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日期:2010-09-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宣化上人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宣化上人講述

  一九八三年於美國加州洛杉磯金輪聖寺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釋迦牟尼佛為了我們眾生這個生死的問題,出現在這個娑婆世界。他生在皇帝的家庭裏頭,把全國的財富都捨棄了,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成就佛果。成就佛果後,他觀察娑婆世界眾生的因緣,和哪一位佛因緣最深?他一觀察,知道我們娑婆世界,和兩位佛因緣最深。這兩位佛,就是東方的藥師琉璃光如來和西方阿彌陀佛如來。

東方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能令我們增福延壽,消災免難;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如來能令我們眾生,帶業往生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忍。所以在〈二佛咒〉上說:「二佛演化在娑婆。」雖然阿佛和阿彌陀佛,一位是在琉璃世界,一位是在極樂世界,可是他們這兩位佛,教化眾生的機緣,都是在娑婆世界。所以說:「二佛演化在娑婆,東阿,西彌陀。」東方就是阿佛,西方就是阿彌陀佛,這二位如來和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有深深的因緣。所以,消災延壽藥師佛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那麼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如來。

你誰若能念消災延壽藥師佛,他就令你災消病散,罪滅福生,能以遂心滿願,來幫助眾生,這是延生的,是消災延壽藥師佛。那麼阿彌陀佛呢?就是往生的,你誰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念阿彌陀佛的名字,就會生到極樂世界。你若願意生在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那個世界也可以的,你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

在生的時候,你消災延壽,報盡捨壽的時候,就能生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是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在佛教裏頭,有延生的牌位,紅的牌位,是消災延壽藥師佛,佛光注照你這個本命元辰。那麼我們再生,不願意生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世界,願意生在極樂世界,就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兩位佛對我們每一個眾生的這個因緣都是分不開的。

這兩位佛,我們也不認識,也不知道,那麼想念呢,連佛的名字也不知道,於是乎釋迦牟尼佛就介紹給我們眾生,知道這兩位佛的名號和他的願力和功德。所以這一部經就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是這一位佛的名號;「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本願」,是在他沒有成佛之前,所發的菩提願,所發的菩提心。在沒成佛之前發,所以叫本願。

「功德」,功,就是外邊所立的,叫功;德,是內邊所積蓄的,這是德。立功,譬如你建造廟宇,修補橋梁、道路,為所有的人來謀幸福,令所有的人都得到利益了,這叫立功。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德就是自己沒有虧心的事情,你做事情做得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外不欺人,內不欺己。你所行所做,在外邊立功,而內裏頭積聚著,就有德行,所以這叫功德。立功、立德,這個德行的事情是裏邊的,功是外邊的。

這個德行,所謂「善欲人見,不是真善」,你做的善事,不一定要教人人都知道,也不需要各處去賣廣告,說:「我又做了什麼什麼好事了。」或者「我又受了五戒了,受了八戒了,受了多少戒了,我是一個受菩薩戒的人!」這不需要表露自己的身分,不需要自誇。德行是沒有人知道的,那都是德行;你教人知道了,那就差一點了,所以說:「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你善欲人見,那就不是德行了;惡恐人知,那真是大的罪過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不要那麼俗頭巴腦的,俗裏俗氣的,還是各處爭第一,說:「我又造了什麼什麼好事了!我又怎麼樣子啊,布施了什麼什麼!我又怎麼樣做護法了!」一有這一種的思想和自誇自滿的行為,這都不夠護法的資格了。

所以你們各位啊!學佛法、聽經,都是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不要虛張聲勢地,弄一些個虛偽的宣傳。我注重的是真功實行,不注重那些個虛偽的宣傳。我們學佛的人,再那麼俗頭巴腦的,再那麼俗裏俗氣的,那你說世界還有不俗的人嗎?所以這個很要緊的,我們要給世人做一個榜樣,真正地令人佩服我們佛教徒的一種品行,一種思想,那才能感化動人呢!這是功德。

「經」,這個經是經常之法,經常不變的一種法門。經就是聖人被下之言,就是聖人所說出的言教。那麼這種經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它有很多的意思,簡略地講,不外貫、攝、常、法這四個字。

「貫」,是把佛所說的道理、意義,由始至終貫穿起來。「攝」,是攝受所有眾生的機宜。「常」,是什麼時候也不改變,古今都不改變,都是這麼一個經常之法。「法」,是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過去眾生,現在眾生,未來眾生,所有的眾生,都遵從這個法。所以說「三世同遵名曰法」,這是法,大家都要遵守這個法則。

這個經,又有繩墨義,好象那個做木匠的用來畫線的斗似的。又是涌泉義,就好像在這個地裏頭,泉水涌上來了,這叫涌泉義。

若講起來,這個經字也有很多很多的道理,不過你們可以把這個意思記一個大概。什麼叫經呢?經,就是經常不變之法,不能改變的,它是永久都是這樣子。這一位佛講,是這樣子;那麼將來的佛講,還是這樣子;過去的佛講,也都是這樣子。所以古今不變叫常,三世同遵叫法。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簡單地解釋,就是這樣子。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單講這個字義,「藥」就是一種藥品;「師」,就是個醫生,言其這一位佛就是個大醫王,可以治世人一切的疾病。無論你是什麼治不好的絕症,如果這一位佛他來給你治這個病,一定會好的,什麼病都會好的,起死回生。沒有什麼病他治不好的,就是應該死的病,他都可以把你改變成活的。所以這一位大醫王,就是「藥師」。

「琉璃」,琉璃的本體是透明的,是玲瓏透體,裏邊可以看見外邊,外邊也可以看到裏邊,是琉璃體。琉璃也是他這個報土的名字,叫琉璃世界,他在這個琉璃世界做教主。這一位佛,他的身體也是琉璃體,內外瑩徹,內外光潔。那麼這一位佛,什麼藥品他都懂。在中國有一位神農皇帝,這個「神農嚐百草」,也就是嚐所有的藥品。神農皇帝的身體就是琉璃體,他把藥品吃到肚裏頭,他自己會看見這個藥有什麼作用,都走到哪一經(編按:經是人體的脈絡)去。所以他嚐百草,把這個藥性的酸甜苦辣鹹,寒熱溫平,有毒沒有毒,他都能確定出來。

「光」:這一位佛的身體,不單內外瑩徹,而且還光潔,是個大光明藏。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佛的十號。本來每一位佛有十萬個名號,一位佛就有十萬個名號,因為十萬個名號人記不住了,所以就把它縮短了。以後又有一萬;一萬還是長,那麼又縮到一千;一千還是長,又縮到一百;一百還是長,所以以後就縮到只有十個名號。

這十個名號,是每一位佛都有的,不是單單某一位佛有,某一位佛就沒有,這十個名號是佛的通稱,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知道。我聽有的外道就說:「如來佛祖!」他不知道如來佛祖是哪一位佛?其實哪一位佛都叫如來佛。那麼如來,就是乘如實之道,他乘著如實之道來成正覺,這是「如來」兩個字的解釋。

「本願」,本願就是他以前所發的願,不是今生所發的願。佛有本事、本願、本生,本生就是今生,本願就是以前的,本事也是佛以前的事。

「功德」,這個「功德」和「經」,方才講過了。那麼這一位佛是東方的,又叫阿佛,又叫藥師琉璃光如來。他這個藥師佛部,東方是屬於金剛部,金剛部是注重降伏法,能降伏天魔,制諸外道,一切的天魔外道,見到這些金剛部的護法金剛就降伏了。好像〈楞嚴咒〉,你誰若念〈楞嚴咒〉,就有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常常擁護你,常常保護著你;那麼你要誠心念,不誠心念是不行的!這是一個大概的意思,這部經的名字,我簡單地解釋,就是這樣子。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如是」:是指法之辭,說是:「如是的法是可信的,如是的法是可學的,如是的法是可行的;如是的法,你要發願修行,依教修行。」「我聞」:是阿難自己稱的,阿難說:「像這一部經所說的法,這是我阿難親自聽見佛金口所說的,並不是傳聞,我去聽來的。」

 

如是我聞,這個意思有四種的因緣。四種什麼因緣?就是阿難以四事問佛。佛當初將要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因為悲痛過度,把一切一切都忘了,就想什麼呢?只知道哭!阿難本來是證初果,可是這種的感情還沒有斷,所以知道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這個消息,他不能忍受,於是乎就啼淚悲泣,只知道哭,其他什麼事情都忘了。在這時候有一位尊者,就提醒他,說是:「你負責佛所說法的記錄,那麼現在佛就要入涅槃,你應該想一想啊!你趁著佛還沒有入涅槃的時候,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請問佛,請佛來指示怎麼樣辦;你只知道哭,那將來怎麼辦呢?」阿難聽這一位尊者一說,才豁然醒悟起來,說:「對啊!應該有重要的事情,現在來請問於佛。可是我現在哭得什麼都不記得了,究竟我們應該問什麼呢?我的心亂如麻了,所以也想不起來什麼問題了。」

這位尊者就說:「你請問佛,將來結集經藏的時候,這每一經的前面,應該用什麼文字來代表?這是第一個問題。」阿難說:對!對!對!這個應該問的,這很重要!very important!(非常重要!)

那麼你說第二個問題呢?「第二個問題,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佛入涅槃之後,我們又以誰為師呢?這也要請問於佛。」阿難說:「對!對!這也應該問的,這很重要!」

那第三點呢?「第三點,你請問佛,佛住世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比丘都依佛而住;佛入涅槃之後,我們又依誰而住呢?」阿難說:「這個也重要,這個應該請問的!」

第四條呢?「第四條,就是佛在世的時候,惡性比丘,佛自調伏;佛入涅槃之後,這惡性的比丘,那又誰來調伏他呢?這第四條,也應該請問於佛。」阿難說:「對,這四條都非常重要,我就去請問於佛去。」

於是乎阿難尊者就到佛的面前,長跪合掌,請問於佛,說:「佛、世尊您就要入涅槃了,我現在有重要的事情想要請問於佛,請佛慈悲告訴我。」佛說:「你問什麼事情啊?問啦!」阿難就說:「佛住世的時候,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所說的經典,將來結集經藏,這每一部經的前面,應該用什麼文字來代表呢?」

佛說:「哦!這個問題呀!我告訴你,在將來結集經藏的時候,我們這個經典和外道的經典不同,外道的經典前邊,不是說有,就是說無,所有一切外道的經典,在經的前邊都不超出有、無這兩個字。那麼佛教的經典,在經的前邊要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來代表,就是說如是之法,是我阿難親自聽見的,不是由傳聞而聽見的。」阿難說:「好!將來我就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

「那麼第二條呢?佛在世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比丘都以佛為師,佛入涅槃之後,我們又以誰為師呢?請佛指示。」佛就說:「我入涅槃之後啊!你們所有的比丘都要以戒為師!波羅提木叉是汝等大師,你誰能持戒,誰就和我住世是一樣的,所以要以戒為師,要諸惡不作,眾善奉行。」那麼第二個問題解決了。

「第三條,我又請問佛,佛現在住世,我們依佛而住,我們跟著佛,常隨佛學。那麼佛入涅槃之後,我們所有的比丘又依誰而住呢?」佛答覆,說:「我入涅槃之後,所有的比丘,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處,就是身念處、心念處、受念處、法念處,身、受、心、法這四念處。你們都依四念處而住。」第一要觀身不淨,觀看你這個身體,是個不淨的東西,種子不淨,是四大和合而成。這個身體是個假的,四大和合而成的,這是第一觀身不淨。第二要觀受是苦,第三就觀心無常,第四就觀法無我,這是四念處。

「那麼第四條呢?就是請問佛,這惡性比丘,佛住世的時候,佛能調伏他,佛入涅槃後,這惡性比丘我們要怎麼辦呢?請佛指示。」佛就說:「將來遇到惡性比丘,就默而擯之。」默,就是不和他講話;擯,就是軟遷單,你誰也不睬他,誰也不和他鬥爭,那麼久而久之,他自己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了,他就好了。他惡性,你睬他,你和他鬥,那他就覺得他有了辦法了;你若不睬他,那麼他就沒有辦法!這是惡性比丘。怎麼叫惡性比丘呢?出家人不一定個個都是修道的,不一定個個都在那兒想修行。

以前,在中國的出家人多,那個大的廟上,出家人什麼樣的都有。出家人裏頭,也有殺人的,也有放火的,也有去做土匪的。也有以前去做土匪的,來出家改邪歸正的;也有做土匪的,就藉著出家人這個身份,來掩護他自己的這種行為,都有的。所以這叫龍蛇混雜,份子不齊。

我們中國是這樣子,將來我相信,天下烏鴉一樣黑,到處都是這樣。在中國講有「馬遛子」。這馬遛子,又另外有個名字,就叫「千手觀音」,因為他手多多的,看見人家什麼好,他歡喜了就偷。偷去就把它賣了;賣了,或者喝酒,或者打嗎啡,都不一定的。所以你不要那麼幼稚,以為出家人都是好的。我老實告訴你,包括我在內,不一定是好的。不過我願意往好的做,我以前呢,我也不知道我都做過什麼壞事,所以現在就想往好的修行。

這是這個惡性。惡性,就是很惡很惡的,橫不講理,這叫惡性比丘。那麼惡性比丘你若和他鬥,啊!你越鬥,他越覺得他越有生意做了,越有了事情幹了,他就想這樣子。那麼佛教我們默擯他,默擯就不和他講話,這是惡性比丘。

至於這個四念處,第一觀身不淨。說:「我這個身體,我天天把它收拾得很乾淨的,我也給它加上很多的莊嚴品,令它很美麗的。」不錯!你給它加上很多莊嚴品,戴上個金手錶,戴上最名貴的金筆,又戴上最名貴的帽子,又穿上最名貴的衣服,給這個身體修飾得很好的。可是這都是好像什麼呢?就好像用最美麗的、最值錢的七寶來莊嚴廁所一樣的。那個廁所你給它用珠寶鑲上它,用鑽石鑲上它,再好,都是臭的,都是臊的,都是不乾淨的!

我們這個身體,九孔常流不淨——兩個眼睛有眼屎,耳朵有耳垢,鼻子有鼻涕,口裏頭有黏痰唾沫,這是七孔,再加上大小便利,這叫九孔常流不淨。你這個身體,若隔幾天不沐浴,它就臭不可聞了。你吃洋蔥就有洋蔥的味道,喝牛奶就有一股牛奶的味道,吃牛肉就有牛肉味,吃羊肉有羊肉味,吃豬肉就有豬肉味,吃狗肉就有狗肉味,你吃什麼就有一股什麼味。你吃蒜啊!就有一股那個蒜的味道。

說是:「我那個味道,是口裏有那個味道,我漱漱口、刷刷牙就沒有那個味道了。」不是的!你吃什麼東西,不是單單在口裏有那一個味道,你全身都有那個味道。你若不信,你試驗一下,你喝牛奶喝多了,出汗,那個汗就是個牛奶的味道。這九孔常流不淨,有什麼好的?這是觀身不淨。

第二觀受是苦。受,就是享受、領受、接受。你無論受人家什麼東西,領受什麼東西,享受什麼東西,都是苦!這個樂是苦的因。第三觀心無常,我們這個心,是念念不停,念念遷流,它是無常的。第四觀法無我,這一切法既沒有我,也沒有一個我所。這是四念處。

你觀身不淨,那個受、心、法也都不淨。觀受是苦,那個身、心和那個法也都是苦。觀心無常,其餘那三個也都是無常。觀法無我,其餘那三個也都是無我。這四念處,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一個也就是四個,四個也就是一個,這是四念處。佛住世的時候,比丘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後,就依這個四念處而住,這是佛的遺命,佛的遺囑,是佛囑咐的,教我們比丘是這樣子的。

佛入涅槃,以戒為師。這個戒就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也就是止惡防非——止住一切惡,而修一切善;奉行一切是,而停止一切非,這叫止惡防非。這個戒律,本來沒有什麼戒律可說的,就因為佛住世的時候,比丘很多很多的,人多了就有很複雜的事情發生了。這一個就守戒律、守規矩,另外的人就有不守規矩,所以佛遇著每一種因緣,就說每一條戒律。那麼積聚而成的,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條戒,菩薩就有十重四十八輕戒,沙彌就是十戒,在家居士就有八戒,有五戒。

這種種的戒律,無非教人守規矩,所以能守規矩,就做一個社會上良好的份子,優秀的份子,善良的份子,能以令社會安定秩序,能以令人群沒有一切的麻煩。所以這個戒律,是安定世界的一個基礎。因為這個,所以比丘就要以戒為師。

「如是我聞」,在阿難結集經藏的時候,初登法座,初登佛說法的這個法座,那麼就有種種的瑞相現前。因為有種種的瑞相現出來,當時在法會的大眾,就頓起三疑,就起了三種的懷疑心。

這三種的懷疑,第一種就是大家以為阿難不是阿難,是大師重起,是釋迦牟尼佛又活過來了,廣東話叫「翻身了」,那麼國語叫「復活了」,又活過來了。這是因為大眾看阿難,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就起第一疑,疑大師重起。

第二個懷疑,就疑他方佛來,就懷疑:啊!這是不是其他世界的佛,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來說法了?要不然怎麼這樣子呢?這第二疑就是懷疑是他方佛到這娑婆世界來說法了。

第三疑就是以為阿難證得佛果了,以為阿難成佛了,於是乎大家都很驚奇的,在那兒不知怎麼樣好了。等阿難一說「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一說出來,大家三疑頓息,大眾這三種的懷疑就都沒有了。說:「哦!如是之法是我阿難親自聽見釋迦牟尼佛說的!」所以這三疑頓息。

那麼當時,這一些阿羅漢,聽見阿難結集經藏,都起三疑,所以我們現在聽這個經,一聽下來,不只三疑,恐怕千疑萬疑都有了,說:「這經是不是真的啊?是不是佛說的啊?有什麼證明啊?」喔!在肚子裏頭那個算盤子啊,就打起來了,砰啪!在那兒響。自己肚子裏頭那個不叫電腦,那個叫人腦,人腦在這個人的身體裏邊,就算起來了,這千疑、萬疑都生出來了。

由這個看來,學佛法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學佛的人,所以不能與道相應的,就因為疑心太多了。所以才說:「修道之人心莫疑」,你心裏不要有諸多懷疑,這也不信,那也不信,講真的你也不信;講假的,喔!你信了!所以就顛倒。「疑心若起便途迷」,你疑心一生出來了,就會走錯路了。所以學佛的人要「朝於斯,夕於斯」,要天天學,時時刻刻都要學佛,念茲在茲的,不能好像馬馬虎虎的那麼樣子。

現在我們萬佛聖城的居士們和出家人,無論出家、在家,想學佛的人,快一點把《楞嚴經》讀得能背得出,熟讀默記,融會貫通。一部《楞嚴經》若讀得能背得出,那我們這個佛教徒就沒有白做。因為《楞嚴經》是佛教講得最真的、最徹底的!那把一切旁門外道那個毛病、那個本相,都給指明了!所以你若明白《楞嚴經》了,那個天魔外道他都恐怖毛豎的,他都害怕。所以你們各位,要想真正護持三寶,弘揚佛法,就快一點來研究《楞嚴經》,讀誦《楞嚴經》,講解《楞嚴經》,這是最低限度的。

學《楞嚴經》,以及聽經、念經,我們都要有一種忍耐心,不要生疲厭的心。你們要知道,你看那個樹是一天一天長大的,那個花是天天你去用水給它澆的,它才能開花,才能那麼樣地美好。我們小孩子也是一天一天教導成的、長大的,讀書也是一天一天讀的,所以我們學佛法,也要拿出一點時間來,天天研究佛法,來學習佛法。

你研究佛法,比你把金錢放到銀行裏去更有價值!對你這個法身慧命是更重要,所以不要以為世間的財那是真的。學佛法,這是出世的法財,你就在世間也可以用,出世間更少不了的;所以這個是功德法財,不可以把它看輕了!不可以馬馬虎虎的!天天最好在百忙之中,都能找時間來聽一聽經,研究研究佛法,這是最好最好的。不要說:「啊!那天天講經都是講那個,我聽得都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那你吃飯,天天怎麼樣子忙,你也要吃飯;你穿衣服,怎麼樣忙也要穿衣服;你睡覺,怎麼樣忙也要睡覺,那麼這個聽經也應該看得和那個穿衣服、吃飯、睡覺一樣地重要,那就好了。

「如是」是指法之辭,就是說明白了如是之法,是可信的;如是之法,是可修的;如是之法,是可成佛的;如是的法,就應該修行;如是的法,我們就應該信;如是的法,我們應該躬行實踐去得到的,這叫指法之辭。所以如是就叫信成就。每一部經典,前邊都有六種成就。

這六種成就,第一就是「信成就」。你能信,就有所成就,你不能信,就無所成就;你能信,就得到利益,你不能信,就得不到利益。就好像我們所吃的飯,你相信這個飯是能治你的肚子餓,那麼你必須要吃了它,肚子才不會餓;你若單單信它可以治肚子餓,你若不吃它,那不會飽的;甚至於你根本就不信這個飯是能治肚子餓的,那更沒有辦法教你肚子怎麼樣飽了!這就是說的什麼呢?就是說這個法,雖然是能成佛的法,可是我們若不信,若不修,他就沒有法子能成佛。你單單說,說的是法,行的才是道,你要躬行實踐去修行,依照法修行,這才能得到受用,所以這叫信成就。你有所信,就有所成就,你不信,就不能成就。那麼你信了,還要有種種的因緣,才能幫助這個信的成就。

所以第二就是「聞成就」。這聞成就,就是「我聞」。我,是阿難自己稱自己,也說我。這個我,是個無我之我;這個我,是一個沒有執著的我;這一個我,是圓融無礙的我;這個我,是把一切萬事萬物都看破了,把一切萬事萬物都放下了,所以這個我,才是一個真正自性的我。不是對外而言我,是對內而言我,對自己裏邊這個心所說的這個我。這個我,是一個有智慧的我;這一個我,是不顛倒的我;這一個我,是有擇法眼的我。因為他有擇法眼,所以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怎麼樣才能有擇法眼?就要有信成就。怎麼樣能有擇法眼?就要有這個聞成就。

我也信了,也想要聽,是可以聽,但是要有一個時候。這個時候就是聽這一部《藥師本願功德經》的時候,說這個經的時候,然後阿難結集經藏這個時候——「一時」:這個時就是時成就。你若也想要信,也想要聞,若沒有一個相當時間,你若不到金輪聖寺來聽,來到這法會,參加這個講經說法的法會;你在家裏,你單有信成就也沒有用,單有這個聞成就,你根本也就不能聞!那麼時,也不方便了,所以這個「一時」,就是時成就。

「薄伽梵」:這個薄伽梵,有六種的意思,你若願意知道,可以查一查《佛學辭典》,那裏邊講這個薄伽梵講得很詳細。薄伽梵是佛的一個別名,也就是佛的另外一個名字,你若不懂得什麼叫薄伽梵,你就想:「喔!這也是佛的另外一個名字,它是梵語。」那麼這個薄伽梵,這是個「主成就」。

你也有信心了,也想要聞,想要聽經,也有聽經的時候,但是沒人講經,我看你聽什麼、信什麼、聞什麼?沒有所聽,沒有所信,沒有所聞了,沒有一個時候了!你若沒有一個人講,你就有前邊那幾個信、聞、時,也都沒有用了!所以又要有一個說法的主。這說法主,就是在那兒講經說法,這叫主成就。

上人:薄伽梵的六個意思,你記得不記得?

弟子:記得四個。

上人:講出來給大家聽聽,那兩個教旁人講。

弟子:有自在,就是佛陀在每一個地方是很舒服,沒有煩惱。

上人:像不像你?

弟子:完全是相反。

上人:啊!怎麼搞的?那你怎麼不自在了?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弟子:常常向外馳求。

上人:Okay.(好了。)第二個什麼?

弟子:還有名稱,就是每個人都知道佛陀的名字,他的功德,他的清淨行願,他的慈悲,大家都知道。

第三是端嚴,就是端正,就是一點都不邪,沒有妄想,都很莊嚴,很正的。最後第四種就是熾盛,就是他的功德很莊嚴的、很圓滿的,好像火那麼樣放光,很美麗的,很好,人人都要看,看火的光明。

上人:你們有沒有人知道他是講得對啊?是講得錯了?這四個名稱,在這個薄伽梵六義裏邊,有沒有這麼四個名稱?有人知道他講錯了?就快點說;講對了,也快點說!那麼剩那兩個,我不需要叫你們名字,你們誰知道,誰就趕快講一講。如果沒有人講,那就是你們都忘了,不記得了。他講的那四個對不對?果惠知不知道?(果惠:吉祥。)還有什麼?果雅知不知道?(果雅:尊貴。)他前面講的那四個對不對?(果雅:莊嚴,他說端正。)

吉祥,中國人都歡喜吉祥,尤其廣東人,一到過年了就說:「如意吉祥!如意吉祥!」怎麼樣啊?他要如意吉祥,他不念佛,去打麻將去!再不就跳舞去!那麼要這個如意吉祥,你要念佛,你要規規矩矩地守規矩才可以。打麻將!你看那怎麼會吉祥?一定會輸!就輸!輸!輸!輸得把褲子都輸光了!你看怎麼吉祥了?

尊貴,這個尊貴,佛是最尊貴的。所以我們要想尊貴,先要找一個榜樣,來學佛這個榜樣,最尊最貴最完整的,沒有一切的習氣毛病,沒有一切的妄想雜念,這超過阿羅漢的境界了。

那個阿羅漢,在《法華經》上,一開始說:「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這都是阿羅漢,怎麼樣阿羅漢呢?阿羅漢是「諸漏已盡」,在證得阿羅漢的境界,就什麼毛病也沒有了,什麼習氣也沒有了,也沒有什麼妄想了,他的生死已經了了。「所作已辦」,所應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了!得一萬事畢,他得到一了,所以他不向外馳求了;不向外馳求,所以就諸漏已盡了,什麼漏都沒有了。

這個漏,你好說話也是漏,好看東西也是漏,好聽聲音也是漏,說:「那這完囉!我不聽?我眼睛不看也不行!耳朵不聽也不行!那我學佛學得也不可以看東西,也不可以聽東西,我怎麼受得了啊?」所以你就到現在還沒有成佛嘛!就因為你受不了,所以總往外跑,不回來,不迴光返照。

這個諸漏已盡,任何的毛病都沒有了,就不貪、不爭、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了。你若貪,也是有毛病;你爭,也是有毛病;你有所求,還是有毛病;你若自私,那更是有毛病;你若自利,那是大毛病。情愛,這都是毛病,最大的毛病就是那個欲念。這個諸漏已盡,就是沒有欲念,一切淫欲的念、狂心妄想,什麼念頭也都沒有了,所以叫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他沒有什麼煩惱,什麼煩惱都了了。「逮得己利」,他們才是真正地得到自己固有的智慧,真正地得到智慧,真正得到佛教的好處了。所以我對你們講,你們各位要知道,什麼叫佛?佛就是一個大智慧的人,你誰有真正的智慧了,不顛倒了,誰就可以成佛。你還是在那兒顛倒,貪而無厭,總也不滿足,又和任何人都爭,也自私,也自利,那就談不到得到利益了。他這個得到真正利益,絕對不貪外物,什麼叫金銀珠寶啊?什麼叫色、聲、香、味、觸啊?什麼也觸不動了,不被這一些個境界所轉,這叫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他們把這一切的餘習,這一些個解不開的,這一些個纏縛不脫的東西都沒有了,這得到真正的自由了。「心得自在」,這個樣子的時候,這個心才能得自在。那麼佛呢?佛更超過這個,所以他是最尊最貴的。

那麼我們要是想學佛,先要學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這不是說就這麼講一講,啊!我明明想要去打劫去,還說:「我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嘿!那真是騙人騙己啊!你真若不爭了,一切事情都聽其自然地發展;不貪,也是聽其自然地發展;無所求,「到無求處便無憂」,你有所求,才有憂愁;你若無所求了,什麼也不憂愁了。你再不自私,這個世界的麻煩為什麼生出來的?就因為人人都自私。那個自私從什麼地方開始?就從人的欲念那兒開始。所以不自私不是說:「我就是那麼普普通通不自私。」這個不自私就包括這個無所求,就不執著這個情愛了。不自利,也不想我得到什麼好,這個環境對我有什麼好的感覺,或者如何如何的。就是這一種的毛病,都沒有了!都沒有了,所以這才成佛呢!

