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公生活點滴──香不燃何以顯其香
作者:弘安
凡辦過眾人事者,均知人事非易,尤其佛家事業,以修行德業為根柢,如果辦事之人,存心稍有偏頗,道場就流於熱鬧場或是非場。因而 雪公老師不時教誨弟子,凡事必須發乎誠心,多為他人設想,萬別心存勾勾道道,這樣辦事才能免於過錯。然而在弟子們遇到逆境,垂頭搨翼之際,即慈語諄諄道:「孩子啊!修行如果這麼容易,何以要三大阿僧祇劫?你要知道,不受魔難不成佛啊!」
老人家引導學生發菩提心,一心向道。見弟子們略行小善,便傾囊樂助,勉勵有加,那不經意的善念,經老人家隨喜讚嘆的澆灌,剎時間,就往下紮了好幾尺的根。弟子如有辦錯事者,只要稍有懺悔之念,便不計前嫌,攝受如昔,不因舊惡,而絕人回頭之意。老人家三十多年來,長期每週講經,甘露法味,就這樣源源不斷滋潤眾生的心。有時老人家見到教界弊端,便語重心長,發言警眾,善聽者,便心生警惕,莊嚴戒行;不善聽者,則挑撥是非,傳言誹謗。三、四十年來,老人家所受之委屈何其多?然而毫不改其行菩薩道,上弘下化的心志,老人家不只以言教傳法,並以身殉教,有弟子辦事受挫折心生退轉,向老人家言道:
「老師,學生辦得好苦啊!往後不幹了。」
「孩子啊!香不燃何以顯其香,我渾身是瘡疤,九十多歲的人了,早可以在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啊!要幹到死為止。」
老人家正是這樣,為弘揚佛法,鞠躬盡瘁。
雪公生活點滴──人力也要愛惜
作者:弘安
俗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惟艱。」 雪公老恩師以耄期之齡,據禮,已可在家安享晚輩們的侍候。然而老人家總是不樂養尊處優,只緣處處愛惜人力。
民國七十三年春,老人家腳踝因無名腫疾,行動不便,然精神依然矍鑠,養病時,每天在床第間,猶疊高被褥,權充桌几,讀書於其上。蓮友前來問疾,總以:「這把歲數了,能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人不能不知足啊!」來寬解探望者之心。老人家深知三、四十年來,弟子們無時不依賴著他來厚培向道之心。故而雖染疾在身,亦不忘警醒眾生,娑婆無常,不能眷戀假合之身。
當年養痾之時,因疾在腳上,每天敷藥卸藥,總須躺於床側間處理,時日一久,床單不免沾上許多藥水,弟子每要換下床單,老人家總是一再推托:
「等腳好了再換,明天上藥還是會沾上的。」
「沾上再換啊!」
「你們不懂啊!人力也要愛惜。」
「老師!我們年輕有很多力氣!」
「力不能使盡,要用在最利益眾生的事情上。」
老人家就是這樣存心,他引導學生,絕不是建立個人威望、或作為私用。他不要大家對他歌功頌德,他總是諄諄勉勵弟子,處處要存公心。凡事只要對眾生有利益,任何辛勞,乃至頭破血流,亦應勇往直前在所不惜。而老人家個人之一切生活起居,除求秩序井然外,對「享受」二字早已無所戀求,老人家的持身儉約,處處顧念他人,正唯常人所不能。
雪公生活點滴──成物不廢話惜福
作者:戒光
雪公老師,對於供養佛菩薩或祖師之供品,都儘求豐盛,以表誠敬。而送人禮物,亦非常慷慨,講求溫厚與禮敬,力避寒酸與吝嗇。
但是,老人家平素又自奉極儉,早餐只喝些許以麵粉、奶粉、芝麻粉等自調的羹糊。中餐則是一小碗綠豆小米粥,佐以幾樣小菜。老人家極為惜福,每有弟子贈送名貴水果等, 老恩師絕無獨享,一定轉分贈給蓮社聯體機構中,年邁之長者,或發心之蓮友,以嘉勉大家精勤向道。
雪公老師,在日用之間,有很多個人居家的規矩,比如用水,每天清晨洗過臉的水,都未倒掉,而留著充當這一天洗手之用,最後再於翌晨,用來沖洗夜壺。可說物盡其用。洗臉水這樣,平素用過的水,也向不輕易浪費,常常轉為澆樹。唯有早上洗碗的水,因略殘有芝麻粉末,而不澆灌花草。老人家常向弟子說:「有芝麻的水不可澆竹,竹最忌芝麻。」
