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
本書是「三十七道品」的系列講記。「八正道」為三十七道品中第七科,是求得涅槃的八種修道條件。聖嚴法師提綱挈領由四聖諦之意旨切入,指出如何透過八正道,對治一般人在觀念思想以及心理情緒兩個層面上的顛倒,進而揭示出離脫苦之道。
天下事,形形色色,最好以佛法的智慧來給予觀照;人間事,層出不窮,應當用佛法的慈悲來給予關懷。
身為一個出家人,特別是像我這樣一個十三歲開始就出了家的人,對於天下人間的所謂世俗事,究竟瞭解到多少?深度又如何?老實說,我是一個大外行,我的本行是研究佛學及修行佛法,我只是從另一種角度和立場,說出我對於天下事及世間相的看法。 出家學佛五十多年,但我也是一個普通人,我跟一般人同樣有父母、親人和師長、朋友,我也是生活於人間。我雖然沒有妻兒等的家室之累,卻也有做兒子、學生、弟子、老師的經驗。我之所以要學佛出家的目的,就是要將一己之所知、所能、所有,奉獻給需要我奉獻的眾生。所以我熱愛世間的生命,關懷人間的疾苦,不斷地學習,無悔地奉獻。因為人間需要溫暖,天下需要和平,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就能提供這樣的功能。 你快樂嗎?
你對現今社會的亂象感到憂心嗎? 你覺得生活的包袱已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了嗎? 你喜歡小孩,卻不願因此而走入婚姻的牢籠? 你想談一場戀愛,卻無奈地發現自己 喪失了『愛』的行為能力? 你看到青少年自殺,也懷疑自己生存的意義? 你對命運時向你招手微笑,時而對你報以 白眼感到迷惑茫然?..... 聖嚴法師的叮嚀,融和了出家人的慈悲智慧 及父母關懷子女的體貼用心,句句是慈心柔 語、溫潤關愛,讓你洗盡心靈的塵勞,重新出發! 在人生是與非之間,如何應對進退?讓聖嚴法師帶領你找回原本的溫柔心,處處圓滿,事事無礙。
人生中的課題,往往不是非黑即白、對錯分明的 是非題。只要環境因緣一改變,相同的題目,可能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是與非沒有絕對,但看是不是盡了全力,負起了責任;人與人之間不只是講道理、論公 平,但用包容的心接納不同的意見。能用奉獻的心,以及智慧和毅力為社會服務,才是真正的功成名就。聖嚴法師在本書中,對於人生課題中的領導統馭、知人交 友、身心健康等各方面,提出理性與感性、貪婪與進取、希望與壓力、積極與執著、圓融與正直之間,如何掌握分際的原則,以及安心、安身的最佳平衡點。讓我們 的心不再充滿堅硬的對立,人生可以多情亦講理,溫柔看是非。 現代人生活在和平富裕社會中,卻不一定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常常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危機,需要透過追求財富、名望……,讓自己感到平安。其實,向外追求的平安是不可靠的,唯有讓自己身心安定,並且抱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才能擁有真正的「平安」。
聖嚴法師在本書中提供安身、安心、安家、安業妙法,讓我們能開發出心中的光明寶藏,平安過生活。 我們知道,我們永遠在一起。
我們什麼都損失的時候,你還有一口呼吸,表示說你還非常的富有,在受苦受難當中,還能夠把自己的苦難放下,還能夠幫助他人,利益他人,那就是大菩薩,事情已經過去了,我們一定要面對現實,樂觀奮鬥,這次災難之中,受苦受難的人都是菩薩們。 農禪家風,聖嚴家教。
晨光微曦中,只要聖嚴法師不出門的日子,吃過早餐後,是農禪寺法師們最珍視的一段時光,因為,法師會對全體出家弟子們談話。 二十多年來,這些看似平常卻蘊含深意的話語,一直都是農禪寺出家法師們的「寶」,過去都只以影印文稿在常住法師之間流傳。 這些內容,不但對出家弟子有幫助,對在家居士的居家修行也很有用,亦可從中看出聖嚴法師對弟子們慈悲的錘鍊,智慧的善巧,殷切的提攜。 |
作者簡介
釋聖嚴(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江蘇南通人,俗姓張,乳名保康、私塾學名志德、從軍後名張採薇。聖嚴是台灣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創辦人,也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為一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是台灣第一位得到博士學位的比丘,法鼓山的弟子信眾多尊稱為「師父」。
網站搜索
相關熱門書籍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