那麼這是薄伽梵的六義,很重要的!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記得薄伽梵這六種的意義。你這六種的意義都不記得,那你是連佛都不認識了!好像什麼呢?就好像我們認識一個人,這一個人,他頭長得什麼樣子?他手長得什麼樣子?他身上長得什麼樣子?他身體是高是矮?長得什麼樣子?我們若清楚了,甚至於這個人的聲音是什麼聲音?我們就真認識了!不要說看見這個人,就聽見這個人一講話這個聲音,就知道了:「哦!這是某某人來!」也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學佛,連佛的薄伽梵六義都不知道,那你學什麼佛啊?學糊塗佛!

所以這個薄伽梵的六義,你們各位都記一記,或者我要是下次來不糊塗,我還要問你們各位的,不是就這麼樣,說:「這一次過關了!」考試考完了,再就忘了。或者我下個月再來,教你們所有的人都給我講一講這個六義是什麼意思?說:「哎呀!不得了了,我這一回去怎麼辦呢?」趕快記得嘛!怎麼辦?就是這樣子,無論出家人、在家人,我給你們講,你看!我這很費氣力的,給你們講完了,你們都忘了,像耳邊風似的,你說那多可惜啊!所以我現在給你們講多少,我來一定要問一問,好像這個阿難以四事問佛,我今天問了一個。以後我要把你們每一個來聽經的人,我都要記一記,我把你們的名字都寫下,等到時候,我不知道叫哪一個名字,就來給我講一講。你講不明白,那就證明你在這兒盡睡覺呢!你說:「我不會睡覺。」在這兒我現在叫一叫你,你就這麼呼嚕呼嚕……這就是打呼了,就睡著了。你旁邊那個人聽經,也聽不入耳了,就聽見你在打沉雷了!學會了嗎?我也學不好,因為我也不會打呼。

「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這是說佛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不是在一個國家教化眾生,是到所有有因緣的國家,去教化眾生,和哪一個國家的眾生有緣,就到哪一個國家去教化,所以叫游化諸國。那麼在這個游化諸國的期間,就到了一個大城市。這個大城市,叫廣嚴城。到那個地方,就在那個樂音樹下,結跏趺坐,來為眾生說法。

這個廣嚴城、樂音樹下,這是一個「處成就」;前邊有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那麼主成就也有,也有人講經了,但是你若沒有一個地方,怎麼樣講啊?好像我們這兒要講《藥師經》,若沒有一個講堂,怎麼樣講法呢?所以要有一個地方,這叫處成就。

下邊等到那個比丘和菩薩合起來,這叫「眾成就」。那麼也有人講經了,地方也有了,又要有人去聽。佛說法如果沒有人聽,他自己給自己講,也是沒有什麼意義,必須要對眾生而說法。

那麼在每一個法會都有他的眾生,都有和他有緣的眾生,好像你們各位,現在到這個法會來聽經,這都是有緣的。若沒有緣,想來也來不到的,因為沒有這個法緣。你看這是很平常、很普通的,可是這是在多生多劫種的善根,才能天天有機會來聽經,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不過你自己還不認識自己,有的時候,就躲躲懶,偷偷安。說是:「師父也沒有來,我這回溜溜號啦!」於是乎就去看看戲、看看電影、跳跳舞、喝喝酒,開一個party(宴會)!這是把自己的精神,都浪費到那沒有用的地方。

所以來到這兒聽經的人,第一,你到這兒聽經,聽著這個法音,把世俗的那些個塵勞妄想都減輕一點,也就是學智慧,經典上所說的都是智慧,都是般若法,那麼你就能懂得多一點。

說:「我已經懂得很多了!」那你懂得更多一點不更好嗎?你怎麼嫌多了?你往銀行裏存錢,沒有看見你什麼時候嫌說:「我錢存在銀行太多了,我這個錢,不得了了,太多太多了!」有多少你都不嫌多,多多益善!那你學智慧,學真正的佛法,怎麼你又怕多了?這豈不是顛倒呢?沒有算過這個帳,所以就捨本逐末,捨近求遠,不真正研究佛法,而盡把時間都浪費了!所以這個樂音樹,是說這一部《藥師經》的一個處所。

「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這個大苾芻就是出家人,怎麼叫大呢?他都是長老,出家都超過二、三十年了,所以叫大比丘。為什麼不說老比丘呢?因為這一老啊,就沒有什麼用了。人一老了,離著那一頭就很近了,所以不說老,說大,是很大的比丘。這很大的比丘,就是德行也具足,智慧也圓滿,品行也高超,所以叫大比丘。

比丘是梵語,翻譯過來有三個意思,你們聽過經的人都聽過很多了!這三個意思,第一就是「乞士」,第二是「怖魔」,第三個就是「破惡」。

怎麼叫乞士呢?乞士就是個要飯的,比丘另外一個名字就是要飯的。要飯的那個化子不叫乞士,他叫化子,也各處去要飯,但是他不擇手段,不平等。人家給他多了,他就高興了;給他少了,他就煩惱。那麼比丘這個乞士呢?乞士是你給他好吃的東西和不好吃的東西,他都不注意,也不管。你給他多,給他少,他也不管,他就是為著給眾生種福,你能放多少種子,就種多少福,什麼時候也不起煩惱,沒有無明。

他是走路目不斜視,眼睛不向旁邊看,嚴整威儀,肅恭齋法。出家的比丘,什麼時候走路也不會東張西望的,都是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這麼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合乎禮貌他不看,不合乎禮儀他也不聽,他在乞食的期間就是合乎禮。不合乎禮,他都不看不聽;不合乎禮儀的事情,他也不去做去;非禮勿言,不合乎禮的事情,他也不說。

比丘乞食,根本就不講話的,不像那個化子要飯的時候,到人家門口就:「哎!大爺爺、大奶奶,發福生財呀!指日高陞呀!」盡給念這個好聽的話。比丘乞食,什麼也不講的,到那兒,你若布施,給這個飲食,他就拿著;不布施,他就走了,心裏沒有一種煩惱。這乞士和要飯的是不同的。

怖魔,這個比丘,因為他端然有正氣,天魔外道一看見他,就都害怕了,邪魔鬼怪一看見他,也都遠遠就跑了。所以,他為什麼能怖魔?就因為他有正氣,以正降邪。

那麼破惡,一般人不容易破除他的惡習氣,修道的比丘呢,就專門把自己這個壞的習氣能破了它,這個惡劣的性質也改了它,改過自新,改惡向善。因為能改惡向善,所以叫破惡,這比丘有這麼三種的意思。有多少這樣的大比丘呢?有八千人俱,有八千人那麼多。

「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菩薩是梵語,可是在中國這個名詞很流行的,人人都是拜菩薩,也都會說「菩薩」這兩個字,究竟菩薩是什麼意思呢?包括佛教徒,你問他,他也不知道,他說:「菩薩就是菩薩!」怎麼樣解釋法?「不知道!」

那麼我們一談到「菩薩」這兩個字,我們就應該知道,這是大乘裏邊一個聖人。菩薩也是半梵語,具足就叫菩提薩埵,英文又叫Bodhisattva,翻譯到中文,它就叫覺有情。有情就是眾生之一,菩薩是九法界眾生之一,也是四聖法界裏邊一個聖人。怎麼叫覺有情呢?就是說他用這個覺悟的智慧,來度脫一切的有情眾生。有情,有血有氣的,都叫有情;沒有血沒有氣的,那叫無情。好像一切的植物,這叫無情,可是無情它們都有性,它們都在佛的大光明藏裏邊來生長,所以雖然是無情,可是有性。

那麼菩薩是有覺有情的,又是有情覺,怎麼叫有情覺呢?這是說菩薩和我們人是一樣的,和一切眾生都是一樣的,不過他覺悟了。覺悟甚麼呢?覺悟「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覺悟了,能去一切的習氣毛病,而修這個無上的智慧,所以又叫有情覺,是有情裏邊的一個覺悟者。這覺悟是對迷而言覺,就是有情裡邊的一個眾生,他不迷了;不迷,就是不用無明去做事了。

我們現在這些眾生都是在用無明來處理一切事,為甚麼用無明呢?就因為沒有真正的智慧,遇到事了,也不知道怎麼樣做好?進不知進,退不知退,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叫一個不覺。我們眾生是不自覺,二乘就是自覺了,自己明白了,不那麼糊塗了;可是他只是自覺了,而沒有用自覺這種的法門,去告訴其他的人,令其他的人也覺悟。

菩薩呢?是既能自覺,自己也覺悟了,又能用這種覺悟的智慧來告訴所有的眾生,令所有的眾生,如果願意覺悟的人,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得到覺悟。所以菩薩是既能自覺,又能覺他;可是他沒能覺滿,覺悟是覺了,可是還不圓滿。

佛呢?既能自覺,又能覺他,又能覺滿,所以三覺都圓滿了,自覺也圓滿,覺他也圓滿,那麼自覺、覺他,都圓滿了,所以這叫「三覺圓,萬德具」,萬德具備了。所以故名為佛。

那麼現在講這個菩薩,菩薩再往前求進步,就可以證得佛果了,和佛還差一個階級,他是等覺菩薩,等覺了。這個菩薩也不是都一樣的,有初地菩薩、有二地菩薩、三地菩薩、四地菩薩、五地菩薩、六地菩薩、七地菩薩、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到十地菩薩,這是等覺,等於佛的覺悟了,可是還差一點。

那麼現在在這個藥師法會,有這樣的菩薩中的大菩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大,他的願力也大,他的智慧也大,他的修行也大,功夫、修行的道業也大。這樣的菩薩有多少呢?有三萬六千那麼多;這是藥師海會的菩薩。

「及國王大臣」:又有一些個國王,就是一國之主,來為老百姓謀幸福。大臣,大臣是幫助這國王,來替老百姓謀幸福的。

「婆羅門」:這婆羅門,是印度的貴族之一。印度有四個階級,就有兩種尊貴的,兩種低賤的,這婆羅門就是貴族之一,也就是一種修苦行的外道。他們也吃齋,但是求著生天,那個貪心也沒有降伏,嗔心也沒有降伏,癡心妄想也沒有降伏,只是一種修清淨苦行的,這就好像甚麼呢?就好像在中國這個道士是一樣的,形象是不同,可是修行的宗旨差不多的,這叫婆羅門。婆羅門就是印度的一種外道,也有很多裏頭有一點功夫的修道者。

「居士」:這居士也是一個稱呼,這個稱呼是要旁人稱自己的,不是我自己稱我自己為居士。我看見有一些在家人,既然不是出家了,他覺得他是個居士,居然也就印卡片印上,某某居士;對人講話,也說我是甚麼甚麼居士。這種人,這是學問的問題,沒有甚麼學識。稱呼,這是旁人稱呼你,可以的,你自己不能稱自己是個甚麼。

我們中國最普通的就稱先生,講居士,你們或者還不懂,就講先生吧!這個先生也是旁人稱自己叫甚麼甚麼先生,沒有自己稱我自己。問你是誰啊?「啊!我是趙先生!」「我是李先生!」「我是錢先生!」「我是孫先生!」問你是誰啊?「我是周先生!」「我是吳先生!」「我是鄭先生!」「我是王先生!」這不是自己稱的,這是旁人來恭敬你,稱你為先生,這可以的;你自己不能自己這樣不要臉,就說我是某某先生!有這麼稱呼的,就是不懂得中國的語言,這是連中國的語言都不懂。這雖然是很普通的,可是這也是很有用的一種常識,所以也不能自己說成我自己是趙居士,我是錢居士,我是孫居士,我是李居士,不能這麼自己稱自己。

這個先生,是有學問的人,或者年高有德的人,或者世間的經歷豐富,這都稱先生。居士,要有十種的美德,才夠個居士的稱謂,你若沒有十種美德,根本也就不夠居士的這個名詞。還有這個「法師」,這也是他人稱自己,稱呼為法師,不能我自己稱我自己叫法師,自我陶醉,自己封我自己做皇帝,這是不對的。皇帝是旁人稱呼的,說:「我主萬歲」,不是我自己稱我自己也叫個萬歲。

這一點,我們中國人要懂得這種常識。所以這個「居士」,是旁人稱的,說:「某某居士、某某居士、某某居士」是一種恭敬的意思。恭敬其他人,不是要自己恭敬自己;你自己恭敬自己也可以的,你在內心主敬存誠,那可以,不需要表露出來。所以中國的學問是無窮無盡的,你差之絲毫,就謬之千里。這是社會上普通一般常識,不是甚麼大學問;可是這個普通常識,人就都不太清楚,很容易就忽略了。

又有「天龍八部」:天上的龍,我們現在這個佛教道場,都有天龍來擁護的,八部鬼神也是擁護道場的。你們各位如果不是善忘的話,或者還會記得,這個金輪聖寺剛剛搬過來裝修的時候,在天空有看見觀音菩薩腳踩著鰲魚,在虛空裏示現。

還有,在東邊那個街角落的地方,我聽有人告訴我,說那地方是個酒吧來著。那個酒吧裏邊無奇不有,或者販毒的,或者喝酒,或者脫衣舞,古古怪怪,那裏邊那個名堂多得不得了,於是乎蒼蠅就到那兒去了很多。這個蒼蠅就是這些個不守規矩的人,像蒼蠅似的,往那兒鑽。正在我們要開幕之前,那個地方就被警察給查封了,所以這個地區本來很不好的,那麼現在這個地區比以前乾淨得很多了,這都是天龍八部來擁護這個道場,才有樣的感應。

那麼現在我們這個道場,以前因為他們做教堂的時候,也招了很多亂糟糟的人,在這個地方住,大約這些人也都不乾淨,所以吃東西就也隨地亂撇,於是乎就引來很多老鼠。那麼現在我們在這兒弘揚佛法,天龍八部在這兒要護持這個道場,趕快要把這些個老鼠都給我趕走了牠。

我本來也無所謂的,可以許可你在這兒;但是你在這兒,妨礙這個衛生,對所有人來,觀瞻也不好,說我們這兒一定很邋遢,所以有這麼多老鼠。所以現在我們大家要共同來請這個天龍八部,實行他們的職務,把老鼠和這一些個不正當的東西,都給我趕走了牠,不可以再在這個地方,攪亂這個道場。再若不走嘛,那你這個天龍八部和牠們不需要客氣的,你們有甚麼辦法,就用甚麼辦法,教他們趕快搬家,搬到一邊去。

八部,有夜叉、有乾闥婆、有阿修羅、緊那羅、摩侯羅伽、迦樓羅等,這有八部鬼神,在這兒護持這個道場。所以今天我講到這兒了,你們一定要盡你們的責任,來擁護這個佛的道場。

這個八部,天,這是一部,龍又是一部,夜叉是一部,乾闥婆是一部,阿修羅是一部,迦樓羅是一部,緊那羅是一部,摩侯羅伽這也是一部。那麼這八部,天上有天神,他也要護持這個道場,哪個地方有佛真正的道場,他們在過去都是發願要擁護佛的道場。

龍,是一種靈物,也是眾生之一,牠為甚麼做了龍呢?就因為在修道的時候,牠乘急戒緩。乘,就是大乘、小乘這個乘,牠願意修大乘法,願意學這個佛法,願意勇猛精進;可是牠願意走捷徑,願意快,願意有神通,於是乎就各處去找佛法,找密宗,專門要修密宗。修密宗怎麼樣啊?他不注重戒律,不持戒。這持戒的人,要諸惡不作,眾善奉行。這種修密宗的人,有的時候,他把人家的骷髏頭去給人偷來,念咒,修密宗。有的時候,又把人家祖先的牌位給偷來,他修密宗,要用人家的祖先來役使鬼神。乘急,他這種的往前去勇猛精進,比那火箭還快,就那麼厲害,所以這叫乘急。戒緩,他對於持戒律,不重視,看這戒律是馬馬虎虎的,他很隨便的,淫戒他也不守,妄語戒他也不守,殺戒他也不守,盜戒,那更不用說了!你看他偷人家的骷髏頭來修法,偷人家的祖先牌位來修法,偷人家墳上的樹木來修法,盡彎彎曲曲,用這個貪心來求法,這叫乘急戒緩。

因為他乘急,於是乎他就墮落龍身,有神通。戒緩,雖然有神通,可是也還是畜生,這龍是畜生之一。可是龍是一種神物,因為牠盡找神通,於是乎牠就修得能大、能小、能隱、能顯。能大,你看著這條龍不知多少長,牠也能變成很小很小的;能隱,忽然間牠就不見了;能顯,忽然間牠又現出來了。牠為甚麼這樣呢?就因為牠修神通,墮落龍身,所以有這個神通。可是這龍很怕太陽,太陽若一曬牠,把牠曬得像火燒的那麼痛,於是乎牠就要下點雨淋一淋,take a shower(沐浴),這是天上的龍。

夜叉,就是速疾鬼;速疾,走得很快的。有空行夜叉,有地行夜叉,又有水行夜叉,陸海空都有夜叉。牠的行動比這個汽車也快,比飛機也快,大約和火箭來比,火箭也沒有牠那麼快,千里萬里一念就到,就有那麼大的神通,這是夜叉。

這個夜叉裏邊,又有千千萬萬那麼多的種類,這龍也有千千萬萬那麼多種類,天上的神,也有千千萬萬那麼多種類,說不能盡的。也就好像人,我們人又有很多種的,白人、黑人、黃種人,這很多種類。在這每一種類裏邊,又分門別類,你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他是東方人,他是西方人,這言語也不同,文字也不一樣。人有千千萬萬那麼多種類,神也是一樣的,那夜叉也是一樣的,龍也是一樣的,不是就都一樣的;龍又有金龍,又有火龍,又有青龍,又有白龍,又有黑龍,這龍也是千千萬萬那麼多種。每一種類的眾生,都是有千千萬萬那麼多種。你看這個世界上,千千萬萬這麼多種類的眾生,組織成這一個世界,那每一類的眾生,又有千千萬萬那麼多不同的形相,所以這個世界妙到這個地方,你人沒有法子完全都了解這個世界的秘密。

你說:「現在就快瞭解了,人若登月球,甚麼都實現了!」「甚麼都實現了,甚麼就都會沒有了。」你們記得這句話,甚麼都現出來了,甚麼就都沒有了,因為這臺戲唱完了嘛!這個地球,你能到其他的星球,其他的星球和你這個地球互相一交通的時候,一個原子彈爆炸了,一個氫氣彈爆炸了,或者地震了,或者火山爆發了,這都是足以毀滅這個世界人類的一個天災人禍,無論人造的、天造的,都有這些個問題。所以世界愈昌明,昌明到極點,就又該黑暗了。這好像甚麼呢?就好像我們一早間起來了,這是白天,白天到極點,又該晚間了,晚間又該睡覺了。睡覺,人人都眼睛閉上在那兒睡覺,就作夢,但是糊裏糊塗的,甚麼也不清楚了,也就是這個道理。這世界上,大同小異,甚麼事情,都有一個循環的道理。

乾闥婆,牠會作音樂,音樂作得非常好聽。牠若一作上音樂,令這個神仙都坐在那個地方如醉如癡,就像喝醉酒似的,忽忽悠悠的,在天堂上動也不願意動了。牠作音樂作得好,可是你不容易教牠作,但是牠又有牠的一個弱點。玉帝歡喜聽牠的音樂,就因為得到牠的弱點了,牠的弱點是甚麼呢?就願意聞香;你這一有了香氣了,牠千里萬里即刻來,來了就願意聞這個香。玉帝那兒有一種香,專門是召集這個乾闥婆的。那麼到玉帝那地方,聞到這個香,牠就跳舞,在那兒蹦蹦跳跳,就奏音樂,就唱歌,所以這個乾闥婆就叫嗅香神。前面所講的龍王,有八個龍王;這個乾闥婆,總起來有四個乾闥婆王。

阿修羅,脾氣最大,好像我們人這個大脾氣,都是有阿修羅在那兒支持著。他性情很暴躁的,常常發脾氣,對也發脾氣,不對還要發脾氣,脾氣是最大的,這就是屬於阿修羅。阿修羅在天上叫無酒,無酒怎麼樣呢?在天上他沒有酒喝。也叫非天,他不是天上的天民,他是一些個非法入境的天民,在天上不合法的。阿修羅是三善道裏頭的,他在天上是不合法的,所以就常常想要和天兵、天將爭地盤,想要把玉皇大帝打倒了,他去做玉皇大帝,做釋提桓因。

阿修羅也有四種,他有天福,沒有天權,可以在天上住,享受天上的福;可是在天上沒有天人的權利,就好像美國的這一些個非法移民一樣的,可以在美國這兒吃牛排,牛油麵包也可以吃,享受美國的福報;可是不能去管理這國家的事情,政府他沒有資格參加,也就是這個樣子,這是阿修羅。

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牠也是能大能小,能隱能顯。牠這個翅膀有三百三十由旬那麼大,一由旬就有四十個miles(哩)那麼遠,三百三十個由旬,你看這有多大啊!這一個翅膀若一搧動,把海裏頭的水就都給搧乾了,搧得沒有了。那麼海裏的水一搧沒有了,這個龍就都露出來了,龍宮也沒有水在那保護著它了,於是乎牠就把這個龍——大龍、小龍、老龍都給吃了,就有這麼大的本事,你看!說:「能有那麼大的嗎?」這還不算大。所以這個迦樓羅也是神通最大,龍是最怕牠的,可是牠們因為都皈依佛了,於是乎都和平共處了,都互相不殘殺。這迦樓羅也有四種,不過你若想知道這四種都叫甚麼名字?你看看《妙法蓮華經》第一序品,那都說得很清楚。

這是迦樓羅,就有這麼大的本領。講這個大鵬金翅鳥,牠這種神通變化真是不可思議的,牠用翅膀一搧,能把這個海搧乾枯了;再用翅膀一搧,又能把這個山都給搧平了。把這個山一搧,就能用這個山把海給填平了,所謂移山倒海,牠有這種的本領。

那麼這個緊那羅,牠都會作甚麼呢?牠會作音樂,牠頭上長一個犄角,所以牠的名字又叫疑神,音樂是作得非常好。

摩侯羅伽,就是一個大蟒蛇。因為這天龍八部,牠們以前也都是一些個妖魔鬼怪來著,以後都改邪歸正,護持佛教,做佛教的護法。由這看來,這個惡人有的時候他回頭,也會做善,所以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十惡五逆的人,他若改過自新,也還是一樣不失為好人。那麼這八部鬼神,牠們都覺得牠們過去破壞佛教,來傷害佛教,牠良心發現了,覺得對不起佛教了,所以就發願做佛教的護法,就是天龍八部。這是八部鬼神等大略的意思。

又有「人非人等」:那麼這個「人」,就是所指的這一切的人來護持佛教。非人,就是其他異類,異類的也有來發心護持三寶。等,就等於前邊所說的這麼多。

「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那麼這時候,有數不過來這麼多的法會大眾,恭敬圍繞著薄伽梵。而為說法,佛為這個法會大眾來說法,以及未來的眾生說法。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爾時」:就是當爾之時,「曼殊室利」:就是文殊師利,「法王子」:因為佛為法王,菩薩為法王子,尤其文殊師利菩薩是等覺菩薩,很快就可以成佛了,所以叫法王子——法王之子。「承佛威神」:他仰承著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從座而起」:從他自己的座位就站起來了。

「偏袒一肩」:也就是偏袒右肩,不是偏袒左肩。為什麼偏袒右肩呢?第一,這是印度的一個風俗,因為天氣熱,把這個右邊的肩背露出來,沒有那麼熱了,可以調解這種熱氣,這是自己身上的氣溫調解。第二,偏袒右肩,這表示恭敬——恭敬佛,這是一種禮儀,用身心來恭敬,所以偏袒右肩;隨順世俗而求出世法,表示恭敬。所以這個是真不離俗,俗不離真;真不礙俗,俗不礙真,這樣互相尊敬,所以文殊師利就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右邊這個膝蓋就跪到地下,「向薄伽梵」: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曲躬就是把頭低一點,那麼合起掌來,這都是表示身心恭敬,三業清淨。「白言,世尊」:白言就是對佛說了。

「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說我們現在法會大眾都是一條心,這一條心有個願望,就是希望佛演說如是相、如是類,就像這樣的相,也和這個相類的道理。什麼呢?就是「諸佛名號」:所有十方諸佛的名號,以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及本大願」:說本來在往昔所發的大願,是什麼樣子?「殊勝功德」:他行菩薩道的時候,怎麼樣修行的,才能積聚像這樣子的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能使令聽見他這個願力的和他的功德的,即刻藉著這種功德願力的力量,業障也消除了,恢復清淨了!

「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為著就是想要令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得到快樂,而不憂愁,沒有損害。像法轉時,在將來像法的時代,人都注重修廟,而不注重修道,那麼廟裏也只剩一個空佛像,那個時候真正修道的人很少。諸有情故,利益在像法時代所有的眾生,有情就是一切的眾生。有血有氣的,這就叫有情眾生;無血無氣的,好像那一些植物,就是無情的眾生。那麼這是文殊師利請佛來為大眾說法,為我們這個末法時代、像法時代的人請法。

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童子言」:這個時候,佛就讚歎文殊師利童子言。這位菩薩是童真入道,行菩薩道,修菩薩道,所以成為菩薩中的上首。那麼佛在這時候就讚歎他說了,「善哉善哉。曼殊室利」:你這位菩薩是真好,你這位菩薩好極了!為什麼我讚歎說你好呢?

