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現前,無論是國內外,大家非常關心的一樁事情,為什麼呢?我們的苦難太多了。「魔」不是魔鬼,「魔」就是種種苦難,種種的折磨,佛經裡的「魔」都是折磨的意思。原來是折磨的「磨」,折磨太可怕,太痛苦了,梁武帝把「石」去掉,換成「鬼」,所以「魔」是梁武帝造的,折磨比遇到鬼還可怕,是這個意思,以後就沿用此字,但是我們不要誤會,它是「折磨」。
「怨」是怨家,我們在生活當中,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天天遇到啊,「魔障」,中國人常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那「常八九的不如意事」就是「魔」。怨家是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十惡怨家」,這怨家不是外頭,是自己啊!「十惡」是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貪、瞋、痴,佛說這十種是我們的冤家,冤家還不肯捨離,還喜歡得不得了,天天要和他在一起,那你這個「魔怨」就不得了,你的日子怎麼會好過?
這一生苦,說老實話,來生比這一生更苦,怎麼曉得呢?你自己冷靜去想一想,你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有沒有離開「魔怨」?你和怨家是愈結愈深,難分難解,造作惡業,來生果報怎麼會好?所以諸位要曉得,這生苦,來生比這生更苦,總是一世比一世往下沈,不會往上去的。這是實實在在的話,一世不如一世,我們中國人俗話常講「一代不如一代」,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你要冷靜去觀察,你不難發現。
佛教我們,如何我們才不再墮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那你一定要「降伏魔怨」,此經比《金剛經》講得還詳細,《金剛經》上講「降伏其心」,我們這裡用「魔怨」,就是《金剛經》上講的那個「心」,什麼「心」?十惡之心、妄想心、煩惱心、顛倒心等這些,就是此地講的「魔怨」。
用什麼方法降呢?定、慧。這就重要了,所以不可以不修定,慧是由定中生的。故如來教誡一切眾生,是以戒、定、慧三學為宗旨,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在佛法修學過程當中是中樞,它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戒是手段,不是目的,用此手段達到修定。定還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在智慧,開智慧啊!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定功能夠伏魔怨,控制住。慧能夠化解它,所以慧一現前,就把十惡變十善了,把魔怨變成大善知識,大功德主。慧現前才是真正大的轉變,所謂「轉凡成聖」,「轉苦為樂」,「轉十法界為一真法界」,沒有慧不行。
因此,佛法任何宗派,任何法門,都是以智慧為修學的目標,而是以定為手段。這定就是在佛經專常用的「三昧」,三昧比較說得普遍,我們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亂,就叫「念佛三昧」,以此為修學的樞紐。我們修行是用念佛這個方法,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最殊勝的方法,那用最殊勝的方法念了這麼多年,念了這麼久,還沒有得到定,這原因在那裡?原因在把「戒」丟掉了,沒「戒」啊!所以念一輩子,念佛三昧都不能現前,不要說一心了,功夫成片還沒消息呢。
這個問題嚴重啦,可見得「戒」太重要了。戒是什麼?知道的人不多,大家對「戒」含糊籠統,看到戒,嗯,有五戒,有十戒,有菩薩戒,有比丘戒,就想到這些地方去了,算你沒想錯,但是你也沒想對。為什麼說你沒對呢?如果對了,你一定已經得念佛三昧了,你念佛三昧沒得到,可見得你沒想對,你就是持戒,也沒對,也不能得定。
我有見到一些持戒很嚴的人,戒律持得很好,自己覺得很了不起,常常聽到他批評這個人破戒,那個人犯戒,氣得氣呼呼的;我就想到他永遠不會得定,為什麼?常常生煩惱,看到這個破戒,那個不持戒,他就生煩惱了,他心不平,他心不清淨,他怎麼能得定?
