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你可以不生病:人體康復手冊  作者:曾志鋒

你可以不生病:人體康復手冊  作者:曾志鋒

第四部份:不要問為什麼會生病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曾志鋒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後記
  
  人們總是在問為什麼會生病,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從降生那刻開始,我們便注定要生 病。只要我們與外界接觸,無處不在的病毒、細菌便已經對我們虎視眈眈。小孩在週歲以前尚可借助母乳中的抗體來抵抗外來的感染,從那時候戰爭便可爆發,只是 當身體處於上風時,我們暫時感覺不到身體內部爆發的戰爭。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們面臨的威脅變得越來越多。從內在的喜怒哀樂等 情緒的變化,到外在的飲食、作息、工作等等,處處充滿了殺機。日漸嚴峻的食品安全令我們即使處處小心也很難避免因錯誤進食而帶來的傷害。更糟糕的是,我們 時不時還會放縱自己的味蕾,在享受垃圾美食的同時不斷透支我們的健康。我們的生物鐘早已被加班、熬夜、夜生活弄得亂七八糟,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讓我們活 得越來越壓抑和煩躁。這樣的傷害因素根本無法盡數,所有的這些使我們的身體如履薄冰,身體在不斷地傷害中尋求平衡,在不斷地傷害中過早的衰退,終於有一 天,這種平衡再也無法建立,身體開始在某個地方崩潰,你才發現自己好像生病了,其實你早就生病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這時,你才來想要知道為什麼會生病, 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反而透露出你的急功近利。疾病並不是今天才有的,而你問為什麼會生病無非是想要知道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病快速地治好,好讓你恢復以 前的生活。
  
  而這種追求簡單、快捷便能消除病痛的想法,只會讓你陷入下一個更大的病痛當中。就像第一次感冒可以用抗生素很好地控 制,而再次感冒同樣的抗生素便開始變得越來越無效一樣,身上的疾病在經歷了無數次簡單、快捷的處理之後,終於有一次是再也無法用同樣的方法來消除了。如果 你在此時能意識到可能的問題所在,懂得重新思考自己走過的健康路的話,那麼讀到這本書是一個機遇。你也許能從其中獲得啟示,從此身體的狀況有另一種局面。 這樣的話,應該恭喜你!我的朋友!
  
  曾志鋒2007.8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你想不生病嗎? 第4頁:住手!偷盜健康的小偷
第5頁:序言 第6頁:是誰偷了你的健康?
第7頁:第一部份:健康不見了 第8頁:第一部份:案情分析
第9頁:第一部份:病從口入 第10頁:第一部份:垃圾食品新解
第11頁:第一部份:不像垃圾的垃圾 第12頁:第一部份:糖帶來的浩劫
第13頁:第一部份:食用油:美味的陷阱 第14頁:第一部份:有一種毒物叫街邊小吃
第15頁:第一部份:有一種慢性自殺叫下館子 第16頁:第一部份:到處塞滿垃圾
第17頁:第一部份:為什麼喝水 第18頁:第一部份:喝什麼水
第19頁:第一部份:怎麼喝水 第20頁:第二部份:為什麼談呼吸
第21頁:第二部份:忘了呼吸 第22頁:第二部份:如何呼吸
第23頁:第二部份:電磁波的威脅 第24頁:第二部份:運動未必都有益健康
第25頁:第二部份:接收不到身體的信號 第26頁:第二部份:不願承擔責任
第27頁:第二部份:半途而廢 第28頁:第二部份:時間的三宗罪
第29頁:第二部份:時間是最好的佐劑 第30頁:第三部份:致失去健康的人們
第31頁:第三部份:五個健康誤區 第32頁:第三部份:康復的三大任務
第33頁:第三部份:必要的生理常識 第34頁:第三部份:發病部位歸類及生理功能
第35頁:第三部份:如何判斷自己的疾病屬於哪種類型 第36頁:第三部份: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
第37頁:第三部份:與黏膜系統相關的疾病 第38頁:第三部份:與排毒系統相關的疾病
第39頁:第三部份:與器質系統相關的疾病 第40頁:第三部份:體檢結果傳遞的信號
第41頁:第三部份:尿常規的秘密 第42頁:第三部份:如何判斷自己的疾病處於哪個階段
第43頁:第四部份: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健康狀況的食物 第44頁:第四部份:根據身體所處狀態選擇食物
第45頁:第四部份:營養補充劑是有力的武器 第46頁:第四部份:各種營養素的功能(1)
第47頁:第四部份:各種營養素的功能(2) 第48頁:第四部份:各種營養素的功能(3)
第49頁:第四部份:各種營養素的功能(4) 第50頁:第四部份: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健康狀況的營養補充劑
第51頁:第四部份:根據身體狀態選擇營養補充劑 第52頁:第四部份:如何為自己制定康復計劃
第53頁:第四部份:不要問為什麼會生病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