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日期:2011-05-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東初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教的遺產,不是金銀財寶,乃是三藏十二部經典,這些經典蘊藏了高尚學術思想,舉世科學、哲學、天文、地理、生物、倫理,無不包括殆盡。今日要弘揚佛法,不特要研究佛教經義,並要有充份圖書設備,以供學者專家研究參考,故佛教圖書文物編纂,實更有必要。

  太虛大師歐美弘化歸來,為配合世界佛學苑之體系,乃規定佛教圖書新編纂之分類:

  (一)佛教法物之蒐集。(二)佛教史料之編考。(三)佛教經典之考訂。(四)佛教圖書之纂輯。似此,如整理國故一樣,使佛教居於國家歷史文物主要的地位。

  一、世界佛學苑圖書館

  世界佛學苑圖書館,簡稱世館。係民國二十一年,太虛大師就武昌佛學院原有之經像圖書館,擴充改組而成。

  武昌佛學院,創立於民國十一年。北伐以後,以院舍房屋為軍隊所佔,歷經五年,直至二十一年二月間,始全部收回。七月,太虛大師來鄂,即與法舫、湯鑄新、李子寬、王森甫諸居士商定之,將佛院改為「世界佛學苑圖書館」,商籌經費,厘訂規章,徵集圖書,並派員至北平柏林寺,將暹羅國王贈送於世界佛學苑之巴利文全藏運來,又將太虛大師藏於杭州全部圖書運至武昌,即於是年九月二十五日成立,並舉方本仁居士為世館之董事長。

  P.257

  世館所集圖書,計有:太虛大師之萬有文庫一部一千種,方本仁捐贈影印宋磧砂藏一部,劉覺生居士捐贈圖書集成一部一萬卷,另有精裝大正續藏一部,真言宗叢書一部,滿漢蒙藏四體文大藏全咒一部,預定影印四庫全書珍本一部,並添購各種新舊單本書籍數十種。另有寄存圖書者,則有王氏無悶齋存書一千二百五十餘種三萬卷之夥,劉氏現在齋存書四部備要三集,連同武院原有之圖書,總計有二萬二千四百二十種,二萬四千二百三十冊,十一萬一千餘卷。茲列表於下:

  P.258

  P.259

  類別種數冊數部數卷數

  和裝大正藏三、○五三二、一五○一二、九七○

  影印續藏一、七五○七一○一七、一四○

  影印宋藏一、五二一五九二一六、三一○

  精裝大藏經三、○五三八七一一一、九九○

  頻伽藏經一、九一六四一四一八、四一六

  巴利文藏四五一

  普通佛書五○○一、○○○六○○三、○○○

  四部備要三四九二、五○○一至五集一○、○○○

  圖書集成六、一○九一、六二八一一○、○○○

  萬有文庫一、○○○二、○○○一二、○○○

  太虛圖書一六○二七五一七二七二○

  館員藏書四一○五八○二、二三四

  王氏存書一、二五九一二、一四四三二、○○○

  普通書一、三四○二、四○五七、二四○

  總計二二、四二八二四、二三○二一、○○○

  世館不僅儲藏有大批經典圖書,並有專門研究員,住館從事研究,對於發揚佛教真正精神,及鑄造將來世界新文化,以及對世界各國各民族之佛教,作整理之研究。其研究工作,分為「考校」與「編輯」二部。考校,即就整個原有之經典,依照各種譯語經典,作分門別類考校。編輯,即將各種文字佛典,互相翻譯編制,依現代化科學方法,編輯各種叢書,使佛學適應現代學者閱讀與研究。該館研究人員,對這二種工作,頗有成效。茲將世館成員名稱,錄於後:

