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佛七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佛七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乙卯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日期:2010-08-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乙卯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弟子黃泳敬記 

刑警十個常跟隨    前頭牽引後面催

誠心念佛沖他散    六字停時他又回

諸位老師、諸位同修:時間寶貴,檢重要點說一說,只要大家聽懂了,相信、記得住就好。說什麼呢?就說「學佛與不學佛之分別」。

學佛與不學佛之分別

不學佛者,大都迷惑顛倒,當然是可憐了。何以言此?因為覺悟得要上學,接受好的教育,才能覺悟。若什麼學問也不必學,就能夠覺悟,實在是太稀有了。我們既然有機會學了佛,且學多年,大概有些覺悟了,若仍不覺悟,則豈非與不學佛者一樣可憐乎?

不覺悟有何壞處?覺悟有何好處?不覺悟者,現在也沒有好辦法,不但目前不好,未來還不如現在,現在未造好因,將來壞處更多。若覺悟者,無論現在環境如何,雖難免人生八苦,但因其覺悟,知為自己過去所造之因,故雖受苦,但不怨天尤人。因其覺悟,故亦會設法解決目前之苦,將來仍能種下善根福德,求得後來解脫,此乃覺悟與不覺悟者之差異,即在於此。

不學佛者不懂,凡信佛又懂得學佛者,只要和人見面一談話,即知其覺悟與否。不學佛者,一萬人有九千九百多種想法,然對於三際之看法,不外三種,凡研究過心理學者亦知,即想起從前的好——緬懷過去;大都埋怨現況不如從前——不滿現在;希望將來能夠比現在好轉——希望將來。此普通人之三種想法——緬懷過去、不滿現在、希望將來,即三種迷惑顛倒,有此想法就不能開悟了。

此種看法,皆以為現在不如從前,希望將來比現在好,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又緬懷現在的好,而不滿原先所希望的將來,由此可知,一步不如一步,每況愈下,愈來愈壞,此真實語。若希望將來能更享福,即迷惑顛倒。今將經上所言提出,聽過佛經者懂得,未聽過經者亦算知道此事,能了解愈來愈壞之實況,則趕緊用功念佛。

未來實況

今先說比喻,後舉經文。世間萬法無常,譬如一年四季,春夏還不錯,秋冬則敗壞完了。一年如此,百千年亦復如是,只有愈來愈差。佛經上詳言:「人壽自十歲起,過百年增長一歲,一直增到八萬歲(講整數好記)」,此為增劫。增劫時人壽、福報日增,此一定之理。至八萬歲後,每過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壽十歲為止,此為減劫。減劫時,人之壽命、福報亦日減。減到十歲,可以說是壞到了極處。我們現在為減劫,已經減到人壽百歲之時,今已從八萬歲減至百歲,情況愈來愈差,大家看看中國歷史即知,從前軒轅黃帝時之情況,與現在大不相同。遠的不談,即言來臺灣此二十餘年來,亦一年不如一年,現在表面上愈來愈浮華,然天地自然生長之物愈來愈少,人造之物愈來愈多。所穿之物,大都在勾引五欲六塵之煩惱,有何好處?所吃之物,大都在令人壽命短促,東西大都加了農藥,吃了就得生病長癌。現在連吃的油條都加「阿摩尼亞」,喝的水也放漂白粉。人又不能不吃飯、不喝水。大家仔細想想,現在人壽平均百歲尚且如此,往後只有愈來愈差,再經九千年,人壽減至十歲,壞到極處,再從頭每百年增一歲。真正要享福,得人壽增至二萬歲,才算真正有福享,時間非常漫長。以上所言皆根據佛經所記載,佛經上沒有的,吾亦不敢亂言,否則會墮地獄。是故,若想要將來能享福,大家慢慢去等那漫長的歲月吧!

從現在起,往後尚有許多災難,學佛者皆知,有火、水、風大三災,三災發生時,連二十八層天皆毀壞掉,而此大三災未到之時,現在即有小三災,何以會發生此三災,其總根由,在於「人心」,若在增劫之時,人心日益向善,道德日漸增長。在減劫時,人心、道德每況愈下,未學佛者,不用說,即使學佛者,亦包含在內。心若不好,將來如何往生?不但不能往生,即使將來圖個「善終」亦不容易。外國亦復如是,人會遭遇災劫,皆人心所造,現在不好,將來更差。

減劫人心壞

總而言之,一切好壞,其根源在於「人心」,人心有「貪、瞋、癡」。經上詳言,有貪心,即招感饑饉,所用、所吃之物愈來愈少。有瞋心,則發生刀兵劫,有戰爭之事。從前用刀,一刀但傷一人,今則有槍炮,乃至機關槍,一會兒即可殺傷數十人,更甚者發明原子彈,今世界多國皆有,戰爭一爆發,死傷即不可計數,像日本在第二次大戰,經原子彈之害,死傷數十萬。今則核子彈較原子彈殺傷更強大,此刀兵劫皆瞋心所引起之禍害。

再言癡心,愚癡之心則造成疾病,從前沒有像現在如此多奇怪病狀,從前只要普通之草藥,即可醫治多病,今則一病大多是癌症,得癌症則無良方可癒,往後怪病更多。此皆人心所造,由於貪心而有饑荒、瞋心就有刀兵、癡心就有奇怪之病,此小三災。是故大家不要以為將來會更好,實則將來更不如現在矣。

上述所言乃人活著時所受之苦,然而人造了罪業,死後如何?有人云:「死了就完了!」沒那麼簡單,死後尚有靈魂,尚有輪迴,現在造何因,將來受何報應。故教大家要念佛伏惑,不要再造業。