因為「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說是你用你這個大慈悲心,慈運無緣,這個有緣、沒有緣的眾生,你現在都為眾生來請法,用這個大悲濟度一切眾生的思想,來勸請我給大家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諸佛的名號和諸佛本願的功德。

「為拔業障,所纏有情」:為了要拔濟,把這個有業障的,從這個三惡道,從這個苦海裏頭,把他們拉出來,救出來,拔度出來;他們的業障纏縛他們,令他們不自由,這一切的有情,你為他們來請法,「利益安樂」:令他們得到利益,得到這個安樂,沒有煩惱了。「像法轉時」:等到那個像法時代,「諸有情故」:你要利益像法時代所有的有情。

「汝今諦聽」:說你現在要審視而聽,你就很注意的,不可以那麼很隨便的,「極善思惟」:極就是到極點了,你好好地想一想,想到那個最極處。「當為汝說」:說我現在當為汝說,我可以給你說一說這個法門。

「曼殊室利言」:那麼佛對文殊師利這麼樣講,文殊師利又答覆,就說了,說「唯」:說「好!」就答應好、是、yes。「然」:是這樣子。「願說」:我願意佛發大慈悲,為我等說,「我等樂聞」:說我們這一切的眾生,現在都願意聽如來說這種的法門。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佛告訴文殊師利,說是:「我現在告訴你,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向東方走,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要經過十殑伽沙。」這一個殑伽沙,也就是恒河沙,比恒河沙更多。「等」:比十個殑伽沙那麼多的還更多,也或者和那個相等,或者更多一點。「佛土」:這麼多的佛國土。「有世界名淨琉璃」:其中就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叫什麼名字呢?就叫淨琉璃世界,它清淨猶如琉璃一樣,這個世界是透明體的,這個地都是琉璃為地。

「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一位佛的名號就叫藥師琉璃光如來,那麼他這十號也和其他佛的十號是一樣的。「應正等覺、明行圓滿」:他已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他修行和智慧都達到圓滿了;「善逝、世間解」:他是世界最有智慧的人,世間人所不能解的,他都能解;「無上士、調御丈夫」:也是無上士,也是調御丈夫;「天人師」:也是天人的師表;也是「佛、薄伽梵」:薄伽梵也就是世尊。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他在因地,這個本就是他因地還沒有成佛的那時候,修行菩薩道的時候,「發十二大願」:他曾經發過十二種的大願,所以我們修道的人,都應該要發真正的願,發真正的、內心發出來的大願大力,來照著這個願力去實行。

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發這十二個大願,他就「令諸有情」:能使令一切所有的有情,「所求皆得」:我們現在修行是比較容易,釋迦牟尼佛修成佛,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每一個阿僧祇劫就是無量數,經過三個大的無量數這麼長的時間,然後才成佛了。藥師琉璃光如來修行,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也是經過很多的阿僧祇劫,然後才成佛了。可是我們現在藉著諸佛所發的願力,藉著佛給我們留下的遺產,留下的這個佛法,佛的三藏十二部,是佛給我們佛子留下的遺產。我們是不是能承受這個遺產?就看我們是不是想真做一個真正的佛子。我們想真做一個佛子,我們就可以承受佛無上的這種法寶的遺產;我們如果功德不夠,不想做一個真正的佛子,那就不能承受這種無上的法寶、這種的遺產了。

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發這十二大願,所以我們一切的有情,所求皆得。你看!你就從這一句「所求皆得」,無論你求什麼,都會滿你的志願,令你遂心滿願,令你很快成佛。這是過去諸佛所發的願力,我們就用力少而成功高,用的力量沒有那麼多,我們成的果位是很高的。所以各位遇到這樣的佛法,趕快地勇猛精進,要生大歡喜心,得到法喜充滿。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無論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薩,在過去生都是發過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大願,來利益眾生,來成就眾生,所以到成佛的時候,他的願力實現了,十方眾生就都被他這個願力所攝持。願力就好像吸鐵石似的,眾生就好像鐵似的,他這個願力大,這個吸鐵石的力量也大,無論你十方有多少的眾生,怎麼重的業障,也都被他這個願力給吸去了。那麼眾生也和他特別地有緣,因為他願意幫助眾生;眾生雖然自己是無明遮蓋著,那個靈知靈覺的地方還是知道的。

藥王菩薩過去焚身供佛,把自己身體燒了來供佛,就有這樣的犧牲性;我們不要說燒全身,就燒一個手指頭,也捨不得。

「第一大願」: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發的頭一個願是什麼呢?他說了,「願我來世」:他說我要發願,我希望我等到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我得到成這個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成佛果位的時候,「自身光明,熾然照曜」:說我自己這個身體放的光明,熾然,就像燒著的火那麼大的力量,非常熾盛那個樣子;然,是那個樣子;照曜,能以這光明照耀。照耀的是「無量無數無邊世界」:照耀到無量無數無邊那麼多的世界。

「以三十二大丈夫相」:以佛三十二種的大人之相,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八十種的隨形好,「莊嚴其身」:莊嚴自己這個佛身。「令一切有情」:利益一切有情,我是這樣的,我也願意使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和我這個身體是一樣的,也是光明遍照無量無數無邊那麼多的世界。

這是我第一個願力,我不願意我自己成佛,我自己有光明照耀這個眾生;我願意所有得到我的照耀的眾生,他們的身體和我是一樣的。他發這麼個願,所以我們現在,聽到講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功德經,我們都有機會和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身體是一樣的。你不要自暴自棄,說我不願意那麼大的光明,那麼大的光明又有什麼用呢?那你沒有那麼大的光明有用嗎?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說等我在成佛的時候,「身如琉璃」:我這個成佛的身體,像琉璃似的,「內外明徹」:內裏邊也看見外邊,在外邊也看到裏邊,內外都無障礙,內外都明了。「淨無瑕穢」:內裏頭也沒有什麼瑕疵,也沒有什麼污穢;外邊也沒有瑕疵,也沒有污穢,外邊連一個瘡疤也沒有,連一點不乾淨的地方也沒有,內外都是光明的。「光明廣大」:這個光明說不出有多大了,就是廣大,「功德巍巍」:功德也是看不見頂那麼多,也就是太多了,因為是大貌,大的樣子。

「身善安住」:我的身體也善於安住,什麼毛病都沒有。「燄網莊嚴」:就是好像那個火光的網來莊嚴,「過於日月」:這種光明超過日月那個光明。「幽冥眾生」:所有在黑暗的地方,「悉蒙開曉」:都得到這種的光明照耀了。「隨意所趣」:隨他們的意念所願意去的地方。「作諸事業」:什麼事業都能成就,他們願意做什麼,就成就什麼事業。你看這個佛真是替眾生著想,無微不至來利益一切眾生;再也沒有比佛對我們更親切,更關懷的了。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第三大願」:第三個大願,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所發的大願,而不是佛發這個願,是他在因地以前,修道做比丘的時候發的願。那時候,他和你、我、他現在一切眾生是一樣的,不過他就發大願了,所以他就早成佛道了。我們為什麼沒有成佛道呢?就因為我們太自私、太自利了,有所貪、有所求了。鬥爭心也堅固,也不願意發大願,所以到現在還沒有成就佛果。

那麼他說「願我來世」:願我等到來生的時候,「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就是成佛的時候,以無量無邊那麼多的智慧方便,用這個智慧方便,不是用愚癡的方便。怎麼叫智慧方便呢?怎麼叫愚癡的方便呢?智慧的方便,這種方便法是對人有利益,對自己不一定有利益,所以他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對人有利益,他用這種的智慧,用這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人,這是用智慧。怎麼叫用愚痴呢?用愚癡是不合法的,這智慧方便是合法的,不違背這個善法的;愚痴的方便,是違背善法的,合乎惡法的,它與惡法相應了,那智慧方便呢?是與善法相應。

與惡法相應怎麼樣呢?譬如:拿殺生吧,那些個蚊蟲咬到自己身上了,無意中就把牠打死了。打死了,「這我是方便了,不要緊,這我不是犯殺戒,沒有破戒。」自己給自己就自圓其說,自己就掩耳盜鈴,說沒有犯殺戒。或者到什麼地方去貪人家的小便宜,等著人家看不見,就把人家的東西給拿走了,做為自己的了,「這不算偷啊,這我是方便嘛!他用我用這大家都一樣嘛!有什麼分別?」所以偷人家的東西,他說方便。本來偷人東西這不合法,這與惡法相應了,他說這是方便,沒有關係。邪淫,自己明明知道如果結婚,有太太了,在外邊不守規矩,走私漏稅,太太不高興,「這個我管她那麼多幹什麼,我行一點方便法嘛!」你看他行方便法了,這是邪淫,女的對男的是這樣,男的對女的也是這樣子,就自己給自己自圓其說,明明他知道這是不對的,但是他還講道理,自己給自己說:「這不要緊的,誰知道?」你看!妄語、飲酒都是這樣的,「唉!我喝一點酒,我試一試嘛!逢場作戲,這有什麼關係,我也沒喝醉嘛!」「我打妄語怕什麼,也不是用刀去殺人了,為什麼看得那麼嚴重啊?」就是自己給自己辯護,自己給自己講道理,這就叫惡的、愚癡的方便。所以這方便有智慧方便,有愚癡方便,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他是用智慧方便。

「令諸有情」:令所有的有情,「皆得無盡」:都得到,得到什麼呢?「所受用物」:就是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他們都得到,需要什麼就得到什麼。你看佛這種布施心多大,他用他這個願力,來滿眾生的願,來滿眾生的所求,所以「莫令眾生,有所乏少」:他這個願力,是不要令眾生有貧乏,有缺少什麼,什麼都滿足,遂心滿願,如意吉祥。你們要是想滿足你們自己這個貪心的話,就趕快學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或者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都能滿足你們那個貪心。

說:「那我知道了,我現在趕快念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等我到Reno(賭城雷諾)那兒去,我賭一下子就贏了幾百萬,回來我再也就不賭了,這是我的所求,我所需要的。」你要是真心,或者也可以滿足你的願。但是你若是將信將疑的,藥師琉璃光如來也不會被你欺騙的,你用一個不真實心去想騙他,是騙不了的。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四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修道發十二大願,這第四願,他是願所有的眾生都捨邪歸正,反迷歸覺,離苦得樂;那麼願意修小乘的人,都迴小向大,發真正的菩提心,將來成就佛果,所以他才說第四個願,說是「願我來世」:他說現在我是沒有成佛,那麼將來等我成佛的時候,得到正等正覺這菩提果位的時候,「若諸有情」:有情就是所有一切眾生。所有眾生正知正見的人很少,那麼邪知邪見的人多。你若講說正法,很少人明白,能接受,去實行。可是你若說一些個旁門左道的法,或者什麼秘密法,或者走捷徑的法,這個人就都發狂了,想要去學這種的法。這為什麼呢?就因為人這個邪知邪見太深,正知正見可以說是少,所以就說這一切的有情,「行邪道者」:他修一些個外道法,不求正法,也就是所謂學那個落降頭,或者學那個給人下蠱,或者玩那個碟仙,或者又是扶鸞,啊!這樣人就相信了,你若正式給他們講經說法呢?他們聽著也覺得沒有什麼大意思。你若弄出一點邪門來,邪裏邪氣的,或者持言禍福,說:「你又有什麼災難了,有什麼危險了,你現在要如何如何,才能免去你的災難!」這個人就相信了。你若給他講正式的佛法,他就不願意聽,所以這就叫行邪道者。

「悉令安住菩提道中」:雖然他們是行邪道的,可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儘量設這個方便法門,令這個人反迷歸覺,捨邪歸正,了生脫死,發大菩提心,所以安住在這個菩提道裏邊。安住就是捨邪歸正了,再不去想旁門左道了,安住在這個覺道裏邊。覺道是什麼呢?覺道就是人的一個智慧。你能有智慧,就會行正法;你沒有智慧——愚癡,就要行小道、旁門外道了。所以現在由旁門外道,返回來到真正的佛教裏邊,這叫安住菩提道場。

「若行聲聞獨覺乘者」:若修行聲聞,聲聞就是修四諦法的,修苦、集、滅、道這四諦。獨覺呢?就是修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所有的眾生都是由這個十二因緣而生,所以也由這個十二因緣而滅;這也就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若能了悟這個十二因緣就反迷歸覺了,迴小向大了;迴小向大就是修六度法門。

十二因緣,我們人怎麼樣生的呢?就是從無明生的,就是糊糊塗塗就生出來了,這叫一個無明。這個無明就是煩惱的一個根本,也是生死的一個根本,也是所有麻煩的一個根本,也是所有問題的一個根本。修是修什麼呢?就要破無明,這個無明就是你做出的事情還不明白,糊裏糊塗就做了;做了也不了解,不了解還要做,這就是無明。這一切一切你不明白的問題,都是無明,都是這個無明在那兒支配著你,令你這麼顛顛倒倒,迷迷糊糊,醉生夢死,貪著財、色、名、食、睡,都是這個無明在那兒搗亂。

因為有無明,然後就發之於行為,就有了行為了,就要去做去。做什麼呢?做你所不明白的事情。你明白只是一點點,而不是完全明白,所以就要去做了。有了行為,然後這就有了痕跡,有了事實,落到事相了!因為你有行,所以有事相了。有了相,然後就有了名了。

行的時候,那個分別心還沒有生出來;你看你行完了之後,就有了識了,就有分別心了,有了知識了。有了分別,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就都出來了。那麼這個識,是個意識,意識就是那個地方有了作用了;有作用,然後就有了名色,可以說出這是個什麼;有了名色了,然後就有了全體了;有了全體,就有六入了。這六入,無論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體相,他那個體相就生出來了。

體相一生出來了,和外邊的物質就有接觸,所以就有了觸了。有觸,然後就有領受了;有領受,就分別好的觸和不好的觸,歡喜的和不歡喜的。於是乎這不歡喜的就不要了,歡喜的就生出一種愛心了。所以說觸緣受,受緣愛;受就生出愛心來了,這都是有一連串的關係。

有了愛心,就想把它取為己有,做為我自己的了。有了有,就又有了來生;有了來生,就又有了老死。這十二因緣,是一切眾生怎麼樣做的眾生?怎麼樣又沒有的?就是這個,所有的人類和一切眾生都包括在這個理論裏頭。

這個獨覺的人,他看十二因緣這種循環無端、沒有停止的時候,他覺得很痛苦的,所以就修道。修道嘛,就要了生死、脫輪迴,把這輪迴脫去了,生死的輪也息了,所以就證果,叫獨覺,這是二乘人。聲聞、緣覺,緣覺又叫獨覺,這叫二乘。

所以行這個聲聞和獨覺乘者,這個「乘」就是這一類的修行人,怎麼樣呢?這是不究竟法,到這個二乘,分段生死是了了,變易生死還沒有了。所以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的時候就發願,「皆以大乘而安立之」:說,「若有修小乘的,我就教他們從小乘而搬家,搬到大乘的道路上,迴小向大,發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成佛的心。」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我們眾生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人沒有完全墮落三惡道,都是因為有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的關係。如果不是有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在世界上,所有的眾生恐怕早都去墮地獄、轉餓鬼、做畜生了,在三惡道裏邊,做人就很困難。因為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願力,無論你做的是十惡不善、開齋破戒、不修善法,你若能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這萬德的洪名,就會消除你的罪業,能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什麼原因呢?就因為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在因地早就知道我們眾生,多數都是不持戒律的,多數都是在這兒善惡夾雜,分不清的;就像那個土、水在一起和泥,和得亂亂糊糊的,沒有法子分出哪個是水?哪個是泥?這個水呢,就是智慧;那個泥,就是無明。持戒律就是返本還原,恢復本有的智慧;不持戒律就是好像那個土、水在一起和泥了似的;裏邊也有智慧,但是露不出來,都被這個無明給遮蓋住了,於是修行也不容易修成,也不容易持戒律。

藥師琉璃光如來知道我們眾生這種習氣毛病,所犯的這個錯誤,於是乎他就發願了,所以他「第五大願」說,「願我來世」:等到我將來成佛的那個時候,「得菩提時」:我成了佛之後,「若有無量無邊有情」:無量無邊,這裏頭你也包括在內了,我也包括在內了;你也在無量無邊以內,我也沒有跑出無量無邊以外去,所以都是在這數目裏頭,怎麼樣呢?就是「於我法中,修行梵行」:這個佛佛道同,我法就是佛法。在佛法裏邊,修梵行者,梵行就是清淨行。清淨梵行,就是嚴持戒律。「一切皆令得不缺戒」:無論誰在佛法裏頭修行,我的願力是令他們都得到完整無缺、圓圓滿滿的戒律,持戒圓滿,守戒清淨,猶如那個滿月一樣,絲毫也沒有缺陷。

「具三聚戒」:這個三聚戒,你們各位有知道的,什麼叫三聚戒?三聚淨戒是什麼?講一講。不要看書啊!你們出家人有知道的嗎?那麼持攝眾生戒、攝善法戒、攝律儀戒清淨了,這叫三聚清淨戒。

可是這個戒律是不容易持的,所以說「設有毀犯」:倘或有犯戒的,「聞我名已」:若聽見我這個佛的名字了,「還得清淨」:就又得到恢復清淨,返本還原,不會再墮落惡趣了。所以說「不墮惡趣」:不會墮落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了。

這三聚淨戒,怎麼叫聚呢?聚是聚集而成的,由這個「聚」字,就知道它不是一種。譬如攝律儀戒,攝這個律儀,「禮儀三百,威儀三千」;這個戒法,也是很多很多的律法聚集到一起,所以這叫攝律儀戒。攝就是包括的意思,包括所有的律儀,所有的威儀都不毀犯。善法呢?就是一切善法,這善法也有無量無邊,不是一種謂之善法,包括很多很多種,所以就要「諸惡不作,眾善奉行」,這是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呢?這個攝,也就包括所有的一切眾生;那麼一切眾生,我都願意度他們成佛,攝持他們,不是單單一個眾生。所以這叫三聚,這種的戒這麼聚集到一起,叫三聚戒。

可是這個很多了,不容易修行,不知不覺就把這個戒犯了。那又怎麼辦呢?所以說設有毀犯,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就發願說:假如他們有毀犯這個戒律的時候,聞我名已,他聽見我的名字之後,還得清淨,又會恢復他不毀犯的時候那個樣子,得到清淨了,不墮落到惡趣去。

各位想一想,藥師琉璃光如來對我們每一個眾生,這樣地關心,這樣地攝受,我們是不是應該體諒藥師琉璃光如來這種的慈悲心,好好地趕快修行戒律,不要依賴藥師琉璃光如來,說:「我不要緊的,藥師琉璃光如來發的願,我就犯戒他可以救我!」那就不對了。這是說,你不知道的時候,你犯了戒了,藥師琉璃光如來可以令你再恢復清淨。你現在知道藥師琉璃光如來發過這個願,你就有了依賴了,有了仰仗了,說:「我不要緊,我現在可以儘量去犯戒,反正我有靠山,藥師琉璃光如來發的願,如果他不救我,我就去和他算帳去,我就鬥爭藥師琉璃光如來去!」這是不對的。所以我們不要好像有了靠山了,就要犯戒,不可以這樣子。

這個第六願,現在我給你們說一說大概。大約就是說:人有什麼病痛,藥師琉璃光如來他也都可以救,令我們這一切病痛都除掉。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這一部經是說的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這個本願就是說的他過去的願,過去他發的是什麼願?現在結的是什麼果?他這個願力能發生什麼效力?我們人這個願不是空發的,你發什麼願就會結什麼果,也就是種什麼因,結什麼果,你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你發願,只是在那兒造這個善的業和惡的業。這個願就是一種主動的力;由這主動的力量,才能有事實的成就。所以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在因地的時候,就是發這種的願;這種善的願,成就一種善的業,而結善的一種果。

怎麼說叫善願呢?他每一願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所有的一切眾生做著想。佛沒有發願說:我若成佛了,我在那怎麼樣享福,怎麼樣享快樂,而把其他的眾生都忘了;佛不是這樣。佛得到最大的快樂,而自己不願意獨享,願意分給所有一切眾生。佛發願成就這種的善業,生生世世是行菩薩道,要自利利他,自覺又覺他,自度又度他,發這種大菩提願。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他不為自己做著想,只是要利益眾生。這是菩薩所發的善願,成就這種善的業,而結了這個善果,善果就是佛果。成佛了,并不是唯我獨尊,高高在上;佛成佛之後,只是他的智慧超過眾生,反迷歸覺了,沒有一切的顛倒妄想。

我們眾生一舉一動,都是在造業,可是盡造一些個惡業,而不是造善業。就偶爾有一念的善念,也不會超過那個惡念那麼重,所以善惡夾雜;要是用這個電腦來計算計算,還是惡業多過善業。因為這樣子,一生就不如一生,每一生就遇著一些個顛沛流離、不如意的事情。為什麼這樣呢?就因為造的業不清淨了,沒有做好;沒有像佛盡發這個善願,修這個善業,將來結善果。我們眾生就是在這兒善少惡多,所以一生就不如一生,那麼就墮落了。我們也想發善願,可是因為自私心在那兒作怪,總是不願去利益人,而要利益自己。偶爾有一些個人想要利益人,也是在那兒沽名釣譽,希望得到一個好的名,令人相信自己,這都是在那兒造這個善惡的夾雜業。所以惡業這邊重了,善業就輕了,那麼結果就是結這個惡果了。佛因為他發善願,修善業,所以成就善的果;我們眾生想發善願,可是一做就糊塗了,就顛倒了,自私心就跑出來了,就變成善惡夾雜了。所以做人也有一點快樂,又有一點痛苦,可是痛苦多於快樂。

那麼我們人的這個快樂,也并不是真正快樂;真正快樂,是自性裏邊的常樂我淨,那才叫真正的快樂呢!我們這個所樂的也不常,我們這個我也不常,我們這個樂也是不常,我們這個淨也都不常,所以沒有真正「常樂我淨」這一種清淨的快樂,那不是真正快樂。并不是說去跳跳舞這是快樂,喝喝酒這是快樂了,或者看看戲這是快樂了,其實這怎麼樣啊?這正是在那兒背覺合塵,在那兒顛倒。

說:「法師你這麼樣講,那世界都沒有快樂了?」你細想一想:什麼是真快樂?世間的快樂都是苦的因,拿這個衣食住來講,人人都歡喜穿好衣服,你穿上一件好衣服,很值錢的、很名貴的,其實怎麼樣啊?就像戴上枷鎖了一樣,行也不自然,站那兒也不自然,坐那兒也不自然,臥那兒也不自然,行、住、坐、臥,都是好像披枷戴鎖似的,不自然了。為什麼呢?就因為要保護自己這個衣服嘛,因為這個衣服是名貴的。啊!你想一想,憑一個萬物之靈的人,為這個衣服來做奴隸!這是衣。

吃的呢?說吃點好東西,吃得再好的東西,吃到肚子裏頭也都變了;吐出來,你教他再吃了,誰也不願意吃了。

住,就是「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只是三餐。」為什麼要那麼緊張,為這個衣食住忙忙碌碌,一天到晚也沒有休息的時間?忽然間無常到來了,死了,說:「我的事情還沒辦完呢!還沒忙完呢!閻羅王你緩一緩期,我慢慢去可不可以?」那無常鬼搖搖頭,說:「辦不到!我沒有辦法教你多活一秒鐘。」所以就死了。你看!這究竟有什麼意思?就因為認不清楚,所以為這個虛妄的名、虛妄的利,令自己的心裏頭時時都有很多的煩惱、很多的打擊,這是我們人和佛不同的地方。

那麼佛呢?他把一切都看清楚了,所以他看破了,也放下,所以就得到自在。在他剛剛看破的時候,他就要發願,他說這個願要利益眾生,要行菩薩道。所以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就發了大願,這「第六大願」,他就說「願我來世」:說我發願,等我來生的時候。有的人不信有來生,人如果沒有來生,那你就殺人放火,什麼也不需要相信,都可以的;就因為有個來生,還有個尾巴,還有個後果,所以你不可以不守規矩,不可以什麼事情都做,就因為有來生。

說:「我怎麼不知道有來生呢?」嘿!你不知道有來生?等你睡著了,你知道不知道醒著時候的事情呀?你睡著了,你把醒著時候的事情都忘了,所以你今生把前生的事情也都不記得了,那麼佛才說:「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前世你是什麼因果,你今生所遭受的,就是你前生所種的因,今生結的果。「要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你今生所造的業就結來生的果,這是一定的。

所以佛知道這個道理,那麼他就發願了,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就是成佛的時候。「若諸有情」:所有的一切眾生。那麼所有的眾生,就是凡有血氣的都叫眾生。「其身下劣」:這個眾生多數是指著人而說的,其身下劣,就是這個人生得其貌不揚,很醜怪的、很難看的。鼻子和眼睛長到一起,耳朵和嘴巴又合夥了,所以啊!你看看那個嘴巴長到耳朵那地方去,那個鼻子長到眼睛上面去,這叫個什麼?說:「我沒有看見這種人。」那你沒有看見這種人,你也不要想要試一試。總而言之,醜陋不堪就是了,一個人長得像狗樣子、像個貓的樣子、像個老鼠的樣子、像個黑熊的樣子、像個馬的樣子、鹿的樣子……啊!這很多很多的,很難看的。這叫其身下劣,下劣就是又窮嘛,又不值錢這樣子。

不單這樣子,而且「諸根不具」:或者有一個眼睛,或者有半剌眼睛;或者有一個耳朵,另一個耳朵就沒有了;或者只有一個鼻孔;或者有半剌嘴,你看這諸根不具。或者手也不做手的工作了;腳嘛,也不做腳的工作了。眼、耳、鼻、舌、身、意,都互相不合作了,互相罷工了,這叫諸根不具。互相罷工了,你看著我,我又看著你,大家在那兒不做工,這就諸根不具了。雖然有這個眼、耳、鼻、舌、身、意,等於沒有一樣的,那麼就是有,也是很難看的,這是諸根不具。

那麼下邊呢,就怕你不懂得這個「其身下劣,諸根不具」,所以就說「醜陋」:很難看的,又醜陋嘛,又「頑愚」:頑就是很冥頑不靈,你和他說什麼,他也不懂。愚,很愚癡的,你教他兩個二是個四,他說:「什麼?一、二是三嘛,怎麼變成四了?」就這樣子,所以就是很愚癡的。

「盲聾瘖啞」:盲,就是沒有眼睛了;聾:沒耳朵聽不見。有眼睛也看不見,有耳朵也聽不見,這叫盲、聾。瘖,這個聲音發不出來,說話像蚊子叫似的,在那個喉嚨裏頭,人幾幾乎就聽不見。啞,就是不單聽不見,而且根本就是啞吧了。這盲聾瘖啞,哎!你看這多苦!為什麼他受這個果報?就因為在因地的時候,人家給他講佛法,他有所懷疑,不聽。那麼因為他對面不認識佛,所以就盲了;有人講法,他不聽了,所以就聾了;教他來研究佛法,他也不研究,就瘖了,再甚至於就啞吧了,受這種果報。

「攣躄背僂」:攣,就是痀攣了,手也伸不開,手指頭也轉在那兒,伸不開拳,總是拳著的,這叫攣。躄,就是麻痹,不能有作用了。背僂,就是羅鍋子,廣東話叫駝背,就像那駱駝似的那個樣子,所以叫駝背,這是背僂。

「白癩顛狂」:或者生一些個白癬,面上白一塊,紅一塊的,好像開花了似的,在這個面上,這是白癩,有種種這種不好看的樣子。那麼又顛狂,顛狂就是那個小孩子,有的是那種虐待狂,有的自己咬自己,自己要吃自己的手指頭,自己都啃吃自己的肉,那麼糟蹋自己、作賤自己。這都是在因地的時候,謗毀《楞嚴經》,謗毀大乘經,謗毀佛法,所以受這種果報——白癩顛狂,發顛、發狂這個樣子,及「種種病苦」:前面所說種種病苦。

「聞我名已」:若聽見我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的,就一聽這個名字之後,「一切皆得端正」:所有都得到端正了,這一些醜陋也不醜了,也不難看了。「黠慧」:也聰明了,也有智慧了。「諸根完具」:這時候,眼、耳、鼻、舌、身、意也都完具了,六根通利了。

「無諸疾苦」:所有的疾病、痛苦都除了,也不用吃藥,也不用看醫生,你看妙不妙?只聽一聽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所有的疾病、痛苦都能解除了。你看這個佛啊!他對人類這種的利益是多大!他一舉一動都是為眾生做著想,沒有想要害眾生的地方,沒有想要令眾生受什麼果報。他都是發願令眾生得到一切的遂心滿願,都得到他真正的快樂,這是佛的意思。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有很多來聽經的人還不認識這一位佛是誰,我現在不妨給你們講多一點。藥師琉璃光如來就是個大醫王,醫生之王。他這個醫生之王,不需要用藥去治人的病,只要有眾生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他的病痛就解除了,就沒有了,所以藥師琉璃光如來就是個大醫王。

一般的醫生都講望、聞、問、切。望就是看一看;聞就是聽一聽;問就是用言語來詳細問一問,你的病情是什麼樣子?或者你是頭痛啊?是腳痛啊?是牙痛啊?是眼睛痛啊?是鼻子痛?或者其他什麼病?問一問;切就是切脈,就是給聽聽脈。這叫望、聞、問、切。

又有神、聖、功、巧。神就是不可思議;聖就不是像神那麼樣子不可思議了,還可思議一點;功就是要下點功夫才能知道;巧就是很巧妙地就知道了。望而知之,這叫神;聞而知之,這叫聖;問而知之,謂之功;切詠而知之,謂之巧。

普通的醫生要用這四種的方法、八種的理論,來知道這個病情。可是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些個工具他都不用了,他也不需要望,也不需要聞,也不需要問,也不需要切。你就一稱他的名號,這病就好了,所以這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利益眾生特別的地方。

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威神力呢?因為他在因地發過願,所以他這十二個大願裏頭,「第七大願」就說了,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我得到成佛的時候,「若諸有情」:說所有的一切有情眾生,「眾病逼切」:所有的疾病來逼迫熬煎,令他痛苦得不得了。這時候,「無救無歸」:也沒有人可以救他、可以來幫助他。無歸,也沒有一個歸宿,也沒有寄托。這個有病是最痛苦了,「無醫無藥」:也沒醫生給他看,也沒有什麼藥品給他治病。「無親無家」:他又沒有親戚,也沒有家眷。「貧窮多苦」:為什麼他這樣子呢?就因為他貧窮多苦。

「我之名號」:藥師琉璃光如來說,我這個名號,「一經其耳」:那麼這個有病的人,他若能聽見,只要聽見我的名,聽見「消災延壽藥師佛」這個名號,一曆耳根,「眾病悉除」:所有的疾病都沒有了,所有疾病都解除了。啊!你看看,也不用吃藥,也不用打針,也不用照X光(愛克斯光),也不用鐳射,什麼都不用;也不用電,也不用火,不用艾子灸,也不用針灸,什麼都沒有。你看!眾病悉除,病沒有了。

「身心安樂」:這做醫生的聽見這個經文,很不高興的,說:「這把我的生意都給搶去了!」不要緊,你還有你的顧客,不會他都搶去的。那麼眾病悉除了,身心都得到安樂了。「家屬資具」:家庭的用具和這個眷屬,「悉皆豐足」:都圓滿無缺。

「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最後乃至於能證得這無上菩提的道果,無上菩提就是成佛。所以我們佛教的理論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不是單獨說:「只可以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因為他是平等的,他和人人都一樣。他只是比我們人有智慧,佛是一個大智慧者,所以他不說糊塗話。我們學佛,也就是學的不顛倒、不糊塗,不再去做一些個損人利己的事情,不再去做一些個妨礙社會的事情。就是要老老實實,好好地循規蹈矩,做一個好人,然後才能成一個有智慧的佛。如果你要是不守規矩,那絕對不會有智慧的。因為有智慧的人才會守規矩,沒有智慧的人,你教他守規矩,他一定反對的。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在沒成佛之前,又發過一種願,這種願是轉女成男的願。為什麼要轉女成男呢?并不是說女人不好,不願意做女人而做男人。那麼現在在這個國家,有一些個婦女解放的人,就來反對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嘛!是大男人主義,在這個極樂世界,只有男人沒有女人!」這是他們反對的。其實不是這樣子,阿彌陀佛他根本就沒有一個男女相。他見到男人,也不知道他是個男人,見到女人,也不知道他是個女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生這種的分別心,沒有這種分別相。

那麼為什麼極樂世界只有男人,沒有女人呢?就因為女人的身體,有的時候不清淨,有的時候很多的病痛來逼惱。病一來的時候,也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因為這個嘛,人才不願意成為女人身,也就是不願意有這一些個百惡。為什麼叫百惡呢?就因為它是很多很多的,恐怕不只百惡,那麼或者一百一、一百二、一百三,也不一定!或者有九十、八十也不一定。總起來這個數說是百惡,就表示這個女人身,有很多麻煩的問題,有很多不乾淨的時候。那麼在這不乾淨的時候,做什麼事情也不太方便,所以這叫百惡。因為這個,修行的人有的時候,就覺得女身有很多麻煩、很多問題,所以願意就轉女成男,就是沒有那麼多的病痛,沒有那麼多不方便的時候。

好像女人,這個月數若來的時候,就心情也不太好,有的人又這個經前痛,或者經後痛。在這個月數沒來之前,就痛得不得了;或者月數完了之後,又痛得不得了;或者月數就不停止地那麼來;或者嘛又總也沒有,這都是一種疾病的現象。有這種疾病的現象了,那麼就很多事情也都不能做,因為這個嘛,女人身是不方便,所以願意轉女成男,是這個道理。

尤其男女這個欲念,也有的時候很重的!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奇奇怪怪的事情都發生了,很多的問題也都發生了,妖魔鬼怪都出世了!所以藉著男女這個問題,也在這兒弄麻煩,尤其是這個同性戀!

