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黃念祖老居士著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黃念祖老居士著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日期:2010-12-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黃念祖老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本品為折伏眾生惡業,而示誨勉。首顯惡因惡果,令知畏懼。末勸端正身心,不忘功夫,以免敗悔。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敢有犯此,當歷惡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上明五惡、五痛、五燒相生之禍。《嘉祥疏》曰:「展轉相生者,明三毒。不除惡,惡不絕,苦果不息。」又《會疏》曰:「五惡是因,勤苦是果。依果誡因,展轉相生,現(世)痛後(世)燒,相因而生故。」兩說俱明「相生」,但未詳明「輾轉」之義,淨影、憬興與望西明之。望西云:「初明惡生痛燒。次明燒生惡痛。」淨影云:「初明從惡生痛生燒。下明其從燒生惡生痛。」憬興同焉。是謂惡與痛燒,互相輾轉而生。惡生痛燒,故入惡趣。但惡趣眾生,三毒彌甚,故燒復生惡痛。如雞生蛋,蛋又生雞,彼此輾轉而生,何有已時。故下云「敢有犯此」,「此」者惡也。敢犯惡者,必當永劫輾轉於惡趣之中。故云「當歷惡趣」。「歷」者經歷。惡趣是作惡自招之果。故舉果相,以誡眾生令止惡因也。「或其今世」至「示眾見之」,明五痛也。乃現世之華報也。「被」者受也。「病」者疾病,諸業病也。「殃」者殃禍,水火之災、刑罰之禍等等皆是。作惡之人,於現在世,或生重病,或招災禍,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憂苦萬端,不能出離。故云「死生不得」。下云「示眾見之」者,顯此惡果,普令大眾,皆得見之。令知因果不虛,而生戒懼。下云「或於壽終,入三惡道」,乃後世之果報,明五燒也。「愁痛」者,憂悲苦痛也。「酷毒」,極慘之苦痛也。「焦」者,灼也,炙也,為火所傷也。「然」者燃燒。《會疏》曰:「燋然,獄火劇貌。自者,自業所感也。」故云「自相燋然」。

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

《淨影疏》謂上四句,乃「從燒起惡」。

「更相殺傷」等,據望西意,「是則燒生殺生惡也。」惡人在獄火中,痛極生瞋,互相傷殺。是則燒中,重復造惡,結怨成仇,故云「怨家」。互相報債,甲殺乙,乙復殺甲,故云「更相殺傷」。從微至著,愈演愈烈,無有窮期。故云「從小微起,成大困劇」。「劇」者,甚也,烈也,多也,增也。行惡不止,苦增不已,乃成大困,創重禍深,故云「成大困劇」,又《魏譯》作「久後大劇」。《淨影疏》曰:「身受勞苦,苦增不息,名久大劇。」

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癡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上重明三毒惡因,反復誡誨。

「皆由貪著財色」。多求無厭足為貪。貪心牢固曰著。《寶積經》云:「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財色」者,「財」指錢財貨物。「色」者色情,指男女間之情欲。《嘉祥疏》曰:「或貪財,或貪皮肉。」又云:「『皆由貪著』下,出三毒之過。貪著榮華,貪現在樂造惡。」「不肯施惠」者,不肯以財物施人也。《會疏》云:「貪欲雖多,以財色為大,故偏舉。不能施惠,慳吝之相也。」「各欲自快,無復曲直」,只求自利快心。不問是非曲直也。「癡欲所迫」,貪欲之心,實根於癡,故曰癡欲。《遺教經》云:「若有智慧,則無貪著。」故此經文明癡貪二惡。至於瞋毒,已見上段。「所迫」者,《會疏》云:「愛欲逼迫,常想欲境」也。是故損人利己,但慕「富貴榮華」,以求快意於當時。不願忍辱修善,積累福報於來日。於是威勢不常,隨即消滅。「天道施張,自然糾舉」。「施」者,張也。「糾」者,正也,察也,舉其非也。自然之理,法爾之道,謂之天道。《淨影疏》云:「天下道理,自然施立。是故名為天道施張。造惡必彰,名自糾舉。」《會疏》云:「今所言天道者,但是因果報應之報。」又云:「事已發者依法斷割之。事未發者審察之。是云糾舉。舉,示也。」「煢煢」,憂思也,無所依也。「忪忪」,心悸不安,驚惶失措也。「當入其中」者,《會疏》云:「煢煢者,單獨貌,獨生獨死故。忪忪者,心動也,驚惶貌。輪迴無間也。其中者,五道之中也。」又《淨影疏》云:「罪者歸之,無人伴匹。故云煢忪當入其中。」下云:「古今有是,痛哉可傷!」,表三毒所作惡因,定感痛燒之惡果也。

