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星雲法師
浩瀚星雲 林清玄著
作家林清玄自幼仰慕星雲大師,追隨大師二十餘載,以清新感性的文字呈現大師圓融淳厚的生命、真情至性的生活、卓越不凡的修行,以及創建人間佛教的艱辛與苦樂……

十八章氣勢如虹的散文,像十八個鑽石切面,折射出一代宗師輝煌的格光華與璀璨的佛法志業。《浩瀚星雲》是最貼近星雲大師性情本質、最完整記錄大師佛法志業的書。

「寶佛過寶橋,菩薩行菩提;天星元不動,祥雲自去來。」智慧如星辰,生命是雲水,閱讀《浩瀚星雲》,跟隨大師的行履,必能在無常的生命,重建有情有義的人生價值;在缺憾的世界,創造圓滿無憾的人間淨土。
日期:08/16/2012 12:16:58 作者:林清玄著 點擊:353407
包容的智慧Ⅱ修好這顆心:長樂先生與星雲大師智慧互動 星雲法師
《修好這顆心》是星雲大師與劉長樂先生繼07年合作《包容的智慧》後的又一次智慧互動。平易之處與我們交流人生的閱歷,世間的故事,生活的感知,從心治、義利、篤學、慈愛到忍辱、捨得、財富、格局。書中觀點和態度更加與時俱進,也更入世、更實用、更貼進讀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動人。這也就決定了它在風格上的時代感。會讓讀者進一步的體
日期:03/16/2011 23:56:58 作者:星雲法師 點擊:62214
星雲大師談處世 星雲大師
我們面帶笑容,看在對方眼中,那朵​​微笑是發光的;當我們口出讚歎,聽在對方心底,那句讚美是發光的;當我們伸手扶持,受在對方身上,那溫暖的一握是發光的;當我們靜心傾聽,在對方的感覺裡,那對耳朵是發光的。因為發心,凡夫眾生也可以有一個發光的人生。貪愛愚癡的人,永遠不懂得利用時空,甚至錯過了時空。只有懂得利他利眾的人,才能把握無限時空。時間......
日期:03/15/2011 22:58:23 作者:星雲大師 點擊:129619
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 星雲法師
本書是著名清史專家閻崇年先生與台灣星雲大師的談話記錄。在本書中,二人暢談了人生經歷、讀書、文學藝術、哲學、為人處世、兩岸交流等話題,為讀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導和教益。
日期:03/15/2011 22:25:03 作者:星雲法師 點擊:45102
寬心:星雲大師的人生幸福課 星雲法師
出世則有正見,入世則有正行。星雲大師以佛教精義為根底,對世俗社會萬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觀、財富觀、愛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際交往、成功勵志等諸方面進行闡釋,勘破紛擾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讓人身心善美。
日期:03/11/2011 22:11:51 作者:星雲法師 點擊:124064
包容的智慧 星雲法師
本書的作者是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與人間佛教的開創者星雲大師。一位是傳媒界領軍人物,一個是佛界宗師,兩位作者的經歷和事業看似毫無交集,但當他們就社會現狀、人生態度、企業管理等話題進行交流時,古老的東方哲學與現代的都市人生呈現出......
日期:03/01/2011 22:22:02 作者:星雲法師 點擊:192320
不急不急 星雲法師
在“忙”中,有數不盡的樂趣;在“忙”中,有無限的喜悅;在“忙”中,能安身立命;在“忙”中,能多所體悟。 “忙”的生活實在太美妙了!在“忙”中,我感覺到懶惰懈怠實在就是罪惡。我感受到生命之可貴在于躍動不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焉能不將自己“忙”起來呢?有用的人,即使接受一點小因緣,也能點石成金,做得轟轟烈烈。我一生歷經挫折、打擊,但我從不灰心失意......
日期:02/28/2011 22:32:25 作者:星雲法師 點擊:107654
說好做好 星雲法師
我們的心胸有多寬廣,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體固然是我的,國土、眾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裡,樹木因為承受風吹雨打,所以濃蔭密布,眾鳥棲息;海水因為不辭百川,所以寬廣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較,不計較”的胸懷,才能涵容萬物,羅致十方。在佛教裡,禪門所謂的“不思善,不思惡”,正是要我們不在表相上分別比較;《心經》所說......
日期:02/28/2011 01:42:56 作者:星雲法師 點擊:105266
  • 2/15
  • «
  • 1
  • 2
  • 3
  • 4
  • 5
  • 6
  • ...
  • 15
  • »
作者簡介

星雲法師,俗姓李,名國深,法名悟徹,號今覺,江蘇省江都縣人,一九二七年出生。

十二歲於南京棲霞山禮宜興大覺寺志開上人披剃。法名悟徹,號今覺,筆名摩迦。民國三十年(1941)受具足戒於棲霞山,並留山就讀於棲霞律學院,後再至焦山佛學院參學。離院後,曾任白塔國民學校校長、怒濤月刊主編、南京華藏寺住持。民國三十八年來臺後,初駐錫於中壢圓光寺。

三十九年主編人生月刊,四十年任臺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四十一年至宜蘭雷音寺,成立念佛會、弘法會、歌詠隊、學生會,創辦星期學校、幼稚園等,並於廣播電臺布教,其弘法事業,於此奠定基礎。四十四年,於高雄創建高雄佛教堂。

四十六年,在臺北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出版佛書及佛教唱片,以弘揚佛教文化。五十一年,在高雄創建壽山寺。旋在該寺設立壽山佛學院(即東方佛教學院之前身),作育佛教英才。五十六年,復在高雄縣大樹鄉開創佛光山,並任第一代住持。此後,大師即以佛光山為弘法根本道場。除積極建設佛光山成為全臺名剎之外,並致力於佛教教育、文化、慈善等事業之推展。

網站搜索
搜索:
標題內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