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

更斷餘疑

[日期:2010-08-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阿難即從座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於大眾中。重復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細開示。

「阿難」聽見釋迦牟尼佛這樣吩咐他,於是乎「即從座起」:從他那個座位就站起來。「聞佛示誨」:他聽見佛所開示這種的教誨,「頂禮欽奉」:就向佛叩頭。阿難這回可沒有哭,以前哭了那麼多次,這回不哭了,吃飽了。好像小孩子吃奶似的,吃飽了,他就不哭了。你看那個小孩要糖,有糖了,也就不哭了。這回阿難也是得到甜頭了,吃到甜東西了,所以也就不哭了。頂禮欽奉,頂禮恭恭敬敬地奉持這個楞嚴大定的法門。

「憶持無失」:憶持這個〈楞嚴神咒〉,一個字都不錯,一個字也都不漏,字字清楚,句句明白,口誦心惟。口裏在念,心裏就想這個咒,身上就不造惡業,身、口、意三業清淨誦持〈楞嚴神咒〉。

「於大眾中」:他在大眾裏邊,「重復白佛」:可是大家不要誤會,阿難這個於大眾中重白佛言,並不是說想出風頭,想要叫大家看看他,不是的。是怎麼樣呢?他為眾生來求法,他不是為他自己,而是想到你我現在,他這些個同參道友。他說:「在美國將來有一個法會,有一個人講《楞嚴經》,那麼那些個人或者不太了解,我現在再給他們請一請法。」所以我們應該多謝阿難。

「如佛所言」:好像佛所說的「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在色、受、想、行、識這五陰的相裏邊,有五種的虛妄,那麼這個就是本來的妄想心。這五種的虛妄,每一種就有十種的魔。「我等平常」:我們現在大眾在平時日用中,「未蒙如來微細開示」:我們從來就沒有聽過佛講出來這麼微妙的道理,開示我們,令我們簡直是得未曾有,身心泰然,身心都安泰了。

又此五陰。為併銷除。為次第盡。如是五重。詣何為界。

「又此五陰,為併銷除,為次第盡」: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的陰,是一起同時就可以銷除了,還是要一點一點地、有次第地,好像一重一重地銷除呢?「如是五重,詣何為界」:像這樣子這五陰,它們以什麼做它們的一個邊界呢?做它們的一個界限呢?

惟願如來。發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明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惟願如來,發宣大慈」:我現在惟獨就願意如來,發揚而宣露出你這個大慈悲心。「為此大眾」:為這在會的大眾,「清明心目」:清,就是清理清淨了;明,就是明白了。清淨什麼呢?清淨心目。心若不明白,也不會修行;眼睛若看不清楚,要是有一些個染污在眼目裏頭,這也不會清淨的,所以要清淨大眾的心目。

不單清淨大眾的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以做末世,就是現在你我這個時候。一切眾生,你看看,所以我說包括你、我、他都在內,這一切眾生嘛!你、我都在一切眾生之內,他也沒有跑到眾生之外去,所以你我他都在這個裏頭了。我說這個你我他,也就是你我他誰都有了;也就是一切眾生。你想跑到外邊去,也跑不了的。

你說:「我不算數,我沒有在這一切眾生之內!」

那你是個什麼?你說!你想跑也跑不了的。真所謂「插翅難飛」,除非你跑到月球去。跑到月球也還是眾生嘛!也不能變一個名,所以你就乖乖地承認,自己也就在我們這個團體之內就好囉,不要跑了。

乖乖的,懂不懂?乖乖的就是不要耍脾氣,不要發魔氣,不要覺得心裏總有點放不下,不要心裏總覺得「吱吱喇喇的」那麼難受。吱吱喇喇的,這是中國北方的土話。好像烙餅烙得糊了,它吱吱喇喇,這吱......喇......那麼一叫,心裏吱吱喇喇的難受。

所以「作將來眼」:做我們將來的眼睛,也是做我們的眼睛。你看,你看!這個風水到這兒還沒有停止呢!這個將來眼,要到將來,將來是什麼時候呢?就是還沒有到來那個時候。沒有到來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就是未來的時候。未來是什麼時候呢?未來就是未來的那個時候。

講得你們聽得怎麼樣?聽得妙不妙?是沒有意思?是有意思?你們這麼笑,把他們笑得糊塗了,說:「講的什麼?你們這麼笑啊?」那聽不懂中文的人呢,又著急了,啊!Quickly,translation!(趕快,翻譯!)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生死。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佛告阿難」,在「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這個境界上,這個境界是什麼樣子呢?就是那個精真妙明、本覺的圓淨,就是這個樣子,「非留生死及諸塵垢」:這裏頭沒有生死的,生死在這個地方是留不住的。

不單生死留不住,這個精真妙明、本覺圓淨,塵垢也沒有了。這個是什麼?這就是如來藏性,就是真如的本體,也就是你我共有的佛性。不是你有,我沒有;也不是我有,你沒有。大家都是一樣的,就是在這個地方,就是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這個裏頭一塵不染,一法不立,什麼都沒有的。你要是能返本還原,返到這個地方,那時候你也沒有無明,也沒有婬欲,也沒有貪欲,也沒有這個癡心妄想,什麼都沒有了,乾而潔淨。所以我們現在修,就是想回到本有的那個地方去,如果沒有那個地方,人人都不要修了。

「乃至虛空」:我們人人都見到這個虛空,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皆因妄想之所生起」:虛空就是在我們那個妄想裏邊生出來的。

由這個妄想,而有五陰,又有五濁,又有六結,生出種種麻煩的東西來,這就是沒有事情來找事情幹。為的什麼呢?就因為你沒有工作了,要找一點工作。找一點工作,你若有代價也可以;可惜越做這個生意越虧本,給人家去打工,越做是越虧本。好像做生意似的,越做越虧本。虧來虧去,虧得把你這如來藏性,就壓到五陰山的底下了。於是乎就被六根、六塵這些個土匪據為己有了,他們就佔據五陰山,做他們的巢穴了,各處去搶東西、打家劫舍,你看你招賊窩匪到現在!