  世館職教館員履歷表

  P.260

  P.261

  P.262

  P.263

  任職法名年齡籍貫略歷

  館長太虛四六浙江

  代理館長兼考校室主任法舫三○河北武院第一屆及北平藏文學校畢業,曾任北平教理院訓育主任兼教授及海潮音編輯。

  前任考校主任會覺四○湖南武院第一屆畢業,曾任本院主任,中華大學教授,閩南佛學院教授,海潮音編輯。

  前任編譯主任芝峯三三浙江武院第一屆畢業,曾任閩南佛學院教務主任,現代佛教編輯,海潮音編輯。

  編譯系主任大醒三五江蘇武院肄業,曾任閩南佛學院訓育主任及代理院長。

  圖書館管理員補習班教師談玄三六湖南日本密宗學院肄業,曾任閩南佛學院圖書館管理員。

  圖書管理員塵空二五湖北本館研究部畢業,北平教理院畢業。

  事務員慈舫二九江蘇閩南佛學院畢業。

  事務員正安二八江蘇閩南佛學院畢業。

  文牘員周觀仁二五湖北文化學院畢業,曾任漢口冷報編輯,漢口正信會正信編輯。

  附小學校長流通處經理李有秋六七湖北日本宏文師範畢業,曾任德安府農業中等預科校長。

  流通處助理員李子初四○陝西

  研究員兼補習班教師華舫二八江蘇法界學院畢業,北平教理院畢業。

  研究員洪林二○北平北平教理院畢業,閩南佛學院肄業。

  研究員力定二六江蘇法界學院畢業。

  研究員印順二九浙江閩南佛學院畢業,曾任鼓山佛學院教師。

  研究員心月二九湖北河南省佛學院助理教師。

  研究預習班學員慧敏二一湖北閩南佛學院肄業。

  研究預習班學員道屏二一湖南南岳佛學講習所畢業,閩南佛學院畢業。

  研究預習班學員雨堃二九安徽天寧一年龍池四年。

  研究預習班學員常根二八江蘇龍池二年。

  研究預習班學員心彝二五江蘇天寧四年,宜興二年。

  研究預習班學員智定二五浙江寧波觀宗寺學社肄業。

  研究預習班學員肇啟二四江蘇超岸三年,龍池半年,高旻一年,天寧二年。

  研究預習班學員敏智二六江蘇超岸三年,龍池二年,光孝半年,天寧一年半。

  研究預習班學員明性三○湖南湖南第三師範畢業。

  研究預習班學員養波二六江蘇竹林佛學院肄業,閩南佛學院畢業。

  研究預習班學員永學二二浙江閩南佛學院畢業。

  研究預習班學員雨曇二二江蘇鎮江玉山佛學院畢業。

  研究預習班學員澄光二三河北

  研究預習班學員洗凡二二河南河南省佛學院畢業。

  研究預習班學員儼然一九河南河南省佛學院畢業。

  前任書記員紹奘二六河南法界學院畢業,曾任南潔佛學院教授。

  前研究員本光二五四川觀宗弘法社及北平教理院畢業。

  前研究員寂安二六江都觀宗弘法社畢業。

  前研究員清虛二八河南閩南佛學院畢業。

  前研究員心道二九湖北閩南佛學院畢業。

  前研究員守志二一浙江閩南佛學院畢業。

  前研究員寂穎二六山東閩南佛學院畢業。

  P.264

  由此觀之,世館研究員,都來自於各省佛學院,對於佛學均有很深的造就,可說集全國優秀之僧青年於一堂,從事佛學考校及編譯研究。民國二十三年海潮音第十五卷(第七期)曾出世界佛學苑圖書館館刊,對世館內容組織報導極為詳實。

  二、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之設立

  佛教,本屬文化的宗教,故名山古剎,無不珍藏貴重文物、經典圖書,尤以官商士紳,家傳珍貴古物名畫,每多贈予寺廟,以期永垂保存。因此,名山古剎,不啻為國家古物儲藏所;所藏古物,極具歷史、考古,及學術研究價值。以往的圖書館所藏圖書,未經開放供人閱覽,不易為社會人士所發現耳。北伐以前,佛教經過打倒迷信及反宗教運動的打擊,深知國民革命必將統一全國,唯對國民政府未來宗教政策,深具憂慮。諸多有識之徒,深謀遠計,早籌劃應變的方針,將僧青年送入社會學校,接受新知識訓練,以作人材的儲蓄。社會既有反宗教運動,而佛教本屬文化的宗教,於是將以佛教文物圖書,代替寺廟的組織。北伐前夕,蘇北如皋菩提社,首就該寺創立「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並提撥該寺財產,以充該館基金,以求適應新社會制度發展。民國十六年,正式成立,並呈請江蘇教育廳,曁中央教育委員會(現大學院)立案。內部組織分總務、蒐製、陳藏三部,分別辦理,茲將該館沿革、組織等項,附錄於次(註一):

  一、沿革

  民國十五年本館籌備處成立,民國十五年春,松橋阿闍黎鑑於佛教遺物,關於學術文化方面,堪為史

  P.265

  實之徵,有保管整理之必要:爰集同志組織蒐集保管機關,定名為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一方面籌備佈置,一方面廣蒐遺物,積極進行。

