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日期:2010-12-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空法師講述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后。復生疑惑。

「吾」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自稱。佛當時說,「我今天為一切眾生說這部經,說此念佛成佛法門」。不但為我們講經說法,在此法會中,阿彌陀佛與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皆現身。阿難與當時參加法會的大眾都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不僅如此,還見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以及他們的剎土。『一切所有』指佛國土的依正莊嚴。『所當為者』指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我們心裡所求的沒有一樣得不到,真正是有求必應。幫助一切眾生要具足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善巧與能力。幫助一切眾生是學佛人「所當為者,皆可求之」。

世尊又囑咐,不要等到我滅度之后(釋迦牟尼佛入般涅槃,離開世間,佛不在世時),對此法門,對這一部經典又生懷疑,又起迷惑,那就錯了。我們今天面對此經,應當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講經的盛況一樣,決定沒有疑惑。這就對了!這一會與佛當年的一會,無二無別。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這是指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終了之時,佛法在此世間完全消失,所有一切經典都在這個世間消滅。時在九千年之后,距離我們現在還相當遙遠。怎樣消失的?我們現在不要打妄想,因為想也想不出來。佛告訴我們的,當然是事實真相。佛經、佛的教學,在這個世間消失了。

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佛以他的威神加持,使這一部經還可以繼續在世間流通一百年。換句話說,這一部經是最后消滅的。我們要從這段經文上體會這一部經典的價值,才能領略到它的確是無比的殊勝。經法怎麼會消失?就像大夫用藥,很多種藥都是治病的;假如藥用下去卻不見效,諸位想想,還要不要這個藥?當然不要。若是病很重,一切法門的治療都失效了,由此可知末法的最后階段,九千年以后眾生的業障有多重。所有一切法門都治不了,這句「阿彌陀佛」還能對治,所以它管用,還留住世一百年。一百年之后,不是這個法門沒有效,是眾生連這個法門也不相信;佛雖慈悲亦無法救度,無可奈何。現前我們已經看到這個跡象。現在法門眾多,經論眾多,若依照那些經論方法修行,的確得不到效果,這是我們已經看到的。因為我們病得太重,從前用的醫藥都失效了。

大約十幾年前,我在東方佛學院教書的時候,會性法師也在那裡,他很喜歡開玩笑。有一天,他跟我們大家說,現在人的病重,藥方的分量失效了。從前用藥的的分量是幾錢幾分,現在那些藥方必須加一倍分量才能治病。藥的分量不夠沒有效果,因為病得太重。他說這話很有味道。我們的心病、身病從那裡來?從染污來的,精神的染污、物質的染污。奇奇怪怪的病,一年比一年多,研究醫藥都來不及。佛法這帖藥非常了不起,萬病通治,而且決定有效。你要是不相信,不接受,吃虧的是自己,不是別人。下面經文講得非常肯定。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經文辭句,字字肯定!這是講有緣眾生遇到這一部經典,能歡喜受持,依教奉行。每個人的願望不同,有人想來生得人天福報,他一定得到;想修行證果的,也一定得到;想證阿羅漢,得阿羅漢;想成菩薩,得菩薩;想往生成佛,就成佛。『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淨土法門殊勝,不可思議,依照這個法門修學,真的有求必應。假如我們冷靜想想,應當相信。世間法裡,《了凡四訓》是改造命運,轉移命運的好範例。其所講的原理、原則、方法,跟這部經典比較,則此經典超過它太多。那些小方法都能改造命運,都能在世間法裡有求必應,何況如此大法!用《了凡四訓》來證實,佛在此講的這幾句話就千真萬確;怕的是你不相信。你不相信,就當面錯過。這要怪自己,不能怪佛菩薩。佛菩薩對得起我們,是我們不相信、不願受持,是我們對不起佛菩薩。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此一段經文不是釋迦牟尼佛一人說的,乃是一切諸佛都這麼說,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容易修習,難信易行。這個「難信」不是指普通人難信,是指聲聞菩薩們都難以相信。包括我們世間所謂的知識分子,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更難信。所以,不要認為他們好像知識水準高高在上,其實他們的福德因緣反而不如我們。我們在學問方面比不上他,但是對於諸佛如來度生的第一法門,我們能接受,能相信。我們這一生能出三界,能成佛,而他沒分,他還是搞六道輪迴。這幾句話,全是事實真相。

如來示現在世間,『難值難見』。「值」是遇到。不容易遇到,不容易見到。因為必須在這世間,一個地區有多數人的因緣成熟,才能感得佛菩薩應化。這是一切緣中最殊勝的緣,積德修善之緣。中國古代,差不多與釋迦牟尼佛相去不遠的時代,中國人的本性仁慈孝悌,所以感得孔子、老子、孟子出現在中國。這些大聖人的降臨,亦是感應道交。然而佛為什麼不出現在中國,而出現在印度?