「第八大願」:藥師如來的第八種大願,他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願我來世的時候,若證得這個佛果。「若有女人」:假如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為女人的百惡所逼惱,「極生厭離」:很要離開這女人身,「願捨女身」:願意把這個女身捨棄了,「聞我名已」:聽見我這藥師如來的名號之後,「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就是像男人一樣了。「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到最後證得無上佛果。這是第八個願,轉女成男願。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九大願」:藥師如來在因地所發的第九個大願,是破魔羅網,脫離外道這個惡見的稠林。所以他就說,我第九個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令所有的一切眾生,「出魔罥網」:我們現在做人的時候,和魔王是很接近的,和佛是很遠的。我們若願意做魔王,隨時都可以做;若願意成佛,就要破除種種的惡見稠林,沒有邪知邪見,常修正知正見,才能出魔這個羅網,所以說出魔罥網。

這個罥是一種很柔軟、又很不容易斷的這種東西,也就好像現在有這一種的拉纜,雖然很細的,但是它力量很大,不容易斷。這個譬如魔那種網,就有這種不容易斷的東西來織成的。那麼織成的這個網,把我們每一個人,捲入到這個網裏頭,就不容易出來,就做魔王的眷屬,做阿修羅的眷屬。

我們每一個人,如果常常有脾氣,常常發大無明火,這都是在這個魔的罥網裏頭。我們人去打魚,把魚打到網裏,我們就很高興:「哦!可得到一條大魚,可以吃。」魔把我們人,卷到他那個網裏,他也很高興的,他說:「我又得到一個人來受用了!」也就好像我們人打到魚那麼歡喜。出魔罥網,怎麼樣出去這個魔的罥網呢?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要沒有脾氣、不發火,沒有無明火,沒有脾氣,那就是出魔的罥網了。魔他就是用這種邪術,來控制著我們人的知見,令我們不起正知正見,盡生這邪知邪見,所以呀,這是很不容易擺脫魔的羅網的。那麼現在藉著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願力,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出魔的罥網,就跑出去了!

 

「解脫一切外道纏縛」:這個外道也是天魔外道,外道都是以天魔為眷屬。外道他總想控制人,不給人自由,用種種的邪術,來控制著人。甚至於他教你發毒咒、發惡誓,你不能違背他這個道,你不能背叛他這個道;你若背叛他這個道,就要怎麼樣子啊?五雷轟頂,得到一切的災難;令你就怕了,也不敢違背他,明明知道他不對,也不敢違背他,這就叫纏縛。就好像用繩子把你捆住了,用那種絲把你纏住了,你想擺脫,是擺脫不開的。

「若墮種種惡見稠林」:墮,就是墮落到那裏邊去了;種種惡見,這包括種種的邪知邪見;稠林,就好像樹林子那麼很稠密的。很多這種邪知邪見的邪法,來控制著你,令你一點自由也沒有。

所以在佛教裏,不控制人,以前我對于斌曾經講過,我那時候告訴所有的佛教徒,我說:「你們信佛,若覺得佛教很古老了,不願意在佛教這個小範圍裏頭來轉了,想要找一個新鮮的宗教、時髦的宗教,你們現在是機會了!你可以隨便改變你們的信仰,因為佛教不是監獄,佛教不能把人來管得嚴嚴的,控制得緊緊的,不這樣子。隨便你願意選擇你所歡喜的、信仰的宗教,可以隨便。」然後我就問,我說:「于樞機、你敢不敢講這話?」他晃頭,說他不敢講。

那麼為什麼他不敢講呢?就因為他們那裏頭,就是要控制人,你不能擺脫他;你一擺脫啊,那這就犯了彌天大罪了!這是惡見稠林,就是見不得光,邪知邪見,不值得研究,不能擺出來,公開來討論,這都叫「惡見稠林」。

那麼遇著這一種邪知邪見的人,「皆當引攝」:引攝,就好像用吸鐵石吸那個鐵似的,把他「置於正見」:給他說明了正知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慢慢地令他修習這一切諸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行菩薩道。「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很快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個佛果。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這一段經文,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所發的十二大願其中的第十願。這一個願力,他發願解除一切眾生的王法難苦。所以他的願文才說「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願我來世得到菩提的時候,「若諸有情」:這個諸有情,就是所有一切的眾生。「王法所加」:或者你沒有做犯法的事情,被人誣告;或者被人挾嫌來冤枉;或者你自己在無心的時候,所造的犯法的罪,不是故意去造的。王法所加,王法加到你的身上了,把你抓去,懲罰你,放到監獄裏了,所以它說「縛錄鞭撻」:縛,就是把你綁上了,用這個手銬子,或者腳鐐子,把你綁上了。錄,就錄取你的口供,給你存一個記錄,說明白你是犯過法的人。鞭,用那個鞭子來,鞭撻,來打你這個身體,或者用板子打,就是懲罰你。

「繫閉牢獄」:繫,就三件都戴上了,脖鎖子、手捧子、腳鐐子都戴上了,為什麼戴上呢?就怕你跑。因為怕你逃跑了,所以教你不自由,把你綁住,還放到監獄裏頭,關閉起來,內外不通消息,這是繫閉牢獄。「或當刑戮」:或者被處罰死刑,那麼要去殺頭,斬首示眾,這叫或當刑戮;戮就是殺了。受這個刑戮,就是把頭給斬下了,或者用槍斃,或者坐電椅,總而言之,是不能活著了,要死了。

「及餘無量災難凌辱」:及,當個「到」字講。乃至於,其餘種種犯罪的行為,種種的懲罰。無量災難,至於其餘的,或者天災、人禍、種種的意外。凌,就是被人家來欺凌。辱,就是污辱、羞辱,令你沒有面子,這種凌辱。「悲愁煎逼」:又悲哀憂愁,就好像在那個火鍋裏頭那麼煎,來逼迫,那麼樣子,很難受的。「身心受苦」:身也受苦了,心也受苦了,身心都得不到自在了。

那麼這時候,「若聞我名」:藥師琉璃光如來發願說,在這個困苦艱難、危險萬狀的時候,他若能聽見我這佛的名號,「以我福德」:以我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德,和「威神力故」:和這個大威神的力量,「皆得解脫」:這一切前邊所說的種種災難,都能解決問題,沒有問題了。「一切憂苦」:那麼一切憂苦也都沒有了,就離苦得樂了。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還沒有開悟,沒有證果,而他發大菩提心,發大願力。這願力有十二條大願,現在這個文當第十一條。這一條「第十一大願」他說,「願我來世」:等到我來世,「得菩提時」:就是成佛的時候。「若諸有情」:假設這個世間上所有一切的眾生、一切的有情。有血有氣的眾生,都叫有情。那麼這一切眾生,「饑渴所惱」:他們或者沒有飯吃,或者沒有水喝,或者有飯他們也不能吃,或者有水他們也不能喝。

「為求食故」:他為著想滿足他的食欲,想要找飯吃,想要找水喝,所以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因為他自己餓得沒有東西吃,沒有水喝,他就發狂了。於是乎,就不擇手段去,或者搶、或者偷、或者殺人,奪取人的財物,飽足自己的饑渴。所以造諸惡業,就不擇手段造出種種的惡業。那怎麼辦呢?

「得聞我名」:他如果能聽到我這個成佛的名號,「專念受持」:他專心致志的、專一其心而誦念我的名號,受之於身,行之於心,持之於心,受持我這個名號。「我當先以上妙飲食」:我在這時候,就化出來種種的上妙飲食,最好吃的這個東西,「飽足其身」:令他的身體得到飽暖,沒有痛苦了。「後以法味」:然後我再給他講說佛法,給他吃這無上佛法的妙味,「畢竟安樂」:畢竟他得到安樂了,「而建立之」:而成就這種的功德,滿足他所求的飲食。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得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藥師琉璃光如來一定也經過這種貧窮困苦,所以他就發願,願意解除一切眾生的貧窮困苦。所以他在「第十二大願」就說,「願我來世」:我發願等到我來生,「得菩提時」:我成佛的那時候,「若諸有情」:所以世間一切有情,不論是哪一個國家的、哪一種民族,都包括在內。

「貧無衣服」:貧窮沒有衣服穿,當然也就沒有飯吃了。前邊那是沒有飯吃,還沒到沒有衣服穿的時候,現在連衣服也沒有了。既沒有飯吃,又沒有衣服穿,所以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有蚊蟲,又有這種其他咬人的蟲蟻之類。寒熱,天冷的時候,沒有衣服禦寒;天熱的時候,沒有衣服來遮暑。「晝夜逼惱」:白天晚間都是這樣地煎逼苦惱,不能解決這個沒有衣服穿的問題。

「得聞我名」:那麼他若能聽見我這個佛的名號的話,「專念受持」:主要是在這一句,要「專念受持」;不是光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你也不受持、不專念。專就是專一其心,念就是念念不忘,受是受之於心,持是持之於身,也就是念茲在茲的,朝於斯、夕於斯,常常專一其心來用功,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

「如其所好」:那麼如其所好,就是遂心滿願,遂心如意了,你想什麼就得到什麼。「即得種種」:就得到種種的,「上妙衣服」:最好的衣服。「亦得一切」:不單得到上妙衣服,也得到一切「寶莊嚴具」:用七寶所造成的這種種的玩具,你所歡喜的都得到了。那麼這種東西是什麼呢?就譬如「華鬘塗香」:華鬘,就是用花做的一個環——花環,是用來莊嚴的。這種花環是用七寶所造成的——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來莊嚴的。塗香,就是最名貴的一種香,以它來供養佛。「鼓樂」:或者種種的音樂,「眾伎」:種種的技能。「隨心所翫」:心裏所歡喜要玩的這種陳列品,或者一切的玩具,「皆令滿足」:求什麼得到什麼,遂心滿願,不會求不到的。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釋迦牟尼佛叫一聲說「曼殊室利」:這曼殊室利翻譯成中文,叫妙吉祥,也就是文殊師利。那麼這一位菩薩,他是智慧最大的,他所住居的道場,是在中國山西五臺山。五臺山上終年積雪,那個地方非常地冷,大約是文殊師利菩薩他歡喜冷的地方,也歡喜修道的人在冷的地方修行,所以他選擇這個五臺山做為他的道場。中國五臺山,在這《華嚴經》上,也讀到過。

那麼現在這《藥師經》,因為藥師琉璃光如來這種大的願力,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必須要具足大智慧,然後才能了解藥師如來的願力和他這種智慧。那麼釋迦牟尼佛,就直呼其名,說:「文殊師利!」

「是為彼世尊」:彼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世尊就是佛的十號之一。那麼他的名號呢?就叫「藥師琉璃光如來」:這是這位佛的名號。「應正等覺」:應正等覺也是佛的十號之一。「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這位佛在因地行菩薩道的時候,他所發的這十二種微妙上願,雖然是不多,可是一切眾生的問題,都包括在內了。無論你是苦、樂、智、愚,都包括在這個願力裏邊,皆得度脫,所以這叫上願。上是沒有比這個再更重要的,所以是很重要的大願。

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

「復次,曼殊室利」: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文殊師利,說:文殊師利啊!我再給你往詳細來說一遍。「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說是這位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在沒成佛之前,「行菩薩道時」:行菩薩道的時候,他正在修道的期間,「所發大願」:他所發的這種大願,「及彼佛土」:和東方這個琉璃世界,「功德莊嚴」: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功德和他這個國土的莊嚴,「我若一劫」:我假設用一劫的時間來講說,「若一劫餘」:或者再比一個大劫還多,那麼長的時間,「說不能盡」:我沒有法子把它說完了。

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一般人念這個「差別」都念差彳丫cha(插音)別,這個字不讀差彳丫cha(插音),應該讀差 ㄘc(疵音)。差別嘛,也就是當分別講。

「然彼佛土」:然,就是說一說前邊那個意思。前邊藥師琉璃光如來發的十二大願,他國土那麼樣莊嚴妙好,可是這個佛土,「一向清淨」:從來是清淨的,沒有染污的,猶如琉璃那麼光明透徹的。「無有女人」:在琉璃世界那兒也沒有女人,現在這個women’s liberation(婦女解放)——提倡女權的,就反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她說:「那兒沒有女人!那麼他是不是看不起女人啊?是不是男女不平等啊?是不是重男輕女呢?」

這完全不是的,因為娑婆世界是叫五濁惡世。這五濁惡世,就是我們人住這個時候,是一個不清淨的,這叫劫濁。我們眼睛所看見的不清淨,這叫見濁。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煩惱多得不得了,這叫煩惱濁。我們眾生都是情欲所生的;由情欲所生,就有男有女,這叫眾生濁。

不但人類是這樣子,一切有血有氣的,都是由色欲而生、色欲而死;就算那個細菌,也是在那個微細處,它有這一種欲,才生出來這種的東西。那麼有欲,就是很不清淨的,所以這叫眾生濁。

命濁,我們每一類的生命,每一類的眾生,他生來就在這個很不乾淨的地方生出來。好像天上,都沒有塵土;西方極樂世界是黃金為地,也沒有塵土;東方琉璃世界是琉璃為地,也沒有塵土,沒有染污。只有我們娑婆世界,才有這麼多麻煩,眼睛所看的,耳朵所聽的,鼻子所聞的,舌頭所嚐的,身所接觸的,心裏所想像的,都是不乾淨的東西,所以叫五濁惡世。

那麼極樂世界的人都沒有欲,他是由阿彌陀佛的願力而化生的。這個琉璃世界呢?這都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願力所化成的世界,所以也沒有女人。這並不是說男女不平等、重男輕女,沒有這個意思;不過我們人,生為女身應該知道,這個娑婆世界是萬苦交煎的,是萬惡充滿的,沒有什麼值得我們愛惜的,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留戀的,這一切一切都是不乾淨的。所以極樂世界和琉璃世界,都沒有女人。

「亦無惡趣」:那麼這個琉璃世界也沒有三惡道,沒有地獄道,沒有餓鬼道,沒有畜生道,亦無惡趣。「及苦音聲」:不但惡趣沒有,這痛苦的音聲也沒有。沒有這種聽了令人心裏都哭起來,這種悲哀痛苦的聲音,沒有的!

「琉璃為地」:這個東方琉璃世界,怎麼叫琉璃世界呢?就因為它是琉璃為地。「金繩界道」:用這個金子做成的繩來做欄杆,把這道路和不是道路的地方分開,這是金繩界道。「城闕宮閣」:城是所有的城池,闕就是城上邊有那個垛口,或者門樓子;宮閣,這宮殿上邊,又有兩重的樓房,這叫閣。「軒窗羅網」:這軒,就是一間房一間房的;窗,那個窗明几淨,這都是很乾淨的;羅網,有這一種七重行樹,七重羅網,「皆七寶成」:都是用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來莊嚴所成的。

「亦如西方極樂世界」:也好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子,「功德莊嚴」:他的功德和莊嚴,「等無差別」:一點分別都沒有,是一樣的,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個國土是一樣的。琉璃世界和極樂世界的莊嚴、功德,都是一樣的,所以「東阿,西彌陀」,東方是阿佛,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阿佛他是管著金剛部,在〈楞嚴咒〉裏,阿佛是屬於金剛部。那麼阿彌陀佛呢?他是蓮花部,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教主,藥師琉璃光如來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

所以我們萬佛聖城早晨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這是為著所有萬佛聖城的護法來回向,令他們消災延壽。中午呢?就念釋迦牟尼佛,因為佛法是釋迦牟尼佛傳給我們的,我們應該報佛恩,所以在中午我們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晚間就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是我們最後的目的,是要生在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它是沒有三惡道苦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那個地方無憂無愁,無煩無惱。比在這個娑婆世界,一天很多的麻煩,很多煩惱,很多這種令你心裏不平安的事情發生,極樂世界和琉璃世界都沒有這些個問題發生。

我提出來萬佛聖城這三個時候念佛不同,因為萬佛聖城是新開闢的道場,和中國大陸的道場完全不同的,和香港、臺灣、新加坡、越南,和所有的地方都不同的;在其他的地方,都跟著中國的佛教,這麼早晨也是念阿彌陀佛,晚間也是念阿彌陀佛,中午還是念阿彌陀佛,它是這樣的。所以現在外邊的出家人,到了萬佛聖城,覺得萬佛聖城所行所為都是不對的,不懂規矩。

那麼萬佛聖城呢?不能說自己的對,可是我們一早起,應該效法消災延壽藥師佛這個願力,令每一個人都有一股生氣。這個生氣,不是生脾氣那個氣,就是生生不息的有一股朝氣,像那個「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這都是朝氣的表現。就是表示我們這一早起,我們這個生命的火正燒得很旺的,那麼一切一切都是如意吉祥的。那麼中午我們應該感謝釋迦牟尼佛,對我們說一切佛法,一切經典;所以中午,萬佛聖城就念釋迦牟尼佛。晚間歸向極樂世界,我們最後的歸宿,要生在極樂世界去,離開這個娑婆世界,所以晚間念阿彌陀佛。這是萬佛聖城的課程,和其他道場完全不相同的地方。

那麼這麼多年來,沒有人懂得這個是和其他地方不同的,都以為其他的地方,都是像萬佛聖城這樣子,不是的。所以我們萬佛聖城所行所作是別具一格的,是別開生面的,在中國的佛教裏邊你看不見的。好像我們萬佛聖城和金輪聖寺、金山聖寺,要是正式講經的時候,都有人請法;這在其他的道場裏邊,你也看不見的,是沒有的。那麼因為你們也都沒有見過太多佛教的這種儀式,也不知道這對不對,所以我今天才特別詳細來告訴你們。

有沒有人對我方才所講的這個經典,有什麼意見啊?或者覺得我講的什麼地方不圓滿,你若是有什麼看法,可以到這上邊來告訴我;我們研究佛法一定要令大家心服口服,心裏沒有一點疑惑才可以。你們各位對於這個經文上所說的道理,有沒有什麼不同意的地方,都可以說一說。

真正沒有妄想了,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你真正沒有欲念了,那就是教化眾生了。

誰教你打妄想?誰教你有欲念?如果沒人教,根本就是個空的、虛妄的;如果有人教,是誰教?那麼是你自己教的?是旁人教的?是你自己教的,為什麼打妄想的時候,剛一開始打,你都不知道?什麼道理?

你沒有妄想,就是淨土,這多方便,多痛快,多快!只是把妄想收拾乾淨了,那就是極樂世界了。你沒有妄想,那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那就是快樂,就是極樂世界,不要各處亂跑!

淨土法門也說得很清楚的,不過我們人都不注意,它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生,就生出來淨土;生出淨土,就是教你自己自性現出光明來,所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一定要到外邊找,到外邊找去呢,那是為著一般普通的人說的,你若真想要修行,想要研究佛法,你要明白這個極樂和娑婆不離當念,就是當下這一念,就是極樂!就是娑婆!你染污心生出來就是娑婆,你清淨心現前,那就是極樂世界。所以不必頭上安頭,一定執著我教化眾生,或者一定執著我生到極樂世界去。我們念佛是不妨念,那麼生不生?也不要管它,我們只是誠心來修行就好了。那就是說:你沒有煩惱,就是極樂世界,這是很現成的!你有煩惱,就是娑婆世界,就是苦不可言的一個世界,就是在這兒嘛!

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於其國中」:釋迦牟尼佛說,藥師琉璃光如來和阿彌陀如來,琉璃世界和這個極樂世界,沒有什麼分別彼此。那麼現在又說,在這個琉璃世界的國土裏邊,「有二菩薩摩訶薩」:有兩位菩薩,是菩薩中的上首大菩薩。這兩位菩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一位菩薩的名號就叫日光遍照菩薩,另一位菩薩呢?就叫月光遍照菩薩。「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在這個琉璃世界所有的菩薩之中,這兩位菩薩是做為上首的。上首,也就是菩薩中的領袖。這兩位菩薩是幫助藥師琉璃光如來,在這個琉璃世界來教化眾生。那麼這兩位菩薩是在這個琉璃世界無量無數那麼多的大菩薩裏邊,他們是上首。「次補佛處」:等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退佛位之後,就是日光遍照菩薩遞補佛位;日光菩薩再退佛位的時候,就是月光遍照菩薩來遞補這個佛位,所以說次補佛處。

「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這兩位菩薩成佛之後,他還是依照藥師琉璃光如來所發的願力,所有一切的功德莊嚴,而自莊嚴;也就是順著藥師琉璃光如來教化眾生的方法,而去教化一切眾生。他們能受持、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和他這種修行的方法,來支持這個正法的寶藏。

「是故曼殊室利」:因為這個,所以曼殊室利,「諸有信心」:無論是誰,所有有信心的眾生,「善男子、善女人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一切的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大家都應該發願要生到琉璃世界去,見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將來好成佛!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爾時世尊」:在前邊釋迦牟尼佛說這一段經文之後,「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又不怕麻煩的、悲心切切,而再告訴文殊師利童子,就說了,「曼殊室利」,「有諸眾生」:說假設若有一切的眾生,「不識善惡」:他也不知道什麼叫善?什麼叫惡?善惡混合他分不清楚,「惟懷貪吝」:他所知道的就是一個貪心和一個吝嗇,捨不得。

「不知布施」:他不知道布施給其他人,不知道對其他人好。布施,就是以自己的所有,布施給這個所無的,那麼這裏邊就有財施、有法施、有無畏施。財施,就把所有一切的財產,包括一切的技能都在內,來布施給其他人,幫助其他人。法施,是把自己所明白的佛法,看眾生的機緣,觀機逗教,因人說法,因病予藥,那麼這樣子來利益眾生,這叫法施。無畏施,就是看見人在那困苦艱難、危險的時候,非常地恐怖,所謂「六神無主」;在這個時候,你能安慰他,能以軟言玉語,用很柔和的語言來安慰這個人,令這個人沒有恐怖心,這叫無畏施。

財施、法施、無畏施,這是三種的布施。你沒有財,你可以布施法;沒有法,可以布施這個無畏,這都是布施。那麼你能布施,「及施果報」:那你能再講說這個布施的果報,好像《地藏經》上說「捨一得萬報」,這是布施的果報。

「愚癡無智」:沒有人給他講這個因果報應,他也沒有這種知識,這叫無知——愚癡無智,沒有智慧。「闕於信根」:為什麼我們人遇到正法,會狐疑不信,會生出很多懷疑?這就是信根不具足,也沒有擇法眼,你說的是,他想成非了;你說的非,他又想是。沒有真正的智慧來判斷是道和非道這種的界限,判斷不出來,這就叫愚癡無智。闕於信根,沒有這個信根。

「多聚財寶」:他把這個財寶聚得很多很多的,要做守財奴,所以「勤加守護」:早起想著我這個財寶到晚間,晚間想得睡不著覺,又想到天光。你看辛苦不辛苦?因為保護自己的財產,吃飯也沒有味道了,睡覺也睡不著了,你看這是很苦的!所以勤加守護,想盡方法來守護自己的財產。

「見乞者來」:若見一個討飯的,或者乞食的,到自己這兒來了,怎麼樣啊?「其心不喜」:心裏就很討厭很討厭的,說:「你跑到我這兒來要了,真是可惡!」「設不獲已」:或者受這個環境的使然,一定要布施才可以,不布施嘛,就有麻煩了,這叫受逼迫來布施,是不得已的布施。「而行施時」:那麼被壓迫而做這個布施的時候,「如割身肉」:這真是所謂捨錢如割肉,像割身上肉一樣的。「深生痛惜」:很捨不得的,心裏都痛了!

「復有無量慳貪有情」:又有無量無邊那麼多慳貪的眾生,捨不得、孤寒鬼、刻薄、慳吝。「積集資財」:聚集這個資財。資就是物質,財就是財產;積聚這物質和財產。「於其自身」:就是給他自己這個身,「尚不受用」:他自己也捨不得用。什麼東西都收藏起來,自己捨不得用,也不給其他的人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他自己都捨不得用,他怎麼能又會令父母、妻子來享用呢?他更也捨不得!「奴婢作使」:那麼或者給他奴婢,或者他這個佣人,「及來乞者」:或者來和他要飯的這些人。

「彼諸有情」:這一類刻薄、慳貪、孤寒的眾生,「從此命終」:一旦他死了,「生餓鬼界」:死了怎麼樣啊?因為他這麼慳貪,總是不捨得,所以就做了一個窮鬼,做了一個餓鬼,做了一個守財鬼;「或傍生趣」:或者做了畜生,也不一定的。

「由昔人間」:因為他以前在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他偶爾在一個場合裏頭,聽見人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今在惡趣」:現在在這個三惡道裏頭,「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偶爾就想起來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了。「即於念時」:就在他這個念的時候,「從彼處沒」:就從那個或者是餓鬼道,或者傍生,它就從那兒沒有了,「還生人中」:又回來生在人世間來了。「得宿命念」:他常常知道自己前生是做什麼,是怎麼樣的,得宿命通。「畏惡趣苦」:很怕這個三惡道的苦果,「不樂欲樂」:不再歡喜這個欲樂、吃喝玩樂了。「好行惠施」:那麼就歡喜做一些個布施,布施給一切眾生。「讚歎施者」:他也讚歎布施的這一類人。「一切所有,悉無貪惜」:他一切所有的,也都不那麼孤寒了,不那麼慳貪了。

「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那麼慢慢的,漸次就是慢慢的,一步一步來;尚能,他能勉強布施頭、布施目、布施手足,或者布施血肉之身,「施來求者」:布施給向他來求的這一類眾生;「況餘財物」:況且其餘的身外之物,那他更不會不捨得了,一定都能捨得了。

布施是修福的一個法門,我們看一看世界上,為什麼有窮的人?為什麼有富的人?那個窮的人,就是捨不得的那個人;那個富的人,就是捨得的那個人。所謂「要捨才能得,你不捨得就不得。」因為這個,我們人要把因果認清楚了,不要錯因果。你一錯因果呀,差之毫釐,就謬之千里。尤其我們到寺院裏頭來拜佛的人,到這兒都應該利益其他人,布施給其他人;不應該跑到廟裏頭來想找便宜,總怕自己吃了虧。甚至於到廟上來偷,偷這個飲食、偷財物、偷一切的一切,這將來一定會墮落三惡道的。所以你們每一個人回到家裏,告訴你們自己的親戚朋友,無論到哪一個廟上去,不要跑到廟上去找相應,找便宜,甚至於偷東西;這是最造罪業的一個行為了。假如你不告訴他,他造了罪業,你都也有份的,所以無論親戚朋友,要明白告訴他這個因果循環的道理,不要昧因果,不要錯因果。

你看佛經上,都是教人布施,不是教人盡布施給自己,自己不要布施給旁人。我們學佛的人,要倒過來;倒過來,就是要利益其他人,這才是夠上一個學佛的人。不然的時候,在佛教裏頭,做一個德中之賊,盡破壞佛教;甚至於各處去拉護法,想辦法攀緣,這都是造罪業的地方。在旁的地方我見不著,我就算想要幫他,他也聽不見我對他講這個話;你們各位,聽見我對你們說這種的話,你們切記切記啊!要趕快覺悟,趕快迴光返照、猛醒,快點覺悟過來。有過錯的,就趕快把它改了;沒有,那更要勉勵,更要好好地做一個佛教徒,不要做一個似是而非的,在佛教裏頭盡混水摸魚,在那兒想找種種的利益,甚至於在佛教裏做生意,這更是將來一定會墮地獄的。以前有個人,在金輪聖寺就賣珠寶,到這兒來賣首飾,這將來的果報都是不得了的!所以各位一定要很小心的!不然墮落的時候,我也沒有辦法救你的。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尸羅。有雖不破尸羅。而破軌則。有於尸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捨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捨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復次,曼殊室利」: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恐怕我們眾生還不聽教誨,不注意藥師琉璃光如來這種的大威神力,聽見這種妙法,猶如風過耳一樣,所以就又詳細為我們末法眾生來說這個法。說「若諸有情」:就是所有的一切眾生,「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說雖然學習佛法,也研究經典;可是「而破尸羅」:尸羅是梵語,翻譯過來就叫戒律。這個戒律就是止惡防非的;可是他不止惡防非,就肆無忌憚了,不守戒律的軌則,所以說而破尸羅,就是破戒了。

「有雖不破尸羅」:有的人雖然沒有破戒,「而破軌則」:可是他破了軌則了,軌則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這種法律,一種規矩。「有於尸羅軌則,雖則不壞」:有的雖然也沒有犯戒,也沒有不守軌則,「然毀正見」:可是啊!毀正見。他沒有正知正見,總有一股邪知邪見,所見的都是古古怪怪的,那麼邪裏邪氣的,沒有正知正見!

