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日期:2010-12-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空法師講述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這一品是說,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的二位導師,加持與會大眾,使在法會中的每一個人,親見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在三轉法輪中稱為「作證轉」。前段經文是世尊介紹、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存在,增長專修、專念、求生的信心。末法眾生業障很重,所以感應非常稀少,比不上佛當年住世時。但是他們能見到,也就為我們作見證,不一定要我們親見才相信。有這麼多的人見到,我們再不相信,即是愚癡到了極處。即使民國以來,在台灣、在大陸、在海外,許多念佛往生的人,而且有不少預知時至,不生病走的。這些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明白告訴我們,他們見到西方三聖來接引他們往生。有的時候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與經上講的一模一樣。雖然是他見到,不是我見到,我想這些人決不是打妄語。那有打妄語可以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的?

因此,我們要深信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存在,真有這樁事。世間亦有人說這個世界已經亂了。李老師在往生的前幾天告訴他的學生,講得很明白,世間一年比一年亂。李老師往生五年,我們回顧這五年,確實是一年比一年亂,將來的動亂還不止現在這個程度,還不曉得要加深多少,眾生非常苦。李老師說:「真正能救自己的,只有堅定信心,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在講席中常常提醒諸位同修,萬萬不能造業,念佛而造作罪業是決定不能往生的。佛在《戒經》裡講得很多,可惜我們今天學佛,講經的人有,講戒律的人沒有,不知道戒律的重要性。善導大師在《觀經》註解裡講得很明白,求往生是易行道。易行也不是想像得那麼容易,決不是念這句佛號,與一天念幾遍《無量壽經》就能往生。需要把佛的教訓,在生活中做到,這樣才行。三業要與願行相應,這樣才能消除障礙。

人在世間,生命非常短促,尤其是亂世,意外的災害非常多,誰也不能保證自己還能活多少年。警覺到這一點,有一天的時間,就好好的念這句佛號。有一天時間認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才能在亂世真正消災免難,真正能幫助自己這一生得生淨土,就沒有白過。要曉得,身體都是假的,何況身外之物,不可以有絲毫的留戀。以世出世間法起心動念,都會造業;唯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正念。二六時中只存此一念,就沒錯;離開這一念,你的念頭就錯。這一品經文重點在此。

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

佛告訴阿難,也是提醒大眾。「若曹」就是你們。你們想不想見阿彌陀佛?『無量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的別名。「無量壽」是中譯,梵音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稱為「清淨平等覺」,就是西方世界本師的德號。從這個德號裡,我們才曉得,應該怎樣修學才能與他相應。我們的心要清淨,要平等,要覺而不迷,這樣與阿彌陀佛的心行就相應。『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是指阿彌陀佛的學生。學生的人數無量無邊,無法計算。所居的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句經文有正報,有依報。佛與菩薩是正報,國土是依報。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你們想不想見?想見,不是見不到。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告訴我們,真正念佛,念到感應道交的時候,「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現前」見,「當來」是往生之后見。沒有往生之前是現前見。現前要怎樣見?世尊教我們念佛,一心稱念就能見到。我們現在也天天念佛,可是不是一心,我們是亂心稱念,雜心稱念。心不清淨,所以見不到;心清淨,就有感應。可是同修們不要求感應,要求清淨心。求感應,心就不清淨,念頭就錯了。求清淨心是正確的。

應起西向。當日沒處。

這是把方向指示清楚。因為聽經的時候,大家都坐在那兒聽,你想見阿彌陀佛,要起來向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致敬。所以,先叫他們起來,面向西方。那個地方是西方?太陽下山的方向。

恭敬頂禮。

此句經文關鍵的字就是「恭敬」,這兩個字很不容易做到。我們今天學佛,將來能不能往生,決定在對阿彌陀佛有沒有恭敬心,有沒有恭敬行(行是行為)。什麼是恭敬的心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世間人迷惑顛倒,往往為了眼前的利益,妄言、兩舌(挑撥是非)。殊不知因此罪過,障礙往生,念佛決定得不到一心。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也得不到。「不誠無物」,人若不真誠,什麼都沒有,都不能成就。這是我們要認真反省檢點的,別人有沒有與我不相干。學佛的人不要管別人,好好的管住自己。我有沒有不誠實,有沒有為了自己的利害欺騙別人,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有沒有造這些罪業。心裡有絲毫自欺騙人,就沒有恭敬心,頂禮佛菩薩,拜得再多也枉然。

