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日期:2010-12-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空法師講述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這一品是彌勒菩薩代表我們接受世尊的開示,也是他提出的聽經心得。經上說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實的狀況。如果不是佛為我們說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迷惑顛倒,很難覺察這些事實真相。彌勒聽了,心開意解。

「明」是明白、明瞭。我們自己想想,能不能像彌勒菩薩一樣的真明瞭,真能改過自新,依教奉行?

第一段是佛教我們離苦的方法,要能體會佛陀慈悲教誨的深義。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從彌勒菩薩這一段感受裡,我們就很明白看出佛的教誡,範圍非常廣大。三學是戒學、定學、慧學。接受佛的教誡,都可以包括在戒學之中。「戒」不定指狹義的五戒、八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不局限於律儀戒,而是世尊所有一切教誨都是『教戒』。這是我們要明瞭,要遵守的。尤其后世的祖師們常常勉勵我們「持戒念佛」,警惕我們「嚴持戒律」。戒律包括佛所有的教誡,我們都應當嚴格遵守,即是守法之深義。這個範圍就大,不限於這幾條律儀戒。

『甚深甚善』。「深」是指理;「善」指方法。理非常之深,方法很善巧。特別是念佛法門,要想這一句佛號念得得力,真實可靠,《觀經》上講的三種淨業是佛法真實的基礎。無論修學那一宗派、那一法門,都要從這個基礎上建立,這樣修學才得力,才靠得住。

淨宗學會成立之后,在行門方面我提出五個科目:第一、「三福」。「三福」細說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經》就是詳細說明「三福」。這是真實的地基,修行的基礎。第二、「六和」。六和敬非常重要,由這個基礎才談得上三學、六度。第三、「三學」,是大小乘人共修的。第四、「六度」,是菩薩主修的。第五、「十大願王」,是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共修的。

今年過年,我深深有感,同修們念佛是念得不錯,但造業而未能消業障,因此念佛功夫不得力。我就想到日本東照宮的三隻猴子,如果真正能向這三隻猴子學習,我們的功夫一定得力。凡是與自己無關的事,少看、少聽、也不要說。這個方法非常善,容易記,也容易做,於是我將這三隻猴子的圖像印了二萬張,贈送大眾做個警惕。

『皆蒙慈恩,解脫憂苦』,這句所含的境界非常深廣。不但佛以《無量壽經》教導我們六道眾生,聲聞、緣覺、諸佛菩薩,也都在這個法門的教導之內。也許諸位會懷疑,菩薩可以包括,怎麼可以包括諸佛?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所說「諸佛」,指圓教初住菩薩至等覺菩薩,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稱作諸佛。何以故?圓教初住就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即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天台大師說「六即佛」裡的「分證佛」。他說「諸佛」是指這些。如果以天台教義而言,有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圓教佛。除圓教佛之外,其他諸佛見性皆不圓滿,還是要接受釋迦牟尼佛《無量壽經》的教導。所以,「皆蒙慈恩,解脫憂苦」包括的範圍非常深廣,廣到盡虛空遍法界,可見念佛法門真正不可思議。

『佛為法王』,這是彌勒菩薩尊稱本師釋迦牟尼佛。

『尊超群聖』。「聖」是指十地菩薩。通常我們講三賢、十聖,「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菩薩稱為「十聖」;加上等覺就是十一地,稱為「大聖」。佛是超過十地、等覺菩薩。

『光明徹照,洞達無極』。佛的智慧、德能是究竟圓滿的,六根的能力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大至虛空法界,小至極微塵,沒有一樣他見不到、聽不到的,沒有他能力達不到的。

在此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我們不能不知道。佛有這樣殊勝圓滿的智慧德能,就是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個個也都具有如此殊勝圓滿的智慧德能。佛的這些德能現前,都起作用。眾生雖然有這些能力,但不起作用;因為有障礙。佛在經上常講「二障」,煩惱障、所知障;有時又講「三障」。三障不比二障多,因為三障皆從「煩惱障」開出,惑障(迷惑)、業障(造業)、報障(受果報)。惑、業、報,都屬於煩惱障,我們常念迴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所以,二障比三障範圍廣;三障不包含「所知障」。

假如把障礙消除,我們的能力就恢復。二障之消除,要先斷煩惱,再破所知,不能把順序顛倒。就像穿衣服一樣,一定先穿裡面再穿外面;脫衣服,一定先脫外面后脫裡面的,是同樣的道理。它有順序、有次第,因此佛在「四弘誓願」裡教我們先斷煩惱,后學法門,也是破二障而已。二障從那裡來?佛告訴我們,是從妄想、執著而來。《華嚴經》上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就是所知障,執著就成煩惱障。我們若能破除二障,自性的智慧功德自然就現前。不必求,只要破障就好。這是這兩句經文所含的深義。

唯有佛的能力完全恢復,他才能作『一切天人之師』,才有能力教導九法界眾生。「一切天人」包括三界之外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我們稱這些人為「第一義天」,是天人中最高、最殊勝的。所以,此處的「天人」不僅是六道裡的天道與人道,範圍很廣大。此段是讚歎,讚佛也是讚歎一切眾生自己的性德。

『今得值佛』。佛在經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事。得人身難,失人身容易,因此佛教我們要珍惜人身。六道之中唯有人道最容易覺悟,所以人身可貴,即貴在容易覺悟。這是第一個「難」,我們已經得到了。第二、佛法難聞。「今得值佛」,這是遇到佛!聞法難,這道難關也破了。佛法難聞今已聞,這是多麼難得、多麼幸運。佛法中第一殊勝的淨土法門,也幸運的聞到了,並且認真修學,深信必能在一生中成就。修學其他大乘法門,如果這一生中不能把見思煩惱斷盡,我們的修學就不能算成就,來世還是六道輪迴;只不過修得好,到三善道享福。福報享多,人就迷惑,就造業。所以,福享完了,所造罪業的惡報就現前,又要墮惡道。這是佛經上講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福享盡就墮落,很冤枉!

