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凡夫惟知飲食男女。上者百藝文章。再上則治國平天下。如是而已。殊不知飲食男女。假緣而有。時時遷流。終須失散。到頭落得酸淚兩行。苦腸寸斷。不外秋風鬼哭胭脂井。春雨人耕翡翠樓。百藝文章。嘔盡心血。爭長較短。譽毀由人。縱能流傳千古。直等黃金用盡教歌舞。留與他人樂少年。治國平天下。說來豈免攀龍附鳳。攘利爭名。便到伊周之業。亦是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由於自己對於宇宙人生。無澈底認識。故亦不能永久出民水火。若問身後。無非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荒蒿共一邱。此皆世間有為之法。總屬五欲六塵。依緣而有。剎那生滅。猶如露電。夢幻泡影。凡夫不悟。陷溺其中。妄起顛倒。翻覆追求。以致一生受苦由此。多劫輪迴亦是由此。然則真實者維何。即自己之本妙三寶性德是也。古人謂一切眾生惑業苦三體。是不可思議三德秘藏。苦即法身。五陰色心。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如燄即火故。惑即般若。見思無明。本無內外中間諸相。如波即水故。業即解脫。有漏縛著。本無能縛及所縛者。如拳即手故。法身是法寶。般若是佛寶。解脫是僧寶。蠢動含靈。無不具足惑業苦三體。則是無不具足三寶德相。只是沉迷太深。自不覺耳。果能識得本性。眾苦縛著。一時解脫。心等太虛。頓出三界。自覺覺他。成大慈悲。此乃大雄真常事業。不同世俗生滅幻法。三七道品。即為闡發三寶德相之雷音。賴由震破無明。指出覺路。知念三寶。顯彰性德。直趨菩提。超凡入聖。倘再回憶前緣。定成嚼蠟矣。兩土合觀。當生欣厭。是教眾生捨穢土之妄法塵。換取極樂之正法塵也。
上來所說。國土樹池樓閣等為色塵。氣候池水等為觸塵。檀樹蓮花等為香塵。天樂眾鳥等為聲塵。化食現前為味塵。三七道品為法塵。如此分析。取其易明粗相。實則每舉一事。即含數塵。如四色蓮花。是香塵、亦是色塵。眾鳥天樂。是聲塵、亦是色塵。水是觸塵、同是色味二塵。其他各塵。又無一不具觸塵。為歸根結柢。均是法塵。何以故。經曰。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所說何法。自第三至第五。此三分盡是彌陀所說之法。為釋迦世尊轉演者也。粗讀不過認是略說極樂種種莊嚴而已。殊不知金鍼暗度。是借六塵代說法事也。前五塵皆用反襯之法。使有欣厭。至末一段。則直以三七道品作獅子吼矣。故每分結處。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莊嚴者。是指極樂物華燦璀之美。功德者。是指六塵說法也。問曰:法塵專說道品。固無論已。前五塵轉比娑婆佳勝。豈不更生染著。何能謂之說法。答曰。優劣比較。有所欣厭。厭此即思解脫。欣彼即是出離。理上論之。固不免於染著。事上論之。便為往生堅願。往生以後。染著極樂六塵之心。自然亦歸消滅。是借染著而醫其染著。所以經曰。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多有一生補處。蓋聽北里曲。則興淫邪之惡。服錦繡裳。則起驕慢之念。聞栴檀氣。則發慕道之心。親袈裟輝。則生出世之想。良以境由心造。心亦因境而轉。極樂諸色。皆有化佛。諸聲皆演法音。伴侶乃聽法及盛花供佛之眾。即是後文羅漢菩薩之流。六根所緣。不離三寶妙相成德。以楔出楔。轉識成智矣。故六塵說畢。方曰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既曰自然。是與三寶兩相契合。豈復染塵云乎哉。
問曰。有聲盡是演法。而天樂鳥樹當作人言乎。答曰。不如是也。言語文字。謂之有名句文身。然亦有殊國不同。各趣分限。人當需要人言。而他趣則否。中國人需要中國言。而他國則否。往生極樂者。殊國各趣。為數甚多。可以推知人言並非重要。八音萬籟。謂之無名句文身。但會其趣。各成音律。此處諸聲當為無名句文身。其音各隨眾生之識而轉。靡不領悟。華嚴經曰。一音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是也。色香味觸。聲音俱無。亦是說法。有感斯通。皆在言外。又奚拘泥天樂鳥樹必作人言耶。況往生者。俱具天耳。又有彌陀威德加被。解諸眾聲。復何疑哉。
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經云。無三惡道。顯然尚有三善道。如是得非仍居六道。未出輪迴歟。曰否否。蓋往生之人。程度既不相同。說法自分次第。娑婆本師。法分五乘而演。極樂慈父。為契群機。亦必如是而說。初機眾生。未得無漏智慧。只解人天之法。便同人天。迨聞修開悟以後。果證聲緣菩薩。方稱聖者。魏唐所譯大本云。彼佛國淨土。本無人天之別。惟順餘方。示有三界。據此。可知一生極樂。確超輪迴。
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往生眾生。功有深淺。根有利鈍。大德於生前先已證果。報盡往生者。固所多有。而凡夫具足惑業。於命將終。十念往生者。亦不乏人。所以九品邊地。顯示往生種種不同。有得有證者往生。可不論已。而功淺十念之流。雖得往生。在未聞法要以前。豈非惑業具足。仍同凡夫。故此法門。曰帶業往生。見佛聞法。此分心念三寶。文有二處。須分別觀。一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一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前者初聞。尚屬勉強。後係澈悟。乃歸自然。以六塵說法之後。自得心開也。到此境界。不但娑婆之六塵。不繫於心。即極樂之六塵。亦不繫於心矣。且眾生之不能出離三界。為纏於分別俱生見思二惑耳。既自然而然心念三寶。是二惑漸斷。階入聖域。從此而後。始能得到蒙佛授記。一生補處。
按本經六塵說法。共有三分。其間尚含有勝處加行。供佛功德。以及真實證得等事。各有次第。義至微要。其初先成四種淨觀。眾生享樂色香觸塵之時。指出寶池蓮花四色四光。此四色光。乃修八勝處定之四種淨觀色。其法略謂觀外青色。轉變自在。使少為多。使多為少。於所見之青相。不起法愛。餘黃赤白。亦復如是。觀想既成。此定已就。必久精勤。非可率得。彼土眾生。徜徉池上。四色蓮花。形如車輪。小則十里。乃至六十萬里。一花觸眼。淨觀已成。此世數十寒暑苦功。尚多杳茫。彼土剎那遊戲。便得於無意之間也。再則獲勝功德。於享樂味塵之時。先承神足。供他方佛。誠以厚植福慧。要須遍事多佛。聞法悟證。獲得授記。釋迦世尊。於過去劫。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觀世音菩薩。亦曾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各經典中。諸佛菩薩。類如此事。不一而足。然必歷經多劫。方能成辦。娑婆凡夫。生逢無佛。欲植功德。實莫所由。彼土眾生。常以清旦盛花。供養十萬億佛。一食之頃。圓滿廣大功德。復時時處處。普薰以三七道品。終使眾生。證得自然念三寶心。而多有一生補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