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住耳朵聽讒言
許多人攻擊的手段非常高明。一點一滴的來,有時講一句毫不相幹的話,而使人對被攻擊者的印象大大改變。而身受攻擊的人,只覺得好象皮膚上輕輕被抓了一下而已。所以這八個字,特別要注意。自己千萬不要這樣對人,同時自己也不要聽這些小話進來,尤其當長官的……要“浸潤之譖,膚受之訴”在你面前行不通。
經典回放
選自《論語·顏淵第十二》
【原文】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譯文】子張請問什么是明理。孔子答說:點滴滲透來的讒言,切身感受到的誹謗,不往心裏去,可以說明白事理了啊。點滴滲透來的讒言,切身感受到的誹謗,不往心裏去,可以說遠離過錯了啊。
大師釋疑
【注釋】
“浸潤”:就是“滲透”手段。
“譖”:講人家的壞話。
“膚受”:就是皮膚表面上的一點點傷害。
“訴”:是心理上的埋怨、攻擊。
“遠”:遠離過錯。
學儒一得:提防小人之災
小人的說三道四,足以使好事變成壞事;小人的陰謀詭計,足以使好人變成壞人;小人的流言蜚語,足以使天才變成傻瓜;小人的挑拔離間,足以使功臣變成罪人。是非黑白,經常只是一句話而已,當真不能不慎察啊!
楚昭王曾經想任命孔子當執政大臣,並封給他七百裏土地。子西勸阻道:“在您的臣子中,有比子路會用兵的嗎?出使諸侯,有勝過宰予的嗎?管理百官,有勝過子貢的嗎?從前周文王、周武王擁有的土地不過百乘,最後卻討伐大國,殺掉君主,自立為天子,世人都稱他為聖王。今天憑孔子的賢德,又有七百裏土地,加上三個能人輔佐他,不一定對楚國有利啊!”
楚王於是打消了重用孔子的念頭。
假如孔子得到七百裏土地,就有機會實踐他的仁道了,不僅能完善儒學體系,甚至有可能示范一種新的政治體制,這對中華民族來說都是好事。可是被子西三言兩語,一件好事就變成壞事了。因為孔子的儒學始終只有理論,沒有經過實踐檢驗和升華,本身存在“致病基因”,後來它成為國學後,其毛病一直保留,所造成的危害是難以估量的。
春申君的愛妾名叫餘,想成為正室。有一天,她哭哭啼啼地去找春申君,並揭開上衣,露出青一塊紫一塊的腰部給他看。春申君大吃一驚,忙問怎么回事。餘說:“我能夠為您作妾,真是三生有幸。可是,我想侍候好夫人,就侍候不好您了;想侍候好您,就侍候不好夫人了。既然我無能,侍候不好兩個主子,與其死在夫人手中,不如讓您賜死,這樣我也死得瞑目了。”
餘的表演很逼真,春申君信以為真,立即廢了正妻,立餘為正妻。
後來,餘生了兒子後,又想忘掉春申君的大兒子甲,好立自己的兒子為繼承人。有一天,她把自己的短內衣撕破,然後哭著去找春申君,說:“我受您的寵愛這么久了,還為您生了孩子,甲不是不知道。今天早上我在後花園裏散步,他卻要調戲我不可。我不敢沾辱您的名聲,就拒絕了他,誰知他竟敢強行非禮,連衣服都被他撕破了。”
春申君怒火中燒,立即命侍衛把甲給殺了。
春申子的妻子並沒有虐待小妾的毛病,他的兒子也沒有調戲繼母的行為,可是被餘一把眼淚一抹,好人就變成壞人了。
祁射子去見秦惠王,交談之後,秦惠王很欣賞他的才能。唐姑心裏很嫉妒,就在秦惠王面前講祁射子的壞話。當祁射子第二次去見惠王時,秦惠王的態度很不友好。祁射子見此情景,只好知難而退。
祁射子本來是一個值得重用的賢才,可是被唐姑說三道四,就變成令人厭憎的蠢才了。
魏文侯命樂羊率軍攻打中山國。這時,樂羊的兒子正在中山國。中山國王就把他的兒子煮熟了,還派人給樂羊送來一盆肉湯。悲憤已極的樂羊吃掉了這碗肉湯,表明他誓破中山的決心。
魏文侯知道這件事後,誇獎道:“樂羊為了我,吃了他親生兒子的肉湯,可見是何等忠誠啊!”
這時,堵師贊說:“一個人連兒子的肉湯都敢吃,誰的肉湯他不敢吃呢?”
後來,樂羊攻下了中山國,凱旋歸來時,魏文侯重賞了他,卻再也不相信他了。
樂羊子為了國家,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又打敗了敵國,功勳何等卓著,可是被堵師贊三言兩語,功臣就變成罪臣。其實樂羊子還不是最冤的,如嶽飛、袁崇煥等民族英雄,竟慘死於奸人之口,其遭遇愈見小人危害之烈。
難道那些聽信讒言的人都是傻瓜嗎?不然。比如春申君是春秋四大公子之一,魏文侯是曆史上有名的賢君,他們怎么會是傻瓜呢?主要是他們過於相信自己的聰明,才中了小人的奸計。
在生活中,很多人覺得自己聰明,肯定不會受小人蒙蔽,這就大錯特錯了。自恃聰明,是最容易上當受騙的。因為聰明人有一個特點,認為自己一看就明,一聽就懂,一想就通,而不加詳察,這就難免經常下錯誤的結論,做出糊塗事來。
我們要避免小人之害,首先要判斷哪是善意的忠言,哪是小人的讒言。一個方法是:當我們聽了別人的議論後,對某個人、某件事產生了不滿情緒,一定不要輕下結論,要去調查,要尋找事實。在事實不清之前,不妨按“疑罪從無”的原則,將事情暫時懸掛。只要我們立足於事實,小人的伎倆就無法施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