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學佛法,我們都是「盲人摸象。」怎麼叫盲人摸象呢?有一國王,其宰輔大臣都是瞎子,王以象令眾辨象之形。有摸象尾者,謂象如掃帚;摸象腿者,謂象為柱頭;摸象腹者,謂象如筲箕;摸象鼻者,謂象如碓嘴;摸象耳者,謂象如瓢;于是群起爭論,各執一說。象喻整個佛法,盲者即吾輩學佛法之人,依教典學了一點,就是摸著象的一部分。若通達全體佛法,就是摸著的全身。然無論摸著象的若尾、若腿、若腹、若鼻、若耳,總算摸的是象,還沒摸到馬身上,牛身上去。
你們念佛,現在來摸念佛法門,有四種念佛,于中有總有別,持名念佛是總,觀相念,觀想念,實相念是別。因為觀相念必須兼持名,一邊觀相,一邊持名。觀想念亦是一邊觀想,一邊持名。實相念佛亦是一邊觀實相,一邊持名。倘若觀相,觀想,觀實相,而不持名,則是依教修止觀,非念佛法門。四種念佛,雖說有總有別,然而總不礙別,別不礙總。不會用功的人,終日念佛,卻未念著一句佛。大家要審察那種應自己的機,即用那一法念,這是關于自己的善根,觸著因緣,如法修學。功夫用的得力,就是過去生中八識田中落下影子,遇緣發動。功夫不得力,是與過去所修善根不相應。無論那一種念都要一門深入。如果這個種子發現,就這樣用用,那個種子發現,又那樣用用,功夫即不能純。功夫用好的,摸著一門,只向這一門上用功。觀相一直觀相,觀想一直觀想,那是有功夫的人,才能不打失,也就是功夫落堂的人。怎樣叫落堂呢?打個譬喻,譬如在打七中,除過齋堂,上架房,養息外,其餘的時間,均要在殿上。假設藉故不上殿,是身未落堂;已在大殿,是為落堂。此是說事相上的落堂。再講無相的落堂是從心起念,還落心中。以始覺智,念本覺理。如燈發光,光還照燈。一念如是,念念皆如是。一枝枝香,一天天的念念相繼,一句句接著念佛,如舂碓恰恰落在碓窩中。我們念佛時起觀照,則是念自心之佛。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念下去,恰恰落在我們心中。久而久之,漸能不念而念,句句落于自心,即是在理上落堂了。此種話是對初發心人說的。若是已開圓解之人,念法就不同了。因能知心佛不二觀實相理故,或放下念,或提起念皆可。放下念即如上說功夫落堂不走作,舂碓不離臼窩;又如簷前滴水,久能穿石。單祇一念,即可成辦。又提起念者即于念佛時作觀想,以稱法界智,照稱法界理。以大圓鏡智光,照大圓鏡本體,如是一念,即稱性圓遍法界。能如是念佛修觀,則千觀萬觀是一觀,千念萬念是一念。初修時,智光不易顯現,因有無明煩惱的隔閡,夾雜渾亂,致性光不清故。有無明則黑闇,黑闇則光明不顯。欲去無明,當起觀行,切實行去。初步須自戒起,戒不染六塵故。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因得定則六根不隨六塵轉,故得慧光發現。不怕六根黑闇,只要得定發慧。慧就是光,有光就能照大圓鏡之體。如水有波浪時,只現波相,不現水之光相,澄清之後,水之光相始現,方能照物。倘我們以稱法界智觀稱法界理體,即教典所說以如如智契如如理,本無二相。祇為無明所隔,設無無明,即一如無二如。法身慧命原是一個。大家在用功時,心如跑了,要識得,勿隨妄想跑。怎麼叫做用功?莫令妄想打成片,識得是妄,妄想即瓦解冰消。
功夫是有一定層次的,如天上到地下。用了一會功,雖然自己覺得未得力,無形中不知進步了許多。妄想心起了即是與道不相應,要內心痛責,並懺悔業障。所言責者,並非另外訶責,提起正念,即是責。如令起心自責,就是多事了,以妄念本空故。在起觀想時,即是提起正念,以充塞虛空遍滿法界智修觀,即念遍法界。所以是開圓解的人,方能稱性如是觀想。又者觀想之想與情想之想有別。故楞嚴經云:「想則高升,情則下墮。」情重想輕,故情墮想升。然事事皆有一面好一面壞,要看怎麼想法。想五欲等必墮三途,故應輕,若想佛法,就不怕重,越想越好,只怕不肯想,想久了定生佛國。又者情亦如是,好壞對待的。如在三毒上情重,想飲食而著飲食,想淫欲而著淫欲,必定下墜。但如將情安在諸佛菩薩分上,多情是佛心,非同染心專注一境之情。凡夫著五欲中,于想情人之情都是專注一境,諸佛多情,是平等情愛一切眾生猶如一子,情乃轉成慈悲。
你我用功也須專注于一境,只念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舂碓如滴水,久之定能成辦。吾人之心,擺在面前,非將充塞虛空之心收小,乃是藉緣發現。所以要一念一念向心上觀,此觀想亦屬于墮,但非墮于三途,而是墮于充虛空遍法界之上。如不善觀即老實持名,亦不為劣。念好了必得定。由定生慧,有慧即窮證法界矣。總之大家用功,放下念亦得,提起念亦得。放下念,專念念佛,不礙充塞虛空之大;提起念,念遍法界,不礙專念一境。所以說放下念,或提起念,都是一樣。若不能放下念,又不能提起念,雖終日念,亦念不著一句佛。可似譬如做生意的,賺了錢往前算,賠了本往後算。功夫得了力,好像做生意的,愈賺錢愈要賺錢,就是賺了錢往前算。如何是賠了本往後算呢?就像晚學出家以來隨著打混,即或心不念佛,口中不能不念。要是不出家,未必能念佛,晚學業障深重,知念佛知法而不能用。恐有能用而不知者,所以說說念的方法。只要肯發真實心念,必得利益。雖說不會用功,念之無用,是說不能得三昧,不能了生死,不能感應道交。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終能成佛道。」單合掌,小低頭,就種成佛之因。所以要說到種善根,則又不可思議。但是大家欲了生死,必須向深一步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