  十六年本館正式成立。本館籌備年餘,設備大致就緒,蒐集已頗可觀,本年春遂於如皋菩提社正式開辦。呈請江蘇教育廳,曁中央教育委員會(現大學院)立案,內部組織分總務、蒐製、陳藏三部,分別辦理。

  二、組織

  甲、大綱:

  一、本館以保存整理世界及中國歷代佛教遺物為史實之資。

  二、本館由私人創建,在大學院及國立中央大學正式備案。

  三、設如皋菩提社。

  四、本館規模分總務、蒐製、陳藏三部,各部設各系。

  五、各部各系視力之所及,次第舉辦之(各部系已從事舉辦者詳現況中)。

  六、本館由館長總攬館務,其各部事分治,用主任制,另有規定。

  乙、分科

  P.266

  總務基金保管系本寺捐助

  募集

  地方補助

  會計庶務系

  秘書書記系中文

  英文

  日文

  交際系

  蒐製鑑定系

  編纂系

  印刻系

  實物系典籍蒙古文

  朝鮮文

  巴利文

  日本文

  中文

  梵文

  藏文

  法器

  圖像

  模造系印度系

  西藏系

  中國系

  拓寫系碑文

  石幢

  攝影系

  陳藏國內系中國系—漢—唐—宋—元—明—清—現代

  西藏系上古,中古,近代

  蒙古系

  國外系印度—佛住世時—滅度後—阿輸迦王

  暹羅

  緬甸

  安南

  日本

  朝鮮

  錫蘭

  P.267

  三、現況

  甲、總覽

  (一)館址 江蘇如皋菩提社

  (二)組織

  分科 見前表

  職員 館長一 理事長一 理事三 總務主任一 蒐製主任一 陳藏主任一 會計一 庶務二 書記一 秘書一 各部辦事員一 助理員一 (特派蒐集員不定,通函特約。)

  (三)設備

  院舍 計講演廳一 陳列室四 閱報室一 應接室一 公共辦事室一 儲藏室一 職員室十六 會食室一 廚房一 門房一 浴室一 廁所一

  遺物 五百餘種

  P.268

  乙、附表

  本館編印成績統計表

  P.269

  編校編號書名卷數譯作者稿本已未出版附註

  校一遠什大乘要義問答三晉慧遠問姚秦羅什答刻本一冊印刷中原本日本人編,纂訛誤太多,今刊定,另作緣起標目。

  校二反質難論一陳真諦譯刻本一冊印刷中原名如實論,為陳那門論所採取。

  校三方便心論一魏吉迦夜譯刻本一冊印刷中考內有缺文,非全書,亦古因明之一。

  校四因明入正理論科會一刻本一冊印刷中科從基師大疏錄出

  編五因明正理門論科會一丘檗刻本一冊印刷中

  校六成唯識論學記二十唐新羅太賢著待印學記誤文太夥難以卒讀,茲輯唐賢諸唯識疏詳為刊定。

  編七因明正理門論釋疏四丘檗待印集唐賢及呂譯集量文疏釋文句,用藕益唯識心要體以利初機。

  校八成唯識論科會十待印科從基師述記文錄出,整理煩亂,缺者據述記文義補之。

  編九因明入正理門論疏鈔十六丘檗待印集唐賢前後記等鈔,基師大疏,文取簡明。

  校十成唯識論略本二待印取略釋三十論文者為略論二卷,以便卒讀,廣論文多不錄。

  備考上編校計十種五十九卷,已付印者五種七卷,待印者五種五十二卷。

  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簡章

  P.270

  定名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

  宗旨保存整理中國歷代佛教遺物為史實之資。

  性質由私人創建,在中央政府曁江蘇省政府正式備案。

  地點江蘇如皋菩提社。

  組織分總務、蒐製、陳藏三大部門。

  職員由創建人互推館長一人總理館務,更由館長敦聘名譽館長一人,並國內外專門學者顧問若干人 。館長於必要時得設中西文秘書各一人,於總務、蒐製、陳藏三部各設主任一人,並部員若干人,悉由館長延任之。

  辦法(一)收羅方法,或用通啟徵集,或派員蒐求;其範圍概括實物、攝影、模造、拓寫等品。

  (二)各類遺物,悉付審查、鑑定、分別整理、並加說明。

  (三)國內分本部、西藏、蒙古、滿洲四大部。

  (四)國外分印度、暹羅、緬甸、安南、錫蘭、朝鮮、日本各部徵集而收羅之。

  (五)收羅成績隨時編印而公佈之。

  (六)總務、蒐製、陳藏各部詳細章程另訂。

  經費由創建人籌定基金,並於政府正式備案以垂久遠,遇必要時得募集捐助。

  附則以上各條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改之。

  至於「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其創立的動機,早在北伐以前,如皋菩提社住持松橋和尚,因該社擁用大量寺產,唯恐革命成功,寺產不能保存,為應付將來時局發展,除將他的徒子若真、純真、