老人家用衛生紙,也有其儉省的習慣,他每於事先,將一張衛生紙撕成四分之一,然後放於座墊之下,一次只使用一小張。老人家在家中坐的椅墊下,都有小片衛生紙以備用。
至於用過的包裝盒子等,只要沒壞,不管是紙盒或塑膠盒、塑膠繩、塑膠袋,亦不論其精美或普通,只要還能用,必命弟子收起來以備用,說是「成物不廢」。需用時,老人家都很清楚記得,有何物,在何處,隨時取出,都可再加以利用。
學了佛之人,比常人更懂得「種福莫如惜福。」但是,每一個人對於「惜福」的標準不一,往往自以為是。每看到、想到 雪公老師的惜福,真是慚愧萬分。 老恩師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雖以近百之高齡,向無養尊處優或勞人服侍之心態。 老恩師每受人禮遇,則「唉!罪過!罪過!」之遜辭馬上脫口。 恩師行誼,歷歷在目,點滴追思,不勝令人緬懷啊!
雪公生活點滴──以讀書為休息
作者:戒光
雪公老恩師,平日心神都放在弘法度眾,自利利他上,極少有休閒的時候。平素在家,除念佛外,總是手不釋卷,埋首於書中。弟子不忍,常勸老人家多休息,他則說:「我這就是休息。」
雪公老恩師府中之客廳,藏書有數千冊,那一本書放在那裏,老人家都記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糊塗。看書也不用戴眼鏡,難得的是,老人家讀書的精神,很少人可以做得到。
在去年夏天的某日,下午三點,老人家午睡剛起,喝杯茶,洗過手後,即開始看書。三點半後,下了一場大雨,雷電交加,直到五點多雷雨才歇。這時,只見老人家依然端坐於藤椅上,全神在書本中。就這樣,一直看到晚上九點多才放下書本,老人家晚上是不吃的,而五、六個鐘頭的時間,老人家居然不曾伸伸腰或搖搖脖子,站起來後,也沒聽說腰酸脖子痛,那天老人家走到屋後,看見庭院濕濕的,說道:
「哦!還下雨啊!」老人家這才知道下雨。
其實,豈止是下雨,還有很亮的閃電,很響的雷聲,但是老人家竟然都不知道,一卷在手,心就定在書本上,這種讀書精神,多麼令人敬佩啊!
糖果紙的啟示
作者:戒光
雪公老師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紙,看過老人講演稿及詩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詩文的初稿全是寫在日曆紙或作廢考卷紙的背面。而家中的紙簍,亦分裝垃圾及裝字紙二桶。因為字紙簍中的紙,是要用燒的。
某日,一弟子將用過包糖果的塑膠字紙,丟到垃圾桶中,後經老師問起,忙再從垃圾桶中取回。
師問:「你將它放到那裏去了?」
弟子答:「垃圾桶裏。」
「你看到上頭的字沒有啊?」
糟了!弟子心想,本以為塑膠糖果紙,燒起來氣味難聞,所以才自作聰明的丟入垃圾桶,但老人家對字紙之恭敬,一如面對聖賢,於是慌慌忙忙,趕緊將這有字的糖果紙丟入字紙簍。
「唉呀!撿起來!」
忽然又聽到喝叱聲,六神無主的趕緊將它又撿起來,心中不知如何是好?有字丟垃圾桶固屬不敬,今投入字紙簍又不對,只見老師雙目炯炯有光地注視著,弟子惶恐不安呆立著不知所措,這時老師又說話了:
「這麼大團的紙丟入字紙簍,很快就滿了。」
滿就滿,那又有何辦法?老師見弟子毫無動靜,接著說:
「剪刀拿來,你好好學。」
弟子把剪刀及糖果紙呈上,只見老人家將有字的部份剪下,沒字的先交給弟子說:
「這丟到垃圾桶去。」
接再將有字的紙交給他,弟子想,哦!原來要這樣處理,今天又有收穫了。於是順手將它丟入字紙簍。
「撿起來!」耳邊又聽到老人家的喝叱聲。
原來老人家眼睜睜的看他在處理這片紙隻字,莫非是自己丟紙的態度不夠恭敬?
