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完美者的幸福指南:人生是需要管理的  作者:顏俊

不完美者的幸福指南:人生是需要管理的  作者:顏俊

第一部份:心理投射

[日期:2016-06-05] 來源:  作者:顏俊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字典上對心理投射(projection)的解釋是: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或態度歸結到其他人或物體上,特別是在受到指責,感到內疚,或需要抵禦焦慮時。
  
   這是啥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當他感受處於不愉快的有壓力的處境時,把自己內心的負面想法和感情投射在別人身上。這是一種心理防禦 (defensemechanism)的手段之一,過程一般在意識之下進行,大腦皮層不會有意地想:「我要把不愉快或者焦慮的想法投射到別人身上」,而是 通過皮層下的limbicsystem之類的線路不經大腦皮層的意識和思考,更快地通過潛意識達到。(旁白:潛意識就是意識思想之下進行的大腦活動,所謂 本能、直覺,以及感情線路的活動,沒有弗洛伊德形容得那麼神奇,但是確實存在,而且意識本身可以收集線索間接地觀察到自己的潛意識。)
  
   舉個例子哈,甲先生在工作上失手犯錯,感到十分焦慮和羞愧,認定「老闆要開除我了,同事都瞧不起我,他們都認為我一錢不值」。事實是,他又不會讀心術, 也沒有跟老闆談話交換意見,怎麼能確認別人的實際想法呢?但是甲先生非常肯定公司裡的人都認為他很差,沒本事。實際上,是他自己認為自己很差,沒本事,認 為自己一錢不值,應該被開除,但是這個想法(雖然也許他很習慣這樣的思路)帶來強烈的焦慮和沮喪,所以他並沒想到這是自己的想法,而是將之投射到別人身 上,這樣弱化了焦慮感情。
  
  另舉一個例子,乙太太想跟丈夫離婚,她已經不愛他了,看見他就心煩和厭惡,但是離婚的前景讓她感到害怕 和緊張,所以不能直白地向自己承認「我想離開他」。作為保護自己的手段,她把這個願望投射在對方身上,下意識地將丈夫的言行(這時候他們的關係多半好不到 哪裡去)解釋為「他不愛我了,他想跟我離婚。」實際上是她自己想離婚,但是無法忍受和接受這樣的來自本人的願望,所以將此心投射在對方身上,不僅緩解了自 責和焦慮感,而且更方便為自己建立一個「戰鬥」或者「受害者」的立場,給自己提供反感對方更多的理由和借口。但是這個過程完全是不知不覺的,而不是有意識 的。
  
  心理投射是一個頗常見的天然現象,本身並不一定是病態,只要是人都有而且經常使用直覺的保護機制。只不過,在不同的人身上發生的頻率和程度深淺不同而已。推到一定的極端程度,則有可能影響到客觀認知,把他人和自己的思想混淆起來。
  
   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嬰兒逐漸學會區分我與他,我和他是不同的人,我感到熱或者痛,他不能同時感到,世界不等於我。別看這個現象微不足道,似乎天經地義, 其實非常複雜非常神奇,而且不是每次都能夠完美地完成發育任務。人腦還有另一個本事,身感同受,嬰兒看見旁邊的孩子哭,自己也哭了;我們看見別人釘釘子砸 了手,會不由自主地縮起手好像自己也痛到。通過設身處地的想像而揣摩別人的思想感情,這也是天然的本領在早期發育過程中建立,也很神奇,但也偶爾會出錯沒 長好(例如未能建立同情能力的psychopathic人格失調症)。
  
  區分你我,區分主觀與客觀,是一個複雜而模糊的事情,每個人的你我界限和認知似乎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有些人情緒特別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也有人過度將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別人身上分不清人與我,另外有些人生活在自己的硬殼裡,對別人的情緒完全隔離。
  
   社交上過度緊張害羞的人,常常在社交場合之前想像別人會如何鄙視自己,過程中想像別人如何關注和批評自己,過後還想像別人在背後譏笑自己,其實所有這些 貶低自己的想像都來自內心,來自本人最根深蒂固的自我意象(self-image),但是當事人認定主觀的焦慮和恐懼是客觀的存在,來自外界的威脅。
  
  過度投射自己的焦慮自卑和恐懼怎麼辦呢?我覺得可以重新審視很多根深蒂固,自動不經大腦的下意識反應。每次腦子裡跳出「他討厭我」,「他瞧不起我」,「他們都認為我是傻瓜」之類想法的時候,不如停下來反問自己,這是客觀現實呢?還是我的主觀心理投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