古德有個比喻,每天拜幾千拜的,沒有恭敬心,只有形式上禮拜,也是自欺欺人,把他比喻「如踏碓舂米」一樣,與「喊破喉嚨也枉然」意思相同。這是說明沒有恭敬心,沒有誠意就不會有感應,還是念念在造業。業障要怎樣才能懺除?必須真正知道自己做錯,懂得消除化解誤會。特別是挑撥是非,使兩個人不和,冤結是我造的,不把它解開,生生世世都要受此果報。所以,聰明人發露懺悔,說明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使你們兩方鬥爭,這是我的過錯。說出來,兩邊誤會解開,自己也消除業報。佛教裡的「發露懺悔」是這個意義,不是在菩薩面前說,我做了什麼罪業,你要原諒我,要饒恕我,這樣沒有用的。你要在受害的人面前發露懺悔,要解開當事人的誤會,務令和睦如初,這才是行菩薩道。學佛的人決定不能冤枉一個人,決定不能損害一個人,對一切眾生都平等。這樣的恭敬很難。待人、接物、處世都要真誠。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稱念」是一心稱念。以真誠心、恭敬心拜佛、念佛。古云「誠則靈」,真誠就有感應。只要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導,當時那些人禮拜稱念,阿彌陀佛就現前,大眾見到極樂世界。我們今天能不能?一樣能,誠則靈。我們今天怎麼拜,怎麼念,也見不到,原因就是心不誠,罪業很重,沒能把罪業懺除,這是得不到感應的原因。罪業不能懺除,就是修一生一世也不能往生。我們要真正求往生,一定先要懺除業障。

阿難即從座起。面西合掌。頂禮白言。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供養奉事。種諸善根。

阿難很聰明,根性很利,聽到釋迦牟尼這一句話,他趕緊站起來,就向西方恭恭敬敬的禮拜稱念,『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見佛幹什麼?『供養奉事,種諸善根』。這兩句是阿難所求。

頂禮之間。忽見阿彌陀佛。容顏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

他頂禮拜下去,頭抬起來時,阿彌陀佛就現在他面前,現的是廣大身,在虛空中。色相端正莊嚴,佛身是金色的,所以形容『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感應多快!為什麼有這樣感應?我們一定要明瞭道理。佛在大經上常常告訴我們,「萬法唯心」,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清淨就現清淨法界,自性不淨就現濁惡法界。所以,應當牢牢記住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原理。心想佛的時候,心已經成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阿難跟與會大眾,這個時候他們一念相應,念念相應,這個境界就現前。我們今天雖然念,念得不相應。為什麼不相應?我們念念中有是非人我,念念中有貪瞋癡慢,念念中還有分別執著,怎麼能相應!不相應所現的境界,還是濁惡的境界。

在五濁惡世中,我們認為濁惡不好,誰負責任?自己要負責任。我們一生的際遇不好,也要自己負責任,決定不能怨天尤人。除自性之外,虛空世界,國土眾生俱不可得。怨天尤人只是增長並加重自己罪業而已,除此之外,什麼也得不到。這就是經上常講的「可憐愍者」。佛眼觀看,那些人非常可憐,不覺悟,不知道回頭。回頭就是真正懺悔。罪從心起,還從心懺,這樣禮佛、拜佛就有感應。

又聞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無礙無斷。

前面說阿彌陀佛的身相高出一切諸世界上,阿難同時看到十方世界諸佛如來。他這一念,本來只想見阿彌陀佛,但是極樂世界現出來,十方一切諸佛世界也都現前。現前才有比較,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在一切諸佛剎土裡,第一莊嚴。阿彌陀佛身相跟十方一切諸佛比較,也是第一莊嚴。不僅如此,十方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阿難也見到、聽到,證明本經與小本《阿彌陀經》裡講的,十方佛讚歎阿彌陀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因此,我們念佛人蒙一切諸佛如來護念,得一切諸佛如來加持。無論是什麼人,乃至於惡道眾生能發心稱念阿彌陀佛,都得諸佛平等的加持。雖得佛加持,實在是因為自己業障抗拒佛力,佛加持時,自己感受不到,沒得到受用。不是佛不加持,是自己罪業障礙佛加持的力量。罪障消除,加持的力量,自己就會感受到。