在所有法門中,唯獨阿彌陀佛這個法門能教人一生成就。這個法門非常殊勝,沒有一尊佛不讚歎,沒有一尊佛不修學。這是佛法中最難聞到的。在台灣的同修也許不覺得,淨宗法門那一個不曉得,一句阿彌陀佛,個個都會念。在台灣,到處電線杆、牆壁上都貼有「阿彌陀佛」,誰不知道有阿彌陀佛!這個知道是眼睛知道、耳朵知道、嘴巴知道,但是心裡糊塗,心裡不知道。所以,雖然會念,念得不得力,就是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沒有把念佛看成我們這一生中第一樁大事,這就當面錯過了。

彌勒菩薩說『復聞無量壽聲』,這是第三重難。這個「聞」是真正覺悟,悟知唯獨念佛往生法門保證一生圓滿成佛,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我常說,知道名號的人很多;但此一句名號的真實功德,知道的人就不多。夏蓮居老居士講,「萬億人中一二知」,「知」就是知道名號功德,知道這一部《無量壽經》的功德太少了。這三大難,彌勒菩薩跟與會的大眾們都突破了。

『靡不歡喜,心得開明』是無限的歡喜。「開」是指從前的心是閉塞的,現在茅塞頓開,這多快樂!「明」是心地的污染,今天都洗刷乾淨,心地真正光明了。彌勒菩薩這幾句話,代表當時與會的大眾,聽釋迦牟尼佛從開經一直講至此處的心得,也是當時這些聽經大眾們的感受。我們也應當反省,有沒有這個感受,有沒有這個受用。

佛告彌勒。

彌勒菩薩將他的心得報告出來之后,佛對他加以讚歎。讚歎裡,又有很殷勤的教誨。

敬於佛者。是為大善。

世間的善、出世間的善,什麼善最大、最真實?「敬佛」。我們敬不敬佛?我們是表面形式上敬佛,實際上,決沒有把佛放在心上。如果真把佛放在心上,就差不多快成佛了。因為「心是佛,佛是心」,那有不成佛的道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教導我們的是什麼?說穿了就兩個字而已,一是「孝」,一是「敬」。能孝親,能尊師,佛法就圓滿。孝敬誠於中,自然形於外。我們心裡有一個妄念就不敬。佛教我們修清淨心,心裡還有妄念,就是不敬。不敬佛就不孝。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都是孝敬。我們處世、待人、接物,不遵守佛的教訓去做,就是大不敬。佛教我們養心、養身,要清淨,處世、待人、接物,要慈悲,我們做到了幾分?

從這裡看,才懂得這兩句話真正的意義,才知道「敬於佛」是真正的大善。敬於佛的人,對佛的每句話都有深刻的體會,會認真做到。對於理事真正覺悟,才曉得真正要做到「孝敬」。凡夫很難!大乘經上所講的「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他們的「孝敬」才真實。

六道凡夫能死心塌地,二六時中念念不忘這句名號,這是「孝敬」,也就是平常所講的「老實念佛」。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八個字就是老實念佛的註解。什麼是「老實」?能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老實。一天到晚心裡除了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決沒有一個妄念,這是『敬於佛者』。還打妄想,那裡有敬意!「敬佛」決定是依教奉行。

我常常勸勉同修,一個人在世間,學業、道業成敗的關鍵在老師。能遇到一位真正善知識,真正好老師,成功機會就很大。若遇不到一位真正善知識,這一生要想成就,就太難了。什麼人是真正善知識?自己心目中最仰慕的人,最尊敬的人,此人即是自己的真正善知識。因為你尊重他、佩服他,他所講的話,自己才能完全接受,完全照做,這就是成功的道理。若非心目中最仰慕的人,他的學問、道德再高,即使古佛再來也度不了。這就是佛門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所以,諸位要想親近一位善知識,不要只看善知識的名氣。知名度很高,那沒有用處,不是自己心目中真正仰慕的人,我勸你不要親近他。因為得不到實益,而把精神、光陰都浪費了,非常可惜!光陰一去不再來。

我這一生中得一點小成就,就是遇到的老師都是我心目中真正仰慕的人,從民國四十二年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以后跟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學佛。我在台灣有三位老師,確實是心中最仰慕的人,所以他們教我好教,因為我聽話。別人教我,我會跟他抬槓、頂嘴,不服氣,不能接受。我把修學的經驗提供給諸位作參考。

再仔細觀察古聖先賢,每個有成就的人都有師承。《六祖壇經》上玄策禪師講,「若無師自通,威音王佛以前可以;威音王佛以后,無師自通的盡是天魔外道」。威音王以后,沒有師承決不能成就。威音王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佛?是久遠劫以前的古佛,年數算都算不清了。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就是告訴大眾,我們求學、求道,一定要有「師承」。那個是最好的師承?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其中只有一個不變的標準,就是自己心目中仰慕的人。唯有他說的話,決定不打折扣,百分之百照做,就是我們的善知識,就是我們的好老師,跟他學就對了。

世出世法貴在一個「敬」字。有真誠的敬意,才能依教奉行,這是「大善」。當然,彌勒菩薩與在座的這些大眾,跟我們不一樣,他們對佛陀確實有敬意,確實聽話。佛在此地再次開示:

實當念佛。

具足圓滿孝敬之人,佛授予他最圓滿、最真實的大法。如果不是一位具足圓滿孝敬的人,勸他也沒用處,他不會聽的。勸他『實當念佛』,他以為念佛是佛度沒知識的老太婆,像我這樣有學問的人,怎麼也念這句阿彌陀佛,我不服氣,不能接受。這就是沒有孝敬,所以佛對這些人,不勸他念佛。他喜歡研究的,佛教他學文史,天天用腦筋。不喜歡用頭腦的,佛教他參禪,一天到晚什麼都不要想。佛的方法很多,應機施教。具足圓滿孝敬的,佛才為他開示「第一真實圓滿的法門」,就是勸他「念佛」。念佛這個法門是如來所說的第一法,這部經是諸佛如來所說的第一經,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

截斷狐疑。

對於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決定不懷疑。懷疑用「狐」字,因為狐狸疑心最重,所以用牠作比喻。常常喜歡懷疑的人,都稱為「狐疑」。要把這個疑心斷掉,連根拔除,對念佛往生法門絲毫懷疑都沒有,信心才能清淨。「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以清淨心念佛,才能感應道交,「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拔除妄念,沒有所知障,可是還有煩惱障。煩惱障要是不清除,也會影響所知障。

拔諸愛欲。杜眾惡源。

這兩句話要我們斷煩惱,對於世出世間任何一法,都沒有貪愛、沒有欲望。有欲望、有貪念,縱然對於念佛法門生清淨信心,也很難往生,因為世緣的貪念斷不了。帶業往生,只能帶舊業,不帶新業。舊業是從前造的,現在不造惡業。不能因為帶業可以往生,天天造惡業,以為到時還可以帶業往生,這是錯誤的想法。