「有雖不毀正見」:有的眾生,雖然沒有毀壞了他的正知正見,可是他「而棄多聞」:他並不去很殷勤地學習佛法,而懶惰;棄多聞,就是放棄學習佛法的這個時間,放棄學習佛法的這個機會,一切經典所說的般若智慧,他都放棄不學了,這叫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他對於佛所說的這個經典的道理,這個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這種至正不偏的、真實不虛的經典,他不願意去了解,不願意去明白它。「不能解了」:不懂經義,對經義當做仇敵一樣的。

「有雖多聞,而增上慢」:有的人,雖然也沒有破尸羅,也沒有破軌則,也沒有破正見,也沒有棄多聞;他雖然多聞,看了很多經典,學了很多佛法,可是就生了貢高我慢的心了。就覺得自己是真了不起了,真是旁人不如自己了,就生這一種驕傲、貢高我慢的心,這叫增上慢,增加他自己這個傲慢的思想,那麼貢高我慢。

「由增上慢」:因為有增上慢這種的思想,「覆蔽心故」:把這個真正智慧都遮蓋住了。「自是非他」:自是,對自己就說自己怎麼對;非他,就說他人怎麼樣不對,怎麼樣不對。「嫌謗正法」:對於人家提倡正法的地方,他就毀謗,說他們那是不對了,吃一餐也不對,這個坐單也不對,持銀錢戒也不對;說末法的時候,不應該有修行的人。你看這真是啊!不知道他學什麼佛法!

「為魔伴黨」:學什麼佛法呢?這一類的人哪!這就是做魔王的眷屬,做魔王的黨派,做魔王的朋友。「如是愚人」:像這種愚癡無知的人,「自行邪見」:自己盡做這些個邪知邪見的事情,行為也不正當。「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復令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眾生,無數那麼多的有情,「墮大險坑」:掉在這很危險、很難以出來的那麼一個危險的坑裏頭。「此諸有情」:這一類的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他們應該墮落到地獄,或者畜生,或者餓鬼裏邊去,「流轉無窮」:在那裏邊受苦啊!是沒有窮盡、沒有了的時候。

「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這一類十惡不赦的,這十惡五逆,造了無間罪業的眾生,他假設能聞見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一位佛的名號的話,「便捨惡行」:他就能把這個惡——邪知邪見這種行為改了,「修諸善法」:他就修一切善法,「不墮惡趣」:不會再墮落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四惡趣裏邊了。

「設有不能捨諸惡行」:假設再有這一類的眾生,不能即刻就捨棄了這種種的惡行,「修行善法」:修行這個戒律、多聞、正知正見,修習這個軌則,守規矩。不能修這種法,「墮惡趣者」:那麼他墮這個地獄、餓鬼、畜生裏邊去了。

「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以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在因地所發的十二大願,這種大威神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用種種的方便法門,來現到這個人的面前,令他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從彼命終」:從這到這個人死的時候,「還生人趣」:就會托生去做人去了。「得正見精進」:得那個正知正見了,也能勇猛精進了,也能「善調意樂」:能以調和自己這個意樂,沒有脾氣,永遠都是歡歡喜喜快樂的。

因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那個自私、自利、爭、貪、求,是一個墮落的原因。所以他也不爭,也不貪,也不求,也不自私,也不自利了,這叫善調意樂。「便能捨家」:他能看破,能放下了,把家庭也都捨了,「趣於非家」:就出家修道去了。

「如來法中」: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佛法裏邊,「受持學處」:受持學習佛法,「無有毀犯」:永遠不再犯這個戒了,不犯這個軌則了,不犯這個正見了,也不棄多聞了,也沒有貢高我慢了。所以「正見多聞」:這個人就正見也現前,又多聞,他也不懶惰了,總是要學習佛法。「解甚深義」:他明白經典最深妙的那種道理,「離增上慢」:離開貢高我慢、增上慢這種的行為。

「不謗正法」:他也不毀謗正法了,「不為魔伴」:也不做魔王的眷屬了,不做魔王的黨派了。「漸次修行」:那麼一點一點,他就修行了,這修行什麼呢?「諸菩薩行」:諸菩薩所修行的行門,「速得圓滿」:速得圓滿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圓滿菩提。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復次,曼殊室利」:釋迦牟尼佛又不怕煩瑣,叫一聲文殊師利菩薩,說是:文殊師利,「若諸有情」:世間上所有的一切眾生。「慳貪嫉妒」:這個慳,就是不捨,很嗇吝,做守財奴,給兒孫做馬做牛。貪,就是貪而無厭,什麼也不怕多,是越多越好,甚至於垃圾,他也貪一大堆,他說好製造能源。這個嫉妒,是一種惡心所,這種惡它是在裏邊藏著,在意念裏頭,生一種嫉妒的意念。要是行之於身呢?把它發揮到外邊呢?這於事實上就妨礙了——妨礙人的利益、妒忌旁人才能、妒忌旁人的聰明、妒忌旁人有福報、妒忌旁人生活愉快、妒忌旁人一切事情都順利,生了種種的妒忌心,都發之於口,形之於身,這是外表的妒忌了。

「自讚毀他」:這在菩薩戒也說得很清楚,無論對什麼事都是說自己好,他人一定是不對的,這叫自讚毀他。你真若好的話,你何必又自讚呢?其他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會認識你的這好處,不需要自己讚歎自己,說:「你知道我嗎?我是個大菩薩;你知道我嗎?我是一個開悟的人;你知道我嗎?我有大神通!」這麼自我介紹,自我宣傳,自我讚歎自己;那麼旁人呢?旁人都是不對的,沒有一個人對的,甚至於老天爺也不公平,老地母也不慈悲,誰都不對,佛也是不好的!你看這麼樣自讚毀他,旁人都是不對,只有自己都是對的。這樣的人啊,告訴你!就「當墮三惡趣中」:這樣的人就應該墮落地獄,墮落餓鬼,墮落畜生,墮落三惡道裏邊去。

「無量千歲」:在這三惡道裏邊,經過不知多少劫,多少千萬那麼多的年歲,「受諸劇苦」:在這個三惡道裏,盡因為自讚毀他,慳貪妒忌,結果自己什麼也沒有了,一點德行、福報都沒有了,都弄得光光的,所以就受一切的劇苦。這個劇,就是最厲害的、最大的那種苦,最受不了的那種苦,集聚很多的苦在一起。

「受劇苦已」:受這個最大的痛苦之後,「從彼命終」:從這他就死了,「來生人間」:等到來生生到人間了,「作牛馬駝驢」:那麼因為他在三惡道、在地獄裏受苦無量劫,然後托生到人世,他也不是就即刻做人,就做什麼呢?就做牛去、做馬去,做駱駝去,做驢去。「恒被鞭撻」:常常地被主人用鞭子來抽打。「饑渴逼惱」:既然要做工嘛,又沒有東西吃,這是饑;渴,也沒水喝;逼惱,這個逼迫得常常不快樂;「又常負重」:那麼這個驢、馬、牛,也常常在背上馱著很重的東西,「隨路而行」:順著這個路往前去走。

「或得為人」:那麼或者他這個罪業快要滿了,就去做人去了,可是做人怎麼樣啊?「生居下賤」:生到那個最貧困的家庭裏頭去,生到那個吃也沒有,穿也沒有,房子也沒有,什麼都是沒有,就是窮得再沒有那麼窮了,所以生居下賤;「作人奴婢」:或者給人做奴僕,做這個奴才、婢女,「受他驅役」:要聽著旁人來支配,教你去做什麼,「恒不自在」:時時刻刻都得不到自在。

「若昔人中」:假設這一類的眾生,他在往昔做人的時候,「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他偶爾在一個機會裏邊,聽見過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由此善因」:就藉著這種善的因、善的種子,「今復憶念」:今生就能想起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了,「至心歸依」:那麼用這個至誠懇切心,來歸依藥師琉璃光如來;「以佛神力」:以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大威神力,這個大願的神力,「眾苦解脫」:這一切的苦惱就都得到解脫了,就都沒有了,消滅了。

「諸根聰利」:六根都聰利,就是眼睛看東西也看得非常清楚;耳朵聽聲音也聽得非常清楚;鼻子嗅香味也分別得很清楚;那麼舌嚐好味和不好味、可口不可口,也是非常地明白這個味,有這種的智慧;那麼身也很靈敏的,身覺觸,這個覺的智慧也有;意緣法,意裏邊這個智慧也是時時現前,記憶力非常之好的。諸根聰利,又聰明,又來得很快的!

「智慧多聞」:又有智慧,又懂得很多的道理,博聞強記,「恒求勝法」:他總是往前求進步,不會得少為足,不會說:「喔!我已經夠了,我自己休息休息了!」不會的。這個有善根遇著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眾生,他不會懶惰的。「常遇善友」:時時都遇著善友、善知識來幫助自己。「永斷魔罥」:永遠把這個魔王的眷屬都脫離了,不被這個魔的罥網所捆縛。

那麼「破無明殼」:最要緊的,我們學佛法的人要破無明殼。這無明就是像那個雞蛋的殼子似的,把你隔得,你在那個殼子裏邊,外邊什麼也不知道!那麼混混沌沌地就在這個無明殼子裏,也不知不覺,就在那打起這個妄想了,你想做一個什麼壞事,它自然而然地就想這種壞念頭,這都是無明殼。這個無明殼就像那個雞蛋似的,在裏頭混混沌沌的,不清楚。

「竭煩惱河」:竭就是乾了,把那個煩惱河都乾了,「解脫一切生老病死」:解脫一切生老病死苦的問題,和這個生老病死都脫離關係了。「憂愁苦惱」:和一切憂悲苦惱、憂愁煩惱也都脫離關係了,所以常常是常樂我淨,在這個涅槃四德裏邊住著。

※                    ※                    ※

那根本的脾氣不是從吃東西來,也不是從天來的、地來的,也不是從什麼氣候來的,就是從自己這個無明來的。這個無明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自私在後邊那兒作怪,所有的煩惱,都因為自私在後邊那兒支持著,所以就有很多脾氣、很多煩惱。就是怕自己吃了虧才發脾氣,怕對我有所損害,所以才要發脾氣、要爭。如果你不爭了、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什麼脾氣都會沒有了。

觀音菩薩因為他慈悲大,你誰稱他的名號,他就解決你痛苦的問題,他和一切眾生都有大因緣,都特別有緣。所以想和觀音菩薩結結緣嘛,就多念他的名號,自然這光就合了。那麼地藏菩薩呢,他願力大,他不忍看每一個眾生在那兒受苦,因為他有這一種的願力,我們藉著他這個願力,稱揚他的名號,他也就用他這個大威神力,來接我們早成佛果。觀音菩薩的大慈悲,地藏菩薩的大願力,是不是觀世音菩薩和地藏菩薩,自己登一個廣告在佛經上來宣傳自己呢?不是的!這是佛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親口所讚歎的,所以我們才知道,地藏菩薩和觀音菩薩這種大慈悲和大願力。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冢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剎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魘魅蠱道。咒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陵。互為饒益。

這一段經文說的是以正勝邪,以真息妄,所以說「復次,曼殊室利」:釋迦牟尼佛說:文殊師利,我再給你說一次,更詳細一點。「若諸有情」:假設世上所有一切的有情眾生,「好喜乖離」:乖,就是違背一切的真理;離,也就是違背真理,就是不合理的事情。就是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白作黑,以黑作白,無理取鬧,強詞奪理,這都叫乖離。因為他拿不是當理講,強詞奪理,以這種勢力來壓迫沒有勢力的人。

「更相鬥訟」:鬥訟,就是到法院那兒去打官司。法院本來是一個最公平的地方,結果他到那個地方強詞奪理——沒有理,他也講出個理由來;應該犯法的,就變成不犯了,變成合法了。所以這樣子就顛倒是非,泯滅真理,把真理泯滅了,沒有了,這叫更相鬥訟。鬥就是在這個法院輸了,他又上高等法院再去上訴;高等法院又輸了,又到最高法院去上訴。上訴究竟輸了、贏了,這都在兩可之間;可是他就要這樣去鬥去,鬥到死他也不罷休,這叫更相鬥訟。

「惱亂自他」:他令自己不安樂,也令其他人不安樂。「以身語意,造作增長」:以自己這個身來造殺、盜、淫;以這個意念來犯貪、瞋、癡;以這個口就犯惡口、妄言、綺語、兩舌這四惡。十惡都犯了,身殺、盜、淫他也犯了,意貪、瞋、癡也犯了,口裏綺語、妄言、惡口、兩舌都犯了,這叫造作增長。那麼本來是很小的一件事,他弄得很大的,以這個身語意就造作增長「種種惡業」:不是一種,這包括世界上所有種種的事情,他都來造惡業。

「展轉」:就是互相這麼郵遞,你傳給我,我傳給你;你又傳給我,我又傳給你,這麼互相輾轉流動,這也就是個輪迴。「常為不饒益事」:饒就是饒恕,益就是利益。對於人有什麼事情犯過,應該饒恕,他不饒恕;對人有利益,他不去利益人,專門想著利益自己,不利益其他人,是這樣的。

「互相謀害」:又互相你害我,我害你。你害我,沒害了,我害你又害不到,這互相謀害不已,沒有完的時候。沒有完的時候怎麼樣呢?就想辦法求諸鬼神,所以就「告召山林,樹塚等神」:去拜拜山神、拜拜土地、拜拜貓神、拜拜狗神,各處去,什麼都要拜了!甚至於拜拜那個大便神啊!拜拜那個小便神啊!哦!這個神可就多了,因為他邋邋遢遢的,所以也就拜這些個邋遢神;到那個地方去禱告。禱告什麼呢?就說:「你這個樹神哪!顯顯靈啊!教某人快點死啦!我真討厭他,你快顯靈啦!你若顯靈啊!我就殺一個小雞子給你吃啊!我藏一隻老鼠供養你啊!」就這些個牛鬼蛇神,他都去拜,蛤蟆、老鼠的神他都拜。他拜拜為什麼呢?就因為想要把其他的人害死,教這個神來給他做個幫兇,來幫著他害人,所以這就叫告召山林,樹塚等神。

那個塚,就是一個墳墓,那個墳墓裏頭的孤魂野鬼,他也去禱告,說:「你呀!保佑著我呀!你不要保佑他呀!他真是個……,哎!你要保佑著我,若教他死了,我就送一隻雞來給你吃。」這個邪神想:「哦!我本來不想幫你,你這一隻雞,喔!這個雞這麼香,這麼好吃,好了!」所以啊,不好的事情也要幹一趟了。於是乎,就把他這個神通、鬼通、魔通都用出了,就教你頭痛,教你嘴痛,教你汗毛梢上痛,頭髮也痛,喔!痛得你受不了了,然後就死了。就這麼厲害!這叫樹塚等神。

那樹上有的時候,有那個樹神以大樹為鬼神村,小樹不是,那要有幾百年的老樹。說:「那個樹成精了!」不是那個樹成精,因為有一個精靈附到那個樹上,以樹為牠的家,為牠的房舍,為牠的地盤。所以你到那兒一求那個樹,喔!就很靈感的!你一求那個樹,說:「你保護著我中條馬票啊!我給你造個廟啊!」這個妖怪一聽,這好啊!我何樂而不為呢?就教你中了頭獎,結果就錯因果了。那麼就都是這一類的,大同小異都是這樣子的,來求這些個神。

「殺諸眾生,取其血肉」:於是乎他來這禱告,又一想:「咦!這個打老鼠都得要有隻餌啊!我教這個神幫著我把他害死,我不要等著靈感了,我再送雞來,送鴨來!我打上契,我去求的時候,就先要給行點賄賂,先要殺隻雞,拿一條魚,打半斤燒酒來供養供養這個樹神。」那麼這個住到大樹的牛鬼蛇神,看著有酒了,哦!趕快就喝。一喝醉酒了,什麼也不怕了,就去殺人放火,什麼都幹出了,就是降災到對方了。你看!所以難怪世間上有貪官污吏,這個牛鬼蛇神也是這麼貪便宜,貪人供養。

「祭祀藥叉」:來祭祀,就是殺這個畜生,用這個血、肉來供養這個藥叉。藥叉又叫夜叉,又叫飛行鬼,又叫疾速鬼,又叫要命鬼,又叫守財鬼,這個鬼的名字多了。「羅剎婆等」:羅剎也是鬼的名字,他能吃人,能以想幹什麼,他都有這麼大的本事,所以這個羅剎也很厲害的。

「書怨人名,作其形像」:就是把他這個敵人,也不一定是他的敵人,就是他所不高興的這個人,把他名字給寫上,生日八字都給寫上,又造一個他的假形象,「以惡咒術,而咒詛之」:用最惡的這個殺人的咒術,就給他念咒,咒他說:「你快點死,快點死,明天就死,不等到後天!」 就這麼用這個咒。什麼叫咒呢?咒就是真言,就是你的心裏真了,他有靈感了,這就叫咒術。

那麼因為牛鬼蛇神這一些個邋遢神、邋遢鬼,一貪你這個供養,有酒喝了,他們就興風作浪,就去到那兒顯靈去了。所以你們各位啊!不要以為學密宗有什麼靈感,這就是不得了了!你沒有睜開天眼,你不知道他那兒都是一些個污濁邋遢的神,又喝酒,又吃肉,那很不守規矩的!你到那兒,啊!可撞鬼了!所以這個就用種種的惡咒術而咒詛之。

「魘魅蠱道」:魘魅就是有那個鳩槃茶鬼,他咒詛這個鳩槃茶鬼,你晚上一睡覺的時候,覺得有個東西,就把你壓住了,想說話也說不出來,想動彈也動彈不來,想叫也叫不出來,就在這個時候,這就叫做魘魅。把你弄得,喔!越著急越不會動彈,越想跑越跑不了!這個時候這就叫魘魅鬼在那兒作怪,就是那個鳩槃茶鬼。

什麼叫鳩槃茶鬼呢?就是那個喔甕形鬼。什麼叫甕形鬼呢?就像一個冬瓜似的,又叫冬瓜鬼。所以你們若不知道什麼叫鳩槃茶鬼,你就想一想那個大冬瓜;又叫甕形鬼,那種鬼又像一個大缸似的。所以你睡著了,那種鬼魘到你身上,就不會動彈了,有的時候都會給魘魅死,這是很厲害的。

蠱道,就是落降頭,廣東人都知道有落降頭;又叫放蠱,就是放出一種蠱毒。這種蠱毒,你中了,就要受他的控制,受他的操縱;你不聽他的話,他就給你一個魘障帶,教你發作這蠱毒,你就受不了,所以這叫蠱道。蠱道,就是一種毒之類的。

「咒起屍鬼」:真有這種的邪術,在中國雲南、廣西呀,聽說就有這個咒起屍鬼。一念這個咒,本來是個死人,就可以站起來,就可以走路。可是要晚間走路,白天就要休息,因為他見不得光,晚上就靈,白天就不靈了,一見到太陽他就不行了,所以這叫咒起屍鬼。

「令斷彼命」:使令這個起屍鬼去到那兒,教這個人死,教這個人受他來控制,所以這叫令斷彼命,教起屍鬼把他的命給奪去了;「及壞其身」:或者令他身上啊,肚子裏生一肚子蟲,醫生也治不好;或者眼睛裏頭,就長出來很多石頭,也看不見東西,你看奇怪不奇怪?所以就破壞他的身體。

「是諸有情」:這一類的有情,被人家來暗害、來謀害的這種眾生,「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若能聽見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這個前邊所說的,無論是魘魅、蠱毒,或者是爭訟、纏訟,或者是用種種的方法來暗害,或者他告召山林,樹塚鬼神等等,都沒有功效了,都沒有用了,都不能有靈感了;只要能聽見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他就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一切的災障就化為塵了,什麼禍害也都沒有了,所以不能害。

「一切展轉皆起慈心」:所有那一些個用蠱毒,或者是咒術的,都會生出一種慈悲心了,「利益安樂」:也能得到利益了,也能得到安樂了。「無損惱意」:就是那一些個惡鬼、牛鬼蛇神,那一些個旁門左道、妖魔鬼怪,也都把煩惱自然就沒有了,蠲除他們的煩惱了,「及嫌恨心」:和這個嫌疑、恨怨的心都沒有了。「各各歡悅」:每一個那惡的,也都改惡向善了,都歡喜了。

「於自所受」:被人家放蠱,或者魘魅,這一切一切的邪法,自己所要受的這個魔法,都不需要受了。「生於喜足」:這一些個邪鬼啊、邋遢神啊,也都各生滿足了,也都沒有貪心了,不會害人了。「不相侵陵」:也不那麼互相侵淩,就是你害我,我害你。「互為饒益」:就是互相原諒,互相諒解,互相幫助,互相利益,能以大家都和平共處了。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本經因錄音帶部分缺漏,以下至「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為上人弟子補講。)

「復次,曼殊室利」:這時候,佛又叫了一聲,曼殊室利,「若有四眾」:假設有這個佛門的四眾弟子,或是「苾芻」:就是出家受過具足戒的男眾,或是「苾芻尼」:就是出家受過具足戒的女眾,或者「鄔波索迦」:就是在家學佛的男居士,或者「鄔波斯迦」:在家學佛的女居士,「及余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和其餘那些清淨而有信心的善男和善女人等。

「有能受持八分齋戒」:前邊所講的這一切人,如果能受持八分齋戒,就是八關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或者經過一年,或者就是三個月。這三個月說的是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又叫長齋月,說是四大天王在這三個月裏邊,正好出巡到南瞻部洲。所以在這三個月裏邊能夠持齋修福的人,這功德是比平時還大。「受持學處」:那麼這一切的善男子、善女人,若能夠這麼樣地來受持學習這清淨的八關齋戒。「以此善根」:又把學戒、持戒這種的善根和功德迴向。迴向到哪里呢?「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生到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在阿彌陀佛那兒,聽聞這個正法。「而未定者」:雖然這眾生有這個願,可是他還沒有起真正的決定心,還有一些個猶豫。想要去又有一點懷疑;不想去嘛,又想要去。所以呢,這叫還沒決定心。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這一種人他假設能夠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臨命終時」:那麼他在臨命終的時候,「有八大菩薩」:就有八位大菩薩來接引他。「其名曰」:這八位大菩薩的名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

「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這八位大菩薩,就以神通力,從空中而來,到這個將要死的人面前,「示其道路」:就來指示他一條路。什麼樣的路呢?就是往生東方淨土的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在這個淨土當中,也有種種不同顏色的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那麼這八位大菩薩,就接引這個修行人,來到東方琉璃世界,就在這種種不同顏色的眾寶蓮花中,清淨化生,不需要經過父母的胞胎。

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正。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

「或有因此生於天上」:前邊所講的是有心、有願,要往生淨土的修行人,他就能夠仗著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往生到淨土。這一段文說的是,如果沒有發願想要去淨土的修行人呢?也可以因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得到生天的這種利益、這種福報。

「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一般往生到天道的人,只是一種有漏的果報而已,等到在天上的福享盡了,還是會再墮落的。但如果能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而往生到天上的這一種眾生呢,他生到天道以後,他原來的善根還是不會盡的,不會沒有的。所以他「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再也不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裏去了。

「天上壽盡,還生人間」:當他天上的福報享盡以後,他還能夠生到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或者是做這個輪王,就是轉輪聖王。這個轉輪聖王有四種,第一種是金輪王,他能夠統領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銀輪王是第二種,他所掌管的是南、西、東,這三大部洲。銅輪王是第三種,他所掌的是南方跟西方兩大部洲。最後最低的是鐵輪王,他所掌管的是南方這一大部洲。

「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那麼他做轉輪聖王,也具備威嚴和德行。他能以這個威德,很自在地使令無量百千那麼多的眾生,都來聽從於他,受到他的感化,都安立,就是安住在十善的道業上,這些眾生都是行十善的。

什麼叫十善呢?在身業方面有三種。第一,不殺生,就是不去殺害一切眾生的生命。第二,不偷盜,就是不偷一切眾生的財產,不能不予而取。第三,不邪淫,就是不去對一切的男女,行這種不正當的淫欲。

在口業方面有四種。第一是不妄語,不講欺騙人的話,不能以是為非,以非為是。第二是不惡口,不說粗惡罵詈人的話。第三是不兩舌,不搬弄是非,不挑撥離間。第四是不綺語,不說一些個讓人家起淫欲心的這種話,或者開不正當的玩笑,講一些個沒有意義、無聊的話。這些不該講的話都不講了。

最後的是意業方面,共有三種,就是不貪、不瞋、不癡,在心念上對一切人、事、物,不起一種貪求的心,也不起一種瞋恨的心,更沒有一種愚癡的心。這就叫十善,它的相反就是十惡。

那麼這個修行人除了可能做轉輪聖王,他也能生到其他的貴族中,所以這經文又說:「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也會生在帝王家,做高貴的王族;或者生在婆羅門這種修清淨行的種族裏邊;或者能夠生在正信、有正知正見的居士家裏;或者生在很尊貴的、有學問的這種家庭裏邊,大家就是世家大族。

「多饒財寶,倉庫盈溢」:他能具足一切好的條件,外在方面,他有無量無邊的金銀財寶,倉庫都裝滿了,所以他吃的吃不完,用的用不盡,穿的也是最好的。

「形相端正」:不單生存的環境好,而且他自己本身,這個身體所得的相,也是最端正的、最莊嚴的,人人一看到就生歡喜心。

「眷屬具足」:父母兄弟和樂相處,沒有爭吵,沒有打打打殺殺的;都是互相恭敬,互相幫助。

「聰明智慧」:從內在來說,他能有一切的學問,通達一切的道理,又聰明、又有大的智慧。文采方面超出一切的人,武功方面也是在一般人之上,「勇健威猛,如大力士」:就好像一個大力士一樣,他有一種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氣概。前邊說的,都是往生在這個人道當中,不但能得到健全的人身,而且還是個男身。

「若是女人」:那麼如果是得到女身,「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只要能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至心受持」:並能至誠懇切地來受持,就會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感應。什麼感應呢?「於後不復更受女身」:以後生生世世,不用再受女身的這種苦,這就是說能轉女成男。

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瘦攣乾消。黃熱等病。或被魘魅蠱毒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

「復次,曼殊室利」:佛又叫了一聲文殊師利,說「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這一位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證菩提的時候,因為他在過去生中,本來發過大願,要做一個大醫王,來醫治一切眾生這八萬四千種的病,消除一切眾生的病苦,所以就以這個願力,來「觀諸有情」:觀察一切的眾生,「遇眾病苦」:這一切的眾生遭遇到無量無邊的病苦,有的是四大不調的病,有的是鬼神附身的病,有的是過去生所帶來的業障病。

譬如「瘦攣乾消,黃熱等病」:瘦,這是一種虛弱的病,瘦得就像皮包骨那麼樣,這個人的生命力一天天地損耗,就要支持不住了。攣,這種病令人手腳都不能伸直了,一天天就萎縮了,停止生長了。另外又有一種渴病,這叫乾消,是一種乾渴的病。黃熱病,黃熱也就是一種黃疸病,一種熱病。這等,也就包括一切的傷寒、瘟疫,這種種的疾病。這是因為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或者太多,或者太少,所引起的種種病。

