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上加一個「大」,這個字不能輕易看過,「大」是什麼意思?「大」是平等心、清淨心,沒有分別、執著,才有一念分別、執著,那個慈悲心就不能叫「大」了。大慈大悲是清淨心的慈悲,平等心的慈悲。
二七、【捨離一切執著。】
這才能
二七、【成就無量功德。】
「成就無量功德」也不會有「成就無量功德」的念頭,有這個念頭又錯了。但是「成就無量功德」是事實,心裡面痕跡都不留,才叫「真實的成就」。
世尊這幾段話,說明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有此能力遍遊佛剎,此地的「遍」是「普遍」,也就是說虛空法界的一切剎土,要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講,那就是宇宙太空當中,所有的這些星球,他都有能力到達。實際上,我們今天所能夠覺察到的空間,依舊是非常、非常有限;我們這個空間之外,還有沒有空間呢?告訴諸位,還有空間,不但有,而且真的是無量無邊。
現代的科學家,用科學儀器偵察,從數理上來推論,知道空間是無量無邊,所以絕不限於現前我們能力所能覺察的這個空間。佛經上告訴我們,有過去,有未來;過去還有過去,未來還有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我們就能想像到空間(佛法裡稱作「法界」)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這樣廣大的法界,都是菩薩遊歷的範圍,那個地方有緣,就在那個地方示現。前條(第二十七條)講的就是示現,菩薩示現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功德」二字,我們要懂清楚,「功」是講「功夫」,「德」是講「收穫」,和「得到」的「得」同義。
我們能得到些什麼?「功德」的「德」是「得到圓滿」,換句話說是「無所不得」,我們求無量的壽命,壽命可以得到;我們求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才藝、無量的能力,一切的無量統統都可以得到。得到是果,功是因,所以修「功」,後面就得果,這是「功德」。
「功」要怎麼修?佛法裡教給我們三個原則,戒、定、慧,叫作「三無漏學」,依這三學修學就叫「功」。但是戒和定,諸位一定要知道,持戒若得定,戒即是「功」,為什麼?因為你有「得」,你得到「定」了,有功有得。修定開悟了,定即是「功」,開悟了就是「得」。持戒不能得定,這個持戒不算功德,為什麼?沒有「得」嘛,有「功」無「得」,那這戒算不算是白持了呢?告訴諸位,也沒有白持,這戒就變成「福德」了,持戒變成來生得人天的福報。
諸位要曉得,人天的福報,這個「得」太小了,要是得定,那這個「得」就大了。修定要開悟,修定若不開悟,「得」也小;得的是什麼呢?果報是色界天、無色界天,這是修定的人去往生的,但是沒有能夠出三界,所以他這個「得」就小。如果開悟了,明心見性,那就超越三界,他這個「得」就大了。所以這「功德」要清楚。
「功德」上加「無量」,「無量的功德」是成佛,佛果才是「無量功德」,「成就」就是你得到了。這是果報,也是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學佛就是希望自己將來要成佛。怎樣才能「成就無量功德」呢?前面這一句重要了,這一句就是修因,要「捨離一切執著」。由此可知,我們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我們的執著放不下,這是病根之所在。
「執著」上加「一切」,換句話說,不但世間法不能執著,出世間法也不能執著,因為這「一切」裡包括出世間法。出世間法也不執著,能夠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捨掉了,那你就「成就無量功德」了。諸佛菩薩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總是以此為目標。
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相當困難,如果有一樁放不下,就是不能捨離,那我們就談不上成就了。此世間,幾個人能放下?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於是乎阿彌陀佛真正興起無盡的大慈悲,在法界當中建立一個特別修學的道場,極樂世界就是特別修行的道場,讓我們這些放不下的人也能成就。
這個很不可思議,十方世界諸佛道場都得要統統放下,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才能成就;唯獨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不放下也行,這大家才真正得救了,真正是得度了,佛法裡的「得度」在外教裡叫「得救」,這真正叫「得救」了,放不下也行。
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即諸大菩薩),他們來協助我們,還是要「捨離一切執著」,才能證得無上菩提。極樂世界修行的環境好,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我們今天對極樂世界信心生不起來,願心不懇切,實在是對於這些事理沒有搞透徹,心裡面總還有懷疑,雖然聽說好,但是究竟好到什麼程度,也沒搞清楚,原因在此地。
其實三經裡真的已為我們介紹得很清楚、很透徹,只是怪我們自己業障習氣很重,經典在我們面前,唸了幾百遍、幾千遍,還是不懂。古來祖師大德的註解也註得非常好,可是我們看了、聽了,依舊不能夠透徹,這是自己業障、習氣重的原因。
業障習氣重也不怕,只要有心,有什麼心呢?有真正求脫離生死輪迴的心,知道世間苦,知道輪迴苦,有這個心就好。這個心是真正菩提心的基礎,菩提心就從此處生的;知道世間苦,知道輪迴苦,有出離的心,你就會有。將來經和古大德的註,你一定會明瞭,一定會透徹。此段說的是修因証果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