  P.271

  尉真等,送入社會學校讀書,接受新時代知識,並將該社財產撥出部分歸「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所有,作為該館基金。及至他的徒子若真北京大學畢業回來,其他純真、尉真、迦林,都於如皋省立師範畢業。可是這班佛子,經過社會學校洗禮後,名位上仍屬出家比丘,但是却不願再披上如來袈裟,甘守淡薄,形同俗人一般。而以主持「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自居,意欲與菩提社分道揚鑣,過其獨立式新生活—在家佛徒。於是引起該社保守派反對,日後住持金山寺的太滄和尚,即為保守派首領,堅決反對若真等瓜分菩提社財產,以度還俗生活。這一場糾紛,經過如皋縣政府、江蘇省佛教會調處解決:(一)「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財產,仍屬菩提社所有。(二)菩提社改為十方選賢制,廢除子孫制,由潤蓮法師繼任該社住持。松橋、若真等,形同驅逐。自此以後,如皋諸寺,再不敢選送僧青年上社會學校了;一上社會學校,就等於給他增加還俗的資本。

  三、皋東僧伽圖書館

  民國以來之中國佛教,每經社會一次變動,必遭受一次打擊。北伐以前是如此,北伐以後,奠都南京,民國十七年,先有「神佛存廢標準」的風潮,又有廟產興學運動。凡有遠見者,咸知政府,雖未直接頒布命令,禁止佛教僧徒活動,但在間接方面却容許地方土豪劣紳打擊佛教,使佛教僧徒無法高枕。如皋東鄉掘港西方寺範成法師,早年卒業如皋省立師範學校,警覺性頗高,對於佛教前途,憂心重重,乃仿如皋菩提社辦法,就該寺所藏各種經典圖書,及萬有文庫,於民國十九年成立「皋東僧伽圖書館」,其範圍雖不大,足以供給鄉民閱覽,對促進鄉村教育,啟發民智,不無貢獻。

  P.272

  茲將該館簡章附錄於後,以供治近代佛教史者參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節 本館定名為皋東僧伽圖書館。

  第二節 本館以啟發民眾知識、補助社會教育為宗旨。

  第三節 本館館址附設掘港市西方寺。

  第二章 組織

  第四節 本館設館長一人主持本館一切事宜。

  P.273

  第五節 本館內部組織系統如下:

  董事會館長總務部主任文牘股館務會議

  會計股

  庶務股

  編目部主任

  藏書部主任

  流通部主任出納股

  購訂股

  交換股

  出版部主任裝訂股

  印刷股

  發行股

  閱覽部主任美術股

  典籍股

  字畫股

  碑帖股

  新聞雜誌股

  宣傳部主任

  P.274

  第六節 各部主任曁各股股員均由館長聘任之。

  第七節 職員待遇由董事會議定之。

  第八節 各部細則另訂之。

  第三章 董事會

  第九節 本館設董事七人,組織董事會。

  第十節 董事會設主席董事一人,由董事互推之。

  第十一節 董事會之職權如下:

  1擬定本館進行計劃

  2製定預算。

  3審核決算。

  4審議館長提議事項。

  5審議本館職員之建議事項。

  第十二節 董事會每半年開常會一次,遇有重要事故得開臨時會議,均由主席董事召集之。

  P.275

  第四章 各部職員

  第十三節 總務部設主任一人,股員若干人,處理文牘、會計、庶務等事宜。

  第十四節 編目部設主任一人,股員若干人,專司編目事宜。

  第十五節 藏書部設主任一人,股員若干人,司理藏書事宜。

  第十六節 流通部設主任一人,股員若干人,處理圖書出納、購訂、交換等事宜。

  第十七節 出版部設主任一人,股員若干人,處理印刷、裝訂、發行等事宜。

  第十八節 閱覽部設主任一人,股員若干人,管理閱覽及指導之責。

  第十九節 宣傳部設主任一人,股員若干人,專司宣傳,推廣一切事宜。

  第二十節 各部職員每月開館務會議一次,其規則另訂之。

  第五章 經費

  第廿一節 本館經費由掘港西方寺負擔。

  第廿二節 如有熱心人士樂助本館經費或書籍者,極端歡迎。

  第廿三節 本館收支帳目每屆半年須由館長造具決算送交董事會審核公布。

  P.276

  第六章 附則

  第廿四節 本簡章由董事會通過呈報官廳核准備案。

  第廿五節 本簡章如有未盡事宜得由董事會修訂之。

  四、法寶圖書館

  法寶圖書館,係上海名流居士,若葉恭綽、王一亭等集資設立。此館設於上海赫德路凈業社,其所藏佛教經典文物圖書極為豐富,專供高級知識份子,及官商士紳研究佛學參考之用。該館不特儲藏大批佛教經典,而且對佛教經典編印出版,亦有輝煌的貢獻。民國二十年,商務印書館影印日本卍字續藏,及民國十二年,影印磧砂藏,均由該館主動發起,及策劃流通等事宜,並兼辦社會各種慈善及救濟事業。

  由此觀之,北伐前後,佛教僧寺設立諸多新的事業,無論創辦佛學院、或設立佛教圖書館,其目的,都是維護一寺僧侶的飯碗—(寺產),並非真正有志弘揚佛法。唯有在家居士或社會名流集資設立佛教事業,若王一亭、葉恭綽等創設「法寶圖書館」,其畢生精力都用在弘揚佛法,吾輩僧伽能無慚愧?

  註一、見海刊十一、八期

【書籍目錄】
第1頁:蔡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第4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特質
第5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三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成就 第6頁: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護國
第7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一節 元代喇嘛之興起 第8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二節 西方宗教之東來
第9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三節 儒釋思想之融和 第10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四節 經藏開版與西學輸入
第11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一節 清代之喇嘛教 第12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二節 諸宗思想之融和
第13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三節 大藏經之出版 第14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15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五節 居士佛教之抬頭 第16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一節 西方教士之狂妄
第17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二節 傳教事業之發展 第18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三節 查還教堂與迫害佛教
第19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四節 太平天國之荒謬與義和團之反動 第20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第21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二節 自動興學與自保寺產 第22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三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第23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一節 改革金山與革新運動 第24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二節 保護寺產與教團組織
第25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三節 三大革命與革新僧制 第26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四節 管理寺廟與信仰自由
第27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佛化思想 第28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六節 以佛法調和東西文化
第2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一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0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二節 危亡中的佛教救星
第31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三節 破除迷信與摧殘佛教 第32頁:第四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節 各省寺產遭受宰割之紀錄
第33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五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4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六節 召開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
第35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七節 中國佛教會獲准成立之經過 第36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八節 名流居士製造糾紛
第37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九節 如何健全佛教會組織 第38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節 政府無意保護佛教
第3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一節 假興辦慈善公益之名與扼殺佛教之實 第40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一節 叢林制度的由來
第41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二節 僧教育之開創 第42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三節 僧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第43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一節 「佛教學苑組織大綱」之駁斥 第44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二節 教育部為辦僧學事覆內政部咨文
第45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三節 如何健全僧教育制度 第46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四節 如何健全「佛教學院」組織
第47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一節 佛教宣傳刊物之發行 第48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二節 佛教弘法團體之設立
第49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三節 佛教經藏開版事業 第50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第51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一節 世界佛教聯合會 第52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二節 中日佛教代表會議
第53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第54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第55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五節 東亞佛教大會 第56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六節 世界佛化大學之計劃
第57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一節 華北佛教之革新 第58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二節 佛化新青年運動
第59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三節 北京佛教會發表宣言 第60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四節 華北佛教之發展
第61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五節 華北佛教事業中衰 第62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一節 朱子橋將軍與西北佛教
第63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二節 康寄遙居士與西北佛教 第64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三節 巴利文學院之設立
第65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毀滅佛教之馮玉祥 第66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建河南佛教
第67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三節 籌辦河南省佛學院 第68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四節 澤被中原兩大師
第69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五節 戴院長倡修白馬寺 第70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第71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整雲南佛教 第72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一節 唐以後漢藏之關係
第73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第74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第75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四節 西藏內部派系紛爭 第76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第77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六節 中央對班禪大師之倚重 第78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七節 中央對章嘉大師之尊重
第79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第80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九節 中央對諾那大師之優禮
第81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十節 佛教與邊疆民族之文化 第82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一節 我國密教之傳承
第83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二節 唐密法脈之重返 第84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三節 權田雷斧與王弘願
第85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四節 談玄與台密 第86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五節 弘揚藏密之尊者
第87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六節 入藏求法之漢僧 第88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七節 漢藏文化之溝通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3 9:33:23
真好我一直在找這本書但是會有下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