「或被魘魅蠱毒所中」:或者被這個魘魅、蠱毒所害。魘魅,就是在睡覺的時候,有這個魘魅鬼來壓到人的身上。這個被魘魅的人,他沒有辦法動彈,想要叫也叫不出聲來。蠱毒病,就是在那些邪法盛行的地方,好像中國的雲南,或者東南亞,有很多養蠱的人,他抓來一些含有劇毒的蟲類,譬如蜈蚣、毒蜘蛛、毒蝎子這些東西,把這種種有毒的蟲,放在同一個盆子裏邊,用這個符咒把盆子封起來,讓牠們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等最後剩下的這一條蟲,就含有一切的毒,是毒中之王。然後這養蠱的人,就用符咒的力量,來控制這隻已經成為妖精的毒蟲。命令它,去傷害他所想要傷害的人,讓對方生病,或者甚至於死了。

「或復短命」:或者有一些人呢,他沒有得這種四大不調的病,也沒有這種鬼神所附的病,但是因為他前生殺業太重,所以他今生就短命,年紀輕輕的,突然就死了,夭折了。「或時橫死」:橫死,就是發生意外而死。或者是碰到什麼飛災橫禍,好像坐飛機,飛機就去撞山,或者掉到海裏;坐火車,火車就出軌;坐輪船,輪船就爆炸,在海裏沉了;開車子,車子又相撞;或者碰上大水災、大火災;或者地震、打颶風。這個人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就這麼莫名其妙的,也不知怎麼的就沒命了。

但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對這一切的因因果果,是明明白白的,所以「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那麼就要來拔除這些眾生的病苦,令眾生所求都能夠遂心滿願,病苦消除。

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薛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他揭多耶。阿囉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

「時彼世尊入三摩地」:這個時候,藥師琉璃光如來就入了三摩地。這三摩地是梵文,翻譯成中文,也就是正定、正受。這個定的名字叫什麼呢?「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就叫做除滅一切眾生苦惱,也就是入了這個除滅一切眾生苦惱的大定。

「既入定已」:入定之後,「於肉髻中」:藥師琉璃光如來就從他肉髻中的無見頂相,「出大光明」:放出無量無邊的大光明。

(補講到此結束)

「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藥師琉璃光如來為了要救護一切眾生,除他的疾病痛苦,所以在這個光中說咒。這一個咒,雖然沒有多少句,也沒有多少字,很短的,可是它的妙用是無窮無盡的。雖然無窮無盡,你必須要有一種信心,專一心來持誦它。無論哪一位醫生,如果一方面給人看病,一方面再用這個咒給他來加持,相信這個病痛很快就好了。那麼醫生就是以解除眾生的病苦為自己的責任,能有這樣的咒來幫助,這可以說是一個大醫王。所以做醫生的能把這個咒受持讀誦,那是最好的。那不做醫生的呢?也可以受持讀誦。無論在什麼地方,你若遇著人有疾病,那麼給他一念,他都可以就好了。

這個咒是譯音,所以沒有什麼講解,不需要講解。這個咒也就是教你不明白,這妙處就是因為不明白。你這不明白,你也不知道怎麼一回事,所以你那個心也不打妄想,就一心持這個咒,它就有感應。這個咒就說了:「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薛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他揭多耶。阿囉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

常常念這個咒,那個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說「爾時」:就在藥師琉璃光如來說這個灌頂真言的時候,「光中說此咒已」:在這光中說完了這個咒之後,「大地震動」:這個大地也有六種震動。六種震動就是震、吼、擊、動、涌、起,這六種形相。「放大光明」:這時候就放大光明了。「一切眾生病苦皆除」:病苦都沒有了,「受安隱樂」:都是得到安樂了。

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要沐浴清淨。澡就是沐浴清淨,漱就是漱口,把身心都清淨了,意念也清淨了。「或食,或藥,或無蟲水」:那麼,或者是把這個病人所吃的東西,或者他所服的藥品,或者用沒有蟲子的水,「咒一百八遍」:念這個灌頂真言一百零八遍,「與彼服食」:給這個病人來吃。「所有病苦悉皆消滅」:喝了這種用〈藥師灌頂真言〉所加持的水,疾病就都消滅了,沒有了。

「若有所求,至心念誦」:若有所求,也應該至心念誦這個咒。「皆得如是,無病延年」:若是要求什麼的,也都可以像前邊這個念一百零八遍做為願。這願,人所求什麼都會遂心滿願的。如是,就像前邊講那樣子;無病延年,病痛也沒有了,也延年益壽了,應該死的也不死了,就那麼妙。

「命終之後」:等他如果真是壽命到了,捨身命終之後,「生彼世界」:生在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世界,「得不退轉」:得到不退轉,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菩提」:乃至成佛,只要往前進,而不往後退。

「是故曼殊室利」:因為這個,所以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至心,就是專一其心,拿出至誠懇切的心;殷重,就是很殷勤的、很重視的,「恭敬供養者」:來恭敬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常持此咒」:常常誦念這〈藥師灌頂陀羅尼〉,「勿令廢忘」:不要把它忘了。廢忘,就是丟了,廢棄了,不記得了。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華。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象。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十種名號,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十個名號。「所有名號」:所有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聞已誦持」:聽了之後,都能誦持。

「晨嚼齒木」:在一早起來,嚼這個楊枝的時候。齒木就是楊枝。「澡漱清淨」:沐浴,也漱口之後,那麼清淨了,「以諸香華、燒香、塗香」,「作眾伎樂」:或者作種種的音樂,「供養形象」: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於此經典」:或者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經典。「若自書」:或者自己書寫,「若教人書」:或者教旁人來書寫,「一心受持」:一心來受持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

「聽聞其義」:又聽見經的義理。「於彼法師」:這時候,對講說、書寫、受持、讀誦這位法師,「應修供養」:也應該供養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的這位法師,或者他書寫這一部經,或者講解這一部經,或者他受持這一部經,那麼一般在家人啊!就應該預備好好地來供養這位法師。應修供養,就是不要馬馬虎虎的;這個修,就是修治,修治這潔淨的齋菜來供養這位法師。

「一切所有資身之具」:這位法師所用的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這個四事供養,這個資身之具,「悉皆施與」:都布施給這位法師。「勿令乏少」:不要令這個法師,或者沒衣服穿,或者沒飯吃,或者沒有藥品來治他這個傷風感冒這種病。

「如是便蒙諸佛護念」:像這樣子,你護持這個法師,護持他書寫、受持、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你能這樣子,你就能得到十方諸佛都要護念你。「所求願滿」:你求什麼,都滿什麼願。「乃至菩提」:乃至於將來成佛。

※                    ※                    ※

我們學佛法的人,要看這佛法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比每一天所學到的東西還重要,比我們做生意賺錢更重要。今天不是有人說這三步一拜到這兒講經,她也吃齋了,也歡喜來聽經了嗎?那麼這是很難得的,你能以把這個聽經的時間,認為是特別重要,那你做佛教徒,是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所以要誠心誠意聽經。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爾時」:在當爾之時,「曼殊室利童子」:這文殊師利法王子又叫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他對佛就說話了,說:「世尊」:世、出世之尊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說我文殊師利童子,我在將來這個法轉到像法時代的時候,「以種種方便」:我用很多的方法,很多的方便法門,來觀機逗教,隨緣說法。我用我這個智慧來觀察,應該用某一種方便法門得度的,我就用某一種方便法門,來教化這一切的眾生。

「令諸淨信」:我使令這一切一切清淨的、有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等」:等,是等於其他一切眾生。「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我令他們都聽到這一位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這個名號。「乃至睡中」:乃至於他睡夢的時候,就睡著的時候,「亦以佛名覺悟其耳」:我在那個時候,我看他的機緣成熟了,在夢寐之中,教他聽見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佛的名號,令他覺悟,令他依法來修行,這是我文殊師利童子發這種誓願。

這邊說像法轉時,什麼叫像法?因為這個佛法有正法時代,有像法時代,有末法時代。正法的時代是佛住世的時候,那時候是禪定堅固,人人都坐禪習定。這個時期,有的說是五百年,有的說是一千年,這是禪定堅固的時期。其次就是像法時代,這就是執著到這個形相上了,只有這麼一個外相,有這麼一個樣子,那麼裏邊怎麼樣呢?就不知道了。正法時代是注重裏邊內聖的功夫,像法時代是著到外王的功夫了,就著相去了。在這個時候因為著相,於是乎就寺廟堅固了。寺廟堅固,人人就都造了很多廟來住持佛法,可是都在著相上,修行的就少了,不修行的就多了。正法時代呢?是修行的多,不修行的少;像法時代就修行的少,不修行的多了,和正法時代正相反。那麼像法有的也說是五百年,有的說是一千年,我們就算它是一千年。

以後就是末法時代了,我們現在是去佛日遠,生逢到這個末法時代。末法時代,禪定也不堅固了,寺廟也不堅固了,怎麼樣呢?鬥爭堅固了。在這個時候啊!人與人都鬥爭,家與家也在鬥爭,國與國也在鬥爭,星球與星球也在鬥爭,月球與月球也在鬥爭,這是鬥爭堅固。人不知道旁的了,只知道鬥爭,不是鬥爭就是清算,不是清算就是鬥爭。在這個時代真是恐怖到極點,為什麼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就因為可以說是沒有做什麼好事情,才生在這個末法時代,這個佛法,到了末梢上了,將將都要斷了。可是這個末法,有的人說是一千年,但是有的人又說是一萬年,我們現在就拿它當一萬年。

那麼我們現在已經經過一千多年的末法時代了,從佛到現在三千多年,其中正法時代一千年,像法時代一千年,我們這個時候就是末法了。所以我們都很不幸運的,也不能親眼看見佛住世時這種殊勝的道場。

我們現在是生在這末法時代,可是我們要提倡正法,我們大家都發願,不准它有末法,我們就要在這個末法時代,給它轉變為正法時代。人人發這個願,這個末法也就沒有了。所以現在這個佛法傳到西方來,西方的佛法剛開始,那我們絕對是要提倡正法,主持正法,弘揚正法。我們一舉一動都是為正法來做標準,來做我們一個目標,這是我一向的宗旨。那麼各位聽了之後,都要來發大菩提心,擁護這個正法眼藏。

世尊。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華鬘。瓔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文殊師利菩薩又稱一聲,「世尊」:說世、出世之尊!「若於此經」:說在將來像法時代,或者末法時代,若有人對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受持讀誦」:或者天天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或者對著本子來讀,或者背著本子來誦念。「或復為他演說開示」:或者用你所知道的經中奧義的這種智慧,來為其他人演說,把它解釋詳細一點,或者開示,或者他有不明白的,你給他說比喻,令他明白了,令他也知道這部經典的重要性。

「若自書」:或者自己用這紙、筆、墨,書寫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若教人書」:或者你轉教其他人來書寫這一部經。「恭敬尊重」:你或者禮拜這一部經,或者你把這部經覺得很尊貴、很重視地供養起來。「以種種華香」:用種種的花,種種的香,什麼香呢?「塗香、末香、燒香」:有這個塗香、有末香、又有燒香,「華鬘」:或者花鬘,用這花環來供養。「瓔珞、幡蓋、伎樂」:或者用瓔珞,或者用幡蓋,或者奏出種種讚佛的這種伎樂,「而為供養」:來供養這一部經。「以五色彩作囊盛之」:那麼用五色的彩囊,來把這部經包上,裝起來。「掃灑淨處」:把那個房子裏邊都打掃乾淨了。「敷設高座」:把它供養到一個高的位子上,「而用安處」:再把它安處到高的地方,就表示恭敬。

「爾時」:在這個時候,就有「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和四大天王一同的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和其餘的,有無量無邊百千那麼多的天眾,「皆詣其所」:詣,就是到了,都到這個供養經典的地方了,「供養守護」:都來禮拜這一部經,來守護這一部經。

「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說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它所在之處,「有能受持」:假設若有人能以受持讀誦這一部經。「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以他這個本願的功德,「及聞名號」:和這個聞名號的功德,「當知是處」:你們大家應該知道,知道什麼呢?就知道這個有經典的地方,「無復橫死」:不會有人有什麼意外,飛災橫禍而死的,不會有這個事件發生的。

「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也不會被這一切的諸惡鬼神,來把他這個精氣給吞食了,給奪走了,他就沒有氣力了;「設已奪者」:或者已經有被諸惡鬼神把這個精氣給奪去了,「還復如故」:這時候還會恢復如初,還會恢復健康的身體,「身心安樂」:身也得到安樂,心也得到安樂,那麼就沒有一切的煩惱,沒有一切的災難,沒有一切凶橫、不吉祥的事情發生。所以你們無論哪一位,家庭若覺得有鬼怪,就請一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到家裏去供養,這是最好的一個安靖鎮宅的法寶。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讚。右遶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佛告曼殊室利」:佛又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如是,如是」:說,對了!像你所說的這樣子,是這樣子啊!「如汝所說」:和你所說的這個方法是一樣的。「曼殊室利」,你要知道,「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這樣的人。「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應該首先造一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形像。「敷清淨座」:設一個座位也很乾淨的,一塵不染,「而安處之」: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佛像,供養到這個清淨之座的地方,「散種種花,燒種種香」:然後散種種的花,燒種種的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用種種不同的莊嚴的東西,來莊嚴這個道場。

那麼我們人要知道,我們供香、供花,供養諸佛菩薩,諸佛菩薩不是像我們那麼貪心、饑渴,想要吃東西,貪著人來送一點飯,送一點菜,或者請飲茶,請吃齋,不是那麼樣子的。我們用這個種種的香,種種的花來供佛,這是表示眾生一種的心意,一種的誠心,並不是諸佛菩薩一定就享受這個,以這個為樂了。我們給他燒香,他就歡喜了;不給他燒香,他就生煩惱了,沒有這個道理!諸佛他是無所求於人的,無欠無餘的,不需要人間這一些個東西。那麼我們對諸佛菩薩無所表現了,不知道怎麼樣拿出我們這個真心誠意來對佛菩薩,所以只好就用一點名貴的香、名貴的花來供養佛。

我們對供佛不必像那一些個迷信的愚夫愚婦那個樣子,拿著一大把香在佛前,給佛上香了。本來佛在那個地方好好的,放光要保護著所有的眾生;你燒那麼多香,把佛的眼睛熏得也睜不開了,光也不放了,也不保護眾生了。這是我凡夫的知見來揣測佛的境界,當然是不對了,可是這裏頭有這麼一個很淺顯的意思。所以我們吃飯,譬如我們就算最饞、最願意吃好東西,你把桌子上都擺了十幾丈那麼多的菜飯,一個人一餐,怎麼會吃得了那麼多東西?你這不是要命嗎?所以我們供佛最多是三支香,或者前邊再上一支護法香,這四支。若普通呢?就上一支香已經夠了,只要你有個真心,有個誠心,你不上香,那菩薩也一樣來護持你。只要你能念佛、念經、念法、念僧,佛就歡喜了,不是說一定要燒香,佛才高興了。

佛不像我們人那麼小氣,你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他就生了煩惱了;你讚他一句,他就高興了,不是那樣子的。所以我們不要以凡夫來測聖智,以為佛也像我們那麼貪,哦!這個錢越多越好,這個佛,燒的香越多越好,這是錯誤的觀點。所以不要學這一些個八卦婆、八卦公那麼到廟上,那種迷信的彩色,磕迷糊頭,燒迷糊香。結果你問他:「你為什麼要燒那麼多香?」他說:「這香燒得多就好了嘛!」究竟有什麼好呢?他不知道了。你看這個糊塗不糊塗?所以我們佛教徒,是講一個真理的,講一個智慧的,不要那麼迷信了。

你能以「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受這個八關齋戒。「食清淨食」:吃那個齋,不要吃葷,這是清淨食。「澡浴香潔」:你也把身上那個臭汗泥味,也洗乾淨了它,用點香湯來沐浴,令身上也有一股香氣。「著清淨衣」:穿那個乾淨的衣服就可以,不是要穿漂亮的衣服,不是要穿名貴的衣服。你無論穿的是粗布、麻衣,你只要把它洗得乾乾淨淨,那就是恭敬佛了。

「應生無垢濁心」:你自己應該把那個邋遢的思想,那一些個垃圾,在腦裏頭都清理出去;沒有這個染污、塵垢這種混濁,在你的心裏頭。「無怒害心」:也沒有怒害其他人的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對所有一切眾生,都要生一種利益他們、安樂他們的心,對於他們有一種慈悲喜捨平等的心。用「鼓樂」,或者「歌讚」來「右遶佛像」:向右繞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佛像。

「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經」,「讀誦此經」:念這個本願功德經,「思惟其義」:思惟《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這種義理,能「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你想要求什麼,「一切皆遂」:求什麼,有什麼,「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所謂求長壽嘛,你就得到長壽;求富饒,就得到富貴:你求官位,就得到官位:求男女,求女孩子、男孩子,都會遂心滿願的。你看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經典,功德有多大!只要你誠心,你有求必應,無感不通。

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若復有人」:就是說假設再有這樣的一個人,這個人「忽得惡夢」:他忽然間,就是偶爾就作了一個惡夢,夢見很不吉祥的事情;或者夢見自己死了,或者夢見他人死了,或者夢見自己撞車了,或者夢見他人跳海了,種種不吉祥的夢。「見諸惡相」:或者見到猙獰可怖的這麼一個羅剎鬼,或者見到巨口獠牙的一個妖怪,或者見到雷公爺在那兒,拿著雷錘子就要用雷劈。總而言之,地震、山崩、海嘯,夢見這種種不吉祥的惡相。

「或怪鳥來集」:或者住宅上就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這種小鳥,或者貓頭鷹,或者鴟梟,或者烏鴉,這種怪鳥飛到住處這兒,這是怪鳥來集。「或於住處」:或者在住的地方,「百怪出現」:或者白天就見鬼了,或者晚上又見到魔了,或者見到那個掃把自己會走路了,或者見到那個水瓢,在房子裏頭的空中飛。總而言之,這種千奇百怪、無奇不有的事情就出現了。

「此人」:這一類的家庭,或者這樣的人,「若以眾妙資具」:若用那個最好的東西,最名貴的、最值錢的這種東西,「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來恭敬藥師琉璃光如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這樣的人。「惡夢惡相,諸不吉祥」:這所有的惡夢、惡相,或者夢到蛇,或者夢到老虎,或者夢見狼蟲虎豹,這一切不吉祥的事情,「皆悉隱沒」:不知不覺就都沒有了。所以你們無論哪一位,家裏如果有不吉祥的事情,就趕快要供養恭敬藥師琉璃光如來,你就會得到吉祥了,這一些個問題就都沒有了。「不能為患」:這一切一切的問題,就都不要緊了,沒有問題了。

「或有水火」:或者被水淹,或者被火燒,「刀毒懸險」:或者刀毒,或者懸崖——危險的地方,「惡象師子」:那個大象喝醉了,牠要殺人啦;或者這個獅子要咬人。「虎狼熊羆」:這個虎是老虎,狼是豺狼,熊就是黑熊,羆也是一種惡獸之類的。「毒蛇惡蠍」:又或者有毒蛇,或者有惡蠍——惡的蠍子,「蜈蚣蚰蜒」:蜈蚣也是很毒的東西,蚰蜒也是往人腦裏頭鑽,把人的腦都給吃乾了,「蚊虻等怖」:和這個蚊子或者其他害蟲之類的。等怖就是這種的恐怖。「若能至心」:至心,就是專一其心,你若能專一其心,「憶念彼佛」:就憶念這藥師琉璃光如來,「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都解除了,沒有了。

「若他國侵擾」:或者其他的國家來侵略,「盜賊反亂」:這一個國家,或者有盜賊,或者有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能以念念不忘這藥師琉璃光如來,「亦皆解脫」:無論什麼災難,統統都會解脫,都會解除去了,沒有災難了,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了。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復次,曼殊室利」:釋迦牟尼佛說,我再給你說一說,文殊師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有清淨的善男信女,善男子或者善女人等,「乃至盡形」:在這個盡形,就是一生。在這一生之中,「不事餘天」:不拜天地、鬼神、旁門左道,不做這一些事情,「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就是專一其心,至誠懇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受持禁戒」:嚴格遵守佛的戒律。禁,就是教人不要做的事情,要守著這個戒律。「若五戒」:這個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十戒」:或者沙彌十戒,「菩薩四百戒」:菩薩所受的戒律有四百戒那麼多。「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呢?就有二百五十條的戒律。「苾芻尼五百戒」:苾芻尼呢?就有五百條的戒律。

「於所受中」:在這個戒律裏邊,「或有毀犯」:或者有意的,或者無意的,毀犯這個戒律了,「怖墮惡趣」:很害怕的,很恐怖的,怕墮落到三惡道裏頭去。「若能專念彼佛名號」:若能專一其心,至誠懇切來念這藥師琉璃光佛的名號,就是「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恭敬供養者」:用至誠懇切的心來恭敬,用至誠懇切的心來供養;者,這樣的人。「必定不受三惡趣生」:就不會墮地獄、轉餓鬼、做畜生去了。

「或有女人」:或者有這個女人,「臨當產時」:在將要生小孩子的時候,「受於極苦」:受很大的這種痛苦,忍受不了了這種痛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讚」:或者稱讚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或者頂禮、讚歎藥師琉璃光如來,或者「恭敬供養」,「彼如來者」:彼如來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了。「眾苦皆除」:所有一切的痛苦都會解除了、沒有了。

「所生之子」:所生的或者男孩子,或者女孩子,「身分具足」:能以六根具足,也不少一個耳朵,也不少一個眼睛,也不少鼻子,也不少嘴巴,這個諸根都具足的。身分,就是他那個身分的一段;具足,都是很完整、很圓滿的。

「形色端正」:相貌生得也端正,非常好。「見者歡喜」:見到這小孩子的人,都生歡喜心。「利根聰明」:他非常聰明,很利根。利根就是聰明。「安隱少病」:這個小孩子也很少生病痛。「無有非人」:沒有這一種妖魔鬼怪,「奪其精氣」:或者邪神惡鬼來把他的精氣吞食了、給搶去了,不會的。因為什麼呢?就因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大威神力,一切妖魔鬼怪,這一些個牛鬼蛇神,都是望而遠之。

※                              ※                            ※

今天和你們各位說一說,這洛杉磯所有的人和哪一位菩薩有緣。洛杉磯這個地區和中國九華山的地區,氣候差不多,因緣也差不多,所以和地藏菩薩都有大因緣,每一個人都和地藏菩薩有緣。因為這個關係,在金輪聖寺是以地藏菩薩做主人,以觀音菩薩做護法,護持這個道場。就是地藏菩薩在這兒來管理道場,觀世音菩薩是擁護這個道場。所以我們這兒將來請一尊地藏王菩薩到金輪聖寺來。

你們各位要注意這一點,想要求地藏菩薩嘛,就到金輪聖寺來;那麼想要求觀世音菩薩嘛,就到萬佛聖城去。萬佛聖城以觀世音菩薩為主,以地藏菩薩做護法,護持那個道場。因為三藩市那兒和普陀山的天氣差不多,氣候差不多,所以做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西雅圖是做普賢菩薩的道場,溫哥華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因為文殊師利菩薩現在在溫哥華那兒,常常示現過,所以那兒有一個山,也常常放光,這都是文殊師利菩薩在那兒要開闢那個山。在西雅圖那兒,是以普賢菩薩為主,文殊師利菩薩做護法。你們誰若願意朝拜大行普賢菩薩,就到西雅圖去朝拜去,就像中國的峨嵋山似的。

因為你們離中國都很遠,想要朝拜觀世音菩薩嘛,就到萬佛聖城去;想要朝拜九華山嘛,到金輪聖寺來;想要朝拜五臺山文殊師利菩薩嘛,就到溫哥華去。所以我現在把中國這四位大菩薩,請他們到這四個道場的地方。你們各位願意朝這四大菩薩,就很方便了,不必跑那麼遠路,這是我今天想要告訴你們的一個很重要的消息,你們不要忘了這種感應。你想要朝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到溫哥華去。因為溫哥華那個地方冷,文殊師利菩薩願意在冷的地方住,所以就選擇溫哥華那個地方做他的道場。文殊師利菩薩在溫哥華那兒做主人,普賢菩薩做護法。

所以這四大菩薩現在開闢這四個道場,並不是說在這四個道場,你就能怎麼樣看見這四大菩薩,不過我有這麼一個感覺,我願意告訴告訴你們各位。你們願意信,也由你;不信也由你,反正我是盡上我的心來告訴你們了。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為信不。

(以下至「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為上人弟子補講)

我們學佛要有真信、切願,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所以在《華嚴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如果你信心不具,那麼一切善功德都沒有辦法成就了。「爾時」:所以在佛一條一條地,仔細說過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後。「世尊告阿難言」:佛就問阿難說,「如我稱揚」:就像我在前邊所稱揚的,「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所有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此是諸佛」:這個都是一切諸佛「甚深行處」:都是諸佛最深最妙,身體力行,躬行實踐,所顯現出來的境界。「難可解了」:只有佛跟佛之間,同樣是過來人,才能知道的,一般凡夫是難以想像,難以了解的。「汝為信不」:那麼阿難,你是不是真正能夠相信我所說的這一切,一點懷疑都沒有呢?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阿難白言」:阿難就回答說了,說「大德世尊」:他稱佛為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這個契,就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一切眾生之機。我對於如來所說的這種契經的道理,「不生疑惑」:一點疑惑都沒有。「所以者何」:為什麼呢?「一切如來」:因為每一位佛,「身語意業」:他這身業、口業和意業,「無不清淨」:沒有不清淨的,沒有一點點染污的,沒有一點點不真實的。

「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在這天地之間,日月輪,這太陽和月亮可以掉下來。「妙高山王,可使傾動」:妙高山就是須彌山。這須彌山也能夠被搖動,這一切一切都可以變的;可是「諸佛所言」:每一位佛所說出來的話,「無有異也」:是真實不虛的,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的。

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於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

「世尊」:但是世尊啊!「有諸眾生」:就有這一些個眾生,「信根不具」:他的疑心特別重,不具足這種相信的善根。「聞說諸佛」:所以當他聽聞到一切諸佛,「甚深行處」:就是諸佛所行所作這種深不可測的智慧、福德和神通妙用。「作是思惟」:他的疑心馬上又生出來了,他就這麼想,「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為什麼只是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位佛的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就能夠得到無量無邊這麼多的功德和殊勝的利益呢?「由此不信」:所以他就不信了;不但不信,他「返生誹謗」:反而生出毀謗心,說:「佛是騙人的,他講騙人的話,做騙人的事情。」就這麼到處亂說,也教更多的人對三寶起了一種懷疑心。

「彼於長夜」:這種人啊,他在這漫漫生死的長夜當中,「失大利樂」:失去了一切的利益和快樂,「墮諸惡趣」:於是就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趣裏邊,在這裏邊「流轉無窮」:就這麼流過來、轉過去,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繫菩薩。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佛告阿難」:佛又告訴阿難了,說「是諸有情」:前邊所講的這一切眾生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如果能夠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至心受持」:他能夠至誠懇切、一心一意地來受持,「不生疑惑」:沒有一點疑惑的心。「墮惡趣者」:這樣的人還會墮落到三惡趣裏邊,那是「無有是處」:絕對沒有這種事情的。「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這是一切諸佛所行所作這種甚深的智慧,這一般的人是很難以相信,很難了解的。

「汝今能受」:你今天能夠這樣來相信接受,「當知皆是」:你要知道,這個不是你自己的力量,這都是「如來威力」:是佛用他的威神力,加被於你,才使令你產生這種絕對的信心。為什麼這麼說呢?「阿難」,「一切聲聞獨覺」:不要說是一切凡夫眾生了,就是這些有修有證,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阿羅漢,或者是辟支佛,「及未登地諸菩薩等」:或者是這一切還沒有進入初地的菩薩,「皆悉不能如實信解」:他們都還不能這樣真實地相信和了解。「唯除一生所繫菩薩」:只有到達這個等覺的地位了,這種一生補處的菩薩,才能夠起真實不變的信心。

「阿難」:「人身難得」:要得到這個人的身體,是很難的。你得到這個人的身體了,可是「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你要在佛、法、僧這三寶中,生起一種真正的信心,一種恭敬、尊重的心,「亦難可得」:也是很難的,要生這種心是不容易的;可是「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要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復難於是」:這又比前邊的更難了。

「阿難」:佛又叫了一聲,阿難啊!「彼藥師琉璃光如來」:你要知道,這一位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他在過去生中,修行無量無邊的菩薩道,「無量善巧方便」:運用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發無量無邊的廣大願力。「我若一劫」:假設我用一劫的時間,「若一劫餘」:或者用超過一劫那麼長的時間,「而廣說者」:來廣泛地講說它。那麼「劫可速盡」:這麼長的劫數可以很快地過去了,「彼佛行願」:可是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行願,「善巧方便」:和他的這個善巧方便,「無有盡也」:是沒有完的時候,永遠也說不完的。

(補講至此結束)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唇乾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此經。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

