修觀,觀至西方三聖,然後觀自己,觀久了,隨處坐下,境界就變,神識定於這種境界。第四是實相,這項不容易修,實相理體就是三如來藏,就是般若。修的時候,須觀照萬法皆空,須一步步次第做。這四種任選一種都可以,前三種是事,後一種屬理。比較最究竟的,是實相,但是等於金剛經,做不到,所以佛特設善巧方便。什麼善巧方便呢?實相念佛做不到,所以教你以心觀心。以心觀心再不行,教你觀像。觀像環境不允許,古人有主張持名帶觀想的。明蓮池大師改為專修持名,因為觀像不是隨便觀的,必須按照經上所說,切實去觀才可,否則就是邪觀。所以他教人採取徑中徑又徑所示修法。四法之中,在家人所能做者,只持名一法。持名的功效,就是成就「一心不亂」,所謂一心,意思是使千心萬心,變為一心,起念就是阿彌陀佛;不亂,是任何事不能擾亂。這辦法要多久時間才能成就呢?有一輩子做不到的,快的七天就可成就。這叫難信之法,惟佛與佛,乃能究盡。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若只是念,不懂般若的道理,叫懂事不懂理。不懂理,在修功課時,叫做事上修行。得了事一心不亂,可以伏惑。若懂了理用功夫,可得理一心不亂,可斷見思惑。成羅漢須經天上人間七番生死,才證成理一心,這裏七天就證羅漢果。

 

(五)修持

 

修持的方法,以持名而論,有四十九種,簡言之,就是要求一心不亂,到了一心不亂,雖不能到理一心斷惑,能得事一心伏住煩惑,也就保了險。念佛時萬不可起別念,志在修心,古人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但念時要心不起別念很難,這裏有方便法,不必用念珠。記數字,三、三、四,為十,再二十,再三十,......念到一百,再從頭起,記須用心記,如銀行敖鈔票,不能旁騖。再有念的時候,須注意昏沉、掉舉,昏沉的時候,或用兩手搓耳,或用冷毛巾揩臉均可對治。像這麼做,必須求解,否則提不起興趣,現在簡單的介紹到這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