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聖嚴法師
西藏佛教史 聖嚴法師著(轉載中)
平均高度在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西藏,由於其民族風格獨特強烈,一直深深吸引著世人。就國人而言,在好奇與一知半解下,轉世活佛、金剛上師和灌頂加持彷彿就已代表西藏。

其實在佛法修持上,藏傳佛教結構謹嚴有序,以顯教為基礎,強調依照戒、定、慧三增上學,次第修行起,然後再入密法,而且極重實踐與長期苦修,完全沒有僥倖可言。《西藏佛教史》以歷史的角度,切入藏傳佛教的核心,一窺雪鄉的真貌。
日期:07/22/2010 23:01:47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3629
中國佛教史概說 聖嚴法師著(轉載中)
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民族,在長時期裏以佛教支持著他們的精神生活,而且廣大文化的各方面,不論是政治或經濟,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佛教的影響;因此,欲了解亞洲文化,作為盛行於東亞之佛教基礎的「中國佛教」是不該忽略的。

本 書原作者係由日本五位執教於各大學的中國佛教史專家,就各自專長範圍,分章執筆,統理成書。以新的史學方法,將中國佛教所歷各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地理因 素、文化基礎、政治制度及其與佛教相互關涉的影響得失,作縱橫面的分析和介紹,簡明扼要而客觀。可作為大學教材,並供給一般知識份子的研究參考。
日期:07/22/2010 22:58:15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6383
印度佛教史 聖嚴法師著(轉載中)
佛教如今已是一個遍佈全球五大洲的世界性宗教,然在其發源地——印度,如今卻凋零不振。無論如何,在佛教史上,印度永遠都具有獨特的地位。這不僅因為她是 釋迦牟尼佛的故鄉,更重要的是今日世上各主要佛教宗派,如北傳、南傳、及藏傳佛教的思想教義,均在佛教行之於印度的一千七百多年間完成其大備。

在此期間,更發展出豐盛的佛教藝術,不論是雕刻、建築、繪畫、文學都是今日世人的文化瑰寶。本書從不同面向,深入淺出地介紹佛教在印度的整個發展過程,當可做為有心深入佛法人士的「溯源」之入門。
日期:07/22/2010 22:57:16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4943
菩薩戒指要 聖嚴法師著(轉載中)
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戒律」是佛子生活中唯一的防腐劑!現代社會適合受菩薩戒嗎?受菩薩戒需要什麼條件?菩薩戒很難持守嗎?聖嚴法師精研大小乘戒律三十多年,為您一一破解謎題……

聖 嚴法師研究大小乘律學三十多年,注重佛陀制戒的精神──清淨身口意三業。法師以通俗、簡易、實用的寫作風格,使讀者易看易懂,又不失其學術基礎的內涵。本 書的特色,著眼於大乘菩薩戒的弘揚,把菩薩戒做了全體整合與條理的工作。三聚淨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利益眾生戒,是菩薩戒的特色,也是菩薩戒的總 綱,涵蓋了全部大乘佛法的精神;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即是以清淨三業、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為根本精神的菩薩戒法。
日期:07/22/2010 22:06:02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4865
比較宗教學 聖嚴法師著

比較宗教學(Comparative Study of Religion)這門學問,不但在我國感到年輕,即在西洋也不古老。

因於十七世紀的時代,西歐方面的思想家們,得到了自由批評宗教問題的機會,故有一位英國的海白特(Herbert 西元一五八一~一六四八年),在他寫的《縉紳的宗教》(Ancient Religion of the Gentiles)一書中,對於西方傳統的一神教,開始做了比較的研究和批判。但卻直到十九世紀,才有人將這門學問大大地發達起來。

近世以來,關於宗教問題的書籍,已經越來越多。但在我們國內,要想求得一冊比較可取的入門書,也不容易。所以我在研究佛學之餘,特別留心比較宗教學的問題,並且計畫編寫一部這樣的書。

日期:07/22/2010 21:52:15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95644
戒律學綱要 聖嚴法師著
佛制戒律,不僅有防非止惡之用,還有眾善奉行的積極面;聖嚴法師因應現時七眾佛子的需求,以淺顯的文字,配合時代的觀念,將各種戒律的淵源、性質、意義與作用,做了詳盡又有系統的介紹。

聖嚴法師說:「我是試著做復活戒律的工作,而不是食古不化的說教。」因此本書的敘述方式,不拘滯於條文的呆板死守,在思想上接通佛陀根本教義,在生活上著重戒律的精神,使活用於時代的文化領域。

書中內容既有通俗性,也含研究性,更具實用性;所以除了具足戒及式叉戒,其餘各戒均收錄最切實、最適應於普遍要求的受戒儀軌;不論是已受各種戒法的佛子,或是即將受各種戒法的讀者,均能提供「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之指引。
日期:07/22/2010 21:49:42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191381
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 聖嚴法師著
慧思禪師,中國禪宗的先聲,天台宗的源流;其所著《大乘止觀法門》一書,既是天台教學與性具思想的濫觴,也是禪宗思想的先鋒;由止觀依止、止觀境界、止觀體狀、止觀斷得、止觀作用,來說明大乘止觀法門。

《大 乘止觀法門》這部著作,為慧思禪師晚年集其畢生思想的大成之作。旨在由教義的疏導,而進入教儀的實修。諄諄善誘下,能使一個凡人,深入法海,親證法性。聖 嚴法師一向注重學行兼顧、悲智雙運,以學術研究作為修行的依準,來實踐佛陀的根本教義。本論著即在分析大乘止觀法門的組織和內容,製表考證,並深入探討大 乘止觀的根本思想與特色。
日期:07/22/2010 21:47:12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35259
明末佛教研究 聖嚴法師著
明末佛教在中國近代的佛教思想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不僅在教內主張「性相融會」、「禪教合一」及禪淨律密的不可分割,也對教外的儒道二教,採取 融通的疏導態度。而明末的諸大師,更有著容受一切佛法等視各宗各派的寬闊心量。明末,是中國佛教融合以致於成熟的重要時期。

本書聖嚴法師傾注全力,對於明末佛教在禪宗、淨土唯識及佛門人物所做的全面性分類、研究和批判;也是欲進入明末佛教研究領域的讀者們,所不能錯過的經典著作。
日期:07/22/2010 21:40:02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119647
作者簡介

釋聖嚴(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江蘇南通人,俗姓張,乳名保康、私塾學名志德、從軍後名張採薇。聖嚴是台灣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創辦人,也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為一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是台灣第一位得到博士學位的比丘,法鼓山的弟子信眾多尊稱為「師父」。

一九八九年創建法鼓山,以建立「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為願景,規劃了包括學術研究、修行弘化、關懷照顧等各項工作項目,並逐步擴建成海內外弘法、禪修、文化、教育、關懷的組織體系。目前已於台灣各地區與歐、亞、美、澳四大洲亦廣泛設立佛學禪修共修處。法師長年親自奔波美台兩地弘揚佛法,並至世界各地指導禪修,為國際知名的禪師。以其秉承的臨濟及曹洞兩系法脈,深入經藏,融通各派,以自然生動的方法隨機應教,使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士均能接受,接引無數東西方人士。

為了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法師在極其忙碌的行程中,仍不忘著書寫作,至今已有中英日文著作百餘種,並有多種著作被譯為多國語言,廣佈世界各地 ,並先後獲得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國家文化獎、總統文化獎等。

網站搜索
搜索:
標題內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