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自己境界清淨,別人清淨不清淨,一概都不理會。他心清淨,他就得定。他不曉得這個道理,天天看到別人毛病,那就是自己的大毛病。所以他的修行不能成就,如果說到好處,只能說來生得一點福報而已;這福報我還不敢講人天,為什麼?他未必能得人天身。
不在人天也有福報嗎?有,畜生裡頭有福報,你看美國人養的小寵物,福報真大。餓鬼道裡有福德鬼,像城隍、土地公,你看初一、十五都有人拜拜祭祀他。修行修到這種地步,豈不叫冤枉嗎?所以什麼叫做「戒」,我們要把它搞清楚,這個地方的戒,最重要的是老師的教誡,我們今天把這個疏忽掉。
中國自古以來,無論在家、出家修行,往往三年五載就有成就。我們今天科技發達,資源比從前豐富得太多了,為什麼我們今天修行二十年、三十年,都不能有成就?如果說我們智慧不如他,這個我不相信;我們的福報不如他,我更不相信。那問題到底發生在那裡?發生在從前他們聽老師的話,現在人不聽老師的話,毛病發生在這裡。
古人有師承,現在人把老師丟掉了,不要了,「親近善知識」這句話沒有錯,但是現在人用這句話,意思用錯了,「親近善知識」這句話的意思他不懂,他錯解了,他也錯用了。諸位要知道,古人師承只有一個老師,一個老師指引你是一條路,這條路是成功的道路,這叫「師承」。這個老師一定把你的修學基礎奠定好,這個是老師的責任。
你的基礎沒有奠定,你決定不能夠離開老師,就像小孩不能夠離開父母,他不能夠獨立,時時刻刻要父母照顧,到他能獨立了,才放他出去。從前修學,學生對老師也是這樣,什麼時候才能離開老師?現在人講畢業了呢,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是「定」。真正修到得定,慧現前了,這定、慧力量現前了,老師說你可以出師了,可以出去,出去參學,那就講「親近善知識」。
什麼樣的人你都可以接觸,什麼樣的事也都可接觸,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可是諸位要曉得,善財的老師是文殊菩薩,他在文殊菩薩那裡得根本智,就是此地講的「以定慧力」,他「定慧力」得到了。出去五十三參是幹什麼呢?是「降伏魔怨」,他才有這個能力。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社會上各行各業,歸納成五十三大類。所以善知識裡面,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有,都可以去接觸,你接觸了成就你的後得智,圓滿的智慧。
為什麼?接觸好的境界,你也不動心,也不會起貪心;惡的境界,你也不動心,你也不受他干擾,不受他誘惑,成就你的定。你接觸後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成就你的慧。所以「定慧力」是我們修學的真實之根本。但是現在難,難什麼?沒有老師,我想找一個老師,到那裡去找?找不到。縱然真正有好老師,他不敢收你,為什麼不敢收你?你不聽話嘛,你要和老師抬槓,老師不願意找這個麻煩,老師也不收你。所以說實在話,現在最悲哀的是師承斷掉了,這個時代沒有師承。
有很多人來問我,「法師,那你這樣一說,怎麼辦?還有沒有補救的方法?」,補救的方法有,什麼方法?找古人,以古大德作
老師。我這一生最大的幸運是沾到了一點師承的邊緣,大概從我以後就沒了。
過去我在台中求學,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就非常謙虛,他說:「我的學問道德不夠資格作你的老師。」,勸我以印光法師為師。印光法師是他的老師,那印光法師不在了,我們跟誰學呢?印光大師的著作在,如果我們一心一意依照文鈔來修學,那就是印光法師的學生。讀他的書,聽他的教訓,依教奉行,這就是「師承」。李老師介紹給我們,我今天跟大家介紹這個老師,比印光大師還高明,什麼人呢?阿彌陀佛。
為什麼以阿彌陀佛作老師呢?阿彌陀佛在那裡?《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一心一意專讀這三經。讀經就是修戒、定、慧,但是讀經不能思考,想這經裡有什麼意思,一想那就完了,戒、定、慧都沒有了。所以唸就叫老實唸,唸是修戒、定、慧,怎麼說老實唸就是修戒、定、慧呢?
諸位要曉得,戒律再多,它的精神只有二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是小乘戒,「眾善奉行」是菩薩戒,一切戒律不外乎這二句。我們讀經,恭恭放敬的讀,一心一意的讀,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妄想,你想想,你還作什麼惡?你這「諸惡」不就沒作了嗎?可見得小乘戒圓滿了,不要一條一條修,圓修啊,一切圓滿了。
經典是佛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的真言,沒有比這個更善了,讀經就是「眾善奉行」,所以一切戒律都圓滿了,戒學圓滿了。
一心讀誦就是修定,定裡面沒有妄想,沒有懷疑,沒有雜念,這經從頭到尾唸得字字清楚,沒有唸錯,沒有唸漏,這就是「慧」,這個就是「根本智」。所以你要曉得,唸一個鐘點,一個鐘點在真修啊。假如你一面唸,一面在想裡面的意思,定也沒有了,慧也沒了,那是唸我們世間的書,那就全錯了。所以讀經,無論你一天讀一個小時,讀半個小時,或者有時間能讀二小時,你能夠用這方法,讀經就是修戒、定、慧。
禪宗裡禪堂的打坐也是修戒、定、慧;密宗裡持咒也是修戒、定、慧;我們用讀經的方法修戒、定、慧,方法不一樣,功夫成就沒有兩樣,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要知道。想研究裡面的道理,另外找個時間,你看註解去研究,那個可以,不能在讀誦的時候混在一起,那你全盤都失敗了。到你「定慧力」成就了,你的障礙自然就少了。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會感覺樣樣都很順利,障礙少,魔障少了。
理明白了,逐漸逐漸把十惡的念頭,轉成十善的念頭,這魔怨才真正的降伏,才真正消失。佛法常說「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效果才真正現前,這是明瞭之後,有助於我們的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