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第二

[日期:2010-12-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宣法師白話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

第二。《佛藏經》云:「若有比丘,見到有佛、法、僧、戒可取著者,是為邪魔之眷屬,非是我之弟子。我亦不是彼人之本師,非是我所攝受護念也!」

疑惑者曰:《佛藏經》裡面說,自心之外見佛,皆說其是邪魔,佛陀不是彼人之本師,說彼人非是佛陀之弟子。可是如果依照淨土之教法,專門使令眾生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觀想彼佛之種種相好,求生於阿彌陀佛之國土,那麼此取相而求之行為即非佛陀之弟子,佛陀非是彼人之本師,云何可以得到諸佛之護念,而得往生於西方淨土呢?仰望探尋此二種教法,無不皆是釋迦牟尼佛之言教,兩種說法既然有差殊,應當要如何取決判定呢?

會通曰:教法的軌跡有萬般的差別,可是皆同歸於一個真實之義。然而隨著根機之差別而建立教化,其義理則各別有不同的言語詮釋。仔細審察兩部經典,文句雖然互相乖違而理體卻是同一的。何以故呢?佛、法、僧、戒者,有三種不同:一者真諦。二者別相。三者住持。

真如之體性清淨,煩惱障、所知障二種遮障完全消亡,本有之覺性圓滿光明,如是即為真性之佛。守其體性而不改變,使殊勝之智慧軌範而成就,一切的菩薩大士之所同緣,六度萬行由此而彰顯,此即為是真正之法也。符合隱奧難思之理體而契會之,遠離諍論絕於言語,此乃是真實之僧也。真性淨潔澄清莊嚴,本體清淨而無染垢,即是真性之戒也。根據這樣的殊勝義理,是故說為真諦。《涅槃經》云:「若是能夠觀察三寶,其體性即是常住而同於真諦。此即是諸佛,最上的誓願。」即是其義理也。

所謂的別相者,「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也。「法」有四種,即理體、言教、修行、果證也。「僧」有二種,即有為僧、與無為僧也。「戒」者,即在家和出家的修道行者,止持和作持二種規範,以及所有一切的戒品。如今重視修行別相,乃是為了能夠證得真諦。於佛法中起而修行之人,只知道別相的佛法僧戒,便以為是究竟之法,不能悟得真諦之根源。學習戒律之流類,也都是為了幫助修道。而佛陀之名號,只是應化示現而非真實,乃是用來接引小乘與凡夫之人,權巧作為休憩的化城屋室。下根機的小乘與凡夫愚迷而不能了知真義,卻將別相預先執著為真實,所以佛陀呵責,稱其是為魔之眷屬。

佛陀之真子,要能通達我法二空,以期遠契於如如之理,才能達到釋迦牟尼佛之本願。如果執著不前而端居於差別的名言形相,不能體悟其真如空性,卻是又再入於邪魔之鄉,遠遠違背於佛法。

但是若要超越於五陰魔,必定要因常住法身。煩惱障之魔想要消除,就要依賴虛空等禪定。想要出離天魔之界,還要有慈悲三昧之等持。期望能夠消滅死魔,其功效要根據四神足之禪定。仰望瞻視於四方天下,若非釋迦大聖則莫能如此。降伏觀察四種魔境,豈是下根凡流的眾生所能夠達到其功效的呢?

若是不能棲神於佛法至道,想要斷絕貪愛之網則無有緣由。能夠繫念思想歸於真理,才能阻隔胎卵溼化四生和三惡道的迷亂之途軌。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化凡夫之流,暫且學習觀想堅固,若是能夠憶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暫且求其能夠不退轉於佛道。得以往生阿彌陀佛化現之土,見到阿彌陀佛之化身,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作教化主而提攜之,便能悟得無生忍,證得一真平等法界,一切佛法皆能夠了達而分明。於是便可藉此念佛法門的不可思議功德,破壞諸魔之羅網,近則能夠超越三界的生死,遠則能夠證得佛果菩提。

若是不能如此依靠阿彌陀佛而精進念佛修行,則還要沉淪墮落於三惡道之中,長時劫中受諸痛苦,解脫生死則未能期待。詳細明瞭此二說之因,其實是毫無違背諍論,千萬不可隨於一端之見解,隨意執著而產生疑惑。如果隨順於此念佛之要門,乃要專精憶想彼極樂國土;如果心中仍然憶想要住於此娑婆世界,則很難斷絕於六道之輪迴。大家可以檢驗此語之理而隨順修行,仔細觀察自己因行之淺深,自然能夠分別其不同的利益。詳究其因行而思惟憶念其究竟之理,念佛修行而其最後契入的真如本體又有何差異呢!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 第2頁:第二
第3頁:第三 第4頁:第四
第5頁:第五 第6頁:第六
第7頁:第七 第8頁:第八
第9頁:第九 第10頁:第十
第11頁:第十一 第12頁:第十二
第13頁:第十三 第14頁:第十四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