先先你做生意,做得蝕本了,然後現在人命又揹上了。你這些個土匪各處去打家劫舍,焉能不殺人呢?就殺人!所以你這個自性壓到五陰山底下,就有六根、六塵這些個土匪各處去打劫。明白嗎?你明白這個道理了,我這一堂經就沒有白講;沒有明白嗎?沒有明白,要慢慢去學。

斯元本覺。妙明精真。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達多。迷頭認影。

「斯元本覺」:這個根元,一法不立、一法不生、精真妙明、本覺圓淨,是一個根本的本覺。「妙明精真」:這種由本覺發明這個妙明精真。「妄以發生」:由這個時候就依真起妄了,在如來藏性上,生出這種妄。「諸器世間」:所有的有情世間,就是眾生;諸器世間,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

「如演若達多,迷頭認影」:好像這個演若達多,迷頭狂走一樣。他一早起,一照鏡子,看著鏡子裏邊這個人,有鼻子、有眼晴、有耳朵,又有嘴巴。他說:「噢!我怎麼沒有頭呢?鏡子裏這個人有頭,我怎麼沒有頭呢?」所以就怖頭狂走,各處去跑,找他的頭。你說他這個頭丟了沒丟?

演若達多以前講過了,你們還記得嗎?不記得就去想一想,若記得就講出來,演若達多倒是怎麼個樣子,倒是怎麼樣一個人?他是個聰明人,是個愚癡人?是個有頭的人,是沒有頭的人?如果你說那是沒有頭的人,你看見會不會認為他是個怪物?你想一想!

            ※            ※            ※

今天是我們在座這些人新生命的開始,既然是新生命的開始,我們必須要洗滌身心,把以前那些個不清淨的東西都放下。以後拿起來的東西,都要清淨。所謂清淨,就是沒有貪、瞋、癡、慢、疑這五鈍使。你若能把這五鈍使沒有了,這就是清淨了。

那麼今天受這個戒,這是在美國這國家,在美國人裏頭,可以說是第一次,空前未有的,所以你們都是一些佛教的先進者。先進的人,沒有什麼好處,要吃苦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你以前沒有,因此你也不知道怎麼樣去做,有時候就矇頭轉向的,東西南北都不知道了,做了錯事,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呢?根本就不明白,也沒有地方去學。

日本的佛法,雖然傳到美國來很久了,可是日本的佛法是一種化學的佛法,非常的化學。所謂化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虛無飄渺的,他們所行的,你說是佛法嘛,又不像佛法;你說是世間法嘛,他又說他是佛法。所以簡直地認不清它是個什麼?換一句話說,它可以說是四不像,似驢非驢、似馬非馬、似牛非牛、似羊非羊,不知道是個什麼!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根本也就沒有什麼根據。

好像現在一個高麗的和尚,說他是曹溪派,你說你高麗怎麼能生拉硬拽,把這個曹溪派拉到你高麗去了呢?這簡直不是盡掛羊頭賣狗肉嗎?掛著曹溪水的招牌,賣他高麗那個地方的沙和泥土,一點水都沒有。一點水都沒有,這你怎麼能叫個曹溪?我並不是想要說這種的話,我看這一切的人太可憐了,以盲引盲,他說他是曹溪的,這些個聰明的美國人也跟著變成曹溪了。究竟曹溪怎麼個來源?他都不知道。曹溪是在什麼地方?那個地方怎麼個樣子?不知道!這真是硬貼狗皮膏藥。啊!硬往這個身上貼狗皮膏藥,真是可笑。貼膏藥這個話,美國人恐怕不懂。

你們現在受到正宗佛教的戒律,正宗的佛法,不是那種旁門左道,藉道騙財,說我傳給你個法,你給我六十五塊錢!不是的。我現在傳給你一個衣,你給的錢,不是給我的,是給你那個衣的錢。那個衣是要買的,是不是啊?

現在你搭著這個衣,以後每逢任何的法會,都應該搭著這個衣。搭這個衣表示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那麼現在我們這個法會,明天就圓滿了,以後有什麼法會,搭衣的人要在前面站;沒有搭衣的人,就單單穿著袍的人,要在後邊站。那麼受戒年頭多的人,也是站到前邊;初受戒的人,站到後邊,這是佛教的一個次序。

今天恭喜你們各位,在這三個多月的期間,已經圓滿你們的學業。學業圓滿了,可是你們的工作要開始了,什麼工作呢?要去把世界整個人類的痛苦解除了。因為人類的痛苦,必須要有人幫忙,然後才能解除。人類的痛苦,不是單單某一個國家有,是整個世界的人類都有痛苦。那麼必須要有大智慧的人,來提醒每一個人這種痛苦,然後他才能知道尋求一種真正的快樂。

