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三不朽,一曰立德,次曰立功,三曰立言。然則世之立德者,未必立言立功;立功者,未必立德立言;而立言者,亦未必立功立德。唯我大師兼而有之。夫乘戒俱急。止觀圓融,勤苦自處,慈憫待人,立德也。興建伽藍,樹立學社,培植後進,衛教弘法,立功也。法嗣天台,行修淨土,疏經流佈,昭示因果,立言也。誠以大師乃智者嫡傳,靈峰嗣嚮,法門龍象,近世耆德。曩年弘化南北,海宇欽崇,凡當時知名之士,莫不以歸依座下為榮。素以住持正法,淨化人間為己任。宣統二年,嘗首創南京僧師範學校,開中國僧教育之新紀元。晚年,駐錫甯波觀宗寺,本其弘教利生,淑世救民之悲願,闡揚圓頓教觀,兼修念佛法門。並創設弘法研究社,作育僧材。一時法事興騰,人才蔚起;如仁山、常惺、寶靜、靜修、顯蔭、顯慈、妙真、妙柔、根慧、授松、道根等諸尊宿,皆社內學員,俟後分在各地,振錫豎拂,演教弘宗。繇是不特中興天台一宗,而中國佛教之墜緒,實賴以重纘。大師博通三藏,兼諳世典;於無生中現生,於無滅中示滅。其住世時,恒以三業說法。蓋舉無踰範,止必中節,有威可敬,有儀可法,是身業說法也。三昧辯才,樂說無礙,曲引眾生,離苦得樂,是口業說法也。妙義內蘊,輝光外現,徹法底源,應萬物而無窮,是意業說法也。然雖曲逗凡情,應機施教;而猶恐根器不一,攝機未普。故又權作註疏,俾令易入。所撰各種,或單行流通,或見諸報章。時日不居,深恐散佚。倓虛忝列門墻,獲受法乳。思欲續佛心燈,傳師慧業,從事結集遺著,共蒐得一百餘萬言。就中斟酌去取,編訂校勘,列為四編。計第一編經釋共四冊:有《普門品講義》、《普賢行願品輯要疏》、《普賢十大願王別釋》、《圓覺經講義附親聞記》、《觀經疏鈔演義》、《大佛頂首楞嚴經序指味疏》。第二編觀釋共兩冊,全部印《大乘止觀述記》。第三編論釋全一冊:有《念佛三昧寶王論義疏》、《教觀綱宗講錄》、《始終心要解略鈔》、《省庵勤發菩提心文講義錄要》。第四編懺釋共三冊:有《梁皇懺隨聞錄》、《水懺申義疏》。以上所列,共裝十巨冊。然以卷帙繁重,流通不便;為欲適應讀者方便起見,將所蒐各種,分訂散裝單行本,由華南學佛院次第印行。是大師色相雖邈,法身永存。不僅立言之旨不朽,而亦功垂後世,德澤流長,使後之仰慕大師者,得有所矜式矣。
佛曆二九七九年農曆辛卯八月中秋節日 虛敘於香港新界荃灣弘法精舍華南學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