「愛欲」就是見思煩惱。貪、瞋、癡、慢、疑是思煩惱,錯誤的思想。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是見煩惱,錯誤的見解。見取見跟戒取見,俗稱「成見」,一是「因」上的成見,一是「果」上的成見。戒取是因上的;見取是果上的。這兩大類的煩惱,必要「截斷狐疑」,毫無猶豫的都要去掉。

『杜眾惡源』。「杜」是杜絕。教我們時時刻刻防範,不要以為小小的惡念起來沒有關係,小小過失也沒有關係,殊不知,積小過就變成大過失。所以,古人修行講求,發現過失決不能留到明天再改,因為太晚了。留到明天再懺悔、再改,已經懺不掉了。真正用功的人在什麼地方用功?「斷相續心」。一個惡念起來,下一個念頭就斷了,決不使惡念相續,真的是「防微杜漸」,真正修行。

「修行」就是把錯誤的想法、看法、作法修正過來。那些想法、作法是正的,那些是不正的?從大乘佛法上說,有念皆妄。有念、有想,都是妄想,研究經典,也是打妄想,因為經典沒有意思。經典怎麼會沒有意思?因為佛沒有意思,菩薩也沒有意思,佛菩薩說出來的經,那裡會有意思。你怎麼可以研究思想它?一想就錯,一想就落在意識裡,則研究的不是佛經,而是自己的妄想。把自己的妄想當作佛經,這個罪過大,所以佛經不能想。不想,行不行?不想又落在無明裡,也錯了。想也不對,不想也不對,怎麼辦?佛教我們一個方法,「老實念」,恭恭敬敬一味的念下去。念的時候,自然有意思湧現,不是想的,是悟的,那個意思才是真實義,但不可執著。這樣的悟,也要看悟入的境界,有淺深大小不同。因此,如果經文有意思的話,它是有無量義。

從初學一直到成佛,天天念、天天有悟處,永無止境。你們聽錄音帶,我所講的經,同一部經有講過多遍的,遍遍不同;仔細留意的聽,會發現天天不一樣。我沒有準備,也沒有研究。如果我有準備、有研究,則每次講的都一樣。因為有準備,就有講義。如學校裡教書的老師,教一年級國文的,年年教一年級,他一本講義用幾十年,每一次講的都一樣,因為只有一個意思。唯獨沒有意思,就不一樣。這是要真正修行,要有真實的功夫。功夫是什麼,是心地清淨無染。如果就經文而言,就是知道孝敬,能孝敬於佛、師。真正念佛,絕不懷疑,能把身心世界都放下,心地一塵不染,這是「功夫」。功夫不在形式,不在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磕多少頭,此皆是形式。形式對初學的人有用處。

我初學時也搞形式,親近懺雲法師半年,每天拜八百拜,多的時候拜一千多拜。懺雲法師介紹我讀《印光大師文鈔》、《彌陀經疏鈔》、《要解》、《通贊疏》。他沒有為我講解,讓我自己看,自己研究。以后在台中初學講經很苦,要用筆記,要找很多參考資料,怕上台之后下不了台。那個時候所講的,是嘗試學習,全是妄想、分別、執著。但我在台上非常恭敬,把每位聽眾都看成我的老師,自己是學生。這麼多人來監學,每一天來聽我的學習報告,我才會進步。

這幾天聽到你們研究《了凡四訓》,講到懈怠、懶惰這些毛病。懶惰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是很可怕的障礙。用什麼方法對治?發心上台講經是好方法。我自己這個毛病也很重,年輕的時候非常擔心若懈怠、懶惰就不能成就,於是只要有人請我講經,我都答應,從不拒絕。人家說我喜歡講經,我說:「不是我喜歡,我要藉這個方法不讓自己懶惰、懈怠下去。」因為人家找我講一部經,我都要查字典,找參考資料,所以每天逼著不能不讀書,不能不認真修行。如果只是讀而不能照做,則無法提升自己的境界,頂多只能講得熟,熟能生巧,到此為止。所修的是福,不是慧。沒有定慧,所修行的只是人天福報,要求往生都有問題,都靠不住。

一面讀經、研究經論,一面依照經典教訓認真學習。特別是在講台上,講到佛教人,這個不可以做,那個應當要做;天天講給別人聽,自己做不到,總覺得難為情。常常講,常常勸自己,不知不覺地,自己就慢慢做到了。不是勉強做,自然就會做。因為印象太深,一遍又一遍的印在心裡,處世、待人、接物,時時警惕,時時警覺。這種警覺不須作意,自然就提得起來。所以,「熟」是決定不能間斷。

要天天講經,我從出家就開始講經,今年三十四年,從沒中斷過。以我的經驗,講經講到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講到自在,是十年以后,前十年沒有這個功夫。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我擺脫一切註解,不再看古今人的註解,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差不多是三十年的時間,才什麼註解都不用,也不需要準備。現在用的功夫跟從前不一樣:從前我用功,你們看得到,看到我一天拜多少佛,念多少佛,多少時間在研究;現在看到我什麼事都沒有。古人所講的「飢來食,睏來眠」,我的體驗是三十年的功夫,也可以提供給諸位作參考。

斷疑生信,捨棄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非常重要,決定要捨棄,絲毫不能沾染。經文裡,每一字、每一句含義都是無盡的深廣。像這幾句,我們能不能做到,是不是認真努力在做?