業障消除一分,就有一分感受;消除十分,就有十分的感受。不必問別人,自己親身能感受到。佛的光明、佛的願力、佛的威神在加持你,在幫助你。所以,人最要緊的是真正有一個意念,要消自己的罪業。一般人雖然說要消業障,但不是真心,嘴皮上說說而已,罪業天天繼續不斷在造,沒有真正做消除的工作。真正覺悟的人,念念希求消除罪障。真消除業障,佛力則加持你,使你的業障消除得快,消除得多,增加你的能力。佛力加持,能幫助你開智慧,幫助你得到許多善巧方便。佛法的利益,佛法的好處,得到的人才知道,得不到的人不曉得。得不到的人,是他的業障抗拒,佛也沒有辦法。「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業力太大,佛講眾生的業力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所以,業障一定要消除,才是真正覺悟,真正聰明的人。

諸佛『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跟本師讚歎阿彌陀佛,無二無別。世尊在這一會裡跟我們講《無量壽經》,就是讚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這就說明,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講《無量壽經》,十方諸佛都在他們自己的道場講《無量壽經》。『無礙』是諸佛都講,彼此沒有障礙。『無斷』是從來沒有間斷過。這就奇怪,這些皆是事實。釋迦牟尼佛及一切諸佛如來講《無量壽經》,從無中斷。佛有沒有講別的經?佛同時講一切經。講一切經有沒有中斷?也沒有中斷。這就奇妙,不可思議。從前的人對此境界很難理解,現代我們收聽無線電廣播,從這個比喻上體會。全世界有多少頻道,二十四小時打開,它有沒有中斷過?每一個頻道都沒有中斷。佛不思議的神力,能同時宣講無量無邊法門,如無線電每一頻道一樣,永無中斷。

智者大師是隋末唐初的人,他讀《法華經》,讀到《藥王品》時入定,在定中出現世尊在靈鷲山講《法華經》,他還在那裡聽了一會。出定之后告訴大家,世尊在靈鷲山講《法華經》,到現在還沒散場。佛滅度已經一千多年,這就是「無礙無斷」的證明。一切諸佛所講無量無邊經典皆不相妨礙,就好像無線電廣播頻道皆在空中,彼此不相妨礙,從無間斷一樣。你想聽什麼經,沒有聽不到的,都是諸佛親口說的。阿難此時,悟入這個境界。這樣的境界通常在世間來講,要得到理一心不亂。我們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亂,現前就有此能力,可以在定中享受見一切諸佛菩薩,聽他們講經說法。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境界就是《華嚴經》最后一品「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會上,普賢菩薩教我們用普賢行願,能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心地清淨到極處,真誠到極處,平等到極處,慈悲到極處。這樣的心,修一切行都是「普賢行」,所以他入此境界。這是清涼大師講的「四無礙法界」。這一段經文敘說阿難才禮拜就得感應,就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也見到十方諸佛與他們的剎土。

阿難白言。彼佛淨剎。得未曾有。我亦願樂生於彼土。

我們若問阿難現在在那裡?他在極樂世界。他是在無量壽會上見到極樂世界,發心發願求生淨土,所以阿難尊者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阿難跟我們的緣分非常深!如果不是他把經典集結傳到后世,我們那裡曉得有這些事。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的時候,當然,觀音、勢至一定來。阿難來不來?一定來,阿難也會隨西方三聖一同來接引我們,這也使我們信心增長。阿難在此現身說法,一切諸佛剎土他都看到,他說『彼佛淨剎,得未曾有』。彌陀淨土跟其他諸佛剎土比較,西方世界殊勝,他願生極樂世界。

世尊告言。

阿難發願純正,佛看到歡喜;不但佛歡喜,一切諸佛都歡喜。因為他的選擇純正,一點都沒有錯。世尊告訴他:

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

因為阿難發願往生,希望見佛「供養奉事,種諸善根」;世尊就告訴他,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裡沒有說那一土、那一品,就是圓滿包括,從實報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皆包括在裡面),都已經親近阿彌陀佛,每天接受極樂世界的教導。《無量壽經》就是極樂世界的概論。諸大菩薩,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老學長、同參道友,在此經雖沒詳說,但《觀無量壽佛經》講得詳細。三經合起來看,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大致都能理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圓證三不退,一生成佛。我們看看這些狀況,也會點頭,自己求生是有可能。