人類最大的痛苦是什麼呢?就是人類有一種貪心。有貪心,這是最苦惱的;有瞋心,也是最苦惱的一件事;有癡心,也是最苦惱的一件事。貪瞋癡這是三種毒藥;這三種的毒藥,每一個人都認為它是最好的朋友,所以和它就不脫離關係。為什麼他不脫離關係?就因為他沒有明白。若明白了,那麼人類的痛苦就沒有了。

這一次這楞嚴講習法會,由七月十六號開始,每一天由早晨六點鐘到晚間九點鐘,這樣不停地來修行,不停地來學習。這三個多月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可是現在這個寶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寶貴的學業也學到你們身上了。你們要把所學的佛法,告訴整個世界,令世界上的人都離苦得樂,得到真正的大智大慧。不要再去做一些個愚癡的事情,不要再去做一些個對人類無益的事情。

在整個世界上,這一次可以說是佛教的第一次。所謂空前未有——從來就沒有的。因為講經的時間是很多,可是沒有這樣一天到晚不休息地這樣去做。你們現在把所學的這些佛教的道理,去成就整個世界上在苦海裏的人,令他們統統都離苦得樂,早成佛道,這是我所希望的。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這個「度」字,讀ㄉㄨㄛˋ,同「墮」音。這一段文是說,我們這妄念的因緣。那麼什麼叫因緣呢?這個人不明白因緣,就惑為自然了,落到自然外道裏邊。所以才說「妄元無因」:妄想它的根元沒有一個基礎。沒有基礎,就是沒有一個體性,所以這叫妄元無因。「於妄想中」:在這個妄想裏頭。

關於妄想,有人問我:「什麼叫妄想?」

我說:「你現在問的妄想就是妄想。你現在問的『什麼是妄想?』就是妄想。」

這個妄想你到什麼地方去找?它有沒有一個根?過去就沒有了。妄就是虛妄,虛妄就是沒有實體的一個東西。說是一個東西,已經不合這個題目了,根本就沒有個東西,所以也不能說它是個東西了。

那麼在這個妄想裏頭,「立因緣性」:你就妄立說它是有一種因緣性。「迷因緣者」:你有一種因緣性,你若明白因緣,還沒有毛病;可是這迷因緣者,根本就不明白什麼叫因緣。說是:「那麼,法師你講這個因緣究竟是什麼?」

這前邊講了很多了。這個因緣就是破外道的一種法,是小乘的一種法。既然是小乘的法,本來沒有什麼深妙的道理,就是因緣——如是因、如是緣。那麼不明白因緣的人,就「稱為自然」:就稱這個因緣就叫自然了。所以他就是囫圇吞個棗,把這個棗囫圇吞了。什麼叫囫圇吞個棗呢?這個棗,或者你們聽不懂,就是囫圇吃個蘋果,這個蘋果你也沒有嚼,也沒有咬,就囫圇個吞下去了。究竟什麼滋味,那不知道。所以這個迷因緣的、不明白因緣的,就稱為自然,這是外道的一種理論。

「彼虛空性」:現在也不講因緣,也不講自然,現在講它那個虛空去了。虛空是什麼呢?「猶實幻生」:虛空也是從你那個妄想裏頭生出來的。前邊文殊師利菩薩那偈頌不是說過:「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這個空在大覺性裏邊,好像海裏一個水泡沫一樣,所以它是由妄想生出來的。

「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什麼叫因緣?什麼叫自然?因緣和自然,這兩種的說法,都是以一切眾生這個妄想心去推度、想像出來的,都是由妄想生出來的。我說的不知道對不對?不過你們想一想看。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阿難,知妄所起」:你知道這個妄想怎麼樣生起的?怎麼樣有的?從什麼地方來的?你知道嗎?「說妄因緣」:你知道這個妄想從什麼地方來的,你才可以真正說這個妄的因緣。

「若妄元無」:那麼本來就沒有一個妄,「說妄因緣」:你再說這種妄想的因緣,從什麼地方說起呢?「元無所有」:因為這個妄沒有體性,既然沒有這個體性,這個妄就元無所有,一無所有,什麼都沒有的,是諸法空相。既然沒有這個妄元,它沒有根本,「何況不知」:何況你又不知道呢?「推自然者」:連因緣都不知道,就推究是一個自然,這就落於自然外道,那又怎麼可以呢?是不可以的。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是故如來」:因為上邊所講這個道理,所以怎麼樣子呢?所以如來「與汝發明」:我給你講,為你發揮明白,告訴你。告訴你什麼呢?「五陰本因」:色、受、想、行、識這五陰的本因是什麼?就是妄想,五陰的本因就是妄想噢!

這個妄想,你若追究它,它沒有自體的,五陰就是它的一個母親,從那個地方來的。從哪個地方呢?就是從妄想那兒來的。五陰也是從妄想那兒來的,妄想也是從五陰那兒來的。這是依真起妄。

「同是妄想」:所以前邊我沒講嗎?這五陰山就把你壓住了,又有了六賊,就在那個山上招兵買馬、聚草屯糧、打家劫舍、無所不為。這五陰山把你這個如來藏性遮蓋著,露不出來了。單單有個五陰山,還不要緊,又來了六賊。六賊在那兒就做土匪,土匪周圍去打家劫舍,所以就把如來藏性給埋沒到裏邊了。你若能把這個六賊、五陰都降伏了,那你如來藏性也就顯現了。【註四○】

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

釋迦牟尼佛說:阿難,「汝體先因父母想生」:為什麼說是情呢?卵因想生,胎因情有,阿難也是胎生,並不是卵生。所以說想生,這個想就是個情字。

往粗了說,就是妄想;往深一層說,就是個想;再往深了一層說,就是個情。這先因父母這個情生,怎麼說是情呢?父親母親因為有這種欲心、情欲,所以就發生一種男女的問題。於是乎就有了小孩子,這豈不是因情而有的呢?