經文到此是講自己的成就。佛教誡我們,要用這樣的心態求道,才能成就。成就之后要「勸進行者」,要幫助別人,否則就變成小乘。

遊步三界。無所罣礙。

『無所罣礙』是得大自在。為什麼得大自在?「拔諸愛欲,杜眾惡源」。心沒有惡念,身沒有惡行,口沒有惡言,怎麼不自在。

開示正道。

菩薩的事業就只有這一樁事,所以倒駕慈航回到三界之中。「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裡包括欲界天、人道、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都是菩薩遊歷之處,也都是菩薩教化的場所。那個地方眾生有緣,就去示現教化;那個地方眾生機緣成熟,就去幫助他們,接引他們往生。

『開示』兩個字很不容易做到。「開」是開啟,把眾生閉塞的心打開,使他能覺悟。上根、利根的人,佛這一開示,他就覺悟。中、下根性的人不行,把他的茅塞拔掉,把他的心打開,他還是不知道,必須示現給他看。「示」是指示,這樣他才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辨別善惡、是非。「示」的標準是正道。『正道』的標準究竟是什麼?學佛的同修不可以不知道,在大乘佛法裡就是「三寶」。我們學佛,一開始就要「皈依三寶」。三寶是「自性三寶」,也就是「覺、正、淨」。在本經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即是正道。清淨是自性僧寶;平等是自性法寶;覺是自性佛寶。

「學佛」不是學外面的佛,是覺悟自性三寶。今天有許多沒學過佛的人,同修們常常勸他學佛,他不肯接受,反而罵你迷信,其原因實在是自己沒有善巧方便。如果真的有善巧方便,「佛」是什麼?佛是清淨心,你想不想心清淨?那一個人不想心清淨。身心清淨就健康長壽,這對於自己的利益實在太大、太密切,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這就是「三寶」,就是「佛法」。為人介紹時,要介紹真正要緊處,人家聽了當然歡喜,當然接受。不要跟他講,這個菩薩很靈,那個菩薩神通很大,否則人家就說你迷信。你是真的講錯,介紹錯了;必須介紹「正道」給他。勸人念佛不容易,世尊在此對彌勒菩薩講「實當念佛」。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才跟他講實當念佛,因為他能相信、能接受,聽了不懷疑。

「正道」一定要清楚,要理解。佛法所修學的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佛法的「正道」。用什麼方法修?方法很多,可以廣泛的介紹一般人能做到的。不要介紹參禪,若無真善知識指導,參禪的確不易。介紹「讀經」,一般人都能接受。讀經的要領是「不求解義」,用這個方法止息妄念,修清淨心。如果讀經時還研究其中的意思,心又不得清淨。若不讀經,自然就打妄想,所讀的經文愈長愈好。

古人讀經,多半選《法華經》、《楞嚴經》。這兩部經的分量恰到好處,從頭到尾念一遍,一般人要念八個小時。一天八個小時不打妄想,這是好功夫。念得很熟也要五個小時。現代人工作很忙,沒那麼多時間讀誦,就勸他念《無量壽經》最好。這部經不太長,也不太短,初學的人念一遍需一個半鐘點,念熟之后只要一個小時。一天有一個小時不打妄想,頭腦清淨,對於身體健康就有很大的幫助。只教他念,不要讓他想。念熟了,意思自然就明了;熏習久了,自然能發心依教奉行,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開示正道』。

度未度者。

還沒有得度的、沒有接觸佛法的人,我們要給他接觸佛法的機會。沒有正確認識佛法的,要教導他。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決不是宗教。佛陀的教育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黨派,超越宗教。何以知之?請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參訪的那些菩薩們,國籍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他們都來學佛,都來接受佛陀教育,而且都在佛陀教育裡修得學位(菩薩是學位)。其中一位宗教徒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領導人;遍行外道也是一位虔誠的宗教界的長老,可見它是超越宗教的。我們必須為人解釋清楚,基督教徒也很樂意來修學,天主教的人也喜歡來修學,都來皈依三寶,來修學佛法;因為這是接受圓滿智慧的教育。

佛陀教育確實沒有宗教的界限。如果說,我們是佛教,他是基督教,彼此互相誹謗,我們的清淨心即失去了,平等心也沒有了。所以,要把佛法介紹給不知道佛法的人;想要在這一生中真正得成就的,把成就的方法介紹給他。這就是菩薩事業,是菩薩應當做的。這一段經文不長,但是字字句句都非常實用,我們應當好好的學習。

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

我們必須知道這個世間的真實狀況,才會發心斷惡修善。總而言之,三界統苦,這是事實。世間人所謂「樂」,實際上只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決不是事實真相,只是受苦暫停。暫時停止的感覺以為是樂,其實它只是暫停而已,不是真的沒有。佛要不提醒我們,自己不能很冷靜細心想想,這樁事確實被疏忽,導致我們對於宇宙人生許多的錯覺。錯誤的想法與看法,必然有錯誤的造作,這才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沒有終了的時候?沒有。

『若曹』是指你們大家。佛在此告訴我們,應當知道,『十方人民』不是單指娑婆世界,而是指十方一切諸佛世界,六道眾生大致上都是一樣的,跟我們此處相差不多。

『永劫以來』。從時間上說,太長遠了,長遠到沒有法子計算。『輾轉五道』。「五道」就是平常講的六道,說五道就不含阿修羅道。《楞嚴經》裡講得很明白,除了地獄道沒有阿修羅,其他四道,天上、人間、畜生、餓鬼皆有阿修羅。凡是阿修羅都是有福沒有德。福報在那裡修?罪與福都在人道修。天人只知道享福,不會修福。三惡道人受罪,造業的機會也很少。唯獨人道可以造惡與修善,所以感得六道輪迴。

我們講六道,就是將天阿修羅也算是一道,他有天人之福,沒有天人之德。我們常講凶神惡煞,就是阿修羅。天上也有凶神、有惡煞;鬼道也有惡鬼、有羅剎,是鬼道的阿修羅。阿修羅怎麼得來的?他們肯修福,所以福報很大,但是他們的嫉妒心、瞋恚心很重。因此,感得大福報,然而還有嫉妒、瞋恨的習氣。在天上就變成惡神,不是善神。在鬼道也變成惡鬼。在人間就變成惡人,像希特勒、史達林這一類的都是人間的阿修羅。於是輾轉五道,永遠沒完沒了,這才是事實真相。

在此五道中,人道的壽命短,其他四道的壽命都很長。實在幸虧作人的時間短,造作罪惡還有限度。如果人的壽命長,一生造善固然好,若造惡業還得了。知道這個事實狀況,才真正『憂苦不絕』。了解事實狀況,才曉得擔憂,才知道是苦,沒有樂。

我們得人身,就是苦本。每天要吃三餐飯,一餐不吃就餓得很苦。吃飽了很快樂,那是苦受暫時停止。假如真樂,作人不須吃飯、喝水,這多快樂!累了要休息,不休息苦就來。由此可知,身是一切苦受的根源,有什麼好處。生、老、病、死,這四種苦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生之苦,如果不是佛在經上說得那麼詳細,我們想像不到。