我們今天難在那裡?善友很少,惡友很多。惡友天天教你增長貪瞋癡,這樣的人太多;教你念佛求生淨土的人太少。這是人事環境不好,社會物質環境也不好。物質環境天天在誘惑你,幾個人能不受誘惑,在此花花世界不動心、不迷,太難了。西方極樂世界則不論人事、物質環境都好,它是平等世界,在那裡真正「植眾德本」。此「德本」是指無上菩提。沒有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前,我們講植眾德本,就是「執持名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到西方極樂世界,德本就是指「無上菩提」。

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

世尊在此教阿難發願求生淨土的方法,也就是教導我們大眾。「欲生」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發菩提心」。動一個真正的意念,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說,「此一念就是無上菩提心」。『應當一心歸依瞻仰』,就是一向專念。「歸」是回頭。我們從這個世界一切境緣中回頭。回頭就是放下。從前這個心都往外跑,往外攀緣五欲六塵,攀緣名聞利養。佛教我們回頭,回歸,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再也不貪戀,回轉心意。「依」是專依阿彌陀佛,依靠一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瞻仰」即是「仰慕」。沒有別的願望,希望見佛,只是希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除這一念心之外,什麼都沒有。

世間做種種好事、種種功德都不如念這句阿彌陀佛。一切善行、善事,我們隨緣做,絕不攀緣。攀緣是有意想做,則此心已經摻雜。隨緣是願力做,就是遇到就做,未遇之時,念頭都沒有。遇時做了也不想,這是隨緣。縱然做一切善事,心地清淨,心裡還是一句阿彌陀佛,決定沒有改變,決定沒有摻雜。善導大師說,「雜善之心,也成往生障礙」。雜一切善念都成往生的障礙,何況雜一切惡業,更是重障。雜善業念佛,將來三善道受生,出不了輪迴,來生得人天福報。雜惡業念佛,還是墮三惡道。只要夾雜就不出六道輪迴。

《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對無朽的開示,我們印在佛卡的后面,非常重要。念佛不可以夾雜。善導大師講得很好,我們今天遇緣不好。不好到什麼程度?許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勸你,單念一句佛號不行,單念這本《無量壽經》不行,還要讀誦大乘,還要加點禪觀,再加持咒,這才行。這些人的話能聽嗎?不能聽,聽了就上當。不要說眼前這些德高望重的大德這樣教我們,我們不能聽;善導大師講,甚至「地前」的菩薩來告訴我們,不只一個人,無量無邊的菩薩異口同聲都這麼說,我們也不能聽。更進一層,從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薩,也異口同聲這麼說來勸你,還是不能聽。最后講到極處,十方無量無邊的化佛也異口同聲來說,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法門不是真的,我們還是不聽。這樣的信心才真的清淨堅定,決定往生,決定不動搖。

我從香港帶回一本《觀無量壽佛經》的好本子,最近把它影印流通。將來這部經講完,我們把《觀經》好好給諸位細細說一遍,所有的疑惑就會斷得乾乾淨淨,這也是非常難得的善緣。大師說得很好,每個人的根性不同,愛好不同。我喜歡這個法門,一門深入,決定成就。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他講得非常圓滿,教你如果求解研經,可以研究很多種,沒有關係,幫助你開智慧;但是行門,只能一門深入。解可以多門研習,行則決定一門。如果摻雜其他的行門,決定成障礙。

我們根性不利,智慧沒開,何況還一身的罪業。所以,不但「行」要專,「解」也要專。因為經論看多了,佛在這部經上這樣講,那部經上那麼說,未能圓解,則生懷疑,反令信心動搖。殊不知,這部經是佛對我說的,那部經是佛對那個人說的,那個人根性跟我完全不同。你有能力聽,聽了不動搖,固然很好;要是聽了信心動搖,不如不聽,不如不接觸。所以,要曉得「回頭」,不但能在世法裡回頭,在佛法裡也回頭。從前我喜歡很多法門,喜歡很多經論,現在也都放下了。