「汝心非想」:雖然你父母因為有情想,而有這種男女的問題,那麼你在中陰身的時候,如果你沒有一種愛父憎母,或者愛母憎父的這種情感,也不會有你這個身體的。所以在你的中陰身的時候,也是有這種情想;有你這種情想,所以你這中陰身才來投胎。

「則不能來」:你要是沒有情想的話,你就不會來投胎的,不會有你這個身體的。這是一定的道理,你想不承認也不可以的。則不能來,你看「則不能來」這個語氣說得很決定,這是決定辭。就是你若沒有情想,就絕對沒有你這個身體,則不能來。這個是怎麼樣?「想中傳命」:就是由這情想而傳續——傳承接續——你這個生命。

你有生命,都是由彼此的情想互相傳遞而有的,所以這叫想中傳命。傳命就是繼續的意思,繼續你的生命。你有這個想,才能繼續你的生命;如果你沒有這個想,你生死就了了。所以想陰斷的時候,遠離顛倒夢想,一切的夢想都沒了;你若妄想沒有了,生死也就了了。為什麼你有生死呢?就因為你妄想太多了,前念滅、後念生;後念滅、後念又生,生生不已,如水波浪,川流不息。所以這川流不息,也就是想中傳命的道理。

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

《楞嚴經》這個哲理,講得是最徹底了,這是究竟的哲學,究竟的真理。可是究竟的真理也就是究竟的妄想,你不要把這個就說是究竟真理了。我說的這個真理,就是他講就有這個情形。這個情形從什麼地方來的?從妄想那兒來的。所以,我說它具有究竟的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從什麼地方來的?從妄想那兒來的。你說出妄想,它就有了;沒有妄想,就沒有了。

「如我先言」:阿難,像我以前告訴你的,記得嗎?告訴你什麼?「心想醋味」:你心裏這麼想:噢!這個醋啊,真酸,嘖!嘖!真酸。這個酸梅呀,噢!酸哪!一吃我這牙都倒了,也軟牙了。你這樣一想的時候,這口裏口水就出來了,這樣一想酸哪,「口中涎生」:口裏就流口水了,這個口水不是饞出來的,而是想這酸味想出來的。所以無論誰,不要妒忌人,妒忌人在中國話就叫吃醋,不要吃醋。一吃醋就有酸味了,口中涎生。

「心想登高,足心酸起」:心裏想登高,這足心這個痠味又起來了,足心就發痠了;發痠了,腳心也軟了;腳心軟了,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要跌到那個萬丈懸崖裏去了。你說危險不危險哪?「懸崖不有」:這個懸崖不是有的,只是心裏這麼想一想;心裏這麼想一想,這足就發痠了。以前想酸梅、想醋,是嘴酸;現在想懸崖,他腿痠了,足也痠了。你說這個足怎麼也會痠呢?

有一個人就講了:「我知道了,法師你不要講這個道理了,我已經明白了,我已經開悟了。」

開了什麼悟呢?「你前面所講的那個六根互用,每一根都有六根的作用,所以現在腳也會吃東西了,所以它就痠起來了。」真是這個樣子?啊?我不相信你這個開悟。你開這個悟,為什麼我不相信呢?我還沒有開這個悟呢,你就開了這個悟?那沒有這個道理的。這個道理,我不承認的。那怎麼樣子呢?因為這就是個妄想,這個腳並不會吃東西,也不會聽東西,也不會看東西。六根互用說是眼、耳、鼻、舌、身、意,並沒有一個腳,所以你開的這個悟,我絕對不承認的。

懸崖不有,「醋物未來」:那麼懸崖也不是有的,這個醋物也不是有的,只憑你一個妄想,嘴也流涎了,足也痠軟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如果你這個身體不是由這個虛無的妄想來的,和妄想做朋友,做同類,「口水如何因談醋出」:如果你這個身體不是由妄想、由這個情想而有的話,那麼你口裏流的口涎、這個口水,為什麼我和你一講這個醋,它就會出來?講這個醋,這只不過講一講,並不是真有這個東西。講一講,這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為什麼它酸味就出來了?就覺得口裏也酸溜溜的,腳上也痠溜溜的。這麼樣子,你想不承認是妄想來的,可以嗎?不可以的,那是從妄想來的。

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

「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因為上邊所講這個道理,所以你就應該知道,你現在這個色身,就是你這個身體,「名為堅固第一妄想」:雖給它起個名字說它堅固,只不過是個名而已,其實這就是由你第一個妄想,由這色陰而造成的。

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

「即此所說」:就是上邊我所說的這一段文。說的什麼呢?「臨高想心」:你做這麼一個妄想,想自己站在那個萬丈懸崖上,就是這個妄想的心,「能令汝形」:它就可以使令你自己這個身體,「真受酸澀」:就這麼講一講,想一想,啊!你這個腳上就覺得痠,又覺得澀了。

什麼叫澀呢?這個澀就是不光滑,就覺得很痠澀的,就覺得這個腳好像站不住了似的,要跌倒要跌倒那麼樣子。你走到那個萬丈懸崖上去,往下一看,噢!看不見底,這個腳心就發軟了,即刻就是不向下跌也要向下跌了。這什麼道理?就因為你這個妄想做成的。你若沒有這個妄想,同樣的路,你在平地上走來走去,走多少路,這個腳心也不發軟,也不發痠的。