「叫你撿起來!」
哎呀!怎麼辦?於是戰戰兢兢的又撿起來,渾身發汗的站在那裏!心想,該怎麼辦呢?偷看老師一眼,只見老人緊迫盯人,好生害怕,卻又不知如何才好?兩眼無助的望著老人家。
「這還不會嗎?!」老人家聲音轉為慈柔。
「請問老師,該怎麼處理才圓滿啊?」
老師從椅子上站起來,取過字紙,再從字紙簍中,隨便撿出較大的一張,包住這曾經包過糖果的塑膠字紙,深放在字紙簍內藏著,然後說:
「必得這樣放,才不會招來螞蟻,有了螞蟻,你燒字紙時,不是要殺害了牠們嗎!」
原來老恩師的心地是這般誠敬與仁慈。而對學生弟子是這樣深入生活細節,隨時隨地加以調教訓勉。弟子們接受類似此糖果紙的啟示,不知凡幾,難怪弟子們痛失長鞭,終日心緒茫茫,而不知所依。
雪公生活點滴──夫子晒之
作者:筆俠
昔日,孔子勸弟子讀詩,曾談到詩可以「興觀群怨」,而 恩師自己是詩人,往往把作詩的幽默,也運用到教學上,真個兒能收到「聞之者足以戒」的效果。
記得有一回學演講,恩師親臨指導─當時正講到父母恩德,昊天罔極,筆者一心求好,不免將父母如何把孩子從出生教養到成人,講得鉅細靡遺,深以為如此一番描述,足盡父母劬勞之實,洋洋之意,不覺外形於色。
講完後,照例群聚評論,他老人家藹然一笑,說是要講個故事與大家聽, 老恩師說:
在科舉未廢時,有一位員外,叫過他所有的兒子,殷勤叮嚀道:「大小子!二小子!三小子!四小子!五小子!六小子!七小子!八小子!九小子!十小子!你們要好好讀書!果真有了功名,我就不再叫你們大小子!二小子!三小子!四小子!五小子!六小子!七小子!八小子!九小子!十小子!而叫你們大相公!二相公!三相公!四相公!五相公!六相公!七相公!八相公!九相公!十相公!若是你們不肯讀書,沒有功名,那我就不叫你們大相公!二相公!三相公!四相公!五相公!六相公!七相公!八相公!九相公!十相公!而依然叫你們大小子!二小子!三小子!四小子!五小子!六小子!七小子!八小子!九小子!十小子!」──言語未盡,在場所有師兄弟,早笑作一堆,而筆者自己,當下頓有所悟,不覺也赭顏一笑。
恩師平日,一再交代,言語需是簡要詳明,最忌嚕嗦,沒想到不知不覺間,總是犯忌諱,於是老人家就用謔而不虐的諷教法,談言微中,真令人一悟難忘啊!及今思之,情景依稀,而清夜鐘聲,已不復可聞矣。
雪公生活點滴──鹽就是寶
作者:志行
凡是雪廬老人的學生或好友,都知道老人的視力,並沒有老化,甚至於許多年青人都不如。若在往生前,老人有作視力檢查的話,很可能還是一.二呢!這雖然是老人的正報不凡,而平時的保養得宜也有很大的關係吧!
老人平時對眼睛的保養是:用稀鹽水清洗。方法是:先稀釋一杯鹽水。把雙手洗淨,再用食指與中指插入稀鹽水中沾上,將中指把下眼皮輕輕往下按開後,兩手指向內移動,眼球同時則向外移,與食指摩擦而過。第一次洗過,手指會有黏液,開水龍頭把手指上的黏液洗淨,然後再插入稀鹽水中沾上後,洗第二次、第三次。每回三次或四次,右手洗右眼,左手洗左眼,早晚各洗一回。
曾有人患了鼻病,老人勸以稀鹽水清洗鼻孔,即以鼻孔吸入稀鹽水數次,只要天天洗,自能根治。
鹽的妙用很多,會用的人卻很少,而老人數十年來即用稀鹽水保養眼睛,視力之所以如此良好,應是其來有自啊!老人曾說:「鹽就是寶。」信哉!