佛說,一個人來投胎是由四種緣而來的,如果子女跟父母沒有緣分就不會來。這四種緣分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我們想想,家親眷屬是報恩的多,還是報怨的多?只想想我們自己處世、待人、接物,是不是常受恩惠?你不給人恩惠,誰來報你的恩!你一天到晚看這人不順眼,那人也看不慣,你的周圍都是冤家債主,將來到你家投胎就是報怨的,不是報恩的。報恩是天生的孝子賢孫,外面誘惑都不會帶壞。為什麼善人家裡生的小孩都善?善與善感應。你修善,我也修善,彼此非常歡喜,志同道合,而且過去世又有關係,自然就來了。惡與惡交感,你喜歡做壞事,我也喜歡做壞事,志同道合,他就來了,這就是敗家子,報怨來的。曉得事實真相,平常處世、待人、接物,儘量施恩,絕對不與人結冤仇。結了冤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事非常可怕!冤仇愈結愈深,愈報愈殘酷。

神識來投胎,一入胎就不自由。沒有入胎的時候,他自由自在。孔子稱之為「遊魂」,《易經》上講的「遊魂為變,精氣為物」,這兩句話對於宇宙人生的觀察,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當時佛法還沒有傳到中國)。遊魂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靈魂」。事實上他不靈,真的是冥頑不靈。說「遊魂」很有道理,他的速度非常快,非常不穩定,到處亂跑。可是他一入胎就不能動,就失去自由,所以佛經把胎胞比成地獄。這十個月的坐胎,就等於在地獄受罪一樣,他的感受不曉得有多少年!我們常講「度日如年」,坐胎時在母親肚子裡,真是度日如年,所以稱作「胎獄」。他的苦樂隨著母親的心情而變化:母親歡喜的時候,他的苦受比較少;母親一不高興,他在裡面就非常痛苦;母親喝一杯熱茶,他就像在火燒地獄一樣;喝一杯冰水,就像在寒冰地獄一樣。他有種種感受,非常痛苦。

『生時苦痛』。出生的時候,佛在經上形容,有如通過夾山地獄。生出來的時候,皮膚跟外面空氣接觸,就像針刺在身上一樣,所以一出生就痛哭。你們看,那一個小孩出生時笑咪咪的?沒有見過,皆是大聲痛哭,就證明他出生不快樂。人在痛苦的時候才哭,所以一生下來就苦,苦一輩子,永遠苦不完。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已經過了這一關,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這是愚癡。

人不能不老,不老就短命。若不歡喜短命,就要受老苦、病苦。縱然現前還沒有親身體驗到,但在周邊環境的人都看得到,或者自己家裡有老人,親戚朋友中有老人,再不然到老人院參觀。外國有許多老人公寓、老人院,辦得很好,在物質生活上得到照顧,不覺得缺乏,但是精神生活之苦,沒有辦法解決。老人住在那個環境裡有什麼感覺?坐吃等死!就像判了死刑一樣,日期已經定了,只是還沒有執行,非常可憐!而且老人院裡每天都有老人過世,抬著走了。看到今天這房間空了,明天那房間空了,想想過幾天輪到自己,這種痛苦的精神生活,就不是物質生活能彌補的。

老人的幸福,是在年老時能有機會經常跟年輕人相處在一起,他心情就愉快。見不到一個年輕人,心裡就悲哀,這是必然的道理。今天社會的發展已邁向工商業時代,每個人工作都非常忙碌,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中國人還有一點舊觀念,星期天或者半月、一月會去看看老人。外國人已經沒有這個觀念,一年難得去看一次,甚至十年、八年才想到還有父母在,想去看看,到那裡也找不到了,可能搬家,或者已經死了都不知道。有的小孩十幾歲離開家庭之后,一生都不再見面,這在外國是很平常的現象。

「病苦」。病的時候自己活動能力失掉,飲食起居都需要別人照料。死是最痛苦的,究竟痛苦到什麼程度,也無法想像。佛在經上比喻:人的神識離開身體時,痛苦就像生龜脫殼,活的烏龜被剝下殼來。佛以此形容「死苦」。

除生、老、病、死之外,還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是我們身外之苦,那裡有樂?佛說的都是事實真相。

『惡臭不淨』是講我們的身體,一星期不洗澡,身上就臭,誰都不願意接近你。「惡」是惡念。貪、瞋、癡、慢是惡。身體細胞新陳代謝,不乾淨。要真正認清楚事實,才知道佛所講的事實真相一點都沒錯。

『無可樂者』。這個世間那有可樂之事,所有一切萬法剎那變化,皆是無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是真實的。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所有十方世界,唯獨西方世界不一樣,西方世界是真常不是無常。為什麼它是真常?西方世界沒有一個人作惡,沒有一個人有惡念。當知一切現象唯識所變,一切眾生生活環境是隨著意念起變化的,經上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西方極樂世界依報之殊勝,是他方諸佛國土所沒有的。這要歸功於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之清淨善良,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我們要求往生西方淨土,必要修清淨心,要修至善之心,則決定往生。為什麼要念這一句佛號?是把我們的妄想雜念念掉,把我們的清淨心念出來,目的在此。「心淨則土淨」,這樣才能感應道交,才有往生的把握。

下文,佛再教我們修善;前面經文令人知惡斷惡。心清淨,身就清淨,體質自然改變。世間人用醫療、藥物來改造體質,能不能達到目標?能達到有限的目標,絕對達不到真正改變體質的目標。因為體質是屬於依報,真正控制體質變化的是心情。心性重要,生理健康的基礎建立在心理健康上;心理不健康,身體怎麼可能健康。什麼樣的心才是健康的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的心」是健康的心。善心、惡心都不是健康的心,唯獨清淨平等覺是健康的心。所以,佛在此地教我們:

宜自決斷。

「宜」是應該。自己覺悟了、明白了,就應該下定決心,要有決斷。

洗除心垢。

我們心理的染污,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要洗得乾乾淨淨。用什麼方法洗?我們今天採取的方法就是「執持名號」,用這一句名號,念念提起覺正淨,就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洗得乾乾淨淨。名號是工具,「洗心」是功德、是效果。妄想、分別、執著是無始劫來心理累積的污垢劇毒。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此乃世尊一語道破一切眾生心垢的根源。妄想演變成「所知障」;執著演變成「煩惱障」,變成兩大障礙,於是清淨心永遠被障礙埋沒。雖有清淨平等覺,而不得其用,很可惜,也非常可憐。