你走一個獨木橋,底下看著那個水流得清流湍急,噢!這一掉下去,就沒命了,就會被水淹死了。不想,沒有事;一想,這個腳就即刻邁不動步了,就軟了。邁不動步,就跌下去了,這個就是你這一想的關係。你若沒有這個妄想,閉著眼睛往前走,不知道有這麼個獨木橋的時候,反而沒有事。那說我閉著眼睛走獨木橋試一試,那也一樣掉到裏頭去,因為什麼呢?你看不著,一腳就踩不住那個獨木橋了。所以你看見,你若一打妄想,一知道下邊是清流急湍,這個水流得很急,你也就生恐懼心了;你要是閉著眼睛走獨木橋,也一樣掉到水裏去。

所以不要睜著眼晴打妄想,也不要閉著眼晴死妄想。你若閉著眼晴死妄想,那也是行不通的,所以要緊的就在這個地方。你也不要閉著眼睛死妄想,怎麼死妄想?把那個妄想死了。你睜著眼睛打妄想,生出這個妄想,也一樣腳心發軟;你閉著眼睛也一樣掉到萬丈懸崖裏去,所以閉著眼晴,這也不是一個辦法。因此,最難的就是在這個地方,怎麼樣呢?你最好就是不打妄想,那就沒有事情了。

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

「由因受生」:因為你受這個生,才有這個身體,「能動色體」:你這個色身,有色質的這個形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你現在這個現前,順著有益的事情,你就歡喜;有損害你的事情,你就不歡喜。「二現驅馳」:這兩種的妄想互相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虛,是不實在的;明,就是光明。但是這個光明是不實在的光明,這就是你這個虛明,你第二種的妄想。

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

「由汝念慮,使汝色身」:因為你這種的妄念,役使你的色身。「身非念倫」:身並不是這個念。身和這個念不是同類的,可是它們為什麼互相有一種的感覺?「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為什麼你起一個念,你的身就隨這個念來使用?被這個念來支配?

「種種取像」:在種種的取像裏邊,「心生形取,與念相應」:你心生一個念,形就想去取這個東西,身和念是相應的,是一致行動的。你的身為什麼和念就會一致行動呢?什麼叫做念?念是想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念......,這個念就是一念。

在《仁王護國般若經》上說,一念裏邊,就有九十個剎那。剎那是很短很短的一個時間。「在一剎那裏邊,就有九百個生死。」有九百個生死,也就是九百個生滅。所以才說:「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你若能一念不生,就全體現。什麼全體呢?就是全體大用,也就是如來藏性,你本有的家珍,本地的風光,本來的面目現前了。六根忽動被雲遮,你六根稍微一起的時候,就被雲遮住了。所以才說修道的人能到一念不生,那時候鬼神都沒有辦法你了。

你若能一念不生,就能一念不死;若不能一念不生,也就不能一念不死。這個地方很要緊的,你若把這個地方明白了,一念不生,你全體現了;你六根再一動,就又被烏雲遮上了。

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

「寤即想心」:寤,就是醒著。前幾天我不是講過莊公寤生?他媽媽因為他寤生,遂惡之,就討厭他。愛共叔段,她歡喜第二個兒子——共叔段。欲立之,她想立共叔段繼承父位,所以武姜左一次右一次向武公請命,說是叫小兒子繼位,不要大兒子繼位。可是鄭武公不准,所以還是莊公立了。莊公立,武姜就叫共叔段去造反,結果也失敗了,這就是那個寤生的故事。這個寤就是沒有睡覺。寤即想心,醒著的時候,就是想陰當權的時候。

「寐為諸夢」:你要是睡著了,這就是夢,這個想陰就會有夢,會變夢。以前講到想陰的時候,不是說他這兒睡著了,旁邊在捶衣服,擣衣舂米的,他就聽這是撞鐘,或者敲鼓?也就是這個想陰。他睡著了,就有這種錯覺。

「則汝想念,搖動妄情」:那麼在夢的時候,你這個想念搖動,就知道撞鐘擊鼓的這種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這個名字就叫融通。融通就是融而通之,通而融之;就是互相合作。我告訴你,無論醒著,或睡著了,這想陰,現在的名詞就叫互相合作。互相合作就是通融,這叫想陰的妄想,這是第三想陰。

化理不住。遲運密移。甲長髮生。氣消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

「化理不住」:這就是行陰。行陰像水波浪似的,那麼川流不息,它不停止的。也就是前念生,後念滅;後念滅,後念又生,這麼互相生滅。化理不住,這種變化的道理不停止,總是這樣地去工作,不停止、不休息。「運運密移」:運,就是運轉的意思。運轉運轉就川流不息,密移是你看不見,它這個是很輕微的,在你不知不覺地,它就搬了家了;你不知不覺地,它就變了樣了,這是運運密移。

什麼運運密移呢?好像「甲長髮生」:什麼叫甲呢?甲就是指甲。指甲你兩天不剪,它就長得有這麼長;這三天不剪,它又長一點;四天不剪,它又長一點。它一天比一天長,一天比一天長,可是它怎麼樣長呢?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長多少?你知道不知道?它怎麼長出來的?你知道不知道呢?這個甲長——長啊,就一天比一天長。髮生,你我這個頭髮一個月不剪,大約就有四分長。一個月不剪有四分長,你知道它一天長得多少呢?也不知道!說那我可以統計一下,你統計,這不一定是正確的,你用電腦算術機算一算,看一看它知道不知道?