雪公生活點滴──何謂餓
作者:芹生
雪公老人講經時,常用故事來善加比喻,讓同修了解佛學名相的道埋。其中講到「聞實相法」時,就說了一則故事,來說明實相就是實實在在的這個狀況,懂得了才會相信,相信之後便肯隨喜。老人說:「一般人常是『我不相信這個,我不相信那個的。』這是因為不懂才不相信,如果懂得了,就相信了。」接著老人便說了個故事:
從前有位富家子弟,終日在家享福,什麼人情事故也不懂得。人家問他飯從那裏來,卻只知是從廚房裏來。
於是,有位給他種田的佃農,看大少爺這個樣子,便存心開他玩笑。有一天,得了機會,便揶揄少爺說:
「少爺!你知不知道種田的苦處啊!」
「種田有什麼苦的?」
「你光在家裏享福,所以不知道啊!」
「我享什麼福?我沒什麼福享啊!」少爺說。
「沒享福!那你家裏有多少地,你知道嗎?」
「知道啊!我家裏有十頃地。」
「喔!十頃地在那裏呢?」
「我不知道。」
「好!我領著你去看看。」
佃農領著少爺一塊地一塊地的去看。
走著走著……,佃農左一句「這不是!」右一句「這不是!」
少爺眼看著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耳裏聽著一聲聲「這不是!」「這不是!」心裏十分舒爽。
原來「這不是」的意思就是「這不就是嘛!」
就這樣打早晨一直轉到中午,眼看日頭也升上了中天,等到過了十二點以後,少爺已經汗流浹背,雙腿發軟了,笑容也漸漸的消失,不多久,他告訴佃農說:
「我不能再聽了,我長病了!」
「你好端端的,那有長什麼病,沒病,我再給你說說吧!」
「不行了,我怎麼也撐不住了!我實在是病了!」
「哦!撐不住了!」佃農瞄了少爺一眼。
「天哪!快給我找個大夫看看!」
「不用找大夫,我倒會治病。」
「那請你趕快給我治一治病。」少爺祈求的說。
「好!先請少爺到我家裏去坐一坐,我給你治好了病,咱們再來看田地。」
到了佃農家裏,他拿出了「稀飯」「窩窩頭」等東西,告訴少爺說:
「這就是藥,你吃吧!」
少爺狼吞虎嚥的吃著窩窩頭道:
「這藥不苦啊!」
「你儘量吃吧!」
吃了以後………
「噯!真好了病哇!」少爺很滿足的說。
雪公老人說:「這富家少爺一輩子就沒挨過餓,他連喊餓都不懂得,你想這個人愚到這種樣子,明明人不吃東西就餓,如果早先給他說什麼叫餓,說了等於白說。他一定是:『什麼叫餓,我不懂得。』不懂得,就實驗實驗,讓他明白吧!」
大家聽了故事之後,不只意會「聞實相法」的道理,更從故事中體悟到不少人情事故。
雪公生活點滴──執迷與遷悟
作者:芹生
雪公老師自從台中蓮社創立以來,便不斷的在蓮社舉辦講經弘法及文教活動。台中蓮社未改建以前,除了大殿是弘法道場外,另有一榻榻米課室,名為「聯誼會」,沒有講經的日子, 雪公老師便在聯誼會為學生講學。有一次,雪公老師為同學們講了一則故事,內容是:
古時候三家村有個學堂,老師教導學生十分賣力,他常常告訴學生,做人要和睦相處,如看見有人在吵架,要去勸架,不要因小事而鬧得難以收拾。又如果村裏有那一家失火了,大家要趕緊去救人救火,發揮互助精神。舉凡這些人情事故,老師總是語之諄諄,對學生再三交代。
有一天,學生張三,在路上看見兩頭牛相牴鬥,他想起老師的教誨:「看見有人在吵架,要前去勸架。」心想今天機會來了,便急急忙忙,走上前去要拉開這兩頭相鬥的牛,結果卻被那盛怒的牛,觸得渾身是傷。
又有一天,學生李四,也在路上看見一堆熊熊烈火,他猛然想起老師平日的教誨:「見到失火,要趕緊加以搶救。」於是趕忙去挑水救火,把火澆熄了,卻被人叱責一頓,原來人家在焚燒稻草,他卻多事把火澆熄了。