淨宗第一大善知識,確實是印光老法師,凡是接受他的教導,依照他的教訓奉行的,沒有一個不往生。台北李濟華居士是印老的學生,李炳南也是印老的學生。凡是親自聽他教誨的,差不多都有成就。印老教人,就是要你「老實念佛」。他不贊成到處跑道場,甚至他晚年住在蘇州靈巖山,他的學生去看他,都被他喝斥。他問來看師父的人:「你們來幹什麼?」「我們來看看師父。」「師父你已經見過了,還有什麼好看的?浪費精神、浪費時間!到寺院來供養,浪費金錢,為什麼不在家裡老實念佛?」這是真善知識語,是真正教你專修,一心稱念。

此處講的「一心歸依瞻仰」,是世尊真實教導我們。心裡尊敬的、仰慕的只有阿彌陀佛。這樣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功。你尊敬的人多,尊敬的佛菩薩多,問題就來了。喜歡的經論、法門多,障礙也來。雖然很精進,也斷惡修善,來生的果報,則是人天福報。享受人天福報,一百個有九十九個迷惑顛倒。沒有福報的人,受苦難的時候,還有一點道心。福報現前,道心就沒有了,就被迷惑。貪、瞋、癡、貢高、嫉妒都起來,就無時無刻不造罪業。正如《地藏經》上所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此乃一針見血的話。這樣的心行,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一天拜三千拜佛,也不能往生。由此可知,修行不在形式上,要重實質,就是心地真誠清淨。除西方依正莊嚴之外,一切都不放在心上,這才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才是世尊在此教我們「一心歸依瞻仰」;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意思相通。世尊把修學的方法為我們說出來。

作是語時。阿彌陀佛即於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時諸佛國。皆悉明現。如處一尋。

世尊講經說法時,大眾無須言說,只要起心動念,阿彌陀佛即知曉。阿難與大眾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見到大眾。所以,當世尊把修學的方法說出來之后,阿彌陀佛掌中放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本經講的十方佛,《阿彌陀經》講的六方佛,一切諸佛世界,在彌陀光明普照之中,讓與會的大眾看得清清楚楚。一切諸佛剎土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看得很近,『如處一尋』。「一尋」是八尺。如同面對面一樣的清楚,這是世尊跟彌陀的神力變現,能把諸佛世界像電視畫面一樣,移到你面前,讓你看得清清楚楚。

以阿彌陀佛殊勝光明。極清淨故。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剛。鐵圍。大小諸山。江河。叢林。天人宮殿。一切境界。無不照見。

這一段經文就是六道眾生狀況。在佛的光明中,六道的狀況也都現在面前,我們肉眼見不到。為什麼肉眼見不到?現代人都有科學常識,應不難理解。我們眼球的構造像機器,功能並不很大。我們知道光有無量的波段,這部機器能見到的光波有限,長波見不到,短波也見不到。光波長短無量無邊,我們這部機器能適合的只有一點點。這一點點我們能見到,其他的不能見到。六道裡的天人、修羅、鬼、地獄,他們的波長跟我們見的不一樣。假如有一天我們能力擴展,所有的光波都能見到,則世界決定不是目前這樣子,世界就變了,就能見到世界的真相。我們見到的世界只是很狹窄的波段,大部分見不到,所以沒有見到真相。佛說經時,蒙佛威神加持,使與會大眾眼根的能力恢復。也就是,佛光一照,大家眼球細胞的組織,暫時調整恢復到正常,所以一切不同的光波都見到了。這是真的。

我們現前眼根何以不正常,是因心不正常。心裡沒有妄念就正常,六根組織自然就正常。心裡動個妄念,就有障礙,就不正常,組織就起變化。身體是一部機器,機器的組織變化改變,就是因為念頭。什麼時候最正常?心地真誠是正常,清淨是正常,平等是正常。你果然做到「真誠、清淨、平等」,身體就是無量壽,不會衰壞。人為什麼愈到老,體力愈衰?體內的組織為什麼會退化?愈到老,妄想愈多、煩惱愈多、顧慮愈多。他如果像年輕人一樣,像小孩一樣,沒有煩惱,什麼都沒有,他活到老,也像小孩一樣,不會變,也不會退化。心念在改變人的身體,就是這個道理。「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心是主宰,不但是身的主宰,也是宇宙的主宰。佛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就是心念。

由此可知,心理最健康的是佛菩薩。阿羅漢的心還有病,何況阿羅漢以下的六道凡夫。我們學佛,學什麼?恢復心理健康而已!果然恢復心理健康,即是佛門常說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求不老、求不病、求不死,樣樣都求得到,要懂得求的理論與方法。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從心地上求,是真的;從外境上求,是假的。外境是自心所變的,你去向它求,豈不是賓、主顛倒,能、所顛倒。一切法從自性中求,一切法都是自性建立的。

