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說起花生在暖胃散寒上面的功效,還有這麼一個故事。
  
  相傳某年夏天,明代大醫藥家李時珍正在一 座高入雲霄的山峰采藥,無意中看見地上螞蟻成群結隊,到處尋覓食物。突然,一顆長圓形的東西給螞蟻拖出來了。他習慣性地拿到手中,油膩膩的,再用嘴細細咀 嚼,好香,李時珍好生奇怪,但不知這是什麼玩意,便先挖回幾顆帶回家中,種在地下。
  
  不久,這顆種子和其他農作物一樣萌芽、長葉、 開花,地下長出一串串帶殼的果實來。盡管他還弄不清楚這是何物,但已知是可供食用的果實,就發動百姓人人種上。待果實飽滿時,百姓們挖來作食物充饑度荒, 竟然還使不少胃痛患者的疼痛無形消失。人們不禁驚詫於這種不知名字的植物。
  
  一位書生說:“這是仙人靈丹妙藥的精華生存下來的,就稱為‘華生’吧!”當時的“華”字與現在的“花”字同音,後人就稱它為“花生”。
  
  每天吃適量生花生(不要超過50克),對養胃有一定好處。
  
  吃生花生時一般都是連著紅衣一起吃,花生紅衣可是個好東西。女性朋友,尤其是處於經期、孕期、產後和哺乳期的女性更應該常吃,對於養血、補血很有好處。同時,花生紅衣還有生發、烏發的效果,常吃能使頭發更加烏黑亮麗。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吃生花生都有好處,比如有些跌打瘀腫的病人,就不宜吃。花生紅衣能止血、促進凝血,跌打損傷、血脈瘀滯者吃得過多,會出現血瘀難散。另外,因為花生中含有的油脂多,需要多耗膽汁去幫助消化,所以那些做過膽囊切除手術或膽病患者,也不宜多吃花生。
  
  除食療外,我們還可通過穴位按摩緩解和治療胃腸疾病。
  
  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松肌肉,一邊緩緩吐氣一邊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鍾後將手離開,重復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在胃痛時采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天樞穴。此穴位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鍾。天樞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惡心想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足三裡穴。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在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 頭)。這兩塊凸骨連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裡穴。按壓6秒鍾將手離開一次,重復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 且還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由於腸胃喜暖惡冷,入秋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及時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著涼。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