兩位學生都愁眉苦臉的跑來向老師訴說委屈。
老師望著兩位學生,只是猛嘆氣和搖頭。最後很感慨的告訴學生說:
「做事情要用智慧去判斷,不要呆板。」
其他在一旁聽到的學生,也都自我期許,希望不要令老師失望。
另一天,老師要下鄉訪友,其中學生王五,便自告奮勇的說:
「老師!弟子陪您前去。」
於是師徒兩人,走到了鄉野,來到一處河邊,卻發現原本的木橋毀損了,他們必須繞道而行,才能過河。這時,王五便說道:
「老師!不用繞道了,有事弟子服其勞。」
於是迅速脫下鞋子,捲起褲腳,要背老師過河。
當王五小心翼翼的將老師背起來,走到水中央時,老師很安慰的說:
「啊!我一生教學,苦心終於沒有白費,還是教到你這麼好的學生,真是難得!我總算有幾分安慰啊!」
王五聽到老師的讚許,想到老師曾教誨過,受到長輩或師長讚美,要叩頭稱謝,於是當下便把老師放下,在水中向老師叩頭道:
「謝謝老師誇讚!」
雪公老師講完故事後,同學笑得難以抑遏,心中也都明白老師講故事中,暗藏的玄意。事隔二十多年,凡聽過老人家講過這故事的學生,無不低頭自省,自己是不是就是 雪公老恩師座下不開竅的弟子啊?
永遠不識泰山
作者:芹生
雪公老師在世時,曾不斷勉勵學生要培養眼力,擴展心胸,切莫無知妄作,有眼不識泰山。老人家並以泰山為喻,說了一則故事,十分耐人尋味。
雪公老師說:
從前有位外地的讀書人,走到泰山山腳下,望著山腰上的石碑「泰山」二字,便大聲念道:「秦川就是這兒。」
不遠處一位農夫聽到了,趕緊向他糾正說:
「先生,這兒是泰山。」
那位念秦川的讀書人,回頭瞧瞧那拿鋤頭的草地郎,端詳了一會兒,再往山頭上瞧瞧,便說:
「明明寫的是秦川嘛!你說什麼?」
「唉呀!我告訴你,這裏是泰山!」農夫急得不得了。
「你啊!不識字嗎?那山頭上寫的明明是『秦川』」那讀書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
「我啊!在這裏住了五、六十年,只知道有『泰山』,沒聽說過有『秦川』,你念錯了!」農夫也很自信的樣子。
「你才錯了呢!」
兩個人在那兒吵了起來。
「好!好!你既然說是秦川,那咱們來打個賭,賭二十個錢。咱們到村裏找個老師評評理,看看誰是誰非?」
「好啊!一言為定!」那讀書人說。
於是兩個人一起走到村裏,找到了學堂裏的教師,把原由從頭說一遍,請老師做個公道。
那教師笑著看看那草地郎,又看看那外地讀書人,摸摸下巴,慢條斯理的說:
「是秦川!」
那讀書人樂壞了,一臉得意洋洋的神情向農夫說:
「跟你說秦川就是秦川,還要打賭,輸了吧!」
他拿起二十錢,笑哈哈的走了。
這農夫楞在那兒,一動也不動,眼睜睜的看著錢被拿走了,又被酸了一頓,等到回神,才想………
「不對啊!明明是泰山,那教師怎麼?………」
「老師啊!您今天是怎麼回事?我雖沒讀什麼書,咱泰山人,什麼時候變成秦川人了啊?」
「唉!老鄉!沒關係!就這二十錢,讓他一輩子不識泰山。你看是誰贏誰輸啊!哈哈!哈!」
雪公老師就這樣用各種方式,來激勵學生的心智,剛聽到故事的開頭,誰也沒想到農夫會輸掉二十錢,經過這曲折變化的結果,聽的人無不警醒,原來一個人氣勢太盛不夠謙虛,會可怕到像那讀書人一樣,不明不白的被蒙蔽真理,而一輩子永遠不識泰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