譬如日出。明照世間。乃至泥犁。谿谷。幽冥之處。悉大開闢。皆同一色。

這是以日光作比喻,好像太陽照著一切萬物。沒有太陽,我們看不見;太陽出來,我們看得非常清楚。此時佛光普照娑婆世界,使六道裡的狀況,我們都能在佛力加持的時候同時見到。這是見到大千世界。『泥犁』是地獄道,『谿谷』指畜生道,『幽冥』是餓鬼道。這是「所照」;下文水喻「能照」。

猶如劫水彌滿世界。

『劫水』是佛所說的大三災之一。「大三災」是火災燒到初禪天,整個小千世界毀滅了;水災淹沒二禪天;風災摧毀三禪天。三禪天都有災難,四禪天無此災難,所以四禪是福天,有大福報,三災達不到。水、火、風災都沒有,是第四禪天。三禪以下都有災難,初禪三災通有;二禪沒有火災,有水災、風災;三禪無水、火,只有風災。此處講「劫水」是借喻佛光如水光之能照世界義。

其中萬物。沉沒不現。滉瀁浩汗。唯見大水。

此句形容佛的光明如同劫水一樣,所有一切萬物在佛光照耀之下,我們看得清清楚楚,但是萬物的光彩都沒有了。因為光彩都被佛光佔去。譬如,我們在黑暗的時候,點一支蠟燭很亮;蠟燭在電燈之下顯得沒有光彩。再明亮的電燈,在白天陽光之下也沒有光彩。這是形容佛光的偉大,佛光之不可思議。

彼佛光明。亦復如是。

這兩句是合喻。阿彌陀佛的光明,就像前面的比喻一樣。其實比喻只能比個彷彿,佛的光明比這個比喻,不知道超勝多少倍!實在沒有方法形容,也沒有人能說得出來。

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聲聞有光,菩薩光明超過聲聞。其實一切萬物都有光,我們每個人也有光,桌椅板凳,只要是物質都有光(光即今人所謂的磁場波動現象),可惜眼根實在不利,看不到光明。修定的人能看到;練氣功的人也看得見你的光明。光明大小,人人不同,光的顏色也不同,所以氣功給人治病,主要就是看你的光,曉得你的身體那個部位有毛病。由此可知,身體光明是自性般若之光。因為我們有煩惱、有妄想、有執著,自性光明透不出來。就像太陽,白天都有太陽,陰天下雨,雲層很厚,把太陽遮住。我們的業障就是自性外面的雲層,使我們的自性光明透不出來。

業障愈重,透出來的光明愈少。凡夫業障比阿羅漢重,所以阿羅漢的光明顯得比我們大很多。菩薩的煩惱更輕,菩薩的光又勝過阿羅漢。這些光明,佛都有,可見佛心清淨。縱然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明未破,就是他的業障,障礙他的真性,所以透出來的光比不上佛。佛是絲毫的障礙都沒有;等覺菩薩還有一品障礙;十地菩薩就有二品無明;九地菩薩還有三品無明,愈往下無明愈多,透出來的光就愈少。理上說光明,一切眾生跟佛完全平等,只是每個人的業障不一樣,因此透出來的大小不同,顏色不一樣。佛透出來的光明是金色的,是一切色中最好的色。顯示西方世界的羅漢、菩薩,十方諸佛世界的羅漢、菩薩,在彌陀光明之下,他們的光都不顯赫,就像太陽底下點蠟燭一樣;顯示彌陀的光不可思議。

此會四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

此文總結以上一大段。由此可知,佛法講的感應道交,實在非常快速而顯著。感應一定是如理如法的修學。這一部經有這一段經文,「三轉法輪」即圓滿。佛有示相說,有勸修說,今彌陀與十方世界諸佛菩薩現身為作證明。當時不僅阿難見到。『此會四眾』,「四眾」依本經記載約有二萬餘人。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參加法會的聽眾有兩萬人。除這些人之外,還有天龍鬼神。與會的六道眾生皆得世尊、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將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看得清清楚楚。