在前邊這一段經文,是說的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行願,和他的善巧方便,盡未來劫說也不容易說完的。「爾時」:就在這個時候,「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在大眾中有一位菩薩,這位菩薩是菩薩之中的大菩薩,「名曰救脫」:他的名字就叫救脫菩薩。「即從座起」:他就從他的座位站起來了。他「偏袒右肩」,那麼「右膝」就「著地」,這個身心恭敬,「曲躬合掌」:合起他的掌來,一心皈命,「而白佛言」:對佛就說了,說,「大德世尊」:這位菩薩稱佛也稱大德世尊。

「像法轉時」:說將來這個世界,正法過去了,等到這個像法時代。正法時代,人是禪定堅固,很多人證果,證阿羅漢果;等像法時代呢?就是寺廟堅固,人造佛像、造廟,這就是像法時代,正法時代過去了。「有諸眾生」:說有這一切的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他為種種的病患來困擾著他,令他不自在。「長病羸瘦」:時時都有病的,病得骨瘦如柴,像皮包骨似的。「不能飲食」:這時候是最苦的,吃也不能吃,喝也不能喝,連飲食都不能了。「喉唇乾燥」:喉嚨裏頭和這個嘴唇子都乾燥得不得了。啊!本來是渴得不得了,可是連水也不能喝,水不能下嚥。

「見諸方暗」:在這時候,見著左右前後都沒有光明,都非常黑暗可怕,就這樣子。「死相現前」:常常感覺到自己快死了。「父母親屬」:這時候,有父母,或者六親眷屬,「朋友知識」:或者朋友、善知識,都「啼泣圍繞」:大家都圍著這個人來哭,痛哭流涕。「然彼自身」:可是這個人的自身,「臥在本處」:他就是躺在他睡覺那個地方,「見琰魔使」:他這時候就看見這個魔王的使者來了,「引其神識」:神識也就是神魂,也就是他那個魂魄,「至於琰魔法王之前」:到那個琰魔王的前邊。

「然諸有情」:可是這一些個有情,「有俱生神」:在這個時候,也有他認識的人他們的神識,也一起來了,也被琰魔王的這個使者給一起帶來了。「隨其所作」:他在這兒,在生的時候所行所作都現出來了。「若罪若福」:或者做的善事,或者做的惡事,都現出來了。「皆具書之」:都給他寫得清清楚楚,有記錄。「盡持授與琰魔法王」:把整個他這一生所做的,若罪若福,都給寫得清清楚楚,交給這個琰魔王了。

「爾時」,「彼王」:這個琰魔王,「推問其人」:就審判這個人了。「計算所作」:給他合計他所造的罪業,「隨其罪福」:隨他這個罪業的輕重,「而處斷之」:就給下審判。

「時彼病人」:在這時候,這個病人,「親屬知識」:他的六親眷屬,或者父母,要是能給他做功德,「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若能替他這個有病的人,來至誠懇切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再能給他請一些個有道德、持戒律,而修行的出家僧人,「轉讀此經」:給他來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然七層之燈」:那麼給他點七層的燈,每一層是七盞,七七四十九盞燈。「懸五色續命神幡」:給掛上一個五色的、續命的神幡。「或有是處」:假設若有這個法會這種地方,「彼識得還」:他這個神識就會回來了。「如在夢中」:就好像在夢中,「明了自見」:他這個人就像做了一場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他自己見到這種境界,也記得這種境界。

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或經七日」:這誦經,或者拜《藥師懺》,或者拜七天,「或二十一日」:或者拜二十一天,三個禮拜,「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或者拜五個禮拜,或者七個禮拜,那麼五七就三十五天,七七就四十九天。

「彼識還時」:拜這個懺,或者念這部經,這就是希望他的神識在閻羅王那兒回來。那麼或者到四十九天才回來,或者三十五天,這都不是一定的。這個人的神識,這個魂魄回來了,「如從夢覺」:就好像作夢醒了似的。「皆自憶知」:他所有的一切經過自己都知道,「善不善業」:所做的善業也記得,惡業也記得。「所得果報」:所應該受的這種果報,「由自證見」:由自己親自證明看見,「業果報故」:他起惑造業就受報,那麼他自己親自看見自己這種的罪業。

「乃至命難」:乃至於受這種罹命的災難,「亦不造作」:那麼以後他大小的罪業都不造作了,「諸惡之業」:那麼善業、惡業,什麼業他都不造作了,不再去造惡業了。「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因為這個,所以這一切清淨而有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那麼所有一切的眾生,都應該受持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就是念誦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隨力所能」:隨你自己的力量所能辦得到的,「恭敬供養」:你拿出至誠懇切的心,來恭敬藥師琉璃光如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善男子。應云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續命幡燈。復云何造。救脫菩薩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芻僧。晝夜六時。禮拜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彩幡。長四十九榤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這經文講到這個地方,阿難還有點不明白,於是乎他就又來請問救脫菩薩說了,「善男子」!「應云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要怎麼樣恭敬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呢?「續命幡燈」:什麼叫續命燈啊?什麼叫續命幡啊?什麼又叫七層之燈啊?「復云何造」:這個燈是怎麼樣個點法呀?是怎麼樣擺法呀?那麼這個續命的幡,怎麼樣造法,它才能續這個命呢?

「救脫菩薩言」:這個救脫菩薩對阿難就說了,說「大德」呀!「若有病人」:在將來,娑婆世界若有病人,「欲脫病苦」:想要脫離這一切的病苦,「當為其人」:那麼就應該為這個有病的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給他在七日七夜的裏邊,都受持這個八關齋戒。

「應以飲食」:應該用這個飲食,「及餘資具」:和其餘的資生之具。資生之具,就是生活必需品。「隨力所辦」:隨你自己的力量能辦得到的,「供養苾芻僧」:要供養這個僧人。

「晝夜六時」:晝三時、夜三時,晝夜六時「禮拜行道」:禮拜藥師琉璃光如來,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來拜《藥師懺》等等的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那麼以你至誠懇切的心,用你這個力量所能辦到的這種供養,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

「讀誦此經」:念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一部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念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點起來四十九盞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造七尊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形像。「一一像前,各置七燈」:在每一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面前,供養七個燈。那麼七尊像,每一尊像供七盞燈,就七七四十九盞燈。

「一一燈量」:這每一個燈量有多大呢?「大如車輪」:這個車輪,有大的車輪,有小的車輪,那麼這都不是一定的,總而言之,以誠心為主。「乃至四十九日」:這樣子點四十九盞燈,點四十九日,「光明不絕」:在這四十九天,每一盞燈也不教它熄滅了,都是常常給它加油,那麼令它永遠都亮著。

「造五色彩幡」:用五色的東西造一個幡。這個幡,「長四十九榤手」:大約就是這麼四十九肘,就這麼長。「應放雜類眾生」:那個幡上有雜類的眾生,什麼眾生都有,或者這十二屬。在這幡上也畫這個,也放這個眾生,應放雜類眾生。這個雜類,就是不限於一種的,「至四十九」:那麼四十九個種類,或者可以多,不可以少,所以說「可得過度」:多了不要緊,不可以少。

「危厄之難」:這幡上也有繡這十二類的眾生,在這時候也放這種種的眾生之難。這個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那麼一切危厄等等的難,也不會被冤家、怨鬼。或者抓替死鬼這種種的惡鬼所持,被他們得便,被他們來支配。諸橫就包括水淹死、火燒死、車撞死、飛機失事死,火車、巴士、輪船之類的橫死。總而言之,這就是一切的橫死都沒有了。

※                              ※                            ※

你們各位對這經文的道理,有沒有什麼懷疑的地方?或者你們有沒有什麼新發現,你們個人的見解,對這個經文應該怎麼樣解法,對這種理論,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研究。或者你們對哪一句經文,有什麼懷疑的地方,或者對它說的這種理論,有什麼不明瞭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我們討論。

在佛教裏大家所學的道理,也不是你的道理,也不是我的道理,也不是佛的道理。那麼是誰的道理呢?這個道理,是每一個人共同所應該遵守的這種邏輯學,這種智慧的理論。不是像其他的宗教,就是那麼強詞奪理,或者拿不是當理講,或者用這種愚民政策的方法,或者專制的這種理論、獨裁的理論,只可以他那麼說,不可你這樣問。那麼佛教不是這樣子,佛教就是共同一種智慧的表現,所以合乎智慧的就是真理;不合乎智慧的,那就是不可以通行的一種理論。所以我們所研究的道理,不是那麼獨裁專制,或者愚民政策這種的理論。因為這個,所以我們大家都有發言權,都要用你的智慧來衡量這種理論,究竟哪個是對,哪個是不對。我們要有擇法眼,要自己做得主,不要就人云亦云,或者自己不許可發揮自己這種固有的智慧,這是一種錯誤!我們應該把每一個人那個智慧的礦把它打開,把真正智慧的這種力量拿出來。

經經都是一樣的,佛佛也是一樣的智慧,無論哪一部經所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這一部經所說的,是為著這個有病的人,來念這部經他就會好;至於念經,那個死的人得到功德,其實呀!死的那個人得到功德只是一少部分,那麼生人得到的功德是多和大。這個死的人他怎麼會得到功德呢?因為這部經典是佛所說的,這個力量是不可思議的。究竟它有多大的力量?我們人是沒有法子用科學來研究出這一些個力量。

至於說是活著的人,他也沒有死,那麼念這部經,有什麼功德呢?對於活的人有什麼益處呢?很有益處。因為你一念這部經啊,心裏就開朗了,就把執著破了。把執著這一破,這就是有無量的功德。我們人,無論活人、死人,所以起惑、造業、受果報,都是因為有一個執著在那兒,才能造罪。你若把執著一破了,這一切的罪,也都消了。所以這個經,佛所說的法,就是破人一切的執著。這個執著,只是差那麼一點點,你一執著上來了,那就不容易得到解脫。你把這執著一破了,那就是無量功德;得到解脫了,那就是無量功德了。

你要教親戚朋友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你自己不能給他們皈依,因為你也不是一個出家人。想要學佛,先要學佛法、皈依法;想要學佛法,就先要皈依僧。那麼這部經典說得明明白白——說的你要請僧人來給證明,來給做佛事。這個做佛事,就包括你要誠心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你不能認為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好像吃飯,那麼裝一碗飯,就把它吃了。吃飽了,肚子不餓了;冷了,穿上一點衣服就不冷了。這都可以隨隨便便、隨時隨地,你願意增也可以,減也可以。唯獨你要學佛法,先要尊重法。法賴僧傳,佛入涅槃時把這個佛法留到世界,留到世界是交給誰呢?交給僧人。所以你要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也要先鄭重其事的,或者請出家人來給做這個儀式才可以的。那麼要用至誠懇切心,不能馬馬虎虎、隨隨便便,這不是說我自己可以打個皈依,不是這麼容易的。因為你若是入學校,先要經過教員來教你,然後才能得到證書。你若沒有教員,你在家裏讀書,你想在學校去拿個證書去,那拿不到的。

弟子:剛才經文提到「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種」,請問這四十九種是不是指人吃的那些眾生?

上人:哪一類的眾生不是人吃的?貓沒人吃?現在人啊,很多人要吃貓肉。老鼠沒人吃?也有很多人要吃老鼠。你說這個螞蟻沒人吃?現在這個成罐頭罐頭的螞蟻給人吃,你說哪一類的眾生,不是人吃的眾生?說說看。

弟子:這個人他已經都失去了知覺,然後他到閻羅王前面,可是這個經典的功德可以把他的神魂帶回來,我看了這個很高興。因為在很多宗教,譬如天主教、基督教,他們也會記錄這些事情,說有些人死了,可是又回來,然後這個人對於從前什麼事都記得很清楚。這些他們沒有法子可以解釋,他們只說一就是神跡,一就是神幫助。並且他們說,人如果不信那個主,就必定會墮地獄;如果人信,就是做壞事也可以上天堂;你不信,那麼做好事也要墮地獄。所以很多人很迷,根本那個邏輯學都不通的!但是現在看了佛經,其實就把這個和盤托出,也非常非常合乎邏輯學,一點都不是愚弄眾生,或者瞎我們的耳目,所以我看了很高興。

上人:這個見解是很正確的。佛教裏頭,無論你有什麼懷疑和問題可以都儘量來問,絕對不是一個專制的;答覆不出來你這個問題,就說:「這是天主的意思,或者佛的意思,你不可以問的。」沒有這個道理。那麼佛,他也是許可人問的。你若不明白,你想要明白,這是一個最好的見解,不可以糊塗一輩子。你們無論哪一位學佛,要一天比一天聰明,要一天比一天懂道理,不要迷信。你若是迷信,盡那麼迷迷糊糊的,人家說什麼,你就信什麼,不是那樣子。我們要有擇法眼,我們要自己拿出真正智慧,來分析這個法的是法、非法,才沒有白學佛。學佛是要愈學愈明白,不是愈學愈糊塗,要認識真理,這就是開開智慧礦。

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繫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穀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

這《藥師經》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你能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切的災難都能遠離,一切的惡鬼他也無所施其計。所以它又說「復次阿難」:我再一次告訴你,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剎帝利,在印度是尊貴的姓,就是一種貴族的種族,叫剎帝利、婆羅門。那麼剎帝利裏邊有灌頂王,這灌頂王就是太子。太子受這個灌頂位,然後就可以做皇帝。在中國叫儲君,在佛教裏叫灌頂王。

「災難起時」:在這國家或者遇著種種的災難,想不到的這種災難。或者起了蝗蟲了,這是蝗蟲難;或者起了旱災了,這是旱災難;或者受水淹了,這是水災難;或者有這個風災難。這種種的難生出的時候,那麼其中就說出幾種,就「所謂人眾疾疫難」:在人間所有的瘟疫流行,或者火難、傳染病,得到這種病,很快就死了,這叫疾疫難。

又有「他國侵逼難」:或者遇到鄰國,或者其他的國家,來到這兒侵略,來逼惱這個國王,也做不成皇帝了,這是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或者自己國家就生出來這種創革命的份子,或者背叛國王,做忤逆的事情來叛國。這個是叛國、叛逆的難。

「星宿變怪難」:這個星星本來是應該有一定的長度,有一定的位子。那麼有的時候,這個普通的星星就變得很大,或者變得很特別的一個樣子。或者這個星星,哦!你看見它裏頭就冒火,或者這個星星就碎了,或者這個流星滿天那麼跑。這個星星都奇奇怪怪的,類似這個掃把星,就是那彗星,彗星要接觸到地球了,這都是星宿的變怪難。星宿變怪難,就主於這個世界上刀、兵、水、火、瘟疫流行,種種的災難就都生出來了。

「日月薄蝕難」:或者無緣無故這個太陽就沒有了,太陽蝕了;或者這個太陰又蝕了,日月薄蝕。本來是太陽,可是它一點光彩也沒有了;本來月亮是應該清涼的,可那個月光出來像火那麼熱。那個太陽應該是熱的,它冷了;那個太陰應該是冷的,它熱了,這就是日月薄蝕難。有這種種的變怪,這是不尋常的事情。

「非時風雨難」:不應該下雨的時候嘛,它又要下雨了;不應該颳風的時候嘛,它就又颳風了。下雨下得很大的雨,颳風也刮得很大的風,刮這個颶風,吹得房倒屋塌,這都叫風雨非時難,不合乎時候,不按著這個季候,來有正當的風雨。「過時不雨難」:或者大旱,或者大澇。過時不雨就是常常有旱災。

「彼剎帝利灌頂王等」:這個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在有這種災異變化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儲君,這個灌頂王,他就應該生大懺悔了,應該像那個商湯王似的,他說,「曰:予小子履」,說我這一個小子叫履,「敢用玄牡」,我敢用這個黑色的牛,「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我祭天。祭天怎麼說呢?他說:「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說我若一個人有罪嘛,不要加到我老百姓身上。「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說是如果老百姓,我這些個子民,他們有什麼罪過,他們造了什麼罪業,這不算他們的,算我自己的。為什麼呢?因為我沒有教化明白他們,這個罪過在我自己。他能這樣子承認自己的過錯,來昭告天地,就要這樣子!

所以這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為什麼有這些個災變呢?大約我是沒有慈悲心,所以才引起這麼多的災害。要怎麼樣呢?要發大慈悲心。發大慈悲心,就「赦諸繫閉」:赦,就赦免了他們;諸,就是所有的罪犯;繫閉,就是那些個囚犯,或者應該死的囚犯,或者不應該死的囚犯,這些有罪的囚犯。「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你依照這經典前邊所說的那個供養的方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要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

「由此善根」:就因為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一種的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和藥師琉璃光如來他以前在因地所發的那個大願,由這種種的關係,「令其國界」:就能使令這國界,「即得安隱」:就得到平安無事了。「風雨順時」:風雨在這個時候,也是按著應該下雨的時候就下雨;應該颳風的時候就颳風,所謂「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不鳴條,雨不破塊。」風不鳴條,颳風不會把那柳樹的柳條子颳得吱吱那麼叫,不會令那個樹就發出一種哭的聲音來,這叫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下的那種小雨,所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個天街小雨潤如酥,就像下油似的,那麼萬物得到這種的雨,都有一股生機,都欣欣向榮,歡歡喜喜地那麼向上長,都因為這種雨。這個雨不破塊,不破塊就是那個土一塊一塊的,下雨它不會把那個土塊給沖破了,這叫雨不破塊。這不是那種粗風暴雨,颳得房倒屋塌,把樹木也都給颳倒了,把人也都給砸壞了。不是那樣子,不是迅雷風烈。

那麼風雨順時,「穀稼成熟」:所有種的五穀都豐登,五穀豐收。「一切有情,無病歡樂」:這所有的一切眾生,一切的人類和一切的眾生,都沒有疾病,常常快樂的。「於其國中,無有暴惡」:在這個國家裏頭,沒有一切暴力的行為,沒有殺人、放火、強搶,沒有這樣的。有這樣的情形,這都是我們不幸生在這一個暴惡的時代,你看,天天戰戰兢兢,很怕的。

「藥叉等神」:這個藥叉是一種惡神——速疾鬼。「惱有情者」:沒有這種兇神惡煞,這種牛鬼蛇神來擾亂這個有情。「一切惡相」:所有的這種不吉祥的相,這種怪異的情形,「皆即隱沒」:這都沒有了,無形中就都沒有了。

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難。若帝后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綵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然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花。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善男子。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

「而」:那麼一切災難都隱沒了,沒有了,這個「剎帝利」:這貴族,「灌頂王等」,「壽命色力」:他們的壽命也增長,色力也健康。「無病自在」:一切的病痛也都好了,都得到自在了。「皆得增益」:壽命也增長,身體也健康。

「阿難」!「若帝后」:或者皇帝的皇后,「妃主」:或者妃嬪、這個貴人之類的;「儲君王子」:或者這個太子,或者一切的諸王;「大臣輔相」:這個國家的宰相、大臣;「中宮綵女」,「百官黎庶」:或者文武百官,一切的老百姓。「為病所苦」:他們都因為有一種病,令他們很痛苦的。「及餘厄難」:和其他的種種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也應該造這麼一個五色的神幡,「然燈續明」:點著這七七四十九盞燈,用如來七軀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放諸生命」:把所有眾生的生命,要臨死的這眾生的生命,都給他們放開,解放他們。

「散雜色花」:再用種種的花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再「燒眾名香」:燒沉水香、沉香、檀香、牛頭旃檀香,燒這種種名貴的香。「病得除愈」:這個病就會好起來了,「眾難解脫」:一切病苦的災難都會好了。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在這個時候,阿難又想要來查根問底,他代表眾生來問法,所有就說「善男子!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說「什麼道理啊!這個人已經應該死的命,而又能延長他的壽命,增長他的健康呢?他得到增益呢?這是什麼道理啊?我很不明白的。」

「救脫菩薩言」:這個救脫菩薩回答他就說了,說「大德!汝豈不聞」:你豈是以前沒有聽過嗎?「如來說有九橫死耶」:如來所說的有九種的飛災橫禍,這種災難而死的道理,你沒有聽過嗎?你既然聽過了,「是故」:是,就是因為這個;故,就是所以。因為這個,所以在佛經上才「勸造續命幡燈」:勸令一切眾生,造接續生命的這種五色的神幡,延長壽命的這七七四十九盞的神燈。「修諸福德」:要修建一切一切的福德。「以修福故」:以這種修種種供養福德的功德緣故。「盡其壽命」:在他這一生的生命裏頭,「不經苦患」:再永遠遇不到這種的飛災橫禍,九死之難了。

阿難問言。九橫云何。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

「阿難問言」:阿難聽見前邊這樣說,他又問了。說是我雖然聽過,但是請你再給我說一遍,就比較詳細一點,也令將來的眾生可以一起聽一聽,所以阿難問言,「九橫云何」:九橫都是什麼啊?

「救脫菩薩言」,說「若諸有情,得病雖輕」:得到這個病症,雖然是很小的,或者傷風、咳嗽,或者小小的病痛,可是怎麼樣呢?「然無醫藥」:沒有什麼藥可治的,「及看病者」:也沒有醫生來給看病。

「設復遇醫」:或者就遇著一個醫生,但是也是庸醫殺人。啊!怎麼樣呢?「授以非藥」:本來他肚子疼,他給他治眼睛。一治眼睛,啊!就死了。本來是眼睛痛,他給他治肚子的;本來喉嚨痛,他給他治頭去,所以這授以非藥。「實不應死」:本來這個人,若不找這個醫生,還不會死;一找這個醫生,死得快一點。「而便橫死」:就死了!啊!下錯藥了,開錯刀了,打錯了針了,所以就橫死了。

又有什麼呢?「又信世間邪魔外道」:信這些又是算命的,批八字的,旁門外道,這些看風水……等等等等等,說不完那麼多。

「妖孽之師」:這一些個妖魔鬼怪的師父,「妄說禍福」:他專門恐嚇人,專門:「嘿!你不得了了!你車會發生車禍。喔!你你!你一百天不能出門,你若一出門,就有問題啦!」「妳,喔!你丈夫有了外遇了!喔!不得了!不得了!」你看!把你弄得:「喔!怎麼辦?喔!這!活不了了!」唉!就是給你恐怖裏頭,又加恐怖,「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了,你看!就這麼來恐嚇你。什麼意思?好教你找他給想辦法破解呀!說:「那怎麼辦哪?」

「啊!有辦法,給我二十萬,我教你消災免難。」

「心不自正」:令你心裏六神無主,七上八下的。「卜問覓禍」:又問「我這個君子問禍不問福,你看看我的氣色怎麼樣啊?你看看我最近會不會有什麼麻煩啊?」「喔!好,趙老!請你慈悲啦!你給我看一看。」「好好好好!三百塊!」哈!三百塊!三百塊就消災免難。教你怎麼樣啊?「有辦法!你去給我把貓抓來,殺一隻貓,你就不會死了!」

「殺種種」的「眾生」,你看!「解奏神明」:說你殺這個貓,或者殺七隻老鼠,我把你這個功德給你報告閻羅王,閻羅王就赦你無罪了。哈!你看,解奏神明,就是我給你去報告閻羅王去。「呼諸魍魎,請乞福祐」:他求那個牛頭、馬面,就到魑魅魍魎那兒去,請求他給續命,保佑保佑他。唉!保佑他快點死!你看都是這樣子。

「欲冀延年」:求這個牛鬼蛇神、妖魔鬼怪、魑魅魍魎,想著益壽延年,可是怎麼樣啊?「終不能得」:得不到。這個就是「愚癡、迷惑」:真是迷信!「信邪倒見」:這真是信這個邪魔鬼怪的倒見,顛倒沒有智慧,真是愚癡到極點。「遂令橫死」:於是乎想要活著嘛,自速其死,反而令他死得快一點。「入於地獄」:死了還不要緊,死了還要下地獄,「無有出期」:永遠都出不來,因為什麼呢?你想傷害人家,延長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信邪倒見嘛!所以在地獄裏,永遠都不會出來的。「是名初橫」:這是頭一樣的,這個九橫之中第一個橫。

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噉。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

前邊那個疾病無醫,或者吃錯藥、開錯刀、打錯針等等不應該死的病,反而一治就死了,這是第一種橫死的病。「二者」:第二種橫死的病是什麼呢?就是「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也不管你有罪無罪,冤枉不冤枉,就被那個糊塗的王法拿去,抓住就殺,你犯罪也殺,不犯罪也殺。為什麼呢?就是你應該受九橫的這種果報。

「三者」:第三種就是「畋獵嬉戲」:畋獵,就是願意到山上去打獵,打鹿、獐子、黃麂等等的這些個畜生,或者飛禽,這是畋獵。嬉戲,拿著眾生的生命就當開玩笑,那麼一搶就把牠打死到那兒了。還有什麼呢?「耽淫嗜酒」:荒淫無度,就不守規矩;男女亂七八糟的,不守規矩。嗜酒,也歡喜喝酒,尤其喝醉了酒駕車,連人,還有他自己在車內都同歸於盡,這也是橫死。

「放逸無度」:或者浪漫不守規矩,一點自制的功夫都沒有了,超出這種應該有的限度之外了。「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又常常被這一類的非人奪其精氣。非人,就是一些個魑魅魍魎、妖魔鬼怪、山妖水怪,這一些個怪物。這怪物牠專門想要奪人的精氣,來給牠自己做維他命,奪人的精氣,增延他自己的壽命。所以叫妖怪!妖怪牠就是不守規矩,不守秩序,也不講道理,就這樣奪其精氣,把你那個精和氣都給奪去了,這是第三種的橫死。

第「四者」呢?「橫為火焚」:就是火難。無論搬到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都會有大火。或者著火,或者遇著什麼,都是在這火災裏就被燒死了。

「五者橫為水溺」:第五種的橫死就是被水淹死。

「六者」:第六種呢?就是「橫為種種惡獸所噉」:或者被狼吃啦、虎咬啦、蛇傷啦,被種種惡獸給吃了;或者被鯨魚給吞了,或者被鱷魚給咬死,這都是惡獸。

「七者橫墮山崖」:第七者,就在那個山上走路,掉到山崖裏頭摔死了,跌死了。

「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第八種就是或者中了蠱毒了,這個毒藥就是毒蠱。厭禱,厭就是做一種邪法來魘魅,譬如有的人又把你八字給拿去,紮一個草人,把你八字放到那草人裏,就用箭射這個草人,射到一百天,就把這個人給射死了,這都叫厭禱。咒詛,還念一個邪咒,念得你常常六神無主,常常要自殺。起屍鬼等,或者念一個咒,能趕這個屍體,教他晚間走路。之所中害,被這種種的蠱毒、降頭的密咒,這一類的之所中害,給害了,這是第八種的橫死。

「九者」呢?「饑渴所困」:啊!又餓又渴,餓也沒有東西吃,渴也沒有水喝,就這樣子很辛苦的,被饑渴所困,困擾得沒有辦法。「不得飲食」:也沒有東西吃,也沒有水喝,「而便橫死」:那麼這樣子或者渴,渴死了;或者餓,餓死了,便是橫死了。「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這是佛所說的,大略說一說,橫死有這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若是要往多了說,就有說不過來那麼多的飛災橫禍,這種的災難。「難可具說」:不容易完全把它說完了,就手忙腳亂了。

這九種橫死,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有這種的麻煩,很多人被這九橫所障。這並不是九橫障著這個人,而是在因地不小心。譬如吃錯藥,為什麼就會那麼陰錯陽差把藥吃錯了?這就因為在往昔也用毒藥去害過其他的人。因為用毒藥害過其他的人,種下這種陰錯陽差來騙人的因,所以就受這種吃錯藥、開錯刀,或者打錯針,這種種想不到的橫死。

第二種就是王法誅戮。這個王法,本來是很公道的,可是輪到自己的身上呢,就不公道了,就冤枉了,就糊糊塗塗被殺了,到死的時候也不知道究竟為個什麼?這被王法給誅戮了。

那麼第三種就是這個畋獵。我們人看看!到山上去打獵,那個飛禽走獸嚇得戰戰兢兢,哦!知道自己要沒有命了,所以總想跑,也跑不了。禽獸那樣地死亡,我們怎麼忍心來見這種的慘狀,還以為是一種娛樂。拿眾生的生命做為自己的娛樂,你看這怎麼合理呢?不合理!又耽淫嗜酒、放逸無度這樣子。那麼因為自己喝酒,酒能亂性;因為能亂性,所以就招來這一些個非人。這個非人就不是人,不是人是什麼呢?就是一些個妖怪。這些妖怪,他也就來吸食你的精氣;來奪其精氣,就是吸食。他能把你這種精神,你這個gasoline(汽油),都給搶去了,奪去了。這是第三種的橫死。

第四種呢?就是被這個火給燒死。為什麼被火燒死啊?就因為你在往昔也盡願意吃這個barbeque,願意去吃烤肉。那麼你願意吃人家的烤肉,人家也烤一烤你,所以也就燒死了。你barbeque(烤)人,人也barbeque你。第四這是barbeque燒烤肉,你自己也試一試這個味道,自己嚐嚐自己被烤肉的味道。

這第五者呢?就是被水淹死。怎麼樣子呢?這個果報也就因為往昔把這一切的生靈,都用水給淹死,或者淹死螞蟻。好像我這個小螞蟻也被你淹死過,所以等受這個果報,自己也要身臨其境、設身處地,來試一試這種味道是怎麼樣子?所以就被水給淹死了。一淹,就咕嚕咕嚕喝了一肚子水,把肚子喝得像個鼓似的,然後就嗚呼哀哉,伏維尚饗了。

那麼這第六種呢?就是橫為種種惡獸所噉,被這個惡獸給吃了。

這七呢?就是走到那個山上,就掉到山澗裏頭了。這種的果報,好像你為什麼被禽獸吃了呢?就因為你心裏狠毒,以前也就盡吃這個野味,又吃什麼果子貍,又吃猴頭,又吃熊掌,把那個熊的腳用火來燙、烙,你自己也就被這禽獸給那麼活吃了。怎麼會受這果報啊?盡吃生魚,那個生魚還要吃活的。那活的魚亂蹦亂跳,就拿起來,喔!這吃得津津有味。你吃人津津有味,這回被禽獸也吃你的肉,也是津津有味的,「啊!真甜!你這個肉是很好吃的,這個血也不錯,沒有什麼臭的味道!」 那個禽獸吃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感想,牠有一種獸言獸語,牠們自己會讚歎的,會說:「我今天得到這口食是好吃的,你想要吃嗎?我是不會給你的!」就在那兒還爭。

這個掉到山崖裏是怎麼樣子?就因為你在因地想要打劫人,想把人的荷包給打下來。這還不算,怎麼樣呢?看人不小心就把人推到山澗裏頭。我就有一些個同學,他們讀書就幾幾乎被人給推到山澗裏,幸虧他還信佛,那麼沒有掉下去,又爬上來了。所以我都很清楚這個情形。

那麼第八呢?這個又是盡吃毒藥了。毒藥,就是一天到晚想給人家下毒,給人家下蠱毒,來教人家受自己的控制,所以今生也被人家給下毒,也被人家控制。這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如是因,如是果」,你造這個業就受這個果報。所以人家也給你用這種邪法來做一個草人,來用箭射你,或者到時候用火一燒、用箭一射也會出血,或者把你的頭髮、指甲、八字都放到這個草人裏頭,埋到地裏頭去,說將來這塊地就是你的了。結果怎麼樣?死得很快!不錯,那塊地是你的了。起屍鬼就是人死了,他念一個咒嘛,那個死人會站起來,會走路。晚上他教這個屍首,說:「你今天晚間給我走一百里,我在什麼什麼地方等著你。」哦!這屍首就自己像個活人似的,蹬蹬蹬蹬蹬就跑一百里,就這樣子聽招呼,一點也不反抗。被這種的咒術所中害。

九者呢?就是餓死和渴死、凍死、熱死。那麼有的地方過賤年,沒有吃的東西,就餓死很多人。那餓死的人,齜牙咧嘴地哈哈大笑,一笑就死了。他為什麼笑呢?他說:「你們大家看看我呀!我以前把一切眾生都給餓死了,現在我也受這果報,你們知不知道啊?」就死了,就這麼樣子。說:「你要以我為戒,不要以我為法!」所以這都是前因後果,絲毫都不錯的。

我們人啊,他那個人撞車死了,一點也不冤枉的,他都是往昔種了這個錯因。或者像在香港,有一個人用一個汽車,因為警察要檢查他,他一下子把警察給撞死,都是這個因果造成的嘛!