同一個時代、而不同地區,中國地區的人,善根福德沒有印度人深厚。從經典上看,印度在當時是宗教之國。他們當時學術自由發達,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猶如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而他們比中國早了五、六百年。印度人在學術上的成就,超過我們。我們的成就只限於人道,沒有涉及天道。但是印度這些宗教,在佛出世的時候已經有九十六種,這是大的派別。他們大多數人都修「定」,定功高的,能達到非想非非想天。所以,天道、餓鬼、地獄、畜生,在他們眼裡看得清清楚楚,這種學問、能力超過中國人。當時中國人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故佛出現在印度,而不出現在中國。這些人把六道輪迴的事實真相看得清楚明白,但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什麼原因有六道,什麼原因墮六道,是什麼原因能超越六道,他們始終找不到答案,沒有辦法解釋。但是他們有心願,希望解決這個問題,卻沒有辦法解決,沒有人能解決。佛看到這些人這樣殷切的希望,才降生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故出現在印度。這個機會非常難得,不容易遇到,所以第一難是「難值難見」。

『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這是第二難。縱然見到佛,遇到佛出世,而佛講經說法,你有沒有去聽?很難!就像我們這個講堂,在這棟大樓上,天天講經說法,可是住在隔壁的人都不來聽。他是「值」了,也「見」了,但是都不來聽。他沒有第一個難,卻有第二個難。不容易!佛出現在當時的印度,也是天天講經說法,都市的人不見得都來聽。來聽的人少,不來聽的人多。所以,能聽到經法的很不容易,尤其是聽到這個法門。其他的經論還容易遇到,這一部經就很難聞到,機緣很少。

我們這幾年提倡,是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眾生善根成熟。在台灣普遍了,從南到北到處有人讀誦,有人講演。從前沒人講,現在講的人多。早些年在國內國外只有我一個人講,好不容易遇到黃念祖居士也講此經。我們見面歡喜得不得了!他一生也是一個人講,沒有遇到第二個。這麼遇在一起,至少有兩個人講這部經。不容易,相當不容易。現在風氣逐漸開了,在國內外,在中國大陸已經非常普遍。這是很好的現象,非常難能可貴的現象。

第三難是『遇善知識』。學佛修道很難遇到一位真正的善知識,他的見解、思想,教學方式都正確而沒有錯誤。要是遇到一位老師把你的路指錯,可就冤枉了一生。善知識就是我們講的「老師」。老師可遇不可求,到那裡找?這要靠緣分,也是福報。遇到是福報!遇到真正的好老師,一生不走冤枉路。遇到的老師不善,則不免要走冤枉路,耽誤很多時間、精力,最怕的是一去不回頭,一錯到底。

第四難是『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聽了老師教導,能不能深解義趣,依教奉行。若不能完全依教奉行,遇到亦等於沒遇到。一定要認真照做,這已經非常難了,『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如此一層一層比較,這是第五難。所以,你遇到這部經,得到這個法門,依教奉行,這五重難關就都越過,確是非常希有。須知每一重難關淘汰多少人,淘汰到最后,沒剩幾個。我們就是在層層淘汰下,前四重難關都超越了,現在剩最后一關,就是能不能「信樂受持」。若於此經能做到信樂受持,就恭喜你,你這一生成佛了!

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踴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這是世尊在大會中告訴我們,若有眾生聞此法門,深信不疑且受到很大感動的,就不是普通人。這種情形,在同修中亦時有所聞。如果沒有讀過此經,見聞此事,我們會感到很詫異,覺得他的態度不正常,及至讀到這段經文之后,才曉得此事真正原因。他不是不正常,他之有所感動是有原因的;可是這種感動心態一定要與經文相應,就沒有錯誤。『慈心清淨』。聽到阿彌陀佛、聽到《無量壽經》,確實生起慈悲心,生起清淨心。平常心思很亂,妄念很多,聽到念佛法門之后,依教修行,妄想、雜念少了。雖然沒有完全斷除,覺得自己身心清淨多了,這就與經文相應。『踴躍歡喜』就是生大歡喜心,法喜充滿。

『衣毛為起或淚出者』。「衣毛為起」就是寒毛直豎。感覺非常驚訝,歡喜中帶有驚訝,「驚喜」,甚至感動得痛哭流涕。初聞法時有此現象,若天天有、常常有,就是魔境現前。初聽的時候,偶爾有一、兩次是正常的,這種感應不能常有。為什麼會有此現象?是他在過去生中,曾經修學這法門,也很用功,也很努力,但是沒能往生。這是值得我們深深警惕的。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往生,要看過去生中所犯的過失,現前決定不再重犯,這一生中如教修行則能往生。如果再犯老毛病,這一生就不能往生。什麼老毛病?即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還有貪戀,不肯放下,就不能往生。

真正求往生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想,也不念,萬緣都放下。不但世間法再也不想、不念了;所有一切佛法也不想、也不念了。這樣的人一定往生,真正做到大勢至菩薩講的「淨念相繼」,覺明妙行菩薩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則決定往生不退成佛。這才是萬修萬人去。由此可知,淨土法門正如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所說,最忌諱的就是「夾雜」。夾雜世法不能往生,夾雜佛法也不能往生。

