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必修的課程——四清淨明誨 文珠法師講述

學佛必修的課程——四清淨明誨 文珠法師講述

第一清淨明誨——戒婬

[日期:2010-08-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文珠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一清淨明誨——戒婬

阿 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 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婬,為善知識,令諸眾 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四種清淨明誨中,第一種就是戒婬。其他經 論,言及根本大戒,皆以不殺生居首,唯獨本經,旨在令人速離生死,得証菩提;而婬欲正是眾生,沉溺生死的主要原因,婬心不除,塵不可出,故佛第一先說婬 戒。「清淨」,是遵守莫犯,終生嚴謹受持,令身心皆清淨;「明誨」,是十方古今諸佛,明明白白公佈世人,令眾皆知的教誡與訓誨。

人因內心充滿貪瞋痴,策動於身口,故有殺盜婬妄種種不道德的罪惡行為,若能攝心一境,不起妄念,對順境不貪,逆境不瞋,一定可以身心不犯,所以佛教我們斷婬殺盜妄,先要從內心做起,若能身心俱斷,是名持戒清淨,所以說:「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諸世界」,是約穢土而言,穢土眾多,因 名諸世界。世有過去,現在,末來三世;界有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十方。世代表時間,界代表空間,在十方三世無量時空之中,充滿無量的生命,而無量生命中,又有 四聖六凡的分別。諸佛菩薩,與二乘聖人,已經斷煩惱,了生死,超越時空,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唯有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六道眾生,皆以 婬欲而正性命,因此流轉六道,生死不斷。如果其心不婬,則苦因既斷,苦果不生,必然可以出離生死。

「三昧」譯名正定。「塵」指外界色等六 塵,能染污人的身心;眾生不知六塵境界,無常苦空,幻妄不真,心起貪瞋,追求不捨,遂終日為六塵而奔波勞碌,身心不得安息;煩惱是塵勞因,能擾亂人心;生 死是塵勞果,令人此死彼生,勞累不止,因名塵勞。修耳門圓通金剛三昧的人,目的是超出塵勞,解脫生死,今因婬心不除,不但塵不可出,反而墮落魔道。縱然有 博學多智,善說諸法,或於世間禪定,能入善出,如不斷婬,皆是魔業,必然淪為魔眷。視其所修世間禪定境界的深淺,及福業的厚薄,「上品」,禪定勝於婬心墮 為魔王;「中品」,禪定與婬心相等墮為魔民;「下品」,禪定劣於婬心墮為魔女。不管是魔王,魔民,或魔女,都自己說已經成無上菩提。此是我慢習氣使然,非 果計果,大妄語成,福報享盡,必墮地獄。佛告阿難:我滅度後,在末法時期,此類魔鬼眷屬,充斥人間,以廣行婬欲,為善知識,使人生前受其蠱惑,死後墮為魔 眷。

「落愛見坑」,愛指思惑,見是見惑,即被見思二惑纏縛,以廣行婬,為教化眾生的手段,不修學佛的正法,而失卻趣向佛果菩提的正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婬心,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修三摩地,即修習耳門圓通,亦即修首楞嚴 王大定。佛囑阿難轉教世間,修學大定的人,必須先斷婬心,不止身不行婬,心亦不起婬念。這樣纔是:「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如來,指今佛,先 佛,指古佛。無論古今,十方諸佛,教導眾生修習禪定,皆以先斷婬心,令身心清淨,為第一種明確的教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祇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

佛借譬喻以明婬心,非菩提根本。蒸喻修禪定,沙石喻婬心,熱沙如煩惱,飯喻無上菩提。婬心不除,而修禪定,欲成菩提,猶如蒸沙成飯,縱經塵劫,終不可得。因為沙非飯本,因果不類,徒自疲勞,益增煩惱而已。必須先斷婬心,以不生不滅心為本修因,方可證入菩提涅槃,不生滅性。

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此以法合喻。初二句合蒸沙石,次二句合經百千劫,只名熱沙;皆是婬根等四句,合此非飯本。因為婬心不除的人,八識田中,存有婬欲的種子,遇境逢緣,必引發婬行,因此名為「根本成婬」。由此惡業,必招三惡道的果報,不能出離惡道,然則人身尚不可得,何況修證佛的菩提涅槃?

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機」即動機,身行婬的動機,是由心而 發,而心婬的動機,則基於邪念的習慣性。若然邪念的習氣不除,則身心婬機的因緣未了;必須斷除邪念的習慣性,然後可以斷除婬行婬念的動機,令身心清淨無 染,最後,連能斷除此邪念習氣之念亦不可得。故言:「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

若身斷婬機,即得律儀戒;心斷婬機,得定共戒;斷性亦無,得道共戒。身心的婬機俱斷,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斷性亦無,是「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自此得入菩薩正位,繼續進修,於諸佛所證的菩提果位,始有希望。

梵語「波旬」,譯名極惡。是欲界天頂的天王,因貪戀五欲塵勞,障礙他人修行,能壞人善根,害人慧命,被稱魔王。特別是末法時期,佛魔難分;故佛以四種根本大戒,以辨別邪正真偽;令末法修學佛法的人,知所鑑別。

若果如釋尊所說:修三摩地,必須先斷婬 心,便是佛說,便是正法,應當信受奉行;否則,若說行婬,不礙真修,或誘人作不道德的行為,而說是甚麼雙修法,即是波旬魔王所說,不應輕信。佛教一向主張 依法不依人,故凡是說:修習禪定,必須先斷婬機,連斷性亦無的人,雖然是凡夫,其所說亦等如佛說;反之,知名度很高的人,若說行婬不礙真修,即使自稱聖 人,亦是魔鬼所說。所以是魔是佛,當聽其言,觀其行,是否身心斷婬,持戒清淨,作為判別的準則。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清淨明誨——戒婬
第3頁:第二清淨明誨——戒殺 第4頁:第三清淨明誨——戒偷
第5頁:第四清淨明誨——戒大妄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