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
為了修習正命,你必須找到一個謀生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不會違背你慈悲的理想。你用來謀生的方法可能是你心靈最深處之自我的一種表現,或者它也可能成為你和別人痛苦的根源。 經典上通常這樣解釋正命,即不需要違犯五戒中的任何一戒去謀生;不做武器交易,不進行奴隸貿易,不經營肉類買賣,不出售酒類飲料、毒品或毒藥;不作預言或 算命。比丘和比丘尼們必須注意,不要為醫藥、飲食、衣服、臥具四事對在家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不要佔有超過生活必需品之外的物品。 想要在生活中獲得快樂和自在,不能夠沒有愛,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但是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還好,我們有了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以他慣有的溫柔力量,用經驗和故事告訴我們,佛法中所提出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今天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孩,一個小男孩,從村裡來,找坦特玩。他們四個跑出去,在我們房背後的小山坡上玩,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他們回來了,要東西喝。我拿出最後一瓶自製的蘋果汁,給他們一人倒了滿滿的一杯,最後給坦特倒,她的蘋果汁因為是瓶底下的,所以裡面有一些碎果肉渣子。當她注意到這些碎果肉時,撅著嘴,不肯喝。不久,這四個孩子又回到小山坡上繼續玩他們的遊戲去了,因此坦特什麼也沒有喝。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佛陀傳記,它是由禪宗高僧寫成。它的特別在於不僅生動再現了釋迦摩尼成佛的人生經歷,而且通過一個個故事,清晰明瞭地講述了佛法。在這本書中,讀者絕不會讀到高深莫測的名詞、理論,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導引,如沐春風。
在本書中,一行禪師從他自己的體證裡,提出了有別於虛無論和靈魂永生的另類觀點和生命態度。你會發現,死亡不是句點,透過深觀修持的體悟,你會發現超越死亡的秘密。 一行禪師邀約我們進行深觀修持,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在永恆和虛無的「中道」裡所埋藏的自由和喜悅。身為一位詩人,他探索生命的悖論,輕柔地掀起幻象--誤把「生」、「死」和「自我」當真--的面紗,讓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首度有機會認清:生、死、來、去,都只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概念,而這些幻象也就是我們苦難的源頭。一旦洞察萬事萬物皆是「不生,不滅;無來,無去;無同,無異;無存在,無不存在」,就能體認到自己是無法被摧毀,因而也就能「重生般」地享受和欣賞人生了。 在本書中,一行禪師以平實的文字重新解譯佛陀四聖諦、八正道的教導,沒有深奧的理論,要讓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只要我們知道如何澆灌自己內在的佛性種子,時時抱持正念、深入觀察,苦就能轉化為平靜、喜悅、解脫。這是佛陀自在解脫的方法,同樣也是我們達到自在解脫的憑藉。
一行禪師透過自身的深刻體驗,將距人千里之外的佛法濃縮成一篇篇貼近生活的行動方針,他不僅告訴你根本的義理,也揭示了身體力行的訣竅,當你拿起書跟著做時,就像有一位老師在一旁諄諄善誘,亦步亦趨地提點你,讓你每一步都能舒服安穩。想在佛法中安頓身心,這便是一本能讓你貼近佛陀本懷的佛法生活版教科書。 一行禪師說,當一個題目很有意思時,你不用很費勁就可用心傾聽,在那是全神貫注是不需要努力的,而理解就在全神貫注中。這本書就是這樣,在傾聽故事中,不知不覺讓佛法滲透你的意識。這本書是由一行禪師的三本著作《初戀三摩地》、《般若之心》、《與生命相約》集結而成。在《初戀三摩地》,你可以看到在一般大師身上絕對聽不到的「一行禪師說自己的初戀故事」,而由此來了解大乘佛教經典寶典《金剛經》、《華嚴經》、《維摩詰經》、《法華經》,《般若之心》談《心經》,《與生命相約》則是談小乘佛教的《上座比丘經》,告訴人們如何活在當下。在他的深入淺出的闡釋下,不僅易懂,而且容易在生活中實踐。
|
作者簡介
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16歲時在歸原寺當見習僧,後來赴美研究並教學。
網站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