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宣化上人主講

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宣化上人主講

參禪的境界

[日期:2010-07-2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坐禪,坐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遠無其物的時候,就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這種境界,並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樣了不起。或者坐一個鐘頭,或者坐十個鐘頭,或者能坐一個月,甚至能坐十個月,這不過是功夫有點相應的現象,得到一點輕安的境界而已。經過輕安境界之後,繼續參禪,便到初禪的境界。
  
  初禪天名叫「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眾生所喜歡的境界。在離生喜樂地打坐時,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來不去。好像烏龜在冬季的時節,把頭縮回殼內,外邊停止呼吸,可是內部呼吸活動起來,這是冬眠現象。參禪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時,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不可打妄想:「哦!沒有呼吸啦!」這個妄念一生,馬上恢復呼吸,不可不慎;否則,失去機會,必須再重來。
  
  由初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二禪天的境界。二禪天名叫「定生喜樂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種快樂,這種快樂無法形容,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在定生喜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斷絕,出定時,又恢復正常。
  
  由二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三禪天的境界。三禪天名叫「離喜妙樂地」,就是離開粗的歡喜,尚有細的歡喜,得到微妙的快樂。在離喜妙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脈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樣。這時念停止了,沒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沒有氧氣,停止循環,所以心臟不活動,沒有脈搏。這時,一切雜念都沒有了,譬如呼吸是風,脈搏是浪,心念是水。沒有風,就無浪,水自然平靜,所謂「風平浪靜」,就是這個道理。這種情形,在定中是暫時的作用,並不是死亡的斷氣。可以隨時隨地恢復呼吸和脈搏的正常活動。
  
  由三禪天精進禪定,進入四禪的境界。四禪天名叫「捨念清淨地」,就是捨去三禪的妙樂,心念清淨。氣停止,脈停止,念停止,而且也捨了,這時清淨本來妙真如性現前。這種境界,不可認為了不起,這不過是四禪的境界而已,並不是證果的現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為還沒有斷慾,如果勇猛精進,修外道邪定,則進入無想天,受快樂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則進入五不還天,這才是證果的境界。
  
  證初果羅漢,不但在定中沒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臥中,也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到初果的境界,還有七番生死。並不是證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而已。
  
  到初果時,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也不動其心。所謂「對境無心」,只有道心,專一修禪。外邊境界如何莊嚴?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動搖其心。這時候,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名、不貪食、也不貪睡,一切無所謂。到這種境界,才可以說是證果。證初果的羅漢,走路沒有聲音。因為腳離開地面約有寸高,為什麼?證果人,心懷慈悲,深恐踩死小蟲等,所以在虛空走路。
  
  各位注意!不可以未證言證,未得言得,這是犯了妄語戒,將來要墮落到拔舌地獄。信不信由你,我事先說明。在佛教中有人沒有開悟,就說自己開悟,這種行為真要不得。就是真的開悟,也不要對人講:「我開悟啦!得五眼六通。」不要自我宣傳,自賣招牌,那就沒有意思。
  
  你真開悟,知道某人是菩薩,某人是佛,他們化身來到世間,那時候,他們就走了,在唐朝有兩位大師,一位是寒山大師,一位是拾得大師。寒山是文殊師利菩薩化身,拾得是普賢菩薩化身。原來寒山和拾得是最好的道友。拾得(是豐干和尚在路旁拾來的嬰兒,在國清寺養育成人)他在廚房管理燒水的工作,每天將殘餘的飯菜裝在竹筒內,供養寒山。寒山住天臺山月光岩洞中,每天到國清寺來取殘餘的飯菜。因為兩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說笑,全寺僧人認為他們兩人是瘋子,所以不理他們。誰也不知道他們兩人是菩薩化身,遊戲人間,來度應度的眾生。
  
