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十七、寒露防寒涼
  
  (公歷10月8~9日)
  
  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花
  
  【宜】熱水泡腳,保養頭發,出游
  
  【忌】運動過度,過度悲傷、情緒過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通緯孝經援神契》曰:“秋分後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 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以後,隨著氣溫的下降,很多疾病會發生,其中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另外,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哮喘病復發、肺炎等疾病也嚴重地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應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
  
  寒露不小心,寒從足下生——泡熱水腳以暖足
  
   寒露後,天氣特點總的說來就是一個“寒”字。俗語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中秋節過後,秋風肅殺,天氣漸涼,甚至會氣溫突降,寒潮來臨,最容易引發慢性氣管 炎、肺氣腫、風寒濕痺、關節疼痛。心腦血管疾病也特別容易在這個時期發作或加重。所以這個節氣中,養生重點除仍需要預防燥邪損傷外,還必須防止寒邪傷人。 特別是足部的保健尤為關鍵。寒露節氣一過,就應注重足部保暖。
  
  諺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後,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無生意,常欲使氣在下。”意即每年農歷八月初一以後,很快進入深秋和寒冬季節,應當重視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
  
  我們知道,人的足部距離心髒最遠,又直接與地面接觸,故散熱較快,最易受到寒邪侵襲。尤其是許多體質虛弱的人,腳經常是冰涼的,這就是因為血液從心髒出來到腳部循環減速造成的,因而有“寒從腳起”之說。因此,在寒露這個階段,足部的保暖就是最重要的養生功課了。
  
   有的人在冬天喜歡圍爐烤火,常用爐火烤足,那樣並不好,容易導致足部皮膚皸裂。“熱水洗腳,勝吃補藥。”暖足的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熱水泡腳。中醫認 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髒腑經絡均有密切關系,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調整髒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所以,歷代養生家都把用熱 水泡腳作為養生益壽的一項措施。典型的如清朝名將曾國藩,不論行軍打仗多麼繁忙,只要時間允許,每天念念不忘的就是用熱水泡腳。對此,張樹元在《養生詩歌 序》中說:“文正(曾國藩)之取法先代者有二事: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腳。”
  
  做法是,先用臉盆准備半盆熱水,旁邊再准備一個熱水瓶,然後雙足入盆浸泡,水溫宜高一些,但必須忍受得了,並以不傷足為原則。每次濯足最好在20分鍾以上,水溫低了就從熱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溫的水,務使水溫始終保持熱燙。堅持用熱水洗足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1)驅散寒氣,溫暖全身。
  
  (2)促進周身血液循環,及時消除疲勞,特別是在急行軍或長途跋涉之後,當即用熱水浸泡雙足,就能很快消除疲勞和恢復體力。
  
  (3)早上運動之後用熱水洗足可以健腦強身,故也有“晨洗腳,勝吃藥”之說。
  
  (4)夜晚就寢以前用熱水泡足可以改善睡眠,使人提前入睡,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
  
  (5)用熱水燙足還有利於治療腳癬。
  
  以下是泡腳的注意事項:
  
   (1)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鍾左右為宜,其間加入熱水2~4次。在泡腳過程中,由於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 髒負擔。另外,由於更多的血液會湧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 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2)晚飯後1個小時以後才可以泡腳,不宜過早。因為飯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過1小時後再洗腳。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