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聖嚴法師
人間世 聖嚴法師著
聖嚴法師自生活中汲取真實的題材,在本書中以最受大眾關心的主題,從個人生活的如何紓解壓力、珍惜照顧自己、善用失業空檔等,到人我關係中的走出感情挫 折、建立和諧家庭、經營幸福婚姻、如何邁向成功等,都為失焦的現代人,提供了寶貴的建議。此外,從大環境的改善、重整道德倫理、推動心靈環保,再到宗教層 面的佛教對占卜看法、如何看待預言、佛指舍利省思、後現代佛教觀等議題,可以看到法師對於生命全體的關懷之心,滿溢字裡行間。期待透過本書,人人皆能從中 得到啟發,獲得真正的安心喜悅。
日期:07/01/2016 21:49:44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219116
歡喜看生死 聖嚴法師著
一般人對於未來不確定的命運與財產,多半會精心安排,甚至不必要地擔憂,然而對生命中唯一確知的一件事——死亡,卻多所避諱,既不了解也常未預先準備。這個矛盾的現象透露出人對生命太過執著,對死亡太過抗拒。

雖然生死是必然的因果關係,但是聖嚴法師以修行多年的智慧,提出佛教超越生死的豁達觀念,教導大家以願力來豐富生命,時時抱持活在當下的態度,便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心念,進而無懼於生死,開展出更廣闊、更完整的人生。

法師勉勵我們,生時珍惜生命,抱著「以他為我」的無我精神,成長自己、成就他人;死時莊嚴安詳、無憂無懼。如此歡喜看生死,生死皆歡喜!
日期:07/01/2016 21:49:35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71148
禪修菁華1 - 入門 聖嚴法師
禪法即是心法,文字不能言傳,然而經由貫穿禪宗思想脈絡的介紹,統觀各種禪修方法與實踐次第,可以得知禪法的整體輪廓,幫助您進入清明而靈活的佛法智。
日期:09/11/2012 19:58:31 作者:聖嚴法師 點擊:82310
禪修菁華2 - 觀念 聖嚴法師
正邪佛魔之間,就在是否掌握正確的觀念,也是一切作法的核心與實踐。禪宗的修行,不在理論知識多寡,而在實踐體驗的淺深。其間,觀念才是最重要的校心,尤其在千變萬化的禪法運用中,唯有掌握正確的觀念,才能揀邪辨正區分佛魔,才是平安健康,無限助益的最要保證。
日期:09/11/2012 19:58:25 作者:聖嚴法師 點擊:49922
禪修菁華3 - 法脈 聖嚴法師
佛陀拈花,尊者微笑,達摩東來,祖師悟道,唯有法脈相傳,才是真實佛教。禪門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禪的心法奧義,就在代代祖師們的心心相印間流 傳。不知禪的源流,無法體會歷代禪師的興教苦心,亦不能真正實踐大乖佛法的菩薩精神,唯有法脈相傳,才是最真實的佛陀教化。
日期:09/11/2012 19:58:17 作者:聖嚴法師 點擊:45054
禪修菁華4 - 公案.話頭 聖嚴法師
簡單的言語,動人的悟境,也是最容易被曲解誤用的方法,卻蘊含最豐富的禪機與佛性。「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什麼樣的人該參公案來修行?

什麼樣的程度可用話頭來用功?禪門看似瘋狂的行為與言語,卻能讓人見性開悟,點亮內心深藏的智慧光芒。
日期:09/11/2012 19:58:11 作者:聖嚴法師 點擊:52192
禪修菁華5 - 默照 聖嚴法師
禪法的默照禪,絕非僅在字面的「只管打坐」,還要你不斷擴大心量,消融自我,達到開啟智慧的境地,從寂靜中,朗朗觀照現代紅塵,直指佛法最真實的究竟。
日期:09/11/2012 19:58:04 作者:聖嚴法師 點擊:60414
禪修菁華6 - 五停心.四念處 聖嚴法師
佛教各種傳承,共通而基礎的修行法門,
生活中,隨時隨地可用的解脫良方。

五停心觀與四念處觀,是佛教各宗派所共通而基礎的修行法門。

過程從安定散亂心、清淨身心,到發菩提心、開大智慧;是在生活中無論任何時刻,可以隨時善用的良方。
日期:09/11/2012 19:57:57 作者:聖嚴法師 點擊:42355
  • 3/14
  • «
  • 1
  • 2
  • 3
  • 4
  • 5
  • 6
  • ...
  • 14
  • »
作者簡介

釋聖嚴(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江蘇南通人,俗姓張,乳名保康、私塾學名志德、從軍後名張採薇。聖嚴是台灣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創辦人,也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為一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是台灣第一位得到博士學位的比丘,法鼓山的弟子信眾多尊稱為「師父」。

一九八九年創建法鼓山,以建立「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為願景,規劃了包括學術研究、修行弘化、關懷照顧等各項工作項目,並逐步擴建成海內外弘法、禪修、文化、教育、關懷的組織體系。目前已於台灣各地區與歐、亞、美、澳四大洲亦廣泛設立佛學禪修共修處。法師長年親自奔波美台兩地弘揚佛法,並至世界各地指導禪修,為國際知名的禪師。以其秉承的臨濟及曹洞兩系法脈,深入經藏,融通各派,以自然生動的方法隨機應教,使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士均能接受,接引無數東西方人士。

為了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法師在極其忙碌的行程中,仍不忘著書寫作,至今已有中英日文著作百餘種,並有多種著作被譯為多國語言,廣佈世界各地 ,並先後獲得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國家文化獎、總統文化獎等。

網站搜索
搜索:
標題內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