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阿彌陀經義蘊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佛說阿彌陀經義蘊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互讚感發分第十一

[日期:2010-1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互讚感發分第十一

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淨土法門。唯佛究盡。人天聲緣事度菩薩。漸修大士。皆不能知。故不置信。諸佛證明讚勸以後。聞者方始歡喜信受。是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一也。諸佛說誠實言。教勸恆沙佛土眾生信是經典。而是經因以普宣恆沙佛土。是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二也。諸佛護念此經。因而護念受持之人。是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三也。諸佛為護念此經。因以名彰。為眾生所聞。得以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四也。全文見於本經第九第十兩分中。皆係釋迦世尊金口宣揚。稱讚諸佛功德之語。

能於娑婆國土是為甚難。

娑婆國土之眾生。若透視之。其行無非殺盜淫妄。其心全是貪瞋癡疑。是以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形成爾虞我詐。傾壓排擠。弱肉強食之習俗。考究古今中外歷史。一切生類。無日不在擾亂悲慘中。不過禍亂發生不在一地而已。居於此等世界。飢寒窘困。炎涼橫加。暴力逼迫。刀兵賊戕。智人雖有厭離覺心。甚少安修緣分。縱得小安之境。又為五欲誘惑。六塵牽纏。心不作主。隨順流轉。終不能躍然跳出。是此世界不問境遇順逆。皆多障道。古德云。愛不重不生娑婆。以本有無始以來雜妄薰習。恆與身俱之俱生見思二惑。再加生後邪師邪教邪思薰成之分別見思二惑。二者封蔽。愈蔽愈迷。愈迷愈蔽。以故沉溺其間。不能自拔。世尊慈憫。演說種種法門。不外教人斷惑。惑斷真即顯矣。斯之謂解脫。而真能斷惑。豈易言哉。達摩祖師云。了此心源。妄念不生。我所心滅。定得無生。復云。聞而能行者。恆沙眾中。莫過有一。行而能到者。億萬劫中。希有一人。橫說空間之廣。豎說時間之長。能依法起修。修而能證者。不幾近龜毛兔角。而況此土。種種障緣乎。釋迦世尊。偏能於此成佛。此難非復尋常。讀經至此。切勿視作普通讚語。滑口而過。要起警覺心。知是暗示此世眾生欲求出要。惟有淨土法門。尚有其分。如修他法。便等蟻子上山矣。世尊亦且自承得證甚難。末法眾生。捨此不修。自量智慧忍力。得非上齊佛祖歟。

四土九界。一切世間有情。論到智慧。其中自多超絕之流。然諸惑不斷。二障未消。總不能澈證真實。如與佛智相較。何啻螢火之與日光。淨土法門微妙之義。彼等世智。決難窺量。不解其然。或有笑道。吾人若遇此流。誤為知識。隨其知見。以為轉移。則恐如意寶珠。輕輕棄去。故釋迦世尊在諸佛作證以後。仍具婆心。再重提警一句。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即是暗示一切世間有情。其智均不及此。經曰。依法不依人。吾輩只宜依經為準。一切坐井觀天之有情。未足取法也。

【書籍目錄】
第1頁:小引 第2頁:佛說阿彌陀經義蘊
第3頁:法會眾證分第一 第4頁:佛土依正分第二
第5頁:寶樹蓮池分第三 第6頁:天人供養分第四
第7頁:禽樹演法分第五 第8頁:佛德無量分第六
第9頁:往生發願分第七 第10頁:修持正行分第八
第11頁:同讚勸信分第九 第12頁:聞法信願分第十
第13頁:互讚感發分第十一 第14頁:流通普度分第十二
第15頁:回向偈 第16頁:阿彌陀經義蘊題偈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