  有一天,閭邱胤太守見到豐干和尚(彌陀化身)便問:「禪師!過去諸佛菩薩,常常化身來到世界,現在諸佛菩薩是不是也化身到這世界來?」豐干和尚說:「有啊!不過你不認識而已。現在在天臺山國清寺廚房燒水那個和尚,就是普賢菩薩,他有位道友寒山,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怎說沒有呢?」閭太守聞之大喜,拜別而去,急往國清寺,專誠拜訪寒山、拾得兩菩薩。
  
  來到國清寺,知客僧見太守光臨,慇勤招待一番,得知太守的目的,覺得奇怪,不知太守為什麼要見兩個瘋人?覺得莫名其妙。乃引導太守來到廚房。此時二人大說大笑,瘋瘋癲癲的樣子,令人好笑。可是閭太守恭恭敬敬地給二人頂禮,必恭必敬地說:「弟子閭邱胤請兩位大菩薩慈悲,指示迷津。」拾得大師說:「你在做什麼?」太守說:「我聽豐干和尚對我說,兩位是文殊和普賢二大菩薩的化身。所以特來參拜,懇乞開示。」
  
  拾得一聽,向後倒退而說:「豐干饒舌!豐干饒舌!豐干是彌陀化身,你不去拜彌陀,來麻煩我們做什麼?」說完便退到寺門之外,到天臺山月光岩,退隱石壁中。太守一看,大失所望,二位菩薩隱藏起來了,所以心中在想:「回去拜彌陀吧!」等他回來時,豐干和尚已圓寂了。這是當面錯過,所謂「對面不識觀世音。」我們禪堂中也有觀世音菩薩,可是我不能告訴你們,免得被你們給攆跑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尋聲救苦念觀音 第2頁:觀音菩薩與我們是兄弟
第3頁:彌陀佛七開示 第4頁:什麼是佛法
第5頁:禪七的規矩 第6頁:以妄制妄參話頭
第7頁:認真修行莫放逸 第8頁:清潔空氣的電療法
第9頁:魔是來幫助你修道 第10頁:菩提達摩祖師來中國
第11頁:坐禪的姿勢 第12頁:參話頭
第13頁:參禪的境界 第14頁:參禪能控制生死
第15頁:修行要忍耐 第16頁:參禪是開悟的方法
第17頁:妄想不斷不能開悟 第18頁:開悟要印證才算數
第19頁:善惡不離一念心 第20頁:天竺取經的玄奘大師
第21頁:參禪要迴光返照 第22頁:禪堂是選佛的道場
第23頁:什麼是無心道人 第24頁:參禪是行六度波羅蜜
第25頁:要修無相的功德 第26頁:虛雲老和尚出家的因緣
第27頁:宣化老禪師出家的因緣 第28頁:果佐行者出家的因緣
第29頁:果舜行者出家的因緣 第30頁:修道的六大宗旨
第31頁:久參自然會開悟 第32頁:修道不要爭第一
第33頁:修道目的為成佛 第34頁:停止你的妄想吧!
第35頁:入定不是睡覺 第36頁:《楞嚴經》是偽經嗎?
第37頁:要修般若波羅蜜多 第38頁:修道人不可打妄語
第39頁:修道人要受苦 第40頁:去妄心存真心
第41頁: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第42頁:參禪要克服痛關
第43頁:怎樣才夠資格參禪 第44頁:一身病苦從何來
第45頁:貪著境界會招魔 第46頁:四禪天的境界
第47頁:參禪的祕訣 第48頁:金剛王寶劍斬妄想
第49頁:淨極光通達 第50頁:修行如何開智慧
第51頁:出乎意料之外 第52頁:古德經驗之談
第53頁:世界佛教的中心 第54頁:修道修的是什麼
第55頁:要供養無心道人 第56頁:在美弘法如火中栽蓮
第57頁:令人驚奇的怪事 第58頁:修道不可錯因果
第59頁: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第60頁:世界為何有戰爭
第61頁:萬佛城中選聖賢 第62頁:修行如同做生意
第63頁:糊塗生命糊塗人 第64頁:人死只有業隨身
第65頁:業和情 第66頁:眾生教、人教、心教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