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遇到聖一法師,他在改革開放前兩年,在中國大陸到處布施,幫助內地建道場,聽說內地的四眾弟子稱他為「財神菩薩」,他的生 活非常清苦,過去親近虛雲老和尚,有老和尚的遺風,他是參禪的法師,大嶼山有一個大道場「寶蓮寺」,這是觀光遊覽的勝地,很熱鬧,香火鼎盛。「寶林禪寺」 建在寶蓮寺後面,沒有開路,車子無法上去,走路大概要四十分鐘,不開馬路,我贊成,做得正確! 那時有四十多位參禪的學人,每天按時在禪堂坐香,我看了很感動。我學佛這麼多年,走過許多地方,看過許多道場都是搞熱鬧的... 這部經的題目非常的清楚,內容也很簡明扼要。這部經是佛教導我們,如何才能夠得到清淨心的方法。「淨土法門」,我們都知道「心淨則土淨」的道理。由此可知,清淨心對修淨土宗是非常的重要。
‧‧‧
真正發心學佛的人,在這個動亂的大時代之中,一定要認識清楚-佛家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要深深地體會這一句話,然後就曉得怎樣去用功、怎樣去修持。凡是帶不去的,決定不要掛在心上;能帶得去的,一定是分秒必爭,決定不能把光陰空過。‧‧‧
本書為劉承符居士二十年來參加淨空老法師講席之筆記,內容精要,字字珠璣。其「初編」部分,原係以「聽經札記」之名出版,早已為教界所翻印廣傳;「續編」
部分,則雖曾於菩提樹雜誌發表,而迄未以單冊方式印行。今本會將此二部分重新排版,合刊成一冊,定名為「淨空法師法語」,祈願能真實利益諸佛子。
處事難,處人更難;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這些就是修行。 學佛的人,心有所求最好勸人求佛菩薩,求「人」求不到,我們會生煩惱。求佛菩薩、相信佛菩薩,緣成熟的時候,佛菩薩自然會為我們安排一切。‧‧‧‧ ◎ 說真話|別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僅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
◎ 六根接觸六塵,心裏面還生「喜歡」、「討厭」,這是輪迴的心,依然是往生的障礙。 ◎ 生活中動感情|「不可愛樂」;不動感情,依靠智慧|「可愛樂」。... 這本講義是採取唐朝善導大師的註解,他將這部經從玄義到經文分成四個部份,所以又稱為「四帖疏」。今天選出這一章,其中最重要的意義即「發菩提心」。淨宗常說「三心圓發」,所謂「三心」即「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此三心發的圓滿就是無上菩提心。‧‧‧
這十種心非常重要,即是發菩提心的具體落實。於是我就將《大寶積經》的這段經文查出。全經共有兩卷,經文很長,我仔細看了兩遍,覺得非常重要,世尊將現代學佛的四眾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所犯的毛病,一一指出,的確是現代修學救命的一部經典。‧‧‧
|
作者簡介
釋淨空,俗姓徐,名業鴻,民國十六年二月十五日生於安徽省廬江縣,先後追隨方東美教授,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等研習哲學、佛經十三年。 在國內外弘揚佛法,講述法華,華嚴等大乘經論三十餘年。首開風氣之先,使用視聽教學方法,大量製作佛經錄音帶、錄影帶、CD、VCD等分送世界各地。法師於一九八二年於國內外倡導促進成立「淨宗學會」多處,提倡專修淨業,專弘淨宗。
網站搜索
相關熱門書籍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