「氣消容皺」:氣一天比一天就衰敗了,這叫氣消。好像青年的人,天真活潑;壯年的人就壯;老年的人,這氣就消了。消不是沒有了,就是衰敗了。容皺,這個容也雞皮鶴髮了,面貌也老得不得了了,再想裝一個後生的人,裝一個年輕的人,也做不到了。你就怎麼樣化妝,八十歲的人也不能變成二十歲的男子,所以這叫容皺。

「日夜相代」:這個甲長、髮生、氣消、容皺,白天晚間都一樣工作的,它不停止它的工作,真是比鐘錶都勤力。鐘錶有的時候你不上鏈,它會停止呢;這個你不要給它上鏈,它也一樣地工作。除非死了,死了就不工作了。「曾無覺悟」:它就這樣日夜相代——日夜來摧你,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死了再生,生了再死,這叫死死生生,生生死死,永遠都不覺悟。永遠在這裏頭迷迷糊糊地,糊塗而來,糊塗而去,這就是行陰的一種妄想。

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

「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你這個身體甲長髮生,氣消容皺,你若說這個指甲不是你的,它怎麼在你身上長長呢?你說這個頭髮不是你的,它怎麼在你頭上長長呢?你說這個氣不是你的,怎麼你覺得氣不足,就衰弱了呢?你這個面如果不是你的,它怎麼會皺呢?你說這個容皺也不是你的,那麼你的面怎麼會自己皺呢?它怎麼會在你身上變化呢?如果不是你的,怎麼你這個身體會遷變呢?會由少年的時候就搬到中年的時候,由中年的時候又搬到老年的時候,由老年的時候又搬到死的時候。所以你不能說,不是你的。

如果這不是你的身體,汝必非真,那你就不是真的。「如必是真,汝何無覺」:若說一定是你的,你怎麼不知道呢?你為什麼一點感覺都沒有呢?甲長,你也沒有感覺;髮生,你也沒有感覺;氣消,也沒有感覺;面皺,也沒有感覺,你也不知道哪一天,它就變了樣了。

這是兩邊都給破了。你說是你的,也不對;說不是你的,又不對,這都不對了。那麼你說這怎麼辦?就是妄想!就是在這個地方,由妄想造成的。

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

「則汝諸行,念念不停」:你的行陰,它也是念念不停的。「名為幽隱第四妄想」:這一種念念不停,不容易覺察得到的,它有微細的動相。幽隱,你不容易覺察得到的這種變化。變化密移,毫無感覺,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就是第四種行陰的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恆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

「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恆常者」:在你這個精明的時候,湛清而不搖動這個地方,這個名字如果叫它恆常的話,「於身不出」:那麼在你身上不會有「見聞覺知」。「若實精真」:假設若真是精真的話,「不容習妄」:就不會有這個習氣和妄想發生了。

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忘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

「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忘俱無」:有什麼原因呢?你在以前看見一個很奇怪的東西,經歷不知道多少年歲,這個憶也沒有了,忘也沒有了。你若有個忘,說我把什麼事情給忘了,那還有個記憶呢。你現在憶忘俱無,也沒有記,也沒有忘了。

「於後忽然,覆睹前異」:以後,忽然又看見以前所看過那種奇怪的東西,「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在這時候,你就想起來了,啊!以前怎麼樣記憶的,怎麼樣遇到這個奇怪的東西,那時候怎麼樣見的,一點都不會忘的。

「則此精了」:這個能回憶以前的這種精了,「湛不搖中」:在湛清不搖的裏邊,「念念受熏」:在這裏邊念念有這種熏習的情形,「有何籌算」:怎麼樣子算計算計呢?怎麼樣想一想啊?怎麼就已經忘了這個事情,然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會又想起來了?那麼沒有再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已經忘了,想不起來了;過到了之後,又隨著就想起來了。

這是有何籌算呢?誰給記的賬呢?誰給算計的呢?由這個證明,在你八識田裏邊記得,不過你說忘了,於是乎就想不起來了。那麼你幾時再見著它,就又回憶起來。這並沒有一個人給記上賬,就是在八識田裏邊,天然地在那兒存在著。

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

「阿難當知」:阿難,你應該知道,「此湛非真」:前邊湛不搖中,這個湛不是真的,「如急流水」:怎麼說它不是真的呢?就好像急流水,它那個水流,「望如恬靜」:你看著它好像沒有波浪似的,沒有流。可是「流急不見」:它那個水流因為沒有波浪,它流你也看不見。「非是無流」:不是沒有流,它是流,你看不見,只是它沒有波浪而已。前邊是行陰,現在是識陰,這個識陰裏邊,「若非想元」:假設不是妄想的話,「寧受妄習」:沒有妄想,就不會受妄的習氣來熏它了。

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

「非汝六根,互用開合」:如果不是到你六根能互用開合這種境界,這種程度,「此之妄想,無時得滅」:這個妄想,沒有時候可以滅的;除非你到六根互用的境界上,這個妄想就消滅了。

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故汝現在,見聞覺知」:所以你現在這見、聞、嗅、嚐、覺、知,這種六根的知覺性裏邊,「中串習幾」:中間串合著習幾,就好像用繩串起來一樣。習,是習氣;幾,是幾微,最微細的這個地方,就是你不容易覺察得到,不容易看得見的。「則湛了內」:就在你湛了這種性內,「罔象虛無」:罔,你說它有嘛,它又沒有;象,你說它沒有嘛,它又有。這一種虛無飄渺的情形,「第五顛倒」:這就是第五種的顛倒「微細精想」:這個微細不容易覺察得到的境界。精想,這種妄想也是很細的,也是很不容易覺察到的。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