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聲聞菩薩。圍繞恭敬。

這六句文形容阿彌陀佛的相狀。阿彌陀佛坐在蓮台上。中間二句形容佛的威德光明相好;又看到阿彌陀佛的弟子們,『聲聞菩薩,圍繞恭敬』;看到佛在說法,大眾在聽經。下文再從比喻說,佛的相好莊嚴,實在無法形容。

譬如須彌山王。出於海面。明現照耀。

「須彌山」是四寶所成的寶山。寶有光明,照耀海面。

清淨平正。無有雜穢。及異形類。唯是眾寶莊嚴。聖賢共住。

在此世間實在找不到比喻,來比擬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只好說須彌山。須彌山不在我們地球上,這個地方我們見不到,是釋迦佛介紹的。阿羅漢以上的聖者,能見到須彌山。天人知道有須彌山的存在,阿羅漢以上的聖者是親見此境。因為與會的聽眾,菩薩、聲聞數量很多,佛說這個比喻是大部分聽眾的現量境界。然而對凡夫來講就不太適合,因為我們沒有見過須彌山,不知道須彌山的偉大,也不知道須彌山的莊嚴。佛說經的場合、對象不同,我們只看到經典對於須彌山的形容。四王天就住在須彌山的半山腰;忉利天在須彌山的頂端,故稱為「地居天」。再往上去是「空居天」,境界更不可思議。不要說是佛菩薩的境界,就是六道高級凡夫,色界天跟無色界天的境界,都不是凡夫所能想像,所能思議的。何況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的境界,四土皆是『聖賢共住』,益顯奇特殊勝無比莊嚴。

阿難及諸菩薩眾等。皆大歡喜。踊躍作禮。以頭著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

末句是佛的名號,全是音譯。阿難以及當時與會的大眾們見到阿彌陀佛,那個看到不歡喜,那個看到不禮拜?自然是以最敬禮,以頭著地,五體投地拜阿彌陀佛,稱念阿彌陀佛。當然除阿彌陀佛之外,還有十方無量無邊諸佛菩薩。一稱「阿彌陀佛」,全都稱念到了。當時的狀況是: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

這是說佛光對於大眾加持的利益。從天人一直到六道眾生,此處只講畜生。『蜎飛蠕動』是畜生道。凡是蒙佛光注照,都得殊勝利益。在佛光注照下,業障消了,所有的痛苦沒有了。由此可知,一切疾苦都屬於業障。業障消除,痛苦就沒有。『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心裡的憂慮煩惱,蒙佛光注照(佛是以無量真實智慧注照),這些眾生也因此破迷開悟,所以他們的一切憂慮煩惱也都沒有了。這個時候就跟諸佛菩薩一樣,『慈心作善,歡喜快樂』,法喜充滿。真性就是真心,真心也是佛心,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對一切眾生平等慈悲,所以他才歡喜無量。這是有情眾生得到的利益。

鐘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這是「天樂供養」。由此可知,佛的威神不但感動有情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無情眾生也皆感動。正是說明依報隨著正報轉,確實在轉,我們在此又看到明顯的證據。過去李炳南老師講《阿彌陀經》所說的「空中莊嚴」,不是有意的,是自然的感應。此地只說天樂,還有一樁事雖然沒有說到,但一定是有的,就是西方世界的寶香周遍。此事前面經文談到。光明遍滿,天樂寶香,一切眾生接觸皆消業障,開智慧,自性的本能,漸漸都恢復。

自性本具的香光無時無處不周遍,為什麼我們見不到也聞不到?這是我們本身有障礙,障礙了佛的「香光莊嚴」。這個障礙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佛在《華嚴》上說,「一切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由此可知,「妄想執著」是我們的病根。病根消除,我們的能力即恢復。不但極樂世界的香光,我們再不會有隔礙,即使十方一切諸佛的清淨功德,我們也沒有障礙。無障礙才能融成一體,融成一體才能入一真法界,也就是證法身,成就圓滿的佛果。這是無比殊勝的功德利益。

諸佛國中。諸天人民。各持花香。來於虛空散作供養。

這是諸天供養,意思是雙關的。因為佛的神力,把十方諸佛世界顯現讓大家看到。看到裡面的狀況:第一、十方所有世界天人都供養他們的本師,像我們娑婆世界天人供養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供養阿彌陀佛;東方琉璃世界的天人也是供養他們的本師藥師佛。第二、天人得佛威神加持,過去生中善根成熟。善根不成熟則不見佛,一定要善根成熟,佛的威神加持,使他在這一會中也見到阿彌陀佛,這些天人轉過來供養阿彌陀佛。我們在光中都見到這個盛況。