念佛伏惑法

吾今拿出良心向諸位說此伏惑之法,「惑」在經上有「十種惑」,即「見惑」—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思惑」—貪、瞋、癡、慢、疑。見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要斷一品惑都很不容易。此十種惑稱為「十使」,猶如今之刑警,終日跟隨我們,看我們造業,拉入輪迴受苦。

一入輪迴欲得人身,萬中難得一人,大多墮入三途受苦。是故想起將來所受之苦,確實可怕。現在即使原子彈下來,一會兒功夫即死,然死後入三途,乃至墮地獄,受苦時,求出無期,苦不堪言,其受苦較今所受之苦超過千萬倍。故未學佛者,終日花天酒地,茫茫造業,將來必墮三途受苦,此乃經上所言之「流轉門」。即眾生若不覺悟,隨波逐流造業,必定如水下流,直入三途受苦。若能覺悟,則不令它造業往下,則令止住,逆流回轉往上,可以解脫離苦得樂。

不學佛者造業、受苦,固然可憐。若學佛者,已聞佛法,尚不相信,尚不依教奉行,將來仍會輪迴受苦,豈非麻煩,欲怨何人?若云「聽不懂」,在臺中二十餘年來,每星期皆有講經,若自己還不去聞法,令時光白白空過,浪費生命,究竟對自己有何益處?從前佛七中,每天都能來講些話,現今僅能來講二次,往後可能講一次亦不容易。即使來聞法,若不用心來聽,亦不得益,何不將心收攝回來,專心聽講,將來求個解脫。

前面言「十惑」如十個刑警隊,跟著我們看我們造業,往三惡道拉,故得把惑伏住,令不起作用,如何能伏住?佛法不必多,貴在實行,即「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吾人生長在此惡劣環境,只有隨緣受報而消舊業,既知要消舊業,則要覺悟改過,將十惡業改為十善業。時時「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如此可消舊業。

若貪、瞋、癡、慢、疑之念頭起時,立刻以一句佛號壓之,令其惡念不起,則將來解脫有望,否則眼前之原子彈也躲不過。佛經上云:「共業共受」,我們同樣生活在此一時代,飽受其威脅,若能依教奉行「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則可「共中不共」。即使業報現前,吾人亦可轉變,不必共受業報,眼前可免原子彈之苦,將來可以往生西方,因吾人肯「改」,則不在劫數之內,將來一定可以解脫。

是故「伏惑」乃必定要修之行,若「貪、瞋、癡、慢、疑」為魔,其念頭一起,當下以佛號壓之,但魔亦有力量,愈壓愈壓不住,則須助力。行十善業,即是念佛正功夫之助力,若做十惡業,則是增加魔子魔孫之力,故多行善念佛,則不懼魔矣。

吾人若起一妄念,立刻以「十聲佛號壓伏住」所謂:「一個妄念十聲佛,妄念不如佛號多」,大家可以回去實驗,譬如拿黑豆代表妄念,拿黃豆代表念佛,起一個妄念放一個黑豆,立刻用十聲佛號壓伏住,就放十顆黃豆,日久天長用功,黃豆即多,黑豆就少,妄念可伏,此乃「伏惑之法」。

以黑豆、黃豆比喻妄念、佛號,用功一久,佛號多,妄念少,猶如黃豆多,黑豆少,吾人隨手一伸,拿到黃豆機會多,拿到黑豆機會就會很少。猶如臨命終時,八識田中種子一搖,其亂七八糟之妄念種子,被多數佛號種子壓住,妄念不易出來,佛號容易出來,念佛種子一出來,吾人即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修行就成功矣。

今日所言「伏惑」之法,非常要緊,若不用心深記,吾歲數已大,明年亦不知死活,縱令不死,吾再講十年,也是說此念佛伏惑之要緊話,希望大家好好念佛,把惑伏住,能夠往生。若要斷惑,說誠實話,現今無人能辦。

此段所言乃「還滅門」,與前述「流轉門」不同。還滅門是不令其流轉,能「伏惑」,不隨波逐流,回過頭來自己做主,目前消災免難,將來能夠往生,即得解脫。最後說個偈子做結:

「刑警十個常跟隨」—任何人皆有貪、瞋、癡、慢、疑等「十惑」之妄念,猶如十個刑警常常跟隨著我們。

「前頭牽引後面催」—前面的刑警拉著我們上三途去受苦,後面的刑警還催著我們走的太慢。

「誠心念佛沖他散」—伏惑亦須正助雙修,念佛為正行,十善業為助行,猶如十位使者,幫助我們念佛之功夫。十個刑警雖然緊跟著要拉我們入三途,但是吾人一直誠心誠意念佛,佛即放金光,將刑警沖散、沖跑了,無法靠近我們。

「六字停時他又回」—但六字洪名若一停,不再專心念佛之時,則十個刑警立刻又會返回,再度跟隨著你,將你纏住,拉你往三途去受苦。

話就說到此為止,要緊大家好好念佛,實驗實驗「伏惑」之法,上等根器在此佛七中用功,即可「伏住惑」故大家不可打擾,不可隨意上下走動,不可講話打岔,否則擾亂道人心,便是造罪。請佛七中之護七人員,好好護住佛七規矩,以成就大家道業!現在開始念佛,不可再妄動。求一心!放下萬緣|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書籍目錄】
第1頁:壬子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2頁:甲寅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3頁:戊午年新春結七念佛開示 第4頁: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之一
第5頁: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上) 第6頁: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下)
第7頁:幸酉歲佛七開示 第8頁:壬戌佛七雪僧貢言
第9頁:快刀斬亂絲 第10頁:乙丑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11頁:庚申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12頁:乙卯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