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許多方法門徑只有一個目標,『洗除心垢』。參禪用參究的方法洗除心垢;密宗持咒用三密相印的方法洗除心垢。由此可知,目的是相同的,用的方法不一樣。我們今天採取「執持名號」的方法,比其他的方法來得方便。行、住、坐、臥,隨時隨處,都用得上功夫,不像其他法門,有許多限制。

參禪的人一定要在禪堂打坐,離開禪堂功夫就斷了。念佛法門,走著、站著、坐著、躺在床上都可以念,一切時一切處,功夫可以不間斷;不像其他的法門功夫容易間斷。密宗裡有許多儀軌,若做不到就不相應,所以要有時間,要有修學的環境。總之,都沒有這一句佛號方便。何況其他法門全靠「自力」,念佛法門稱「二力法門」,有彌陀弘願誓力的加持,這與修學其他法門不一樣。念佛用的功夫少,收穫則不可思議,這是為什麼我們在許多法門裡選擇念佛法門的道理,這是智慧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佛教我們要:

言行忠信。表裡相應。

佛陀指示我們的原則,我們要做到。我們的行為、言語要以「忠信」為準則,能做到這兩個字,就是「尊師重道」。做不到忠信,心目中就沒有老師。老師教我們的做不到,也就是不孝父母。所以,「孝敬」表現在生活上就是忠信。孝敬是根本,像一棵大樹的根一樣。忠信是枝葉,是從根本生的,表裡要如一。「表」是外表;「裡」是內心。心口不相應也是不孝,也是不敬。

佛法修學的基礎,就是《觀經》三福十一句,從初發心到成佛都不能違背這十一句。自行化他,前十句是自行,后一句是化他。化他是「勸進行者」。前十句的境界無限深廣,從那裡修起?從孝敬開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佛陀教我們從孝親、尊師開始,一直到成佛,還是修這個根本法。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禮敬諸佛」,還是孝敬。若問佛法修的是什麼?可以說自始至終修的就是「孝敬」而已。孝敬在「言行」就是「忠信」。『表裡相應』,我們要認真做到。孝敬做得圓圓滿滿,沒有絲毫欠缺就是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孝敬就沒有做到圓滿,因為心垢沒洗乾淨。老師要我們「洗除心垢」,還有一念無明沒洗乾淨,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父母,孝敬就不圓滿。必至成佛,心垢洗得乾乾淨淨,絲毫污染都沒有,圓成佛道,這才得大圓滿。「孝敬」二字做到究竟圓滿,這就是佛法。

我們天天拿著好香、鮮花、水果拜佛,磕頭作揖,希望佛菩薩保佑我們升官發財、天下太平,這些念頭全是污染。佛是教我們把污染洗掉,不是教我們天天增長污染。污染的心就是宗教,宗教是感情的,感情就是污染。宗教要是沒有狂熱的情操,就不是宗教。所以,宗教建立在情執的基礎上,而佛法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破迷開悟。這是它們的不同處。

我們心目中佛菩薩是老師,不是神明。家裡供養老師的形像,我們見到,會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訓,念念提醒自己的警覺,這就是學佛,這才是佛弟子。諸位如果把佛教看成宗教,佛教真實的利益,你決定得不到。佛法是世界上最圓滿、最完備、最真實的優良教育,世出世法裡確實找不到。孔子的教育,我們雖然佩服得五體投地,但不圓滿。因為只講到人天法門,而且只能說達到欲界天,達不到色界天。因為色界天要修禪定,儒家沒有修定,所說的「止於至善」,其「至善」是有範圍的。如果止於至善用在佛法上,這個至善是沒有止境的,是盡虛空遍法界。眾生因為不知道環境的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曉得為什麼要斷惡,為什要修善。經典就是老師為我們說明此事,講得清楚明白,使我們知道真正應該斷惡修善。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

這四句是佛教我們自己得到老師教誨的真實利益,一定要發心幫助別人。若社會上多數人都接受佛陀教育,社會自然和諧,世界自然和平安定,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日子過。所以,不是自己一個人善就行,還要幫助一切人斷惡修善,這是每一位佛弟子應盡的義務。

『人能自度』,自己確實有能力度自己,有能力度自己就是「盡孝、修敬」。能盡孝修敬,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訓,認真努力奉行,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如來、諸上善人與自己自然感應道交。幾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知道;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自己可以選定。這多麼自在!「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古人有做到的,今人也有做到的。他們能做到,我為什麼做不到,原因在那裡?在「洗除心垢」的程度不夠。我們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這些事都知道。以念佛的功夫來說,「功夫成片」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以得到的。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不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功夫很高。「功夫成片」的上輩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就能預知時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不想去也行。中輩三品就能預知時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走,真的自在。這就說明我們人人都能修得到,為什麼不肯修!這是學佛真正的成就。

佛在本經講,「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什麼是「真實之利」?世間的榮華富貴一樣也帶不走,唯獨「生死自在」是真的,這才是真實的利益,其他都是假的。

大家都曉得李炳南老居士,在七十多歲的時候就得生死自在。他是一個真正有修持的學佛人,決不打妄語。他在中興新村講經時公開宣布,他想什麼時候走就可以走,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這是我跟隨他到中興新村聽經,與大眾同學們親耳聽聞的。因為我聽到他講這個話,所以回來與同學們商量,老師既然生死自在,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們希望他常住,不要早走。老師在世間沒有別的事,就是講經,不講經就走了,所以急須選一部大經。我們八個同學聯名發起,請老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此事是我帶頭建議的,想留老師多住幾年。他在七十多歲時就有這個能力。他於九十七歲時往生,預知時至。往生的前兩年,九十五歲時透露了消息,他告訴大家,我講經再過兩年就不講了,你們要珍惜,要好好的聽。台中的同學聽老師這樣說,特地到台北來找我,說老師宣布只講兩年就不再講,問這話是什麼意思。我說,老師的意思是兩年以后他就往生。果然沒錯!兩年后他往生淨土。

一般人預知時至多半是在一個月、半個月之前,長的大概是三個月,兩年前預知的很少見。六祖惠能大師往生是在一年前宣布的。李老師是兩年前宣布的。他念佛功夫如何?我可以告訴諸位,他是功夫成片的上品,他沒有到一心不亂。我跟他十年,他的境界我很清楚,上品功夫成片能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到。為什麼說他未到一心不亂?如果是一心不亂,對於一切事的處理決定沒有絲毫的錯誤。因為他的智慧德能恢復,也就是六種神通恢復,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通都具足。「事一心不亂」是圓七信位菩薩。李老師沒有展現通智的能力,證明他還沒有達到事一心。念佛念到事一心,等於證阿羅漢果,我們坐在此處,樓下幾層人們的活動,都看得清清楚楚,地是透明的,這就證明你得「事一心不亂」。由此可知,一心不亂是很難的,不容易得到。