爾時極樂世界。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以佛威力。如對目前。如淨天眼。觀一尋地。

『百千俱胝那由他國』就是《阿彌陀經》上講的「十萬億佛國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離我們這麼遠,『以佛威力,如對目前,如淨天眼,觀一尋地』。大眾得佛威神的加持,所看到的「百千俱胝那由他國」,就像面對面一樣。「一尋地」是八尺。十尺是一丈。不到一丈遠,這麼近的距離,還看不清楚嗎!在這個境界裡,完全顯示我們自己的本能,本能確實如此。

今天這個世界雖然不太大,比起佛經裡講的諸佛剎土,我們這個地球太小了。地球雖然不大,我們的能力更小,藉著科學儀器把世界其他地區的景觀,用電視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見到,這是用機械的能力。我們看經上說的,不需要機械。本能智慧恢復之后,用不著這些機械,所看的比電視畫面真實太多,完全是真實的。此會大眾與阿彌陀佛、諸佛如來可以對話。他說話,大眾聽得清楚;大眾說話,佛也聽得清楚。也許諸位有問題:我們說話,他懂不懂?要是遇到任何佛菩薩,你跟他說話,他們都懂;他跟我們說話,我們也懂。「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為我們說法,假如有十個不同國家的人,言語都不同,彼此的話都不懂,但是佛說法,我們聽佛講中國話,日本人聽佛講標準日語,所以每一個人聽佛講的,都是自己的語言。真是妙不可言!佛有這個能力,說真的,我們也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是「本能」,不是學得來的;是「清淨、平等、大慈悲心」裡自自然然變現出來的,不要作意。自然流露出來的,就契合一切眾生的音聲,非常奇妙。

彼見此土。亦復如是。

「彼」是指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聲聞,乃至十方諸佛世界的佛菩薩,見到這個地方,也看得清清楚楚。

悉睹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眾。圍繞說法。

他們看我們也看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在這裡講經說法,有兩萬多人在場,他們也看得很清楚。想想,我們現在這一會人數不多,會場大概有兩百人,阿彌陀佛有沒有看見,諸佛菩薩有沒有看見?看得清楚、明白。我們這邊說話,他們也聽得清楚。可惜我們看不到他,也聽不到他的音聲;他看得見我們,聽得到我們的說話。因此,我們起心動念,所願所求,諸佛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問題是我們的願求是真的,還是假的?是真的,佛菩薩歡喜,時節因緣成熟,必定來接引往生。如果我們心地不真,對於這個世間還有牽掛,還有留戀,就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這一生佛菩薩不會來接引你,因為你不是真的想去。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佛菩薩決定不勉強你。

要真正發心,真誠的依教奉行,修學決不能打折扣,決不可自己欺騙自己。不自欺,就決不會欺人,所以重要的是不欺騙自己。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實在相當難。凡夫自欺,自己並不知道,所以是「愚癡」。要是知道自己欺騙自己,這個人就覺悟了。真正覺悟,能把這些毛病改過來,是真正「修行」,是真實的功夫。

【書籍目錄】
第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 第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前言
第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教起因緣 第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本經體性
第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一經宗趣 第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方便力用
第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所被根機 第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藏教所攝
第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部類差別 第1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譯會校釋
第1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總釋名題 第1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法會聖眾第一
第1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德遵普賢第二 第1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大教緣起第三
第1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法藏因地第四 第1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至心精進第五
第1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發大誓願第六 第1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必成正覺第七
第1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積功累德第八 第2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圓滿成就第九
第2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皆願作佛第十 第2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國界嚴淨第十一
第2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光明遍照第十二 第2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壽眾無量第十三
第2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寶樹遍國第十四 第2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提道場第十五
第2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堂舍樓觀第十六 第2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泉池功德第十七
第2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超世希有第十八 第3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受用具足第十九
第3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德風華雨第二十 第3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第3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第3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第3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第3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第3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第3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第3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第4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第4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薩修持第三十 第4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第4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第4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第4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第4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第4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第4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第4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第5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第5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邊地疑城第四十 第5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第5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第5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第5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第5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第5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第5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第5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