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也,臺中靈山寺,傳授在家菩薩大戒,四眾憧憧,往來於道,相見互曰:「發大心」彼此唯唯否否,囁嚅而去。實則言者在口,聽者在耳,若夫言發於心,聽印於心者,恐百無二三焉。倘試問大心云何?都漫以菩薩心對。竊謂此語儱侗,難悟新學。予不敏,僅就大之所指,及戒後應作,摭拾貢獻,願受戒諸菩薩,幸一垂察。
(一)大事因緣,唯佛究盡,為「極菩薩行」,求戒以後,不希圖人天福報,不沉滯化城涅盤,要取「無上正等正覺」,上與諸聖把臂齊肩,勇猛直進,誓圓佛果,如滿月輪。為其所證應大,是名「發大心」。
(二)悲憫眾生,末生死海,為「行菩薩道」,求戒以後,了知四生有情,六道含識,皆是多劫親眷,與我一體。睹其眾苦煎迫,輪轉三途,自當本大乘精神,犧牲一切,六度齊資,四攝並用,不厭不疲,不捨一眾,如日普照。為其所攝應大,是名「發大心」。
(三)五濁惡世,剛強難化,為「培菩薩德」,求戒以後,上弘下化,只有精進,環境反應如何,在所不計,或被譏訕,或被侮辱,或被嫉妒,或被陷害,或被刀杖,或被毒藥,如是等等,安然忍受,等飲甘露,不怨不退,如海廣納。為其所容應大,是名「發大心」。
(四)世間塵勞,皆是佛事,為「盡菩薩責」,求戒以後,弘法種種方便,護法種種事業,自修種種法門,利他種種設施,一時二時,至二六時,俱不休息,一事二事,至百千事,俱不畏縮,為地能生。為其所載應大,是名「發大心」。
學菩薩者,必證攝容載四端皆大,方合大心。始勉強而著相,終自然而無相,人自贊曰四大皆空,茍於此都無行解,人亦譏曰四大皆空。新戒菩薩,當鑒此贊譏,知所警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