「功夫成片」則人人都可以得到。「功夫成片」往生凡聖同居土,所謂「萬修萬人去」,就怕你不肯修;要是肯修,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是「自度」。沒有到這樣功夫不可以稱自度,往生若沒有把握就不算自度;要真有把握,絕不自欺欺人。只要依教奉行,老師教我們做的,我們都能做到,就有把握。

我跟大家宣布過,古德講三輩九品很難懂,我有一個新的講法,我是依《無量壽經》講的。如果我們把《無量壽經》的教訓,每一句都百分之百做到,就能上上品往生。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做不到百分之百,能做到百分之九十,就得上中品往生。做不到百分之九十,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就得上下品往生。如是遞減,減到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兩成。換句話說,如果依此經典教訓連兩成都做不到,即是與阿彌陀佛結了善緣,這一生未必能往生。等到下一次再得人身,再遇到這個法門,再繼續起修。

真正發心,要想脫離輪迴,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我教你們讀經,有兩個目標:第一、把妄想執著念掉。不念經就打妄想;念經就不打妄想。第二、把佛的教訓記住。念熟,都記住了,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就會想到,我的念頭、言語、作法,有沒有違背佛的教訓,這就是教下的觀行功夫;經要是不熟,就沒有觀行的能力。所以,經一定要熟,老師的教訓一定要記在心頭。我們讀經是這兩個目標。讀熟之后要修行,就是要把教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做到,依經中說的標準修正我們的思想、觀念、言語、行為,這是修「淨業」,這才是修「西方淨土」。修西方淨土不是念念阿彌陀佛、念念《無量壽經》就行,心裡還是骯髒污穢,一塌糊塗,那是不行的。

怎麼修行,自己一定要知道,到自己有能力自度,至少下下品往生有真正的把握,也可以犧牲更高的品位,去幫助別人。所以,幫助別人得自己修持有一個底限,就是決定可以下下品往生。如果幫助別人,自己將來不能往生,豈不是冤枉?這就鑄成大錯。

經上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堅勇自己求生淨土,這個要緊。供養恆沙聖,當知依諸佛菩薩教誨一心念佛供養,自己修清淨心,自己得度要緊。如果以大千七寶「供養恆沙聖」,但是修福,還搞輪迴,出不了三界。由此可知,自己沒有真正得度,沒有真正把握往生,就不能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的時間用來度化眾生。

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祖師,一生都在教化眾生,往生的時候,學生問他,您老人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品位?他告訴學生,自己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往生是生凡聖同居土,等於凡聖同居土的中輩往生,品位不高。他自己說:如果我不領眾(就是不管事情,不作當家住持,不去教化眾生),自己修行,品位可以修得很高。因為領眾要管瑣碎的事,把自己修行的時間佔去,精神體力也就消耗在這些事務上,耽誤了自己的修持。雖然耽誤,他還能五品位往生,這就是他有自度的底限,才敢放心大膽捨己為人,犧牲自己的品位,成就大眾。這是菩薩發心。

決不是自己毫無把握,只想學菩薩教化眾生。佛在一切經論裡沒有這樣教導我們的;佛要是如此教我們,那真是對不起我們。佛說的話,句句是真實語。自己決定有往生的把握,然后才能『轉相拯濟』。

「轉」是輾轉;「相」是互相。幫助一切大眾,把佛法介紹給大眾,把淨宗介紹給根熟的眾生。根沒有熟的,介紹給他,他不能接受;可以介紹一般大乘佛法給他。一定要介紹給根熟的眾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這兩句是教我們「轉相拯濟」的心態。怎麼樣用心,用什麼態度接觸廣大的群眾?要守住這兩個原則。

「至心」是真心。「求願」是求自度度他的願能兌現,不是空願。弘願,具體的說就是「四弘誓願」,要能真正做到。

第一、「眾生無邊誓願度」。以真誠清淨心、平等慈悲心接觸廣大的眾生,沒有分別執著。觀察眾生的根性,觀察眾生的生活環境,為他們介紹修學的法門。

第二、「煩惱無盡誓願斷」。要認真斷煩惱,就是此地講的『宜自決斷,洗除心垢』,令成法器。

第三、「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斷了以后才廣學法門。廣學法門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度眾生。因為眾生根性不同,說法一定要契機、契理;學習法門不多,就不能廣度眾生。一個法門只能度一類的眾生,不契這一類機的,就度不了他。所以,為度眾生必須廣學多聞。

第四、「佛道無上誓願成」。如果不成佛,度眾生就不圓滿,只能度比自己程度低的。程度相等的,就度不了他;比自己程度高的,更度不了。成了佛,連菩薩中最高的等覺菩薩也是佛度化的對象,度眾生之願才圓滿。為什麼要成佛?因為要圓滿度生的弘願,為此事而成佛,這是一個健全度生的心願。

在行為上要『積累善本』,積功累德,斷惡修善。「善本」就是淨業三福。佛說,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諸佛怎麼成佛的?就是修「淨業三福」成佛的。

我講《地藏經》就是講淨業三福。除《地藏經》之外,這一部《大藏經》中,那一部經典裡不是講「淨業三福」,那一部經論能出「淨業三福」的範圍?一部也找不到。「淨業三福」是善本!在本宗法門裡,「淨業三福」是根本的根本。淨宗的「善本」是什麼?即是一句名號。「積累善本」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觀經》三福圓攝其中,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黃念祖老居士在北京閉關,一天念十幾萬聲佛號,這是積累善本。要把心裡的阿彌陀佛累積得愈多愈好。一天念十幾萬聲阿彌陀佛,還有時間打妄想嗎?妄想沒有了。不念佛的時候,我看他晚上睡覺作夢還是念佛,熟透了。老人家示現給我們看,什麼是念佛?那個樣子才是念佛人,他在此末法時期為我們作榜樣。

這幾句經文,佛把修行的根本、原則都說出來。末后更是苦口婆心的勸勉我們:

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

「一世」是一生。縱然活得長命,活到一百多歲,百年時間也是一彈指,並不長,時間很短。我們人間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如果在彌勒菩薩的兜率天,看我們人間一百年,相當於他們的四分之一天,即六個小時,真的是『須臾間耳』。這是教我們不要怕辛苦,更深的意思是勸勉我們應知愛惜寶貴的光陰,不要空過了。什麼是空過?心裡打妄想就是空過。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打妄想?念佛就是「言行忠信,表裡相應」;念佛就是真正孝親,真正尊敬老師。這是特別提醒我們須知愛惜光陰。

后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

這一世的勤苦是有代價的、有果報的,果報實在太殊勝了。修學的時間很短,才不過一世,所得到的果報,菩薩都不敢相信。為什麼不肯努力?說穿了,就是對事實真相沒搞清楚。雖然發心學佛,甚至出家受戒,對於這樁事仍然半信半疑。要是真正搞清楚、真正相信,沒有私毫疑惑,必定是精進努力,什麼力量都攔不住。為什麼攔不住?往后的利益太大、太殊勝。這一世的努力,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快樂無極』。前面所講的種種苦,在極樂世界不但沒有這回事,連名字都聽不到。

『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就是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將來再到六道,是菩薩乘願而來,來作客的,不是來受苦的,是來度化眾生,教化眾生的;不是業報,是願力來的,來去自在。不像我們現在是業力受身,不想來也不行,自己作不了主;不想來也得來,不想走也得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過阿彌陀佛,就得大自在。

有很多人對於娑婆世界非常懷念,知道淨土法門好,還不想去,因為家親眷屬恩愛深重,念念不忘。這是迷惑顛倒,放不下,捨不得。到臨命終時,經上講得清清楚楚,一口氣不來,六道輪迴,改頭換面,彼此見面不相識。這才曉得,恩愛不是真實的,沒有辦法保得住。唯獨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不論墮到那一道,都看得到,都聽得到,現前的生活狀況都完全知道。所以,要是真正愛戀自己的家親眷屬,只有一個方法,趕快到極樂世界去。先到那裡去觀察這些家親眷屬們,看到他們回心轉意能接受佛法時,就能來度他,帶他到極樂世界,自己有這種能力。

有很多人問,這種能力,到西方極樂世界要修多久才能有,總是怕修時太久,來不及幫助親人。事實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一面,打個招呼,這種能力就得到。這都是經上說的,不是我在這裡胡造謠言。跟阿彌陀佛見一面,說你發的四弘誓願,要度一切眾生,彌陀本願威神就能加持你。你縱然回到六道,也不會迷惑顛倒。這是真實的利益,無比殊勝的利益。

今天這個世界,實在是悲慘世界,悲慘到極處。今天在佛門裡,還能看到同修進到佛堂都有一顆很善良的心,見到佛菩薩、見到法師還知道頂禮恭敬,社會上其他地方見不到了。古德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兩分恭敬得兩分利益」。今天得利益的唯獨佛門,佛門以外想得真實利益,已不可能了。這非常可怕!這一生如果不能往生,就決定還搞六道生死輪迴,想脫離可不容易。真正理解、真正明瞭,心裡才真正堅定。清淨心、決定心,這一生就只有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

自己有把握往生之后,全心全力把念佛法門普遍介紹給大眾,這是「上報佛恩,下濟三苦」。除此之外,我們沒有方法報佛恩。只有把這個法門普遍宣揚、介紹,只有這個方法能報佛恩於萬一。

『壽千萬劫,自在隨意』,這一句是說明極樂世界壽命長久,福報極大,得大自在,一切隨心所欲。

宜各精進。

明瞭娑婆、極樂兩個世界的事實真相之后,應該要「精進」,努力依教修行。

求心所願。

我們的心願就是求生西方淨土,並且把念佛法門盡心盡力普遍的宣揚,推介給一切眾生。這是我們現前的心願。

無得疑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

此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菩薩都由念佛法門圓成佛道。懷疑就錯,這一生失掉作佛的機會,所以說『無得疑悔』,決定不要疑惑。有些疑惑的人也念佛。為什麼念佛?聽人說得這麼好,我就念;萬一不能往生就算了,能往生不是撿到便宜了嗎!這種心態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念到心地清淨,也能往生。

但是往生帶有這個不健全的心態,就會生到邊地。什麼是邊地?邊地裡一切享受跟天人一樣,也是快樂無比,只是五百年中見不到阿彌陀佛,不能聽經、不能聞法,這是苦處。但是五百年之后,自己后悔,疑惑斷了;一斷惑,立刻就見佛、聞法。只不過五百年不見佛、不聞法,他的障礙還是有限度,還是值得去。這是第一種「疑悔」。

第二種是疑悔自己造的罪業太重,恐怕不能往生。可是念佛還是很精進,試試看,也許能往生,不能往生亦無可奈何。有這兩種疑悔,只要認真念佛,努力念佛,念到身心清淨,都能往生。如果完全沒有疑惑,決定不生邊地,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見佛。

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彌勒是我們這群聽眾的代表。彌勒所說的這幾句話是不是我們心裡的話;我們是不是真的接受佛陀明白的教誨?真的懂得、明白了,從今以后『專精修學,如教奉行』。「專精修學」,就是我教大家讀誦《無量壽經》,至少在三年念滿三千遍。念熟之后,把經典裡的教訓完全在生活中做到,是「如教奉行」。『不敢有疑』,真正斷疑生信,諸位就有福了。現在我們在此地聚會,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也一塊兒聚會。

【書籍目錄】
第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 第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前言
第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教起因緣 第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本經體性
第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一經宗趣 第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方便力用
第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所被根機 第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藏教所攝
第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部類差別 第1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譯會校釋
第1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玄義講記總釋名題 第1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法會聖眾第一
第1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德遵普賢第二 第1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大教緣起第三
第1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法藏因地第四 第1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至心精進第五
第1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發大誓願第六 第1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必成正覺第七
第1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積功累德第八 第2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圓滿成就第九
第2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皆願作佛第十 第2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國界嚴淨第十一
第2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光明遍照第十二 第2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壽眾無量第十三
第2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寶樹遍國第十四 第2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提道場第十五
第2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堂舍樓觀第十六 第2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泉池功德第十七
第2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超世希有第十八 第3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受用具足第十九
第3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德風華雨第二十 第3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第3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第3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第3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第3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第3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第3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第3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第4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第4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薩修持第三十 第4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第4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第4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第4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第4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第4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第4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第4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第5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第5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邊地疑城第四十 第5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第5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第5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第5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第5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第5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第5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第5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