以上誡惡,下文勸善。

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途憂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

上經文乃如來普勸聞經之人專精修善也。

「佛經語」通指捨惡修善、背塵合覺之一切法門。別則專指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淨土三經。其中第一,即本經也。「熟思惟之」,從聞而思也。「端守不怠」從思起修也。「端守」者,正守。如教奉行也。又憬興云:「端守者,匡邪守正故。」盡此一生,端守佛誨,終無懈怠,故云「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憬興曰「聖通佛僧。善,世出世法,是無上寶,故敬之。此則三寶也。仁愛慈悲,博濟眾民,故云仁慈博愛,所謂博愛濟眾也。」「當求度世」者,自度度他,自覺覺他,普令一切眾生永脫虛妄生死。「拔斷生死眾惡之本」者,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也。輪迴六道,貪欲為本。生死苦海,智為能度。以智慧劍斬斷貪欲無明等煩惱,即是拔斷生死之本。如是則永離三途之苦。惡盡則痛燒俱息也。故云「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

次勸端正身心,與善相應,世尊直指作善之第一著。「作善」淺釋為行善,究實則為「是心作佛」也。「端正身心耳目口鼻」,淺釋則為身端心正,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等也。深析之則「耳當自端」即為觀音大士反聞自性之耳根圓通也。大士不逐聞塵,返聞自性,是為端耳。如是演申,不逐色塵,返觀自性,是為端目。如是六根,不逐六塵,朗照心源,方名端正,故為第一也。下云「身心淨潔,與善相應」,亦同具上之淺深二義。淺言之即身心離垢無染,身之所行,口之所言,意之所思,悉是善也。深言之始覺智妙契本覺理,才是「與善相應」。但應諦知,此第一之善,究竟不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更就本宗,第一之善,實即大勢至法王子之念佛法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也。一聲佛號,六根俱攝。即六根自端也。又靈峰大師「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心既是佛,六根自然悉皆是佛。故云「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自端」者,一聲佛號,六根自然端正也。自然「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善」者,「是心是佛」也。

品末重復勸勉,應棄欲止惡,安和專誠。「嗜」者,愛好與貪求也。「欲」者,《大乘義章七》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塵」,色聲香味觸五塵。此五者能起人之貪欲,故又名五欲。《智度論》曰:「五欲又名五箭,破種種善事故。」是故世尊勸誡眾生,「勿隨嗜欲」。且諸欲之中,婬欲之毒最深,故戒出家人首重斷婬也。若能離欲,則可「不犯諸惡」,是乃深勸諸惡莫作也。「言色」者,言語與容顏也。「和」者和祥。言和者,即四攝之愛語。色和者,慈光照人也。「身行」者自身之所行也。「專」者專一、專誠、專精。「當專」指應當專精行道。若就本經,則勸一向專念也。「動作」者,行動也。「瞻視」者,看也。「徐」者,和緩。故「動作瞻視,安定徐為」,即一舉一動,皆當安詳鎮定,從容不迫。「倉卒」者,匆促也,慌忙也。「諦」者,審慎也。作事慌忙,則必將失敗與後悔。所行不慎,則「亡其功夫」。「亡」者喪失也。「功夫」者,修持之功力。

【書籍目錄】
第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概要) 第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法會聖眾第一)
第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德遵普賢第二) 第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大教緣起第三)
第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法藏因地第四) 第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至心精進第五)
第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發大誓願第六) 第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必成正覺第七)
第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積功累德第八) 第1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圓滿成就第九)
第1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皆願作佛第十) 第1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國界嚴淨第十一)
第1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光明遍照第十二) 第1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壽眾無量第十三)
第1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寶樹遍國第十四) 第1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菩提道場第十五)
第1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堂舍樓觀第十六) 第1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泉池功德第十七)
第1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超世希有第十八) 第2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受用具足第十九)
第2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德風華雨第二十) 第2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第2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第2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第2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第2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第2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第2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歌歎佛德第二十七)
第2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第3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第3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菩薩修持第三十) 第3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第3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第3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第3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第3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第3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第3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第3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第4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第4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邊地疑城第四十) 第4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第4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第4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第4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第4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第4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第4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第4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7-1 18:38:05
上传者功德无量!阿弥陀佛!请问如何下载?谢谢!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