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的路究竟應該怎樣走?一個人應該如何走向人生的成功?面對複雜的工作環境和微妙的人際關係,我們該怎樣去面對?這些問題,常常會給我們帶來莫名的浮躁和痛苦,讓我們勞累不堪。
幸運的是,歷史為我們沉澱下了很多可以保養心靈的良藥和成功生活的智慧,它們有聖賢留下的典籍,如《論語》、《莊子》、《道德經》等;有得道高僧留下的經文,如《法華經》、《壇經》、《華嚴經》等,它們各屬於不同流派,從不同方面給予人們以教化。
儒家以入世的姿態出世。儒學是“官學”,是“領導學”,是“幕僚學”,是培養領導與高參的專門教材。儒道佛都講修身,相比於佛教的成佛和道教的成仙,儒家的成仁少了虛無縹緲,多了腳踏實地。仁是一種生活態度,它能讓你的人生充滿陽光,能使你成為彬彬君子。
道家以入世的姿態出世,以出世的姿態入世。道家的入世,是一個遊戲的開始,喜樂隨心,順其自然;道家的出世,是一段旅程的結束,洗盡塵心,安然入夢。道家始終保持自由的心態,可出可入,無為無不為。
佛家以出世的姿態入世。佛家不承擔世俗的工作,不追求世俗的名利,不享受世俗的生活。但他們卻積極融入社會,並承擔著一項特殊工作,即撫慰人的心靈,引導人的善行,為人類尋找一個安頓心靈的樂園。
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很多妙語經文都蘊含了人生的智慧,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科玉律。所以,國學大師南懷瑾說:
“佛學像百貨店,裡面百貨雜陳,樣樣俱全,有錢有時間,就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不買東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會需要它。”
“道家則像藥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則非去不可。……所以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藥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則是糧食店,是天天要吃的。”
南懷瑾大師自幼接受傳統私塾教育,少年時期就已遍讀諸子經典。他精研儒、道、佛,將中國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可謂一代宗師。在他眼裡,儒、道、佛的經典學問為我們提供了人生的指引,從中我們可以獲得逾越障礙的技巧,掌握擺脫煩惱的智慧。
本書詳盡收錄了南懷瑾大師對儒、道、佛經典的解讀精華,並在其解讀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延伸,同時穿插了上百個哲理故事,讓說理變得更有趣、更明了、更透徹。
沉浸在書中,細細體味佛、道、儒的智慧精華,將讓你擁有一個充滿智慧的心境,你可能就此恍然大悟,發現世界更清朗了,頭腦更清醒了,生活更輕鬆了,人生更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