「阿難」,「是五受陰」:這五種的受陰——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的陰,你都有領受的這種情形。「五妄想成」:所以五種的妄想,也就發生出來了。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惟色與空。是色邊際。惟觸及離。是受邊際。惟記與忘。是想邊際。惟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你現在想要知道五陰這種妄想,每一個陰它的界限是淺?是深?是怎麼個樣子?它的邊際在什麼地方?我現在告訴你。「惟色與空,是色邊際」:惟色而對空,就是色的邊際。「惟觸及離,是受邊際」:這個觸塵和離,就是受的邊際。「惟記與忘,是想邊際」:惟這個記和忘,是想的邊際。「惟滅與生,是行邊際」:惟滅和生,是行的邊際。「湛入合湛」:你清淨又合清淨,「歸識邊際」:這就是歸八識的邊際。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此五陰元」:這五種陰的根本,「重疊生起」:它重複而重複地疊生,生了又生,這樣地互相循環,互相幫助。

「生因識有」:那麼這生就因為識才有的。「滅從色除」:滅就從色除。怎麼會滅呢?因為有色。若滅色,它就歸空,這所以滅。生,就由識生出來的;滅,就由形色而滅。

理則頓悟。乘悟併消。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理則頓悟」:在理上來講,這個道理你很明白了,可是「乘悟併銷」:乘(同「秤」音),就是這種乘除的方法。你悟了,也沒有這個乘,也沒有悟了。理則頓悟,乘悟併消,你若明白這個理了,那麼你就連悟都消了。「事非頓除」:在理上講,你是悟了;在事相上講,你還要「因次第盡」:你要好像脫衣服似的——脫了第一層,又到第二層,然後脫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註四一】你在事相上要由次第而盡——次第沒有了。這個理你是明白了,但是你還沒有修呢。還要修,才能把這五陰都破了。

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

「我已示汝」:我以前已經告訴過你,「劫波巾結」:我用那個巾結了六個結。

「何所不明,再此詢問」:你怎麼還不明白呢?還來這麼向我多問,又這麼囉囉嗦嗦的。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汝應將此」:阿難,你應該將這種的「妄想根元」:這個妄想生出來的根本來源,「心得開通」:令一切的眾生都明白、了悟這個道理。

「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你再把這個道理,傳給將來末法的時候,這一切修道的人。「令識虛妄,深厭自生」:令他們也都知道這虛妄的妄想,是他自己生出來的,令他很明白、很了悟,知道這種妄想的來源和它的脈絡,而生一種厭惡的心。「知有涅槃,不戀三界」:令一切的眾生知道有涅槃可證,不留戀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火宅了。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蓮池大師是中國很有名的一位法師,他出家了,還總想回家看看他太太。左一次、右一次,看了很多次。他太太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一想自己的丈夫出家也不修行,還有這一種的情愛放不下,老回到家裏來,這不是一個好辦法。於是乎她就在進門的地方,挖了一個坑,上邊用蓆子之類的東西遮上。這個坑裏邊放的什麼呢?就放它一些個火。

那麼蓮池大師有一次又回來了,一邁步,就掉進這個火坑裏了,他說:「啊!妳這兒怎麼弄個火坑呢?」

他太太說:「你知道是火坑,為什麼你還回來?」這一句話,他開悟了,以後再也不回來了。

這也就表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都不是安樂的地方,就好像火宅那麼樣子。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假設有這麼一個人,在十方世界所有的虛空裏,裝滿了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這七種的寶物,「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拿它來奉上供養無量無邊微塵那麼多的佛。

「承事供養,心無虛度」:又叩頭、又禮拜、又供養,這個心沒有一時一刻空過了。

「於意云何」:在你的意思裏怎麼樣呀?「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這個人用這麼多的七寶來供養佛,把他的七寶都供養給佛了。這種因緣,他所得的福報多不多啊?你講一講。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

「阿難答言」:阿難答覆佛這個問,就說了,「虛空無盡,珍寶無邊」:虛空是無盡的,沒有窮盡的,珍寶是無邊的。

「昔有眾生,施佛七錢」:以前有一個眾生,就只布施佛七個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在他死後,尚且得到轉輪聖王位。這轉輪聖王有一千個兒子,那有幾多個太太?沒有講。總而言之,有一千個兒子。這個轉輪聖王有大威德,他有一種車,在一個時辰裏頭,可以周遊四大部洲,比現在的火箭大約都還快,他有這種寶物。

「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那麼布施給佛七個錢,都得到轉輪聖王這麼大的果位,況復現生,在虛空也窮盡了,所有佛的國土都充滿了,他皆施珍寶,不只七個錢,他布施盡虛空、遍法界這麼多的七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這一種的功德,就是窮盡無量不可思議那麼多的劫數,也是算不過來,算不盡他這個福德。「是福云何,更有邊際」:這個福,你怎麼可以說它再有一種邊際呢?它沒有邊際的。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歷。

「佛告阿難」:佛告訴阿難說,「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諸佛不打妄語,不撒謊的,不講假話的。

「若復有人」:假設若有人,「身具四重」:四重是什麼呢?就是殺、盜、婬、妄,這叫四重罪。在《楞嚴經》上,這叫〈四種清淨明誨〉,前邊你們都聽過了。「十波羅夷」:十種波羅夷,就是你受菩薩戒,那不有十重嗎?就是那十種。犯波羅夷就是棄罪——撇棄到佛法大海之外,不通懺悔的這十種罪。這十種罪,若是你想明白,就看看菩薩戒前邊那十重——就是十種波羅夷罪。