祕訣就在「專修」,其實無論那一個法門都要專,不可以雜修,不可以學得很多。愈簡單、愈專、愈好,因為「專」才能得到「慈心清淨」。清淨心、平等心為什麼得不到?不專,這也想、那也想。不是大乘佛法不好,一切經法都好。都好,都想學,就是夾雜。這一生沒有這麼多時間與精力,怎麼能成功?有很多人來問我,學佛從那裡下手?八萬四千法門,你喜歡從那裡下手,就從那裡下手,這是佛陀教化的方便。可是,無量的經典、無量的法門,你只能學一門。這點很重要,因為一門才能成就「三昧」,才能得定,才能把妄想、雜念、煩惱消除。以清淨心迴向求生淨土,沒有不得生的。不一定要念阿彌陀佛,也不一定要念《無量壽經》;念《金剛經》、念《地藏經》、念地藏王菩薩都可以往生。條件是要念到「心清淨」,心清淨則國土淨。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條件是「心淨則土淨」,這是我們在本經裡見到的。不只是專修淨土法門,專念阿彌陀佛,專念《無量壽經》與《阿彌陀經》,念其他一切大乘經典皆能往生,只要你肯迴向。不迴向,就不能往生;可是專修此一法門、專念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不迴向也能往生。因為此一法門就是專求往生西方世界的。其他法門不一定以往生西方世界為目標,故要迴向求生西方世界才行。這才顯示出淨宗法門廣大無邊。過去生中曾經修學,對於世出世間法還有貪念,還放不下,所以未能往生。這一生中,有機緣又遇到了,雖然前生的事情想不起來,在你意識裡自自然然有感應,所以才感動得「衣毛為起」,感動得流淚,皆是『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凡人」不是普通人。是你過去曾經修學過,現在又遇著;要緊的是這一生不能再錯過,不能再犯老毛病。

若聞佛號。心中狐疑。

若聽到阿彌陀佛名號,聽到念佛聲,狐疑不信,很不歡喜。

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佛經上講的話,他不相信,認為這是勸善的,是騙人的,不是真的。你跟他講極樂世界,他不能相信,說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理想國,不是真的。遇到這些人,佛在此說:『皆從惡道中來』。他前生在三惡道,從惡道來到人間的,『宿殃未盡』。在惡道的時間長久,惡道的習氣都還帶著,所以為他說善法,他不能接受;若講惡法,他聽了就歡喜。佛說這一類人『未當度脫』。他們這一生中,沒有辦法超越三界。淨土法門雖是當生成就的佛法,就在這一生中超越生死輪迴,可惜他沒有這緣分。

『故心狐疑,不信向耳』。因為這緣故,所以對於淨土法門,不能生信心,不能接受,心存懷疑。這也是時常遇到的事。遇到之后,我們心裡明白,那些人有善根,那些人沒有善根。有善根與沒有善根,與過去生中皆有關聯,不是一生中的事情。還有一些同修很慈悲,看到眾生受苦受難,巴不得趕快度他,這是好心。其實度自己都度不了,那有能力度別人。真正慈悲、真正有智慧,是先度自己。自己度脫之后,有能力才幫助別人,才能廣度眾生。怎樣度自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度自己。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逃避現實,不是這世界太可怕、太苦,更不是找個安全地方躲避。

西方極樂世界是學校,往生到那裡去,不為別的事情,是去留學,充實自己的智慧德能,然后回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如果這世界不好,聽說那個世界快樂,這下可好,我去享樂了。存這種心理是去不了的,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枉然;因為跟西方世界的宗旨不相應。西方世界的宗旨是培訓佛菩薩。佛菩薩訓練出來,是要到十方世界去度眾生的,不是在西方世界享樂的。所以,淨土法門不消極,西方世界也決不是我們的避難所。

經文至此是流通分的第二段,佛教我們認識此經。所有一切經論、所有一切法門都救不了的罪障眾生,這部經能救;於是始知淨土法門殊勝,才知道淨土法門不可思議。古來大德無不讚歎此經此法,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的第一經。從這一品經文,我們就證實這句話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

【書籍目錄】
第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 第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前言
第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教起因緣 第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本經體性
第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一經宗趣 第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方便力用
第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所被根機 第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藏教所攝
第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部類差別 第1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譯會校釋
第1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總釋名題 第1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法會聖眾第一
第1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德遵普賢第二 第1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大教緣起第三
第1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法藏因地第四 第1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至心精進第五
第1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發大誓願第六 第1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必成正覺第七
第1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積功累德第八 第2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圓滿成就第九
第2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皆願作佛第十 第2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國界嚴淨第十一
第2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光明遍照第十二 第2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壽眾無量第十三
第2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寶樹遍國第十四 第2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提道場第十五
第2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堂舍樓觀第十六 第2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泉池功德第十七
第2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超世希有第十八 第3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受用具足第十九
第3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德風華雨第二十 第3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第3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第3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第3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第3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第3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第3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第3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第4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第4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薩修持第三十 第4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第4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第4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第4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第4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第4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第4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第4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第5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第5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邊地疑城第四十 第5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第5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第5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第5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第5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第5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第5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第5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