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解 律航法師著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解 律航法師著述

〈三輩往生品〉含義

[日期:2010-12-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律航法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輩往生品〉含義

此品明往生正因,即前文十方眾生信樂發願回向等願所攝。首言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行者誠能於一念信入,何須更論種種功勳。一切眾生,流浪生死,惟此一念,更無二念。乃至發真歸元,成等正覺,惟此一念,亦無二念。《大智度論》云:行般若波羅蜜者,一念中能散十方一切如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一念之力不可思議。如是念佛,即念是佛,即佛是心,非內非外,無縛無脫。盡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一芥子許,不是無量佛現身說法處。乃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經中略說等差者,為方便接引故。惟此品含義甚多,茲設問答分別明之。

問:上輩何以專屬沙門?

答:一切眾生,由愛渴故,因有幻身;由幻身故,因有國土。捨家棄欲,愛渴淨故,幻身亦淨;幻身淨故,國土亦淨。《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志性好遊諸佛國土,應遠離出家。故知出家為淨土正因,以能遠離不淨故。

問:何謂發菩提心?

答:《大般若經》善現言:如來常說菩提,以何義故名為菩提?佛言:證法空義,證真如義,證實際義,證法性義,證法界義。假立名相,施設言說。能真實覺,最上勝妙,故名菩提。不可破壞,不可分別,故名菩提。是知菩提心者,諸佛之本源,眾生之慧命,才發此心已成佛道,以與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相應故。

問:既是心是佛,何須更立他佛?執相而求,反成邪道。——觀佛

答:此為初機權示方便。假彼勝緣,成我淨土。然即相非相,同歸寂滅。妙觀自在,現量無餘。所以《大集經》云:若欲成就諸佛現前三昧,隨所念處,即見如來,如取清油、清水、水晶、明鏡,用是四物,觀己面像,善惡好醜,影現分明。而彼觀像不從四物出,亦非餘處來,非自然有,非人造作。當然彼像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無有住所。菩薩亦爾。即復思維,今此佛者,從何所來?而我是身,復從何出?觀彼如來,竟無來處,及以去處。我身亦爾,本無出處,豈有轉還。如是窮盡細微,情忘分別,豁然無寄,頓徹本來,是為觀佛中道了義。

問:名字性空,云何持者即得往生?——持名

答:以性空故,故得往生,若有所得,便成繫縛。眾生以有所得心,輪轉無盡。今此佛名,不從想生,非和合有,即是諸法實相,故知持名功德不可思議。然念佛不難,一心為難。直須念念分明,心心絕待,如是四威儀中,乃至上床、下床、大小便利,俱不得捨,一切是非得失愛憎,喜怒關頭,惟一佛名,了然超越。久久成熟,見思自落,三昧現前,是為念佛究竟了義。

問:何謂一向專念?

答:「一向」二字,約時間說,即自始至終,淨念相繼,無有間斷;約空間說,即循一個方向,照直前行,逕往西方。若行者既發菩提心,當修菩薩行,於世出世間,所有一毫之善,乃至無邊功德,以深心、至誠心,回向極樂。亦得名為「一向專念」。不必棄捨有為,乃名專念。以性遍一切處,有棄有捨,不名念佛故。

問:何為淨土正因?

答:淨土正因有三:一者持戒:淨土資糧,全憑功德;功德之基,莫先持戒。以戒淨則心淨,心淨則土淨故。二者發願:行者須早晚向西禮拜,如朝帝王,日近日親,發深重誓,願命終時決定往生。三者修福:如《觀經》言:「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問:臨終見佛,為是自佛?為是他佛?若他佛者,心外取佛,即成魔業?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虛妄不實,云何往生?

答:自佛他佛,總成戲論,人我相忘,自他不異。諸佛法身,湛然常寂,以本願故,感應道交,即自即他,無虛無實,唯一真如,周遍法界。眾生依於業緣,幻有分段,如居屋下,不見天日。念力誠堅,幻緣斯淨,如撤蔀屋,天日豁然,任運往生,還同本得。《首楞嚴經》云: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故知眾生想力不可思議。

問:前發願言,但得聞名,便獲利益,此何得往生而論?

答:聞名雖獲利益,然未得往生,終非究竟,以生死未斷故。何如一念往生,直超三界,其為利益,孰可比倫。

問:《觀經》下品,俱係生時積惡,末後回心。此云惟除五逆謗法,何以不同?

答:如實回心,一念念佛,無不往生,以佛本願力故,但恐障深罪重,善友難逢,信願難發。日光皓皓,不照生盲,恒河滔滔,難消渴鬼,是可懼也。

【書籍目錄】
第1頁:五重玄義 第2頁:佛學術語解釋表
第3頁:正宗分 第4頁:佛十號解
第5頁:〈至心精進品〉含義 第6頁:〈發大誓願品〉含義
第7頁:〈積功累德品〉含義 第8頁:佛三十二相名稱
第9頁:〈圓滿成就品〉含義 第10頁:〈國界嚴淨品〉含義
第11頁:〈光明遍照品〉含義 第12頁:〈壽眾無量品〉含義
第13頁: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等品含義 第14頁:〈受用具足品〉含義
第15頁:〈超世希有品〉含義 第16頁:〈德風華雨品〉含義
第17頁:〈寶蓮佛光品〉含義 第18頁:〈三輩往生品〉含義
第19頁:〈禮供聽法品〉含義 第20頁:〈大士神光品〉含義
第21頁:〈歌歎佛德品〉含義 第22頁:卅、卅一兩品含義
第23頁:〈勸諭策進品〉含義 第24頁:〈濁世惡苦品〉含義
第25頁:卅六、卅七兩品含義 第26頁:卅八、卅九兩品含義
第27頁:四十、四十一兩品含義 第28頁:〈菩薩往生品〉含義
第29頁:流通分含義 第30頁:〈聞經獲益品〉含義
第31頁:回向極樂偈 第32頁:無量壽經講解圓滿開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