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鼓山故事 聖嚴法師著

法鼓山故事 聖嚴法師著

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補「天窗」煞費周章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補「天窗」煞費周章
  
  我們最初買下法鼓山這塊地,表面上看起來很完整,實則不然。裡頭有好幾塊零星地,是我們還沒有買進來的。再者,這十八甲地並不集中;真正的建築用地不足十八甲,卻在這裡、那裡開了天窗,是個麻煩事。怎麼辦呢?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一邊進行建築規畫,一邊填補「天窗」,陸續把周邊的土地買進來。
  
  當中,我記得有兩個地主的地很麻煩。一個是李昭男居士的地。李居士有兩塊地,一塊是他同修的墓地,就是現在禪堂的位置;另一塊位於禪堂後方的臨溪公園。這兩塊地他堅持一定要保留,而他同修的墓決定不遷。我答應了。過了三年以後,他突然來找我,說他同修已往生三年了,怎麼處理最好?我說:「這樣吧!不妨揀骨火化,再找個地方安置骨灰,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這樣一來,我們的土地也完整些。」那時李居士已皈依三寶,我的話他聽進去了。後來他的經濟發生困難,由我們適時給了幫助,讓他很感動,就把另一塊地也讓給我們了。
  
  另外有兩塊地,也是同一個地主所有,問題是我們找不到地主,不知地主何許人也。這兩塊地,一塊在現今大殿的右角,一塊位於「小三合一」國際會議廳和教職員宿舍之間,就是現在的國際會議廳所在。這兩塊地不大,卻相當緊要;如果我們不買進來,現在的大殿是非常小的,而國際會議廳和教職員宿舍是分開的。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們對這兩塊地始終一籌莫展。一直到大約過了八年以後,才得知地主是一位楊先生,可是我們與這位楊先生素昧平生,完全不相識,怎麼辦呢?只能由當時負責土地小組的廖今榕和施建昌菩薩親自登門拜訪。某日,就在這兩位菩薩前往拜訪的時候,發現楊先生家中的起居室裡掛著一幅悟明長老的字。這麼一來,買地的事總算出現了曙光!
  
  當時立刻辦了一場餐敘,由悟老出面邀請楊先生一起吃飯。其實,悟老並不認識這位楊先生;那幅字是悟老的弟子請的,然後送給了楊先生。後來大家在餐桌上談起這事,悟老便說:「聖嚴法師的事就是我的事!」請楊先生無論如何要做個人情給他。「你這塊地,擺在那裡也沒什麼用,就賣給聖嚴法師吧!」結果,整件事就這麼急轉彎!從此楊先生的態度一轉,變得很好溝通,不僅把這兩塊地賣給我們,也皈依了三寶,成為護持法鼓山的榮譽董事。所幸是我們把這兩塊地買進來了,否則國際會議廳這塊地,楊先生原打算拿來圍豬圈的,若不是悟老出面說項,我們現在可麻煩了。

  

  

【書籍目錄】
第1頁:楔子 第2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第3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現成的一塊地等著我們 第4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補「天窗」煞費周章
第5頁: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 - 走自己的路 第6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法鼓山建築的一些想法
第7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大好氣勢 第8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忽然眼前一亮
第9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建築師的承擔與挑戰 第10頁:建築篇 本來面目 - 一個堅持
第11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選擇佛像先考慮材質 第12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獨一無二的大殿三佛
第13頁: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 慈悲觀音和藥師古佛 第14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如地涌出的建築群
第15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法華鐘鳴,靈山勝會 第16頁:景觀篇 深心隨喜 - 三個三門
第17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走觀音大道,溯法印與曹源 第18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步道、溪流與公園
第19頁: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 山神廟增修一二記事 第20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菩薩上山來
第21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我講的一堂課:「高僧行誼」 第22頁:修學篇 山居生活 - 山的迴響
第23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從一塊菜圃開始 第24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農禪寺成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第25頁:農禪篇 飲水思源 - 法鼓落成,農禪增建,雲來不思議 第26頁:附錄 - 法鼓歌曲輯
第27頁:附錄 -- 禮讚法鼓山 詩文/鄭石岩 第28頁:附錄 - 編輯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