「瞬息即經」:這麼一轉眼就經過了,經過什麼呢?「此方他方阿鼻地獄」:經過這一方,又他一方的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乃至於到十方國土的無間地獄,「靡不經歷」:就是任何地方的地獄,他都遊遍了,受遍了這些罪,這叫靡不經歷。

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消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

「能以一念」:你能以一念這麼短暫的時間,「將此法門」:將楞嚴大定這個法門,「於末劫中」:在末法的時代,「開示未學」:開示沒有學過佛法這些個人。

「是人罪障,應念消滅」:你能以一念這麼短的時間,將《楞嚴經》這個法門,開示那些沒有學過佛法的人,這個人的罪業,應你的念,就消滅了。也就是很短的時間,罪業就消滅了。「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變他所受這個地獄的苦因,成安樂國了,不會再有痛苦了。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得福超越」:這個講《楞嚴經》的人,他所得的福報超越「前之施人」:就是前面用盡虛空、遍法界的七寶,來布施給微塵數的如來、諸佛,供養承事。可是你能講《楞嚴經》,能給不懂佛法的人說這種的法門,你所得的福報,就超越過這個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像這樣子,重重加起來,乃至「算數譬喻」:算數和這個譬喻「所不能及」:也算不出來究竟是多少,沒有法子算得出來。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將來若有眾生,能讀誦這部《楞嚴經》,能持誦這〈楞嚴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假設我要是廣說,詳詳細細地說,多少個大劫也說不完這種好處。

「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你們各位要依照我所教誨你們的這個話,照著這個方法去修行,直接就可以成就無上的菩提覺果,不會再有一切的魔業。【註四二】

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并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佛說此經已」:佛說完了這部經,這一切的大「比丘」和一切的「比丘尼」「優婆塞」:就是男居士。是梵語,翻譯過來是「近事男」,就是近事佛的男人。「優婆夷」:優婆夷就是近事女。所有「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天,天上的天人;人,人間的人;和阿修羅。阿修羅你們也都認識了,他是脾氣最大,好打架。

我的一個弟子說他的狗是阿修羅,或者他那個人也是個阿修羅。我相信聽過《楞嚴經》,就會變菩薩了,不會再有阿修羅的氣了。

「及諸他方菩薩」:你看這菩薩就來了。他方的菩薩和「二乘、聖仙童子」:二乘,就是二乘的聖人——聲聞、緣覺;童子,就是童真入道的。「并初發心大力鬼神」:方才發心的這個最大力的鬼神,「皆大歡喜」:一起都高興了,「作禮而去」。

            ※            ※            ※

現在我們聽完了這部經,無論是誰,是天上的人、人間的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無論哪一類的眾生,都要發菩薩心,都要行菩薩道了,都要做一個菩薩。不要再去做那些其他因的眾生,要種佛因,種菩薩因,結菩薩果,結佛果,將來是成佛的。我們所有一切眾生,釋迦牟尼佛早就給我們授記了,說是「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你不要說念多了,就說「南無佛」,將來可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一定會成佛的。我們現在聽了這部《楞嚴經》,你明白了很多的佛法,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說你就用滿十方虛空的七寶來供養佛,都沒有你講《楞嚴經》這個功德大。所以我們這次把這部《楞嚴經》也講完了,你們苦也都了了,我的苦也沒有了。為什麼呢?不必這麼辛苦了。那麼將來去行菩薩道,或者那時候還有苦;不過那時你自己願意受了,不是人家勉強叫你受的。那時候你自己就願意去接受這種的問題了。

在這個法會圓滿之後,要休息二個禮拜,再繼續講〈普門品〉。觀音Bodhisattva(菩薩)的Birthday(生日)就快來了。那是九月十九,今天中國的陰曆是八月初一。還有一個月零九天,就是觀音誕了。在觀音誕講〈普門品〉,就是《法華經》的第二十四品,中文是第二十五品,因為《法華經》有一品沒有翻譯。〈普門品〉講完,如果有人真心想要聽,就可以講《法華經》。在這兩個禮拜期間,無論誰想要到這佛堂來研究佛法,還可以照常來,現在果前在這兒,大家也可以和他來互相研究,只要願意學佛法,隨時都可以來。我或者還有一些事情沒辦的,要處理處理。再過兩個禮拜之後,我想叫果地也辛苦辛苦,請他為大家研究一點佛法,不過現在還沒有決定研究什麼。果璞也發發菩薩心,為大家把這《楞嚴經》再往深的來研究一層,因為他會中文,他都懂。中文既然懂,那中文的意思就要翻譯成英文。這是很難的一件事,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因為他明白了,就很容易;他若不明白,就很難的。

所以要發發菩薩心,行行菩薩道,我希望我們聽過這《楞嚴經》之後,每一個人都發菩薩心。現在我再說一遍,無論是什麼,是天上的人、人間的人,是阿修羅和地獄、餓鬼、畜生,都要發這覺悟的心,不要再迷了。覺者就是佛,迷者就是眾生,我們現在都希望快一點覺悟。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楞嚴經五十陰魔(上)
第3頁:楞嚴經五十陰魔(下) 第4頁:更斷餘疑
第5頁:附錄一 註解 第6頁:附錄二 正法的代表
第7頁:附錄三 宣化上人簡傳 第8頁:附錄四 宣化上人十八大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