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額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閒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復次阿難」:阿難哪!我再給你說一說,「彼琰魔王」:說這閻羅王,他「主領世間名籍之記」:他管這個世界人的名簿的這個陰陽簿,陽間的簿和陰間的簿,都是他管著。「若諸有情」,「不孝五逆」:若不孝順父母,或者十惡不善的,或者五逆。什麼叫五逆呢?就是殺父親、殺母親、殺師父,殺師父就是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殺父親是一逆、殺母親是兩逆、殺師父是三逆。我跟你們講這個,我一定沒有人敢殺我的。那麼弒父、弒母、弒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師父。破和合僧,就是那個道場裏的僧眾住得很安樂,你到那兒給破壞了。出佛身血,你或者把佛像給毀滅了,現在佛不住世,我們或者把磁的佛像給打爛了,或者木頭佛像給燒了,這都叫出佛身血。可是你打爛磁的佛像,是要你故意打爛,那才算出佛身血,那才叫五逆的罪。如果你要是無心不知道呢,那不作罪的。所以這個你們不要那麼糊裏糊塗,說:「我這個佛像打爛了,那我怎麼辦啊?是不是要下地獄啊?師父啊,救救我啊!」這樣子就是very stupid!(很笨了。)所以這要給你們講明了。

「破辱三寶」:破就是破壞,辱就是污辱,污辱三寶,說:「佛怎麼樣迷信,信佛的人是迷信,出家人不修道,不守戒律,啊!佛所說的那些經典,都是後人偽造的,不是真的,不要相信!」這都叫破辱三寶。「壞君臣法」:好像現在有的說:「民主!把君主都要作廢了它。」這壞君臣法。「毀於信戒」:把這信用也毀了,說:「人不需要守信用,你能騙他,你就騙嘛!騙一趟,算一趟嘛!」就這麼樣,鼓勵人講大話,不守戒律。

「琰魔法王,隨罪輕重」:這閻羅王隨他罪輕重,「考而罰之」:考證是真了,然後就懲罰他。「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燃四十九盞燈,造一個長壽幡,放種種的生,修種種的福。「令度苦厄」:令一切眾生度過去這個苦厄,「不遭眾難」:沒有這一切的災難了。

「爾時眾中」:在大眾裏邊,「有十二藥叉大將」:有十二個速疾鬼王,速疾鬼的大將軍,「俱在會坐」:都在這法會裏呢!「所謂」:有這個「宮毗羅大將」:這個「羅」字,有讀luo(螺音)的,有讀la,「伐折羅大將」,又有「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額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又有「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這十二個大將。

「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都有七千個部下,「以為眷屬」:做他們的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一起講了,說「世尊」!「我等今者」:我們現在,「蒙佛威力」:蒙佛的威神力,把我們攝到這個法會裏,「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們現在也不怕這個三惡趣的惡道之怖了,沒有惡道怖了。「我等相率皆同一心」:我們現在大家都同一其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我們盡形壽,歸命佛法僧三寶。「誓當荷負一切有情」:我們負擔教化一切有情的責任,「為作義利」:我們給他們做義務而利益者。「饒益安樂」:我們要饒益而安樂他。

「隨於何等」:無論在什麼地方,「村城國邑」:或者在村莊,在城裏頭,在國裏頭,在一個小鄉下,「空閒林中」:或者在空閒林裏邊。「若有流布此經」的那個地方,「或復受持」:或者有人受持讀誦這「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我們保護這個人,令他得到解脫,一切的苦難都沒有了。

「諸有願求」:他想求什麼,「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或者有疾病的時候,「求度脫者」:想要這個疾病好了,「亦應讀誦此經」:也應該念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以五色縷」:就有五色線,「結我名字」:拴成我的名字。「得如願已」:得到遂心滿願了之後,「然後解結」:然後再把它解開。

這個是一種咒法,這咒法不一定是密宗,密宗它故意神乎其神地那麼取一個名字叫密宗。其實這咒呢,就是一種咒願;這咒願也就是一種祈禱、求願。那麼用五色線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代表五方,這五方有五魔,所以五色線結成一條索,這叫罥索。有這條索,那麼不安穩的呢,它就會安穩了,這是一種表法。所以在這兒,這藥叉大將他發這個願,人如果用五色線結他的名字,那麼求願就會遂心滿願。

遂心滿願之後,那你請神又要送神,所以又要把它解開,就不再要它了。你若再要,還保存它呢,那個藥叉大將總要在這個地方,他不能到旁的地方去,所以他很不自由了。你不要貪,你這個遂心滿願了,就令這個藥叉不自由了,那也是不對的,所以他說你還要把它取消了。

爾時世尊讚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世尊讚諸藥叉大將言」:當這藥叉大將說完了前邊所發的願,擁護藥師琉璃光如來,報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讚歎這個藥叉大將,說「善哉善哉」:很好、很好!你們能以這樣地發心,這樣地來擁護藥師琉璃光如來,這是甚難稀有的。所以就說,「大藥叉將」:你們這十二位藥叉大將,「汝等」:就是你們這十二位,「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因為你們還沒有忘了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恩德,你們要報答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所以才發願擁護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和道場。你們「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你們應該時時刻刻地,都不忘了你們這個願力,你應該要利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爾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個話,讚歎這十二藥叉大將軍的時候,「阿難白佛言,世尊」:在這個時候,這位慶喜尊者,他對世尊就說了,說「當何名此法門」:也就是說應該叫一部什麼經?這個法門是個什麼法門?這個經的名字應該叫什麼呢?「我等云何奉持」:我們大家應該怎麼樣來受持讀誦這一部經典?

「佛告阿難」:佛聽阿難尊者這樣地說,於是乎就很慈悲地來告訴阿難了,說「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這一部經的名字,叫做說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往昔所發的一種願力的功德經。「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也就是說這十二個藥叉大將他們怎麼樣利益有情,「結願神咒」:能把這一切的冤怨都解開。他們所發的願,這個神咒就是〈藥師灌頂真言〉,也就能把這一切的冤業都解開了。「亦名拔除一切業障」:也又有個名字叫拔除一切的業障,無論什麼業障,都可以拔除去。「應如是持」:你應該受持這一部經,很虔誠地來受持它。

「時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佛的另外一個名字,「說是語已」:說完了這話之後,「諸菩薩摩訶薩」:在這法會大眾裏邊,一切的菩薩中的大菩薩,「及大聲聞」:和這個修四諦法——苦集滅道的大阿羅漢、大聲聞僧,「國王」:這國家的國王,「大臣、婆羅門」:國王的大臣,和這個婆羅門,是尊貴的貴族,「居士」:和這有十種德行的居士,還有「天、龍」:天上的龍,和「藥叉」,還有這個「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就是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迦樓羅和這個摩侯羅伽,就是天龍八部,這天龍八部鬼神等,「人非人等」:人和非人。等,就是等於其他的非人。「一切大眾」:在這個法會裏的所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聞佛所說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之後,「皆大歡喜」:大家都歡喜,「信受奉行」:對佛所說的這個法門,都信而不疑,那麼終身奉行而不停止。

這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功德經,今天晚間很簡略地講圓滿了。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家都有沒有什麼意見?若有什麼意見,你不要盡聽我說,你們也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來研究研究,互相交換一點意見和智慧。從開始到現在,其中有沒有什麼疑問,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可以提出來說一說。

藥師琉璃光如來和阿彌陀如來,一位在東方,一位就在西方。東方就是阿佛,也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西方是阿彌陀佛,是淨土法門的教主。這兩位佛,一位就是金剛部,一位就是蓮華部;金剛部就是降伏法,蓮華部就是攝受法。降伏法又叫折伏。那麼攝受就是用這個慈悲心來攝受一切眾生;降伏呢?這是用喜捨心來折伏一切眾生。怎麼說這個金剛部是喜捨呢?雖然降伏天魔外道,可是他並沒有瞋恨心,他用這個喜捨來反面地教化眾生,用一個相反的方面,令眾生捨邪歸正,了生脫死。用慈悲攝受,喜捨降伏,這都是佛的四無量心的功用,來教化眾生。所以這個金剛就怒目著,怒目金剛;可是他怒目而他心裏不怒,所以說是喜捨。那麼說菩薩低眉,低眉就是不發脾氣。阿彌陀佛對眾生就不發脾氣,沒有一點這個折伏的心,總是慈慈悲悲來接引眾生。

在《禪門日誦》上,有一個咒叫〈二佛咒〉。這〈二佛咒〉是這麼說的,說:「二佛演化在娑婆,東阿,西彌陀,十三條大戒犯波羅,怕閻羅,勤懺悔,罪消磨。」波羅是這個波羅夷罪,本來造這種罪的是不通懺悔,可是你若能真懺悔、勤懺悔,罪也能消滅了。那麼這〈二佛咒〉在佛教裏,是屬於一個勾召法門。假如有這個魔障病的,有邪鬼上身的,你一念這〈二佛咒〉,那鬼就會上身來,這叫勾召法。可是沒有什麼人會用的,因為大家都不會念這個咒。這個咒是很靈感的。

還有那〈普庵咒〉,在佛教也是一個降伏法的。據說這個普庵祖師以前是個殺豬的,以後修道了,不殺豬了,他就把他十二把殺豬的刀,煉成飛刀了。一念〈普庵咒〉,他這個殺豬的刀子就滿天飛,於是乎這一切邪魔外道也就都害怕了,所以這〈普庵咒〉也是降伏法。

本經的〈藥師灌頂真言〉,在〈二佛咒〉裏頭也有。這〈藥師灌頂真言〉,它能解除一切的毒,能消一切的罪。有的人若中毒了,你念這個咒,也會給他把那個毒解去了;可是要誠心,不能敷衍了事,不能馬馬虎虎的。那麼本經這《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在這經裏頭,這個咒是很主要的。這部經這麼長,有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念。於是乎就找一個扼要的法門、短的法門,那麼就是誦這個〈藥師灌頂真言〉,所以叫拔除一切業障的經。我們大家有緣,能遇到這個法門,我們應該把這〈藥師咒〉常常地持誦。常持誦就一切的災難都消除,增長一切的善根。

我也應該聽聽你們的了,也有老年人,大家要輪著講法,而不是我講,座位這兒空著,互相到上邊來講法。美國這兒,沒有那麼樣子,不過我們也應該大家自己努力用功,不要盡自己落到人後邊,要爭先恐後來研究佛法,替一替我講講話。這個有這個經驗,那個有那個經驗,互相這麼一交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經驗,很多體會到佛法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你們每一個人,以後不要怕出來講話,這個講話是很公開的,就是大家開門見山,開誠佈公,這麼互相說一說在道場裏頭的心得;這是很好的嘛,就像大家談這個家常一樣,不要拘束。我們無拘無束,無罣無礙,能這樣子就能接受佛法的這種妙處了。

不過世界是一個萬苦交煎的世界,也是萬惡充滿的世界,所以在《彌陀經》上,才給它起個名字叫「五濁惡世」。這五濁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叫五濁惡世。

怎麼叫劫濁呢?就是這個時代很不清淨的,是一個染污的時代。這時間既然是染污了,那麼空間也跟著就染污了,所以現在這空氣染污了;空氣一染污,我們每一個有血有氣的眾生,也都跟著染污了。因為我們每一個有血有氣的眾生,都要呼吸空氣;空氣既然染污了,所以你再講衛生的人,也沒有法子收拾乾淨了。這空氣不容易收拾乾淨,所以現在到處這個空氣裏頭,都充滿一種毒氣,充滿一種死氣,所謂死氣沉沉。沒有哪一個地方是一個安樂土,到處都是暴力、恐怖、殺人、放火、強搶、偷盜,充滿了這種氣氛,就是因為這種毒素,把人都毒得發狂了。就有一些個沒有發狂的,也沒有什麼快樂,在這個世界天天都是醉生夢死,不知道在做什麼呢!

見濁,因為這個空氣也染污了,時間也染污了,於是乎我們所見的、所聞的,也都是不乾淨的東西。所見的這一些個殺人、放火、強搶、偷盜、吸毒、販毒、賭博,這一些個又什麼黃色電影,這種種的東西,都是在這兒染我們這個見,把我們這個見弄得分不清什麼叫好,什麼叫不好。因為分不清的關係,於是乎就同流合污,也就合而流了,隨著這種惡劣的行為轉了。

轉了之後,怎麼樣啊?就有了煩惱了,煩惱濁就生出來了。這樣不如意,那樣不遂心,那樣不順利,所遭所遇的環境,令我們生種種的煩惱。譬如本來想賭錢去,因為合而流了,看人家賭錢有的贏得很多錢,發財了;可是輸得很多錢的那個人,他就沒看見,他不記得有的輸的比那個贏的更多。到賭博場,都是輸的多,贏的少,可是他就看見那個贏的了,看不見那個輸的,這就叫隨這個境界轉了。隨這個境界轉,於是乎他又去賭錢去了,一賭怎麼樣啊?他就掉下去了,越賭就越輸,越輸就越賭,總想贏回來,可是總也贏不回來了,這煩惱了!傾家蕩產,煩惱生出來了,這是一個賭錢。

再拿做生意來講,看人家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做得一本萬利,喔!我也去做去。一做,怎麼樣啊?他只看見那個賺錢的,沒有看見那個虧本的,沒有看見那個賠錢的生意,於是乎他就做生意了。做生意就賠錢了,這一賠錢,就罵老天爺了:「你這個該死的天主,真混帳!人家做生意都賺錢,怎麼我做生意,你不保護著我?你是萬能的,為什麼你不教我賺錢?」把天主也罵了,遷怒到天主身上了,這煩惱濁就生出了。這一生煩惱,不管你是天主、地主、是人主,我都要怨了!這時候就怨天尤人。你看!一樣地做生意,看著人家賺錢,自己不賺錢,就生了煩惱了。可是啊!越生煩惱就搞得自己這個命運越蹭蹬了,越不順利了。

這個命,「啊!這是我的命不好!」命運不好了。那麼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有了煩惱濁,然後就罵天主,天主也不出聲;罵地主,地主也在那兒忍耐著;罵人主,也聽不見,於是乎就遷怒到眾生的身上了,就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對,東鄰西里都有了麻煩了,這眾生濁就生出來了。這眾生濁,你和誰都沒有緣了,和誰都弄得有一種染污了,邋邋遢遢的,於是乎這命運也就不會好了,命濁隨著就來了。

這是按著世間法,來講這個五濁惡世,這五濁令我們人種種麻煩來了。總起來是五濁,要是詳細說,那每一濁裏又有無量濁,說不完那麼多。所以因為這個,釋迦牟尼佛就看見娑婆世界眾生這麼苦,這麼顛顛倒倒、煩煩惱惱、爭爭吵吵、壞壞好好,於是乎他覺得真沒有意思。真沒意思就想要出去散散步,到郊區去走一走,因為他生在皇帝家裏頭,在皇宮裏頭總也不到外邊去。這一天,他就要到郊外去游一遊。

到郊外去遊嘛,教他的隨從同他一齊出去,想要到東門外邊去看一看。可是走到東門那兒,他就看見一個奇怪的事情。什麼奇怪的事情呢?看見那兒有一個婦女在生小孩子,那小孩子就在那兒吵吵,一生出來就說:「苦啊!苦啊!苦啊!苦啊!苦啊!」

釋迦牟尼佛說:「怎麼這樣的呢?這怎麼回事?」

隨從就說:「啊!這是生小孩子呢!」

那個大人就流血,小孩子就在那兒哭。他一看,掃興了,「啊!真沒有意思!」於是乎就回去了。那麼到東門外邊的這個旅行就結束了。回來了又想:「東門有這小孩子哭,明天到南門去看看。」

第二天,於是乎又到南門去看。出南門。看見一個老年人在那兒,雞皮鶴發,行步龍鍾。在那個地方走路顫顫危危的,那麼哆哩哆嗦的,牙也掉了,耳朵也聾了,眼睛也花了,那種苦不可言的樣子。

他一看,就問隨從說:「這個人是怎麼回事?他怎麼變得這個樣子?」因為他在皇宮裏沒有見過這個。

這隨從說:「這個人是老了,因為年紀太大了,所以這個身體不幫他忙了,眼睛也罷工了,耳朵也罷工了,這個鼻子也罷工了;舌頭雖然沒有罷工,但是吃什麼東西,因為沒有牙了,它也沒有味道了,嚼不碎了。那麼這個身體每一個部門,每一個department都罷工了,都在那兒停止工作了!於是乎他就苦得這個樣子,手也不會拿東西了,腳也邁不動步了,行步龍鍾的,頭髮也白了。啊!腰也彎彎了。」

釋迦牟尼佛說:「噢!這是真太苦了!」於是乎他到南門外邊去走一走,大約沒有到達那個打球的地方,就不到南門去了。他本來想去看打球,看這個人間那兒有練武術的,或者去參觀參觀,結果都不去了,就回來了。

回來後,第三天,說到西門去看看,東門有這麼個生小孩子的,南門有老的,到西門看看!於是乎到了西門,在西門外邊一看,看見一個病房,大約是個療養院,參觀療養院去了。參觀療養院,看見人都在這醫院裏躺著,哼哼嘰嘰的,這個說:「哎呀!好痛啊!」那個說:「哎呀!我真是受不了了!」那個說:「啊!怎麼辦哪?我死了都比這麼好啊!」啊!個個都是哼哼,在那個地方呻吟不已。那麼很多病人在醫院裏頭,所以才參觀醫院,也覺得很掃興的,就又回來了!

回來啦,覺得北門沒有去過,到北門去看看。於是乎就到北門去遊玩,到北門一看,嚇!看見殯儀館、棺材舖,他問:「這棺材是幹什麼的?」

說:「這裝死人的。」

又到那個殯儀館一看,那個地方又有很多人都躺在那兒,也不喘氣了,也不睜眼睛了,都死了!於是乎他更掃興了,說:「這做人有什麼意思?人生都有生老病死苦,這怎麼辦呢?」

在這時候,就有一個毗沙門來了。毗沙門就現出一個比丘相。那麼來了,他說:「咦!這個是幹什麼的?」這個沙門就穿著出家人的衣服,搭著僧衣,在那兒走。

這個隨從說:「哦!這個你問問他啦!」

他就問說:「你是幹什麼的啊?」

沙門說:「我啊,我是比丘。」

說:「你做比丘幹什麼啊?」

說:「比丘要了生死,要沒有生老病死苦,想把這個生老病死苦停止了。」

他說:「這個不錯的,能了生老病死苦,我也試試!」於是乎就決意自己要出家做比丘了。

那麼因為這個,所以釋迦牟尼佛捨棄國榮,把這皇帝的位子都不做了,來出家修行。在雪山修行六年,每一天一麻一麥,在那兒修苦行,就想要成佛。他的目的就想要成佛,所以受人所不能受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做人所不能做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讓人所不能讓的。這個皇帝位置不容易捨,他也把它捨了;一麻一麥這種飢餓,吃了還是一樣飢餓,他也能忍。所以能忍、能讓,這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基本條件。

我們各位想一想,我們哪一個是國王的太子?都不夠資格。釋迦牟尼佛以國王太子的尊貴,都要修行了,我們現在還有什麼捨不得?放不下東,放不下西,放不下南,放不下北;等臨死了,東西南北什麼也拿不去。釋迦牟尼佛能以把國也捨了,把這個城池——那個舍衛大城也捨了,把他太太也捨了,所謂國城妻子、身外之物都捨了,就到了雪山去修道。

那麼最初有五個人跟著他,來照顧他。因為他是個太子,父親就派兩個心腹的人來照顧他,母親也派三個心腹的人來照顧他,怕他有什麼意外的時候,好知道。那麼他修道呢,他願意怎麼修,就隨他怎麼修,不加阻止他用功,可是就防備有什麼意外,也可以說是用五個護侍來護持他。

釋迦牟尼佛到雪山,一天吃一麻一麥,其中就有兩個受不了,吃不了這苦頭就跑了,也不護了。另外三個是很誠心,跟著他受苦。可是怎麼樣啊?釋迦牟尼佛當時瘦得骨瘦如柴,就是皮包骨的樣子,也就是廣東話說瘦得像一條藤那麼個樣子,像個竹竿子,可是還沒有死。那麼以後嘛,就有天女給他送牛奶粥了。天女一早起,看他苦得很厲害,用這牛奶煲的粥,煮的這個稀飯,來送給他。釋迦牟尼佛大約一方面是要應這個天女的供,一方面也或者覺得餓得太厲害了,有這兩種的原因,就把這個牛奶粥吃了。這一吃牛奶粥,怎麼樣啊?這三個願意跟他受苦的護侍,一看:「噢!你這怎麼能成佛啊?成佛要苦修,你這牛奶粥都喝,好啦!不管你了!」於是乎也逃之夭夭了,跑了。

那麼這五個人就跑到鹿野苑去,不照顧釋迦牟尼佛了,不護持他了。你們各位想一想,以釋迦牟尼佛這種的功德,都要遭遇這種的環境,人所不能受的,他要親歷其境,於是乎他自己又發了菩提心,發了願了,更立這個堅固志了。以前大約他在雪山那兒打坐的時候,或者還經行經行,散散步,爬爬山,登高望遠,有一點這個情形。現在他看這五個護侍都走了,就剩自己了,這若是一般人,或者會想:「我還是回皇宮去,做皇帝去好囉!還受這苦幹什麼?」

那麼他不回去,於是乎就走到菩提樹底下,就發願了,說:「我這一回,我坐到這個地方,假如我不成佛,永遠永遠我都不站起來,我就在這兒坐著,坐死!」他發這個願。發這個願在那兒坐,一坐,坐了七七四十九天。我們坐了七個字(即三十五分鐘),腿痛得:「哎呀!不行了,啊!痛死了!痛死了!」昨天有個人就這樣。幸虧有一句話頭說是:「就像死了似的!」但是他還是忍不住。那麼坐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起於坐,當然也沒有吃東西,也沒有喝水囉!這可想而知了,那麼連渴帶餓,就是在那兒坐著。我們各位想一想,佛用功修道這種精神,我們是不是也能發這種的大菩提心?

有一天晚間,他就夜睹明星,晚間看這個星星,觸類旁通,豁然開悟了!他徹底瞭解這個宇宙的真理了,徹底瞭解這個人生的問題了,所以就開悟成佛了!開悟成佛,他就三歎奇哉,他說:「奇哉奇哉!奇哉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他說所有的眾生,都有佛的性,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佛的萬德莊嚴,和佛是無二無別的。可是怎麼樣啊?「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啊!」為什麼不成佛呢?就因為有這個妄想。我們不要學多了佛法,就學這一句已經夠了!「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我們這個妄想,噢!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想想南朝,想想北國,想想男朋友,想想女朋友,想想爸爸,想想媽媽,想想兒子,想想女兒,想想姊姊,想想妹妹,喔!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晚上睡覺還是不閒著,還在那兒作夢,都打妄想。作夢呢,又看見姊姊,又看見妹妹,又看見這個那個,那個這個,噢!不知多少,亂七八糟的,弄得自己糊裏糊塗的,這怎麼回事啊?都放不下這種執著。作夢是怎麼樣有的夢呢?就是執著。因為那個執著才作夢,你若沒有執著,沒有顛倒,就沒有夢想了;你因為有顛倒,所以就有夢想。你想要遠離顛倒夢想嗎?就要破執著。執著沒有了,就沒有夢了。所以說至人無夢,至人就是那個沒有妄想的人,也就是那個真人,也就是那個聖人,也就是那個和凡夫不同的活死人。

他沒有這一切的執著,什麼執著都沒有了,什麼妄想都除淨了,就證得佛的果位。所以「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們記得這一句呀,我們就要斷除這個妄想執著,把這個妄想執著掃乾淨了,就遠離顛倒夢想了。就得到究竟的涅槃。所以釋迦牟尼佛這麼樣一歎,然後就看因緣,說:「我成佛了,我要先度哪一個眾生呢?」於是乎他就觀察因緣了。有的人說:「哦!佛也打了妄想了!他也想要度人呢,那不是妄想是什麼呢?」你這是以凡夫測聖智,是錯誤了!佛並不是打妄想,佛就是用妙觀察智來觀察,哪一個眾生應該先得度?哪一個眾生機緣成熟了?他應該先度哪一個?

那麼他用妙觀察智一觀察,看見那五比丘在鹿野苑的地方,都用功用得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用功用得就差一個火候就開悟了,只要他到那個地方說幾句話,他們就會開悟了。甚至不說話,見一見他們,他們也會開悟了!因為這五比丘原來是跟著釋迦牟尼佛的,雖然說離開他了,但是受他的影響是很深的!都知道要求了生脫死,都不貪戀世間上的富貴榮華了。於是乎他們想自己去修行,去先成佛,或者他們自己在那個深潛意識裏邊,就想:「我們先修行開悟了,我們可以幫助太子也開悟。」或者有這麼一個念頭在裏頭,不過這在書本上沒有記載的,這是我以我這個很愚笨的見解來測量。那麼看釋迦牟尼佛那麼樣辛苦在那兒修,他們也就著急了,說:「哎!我們和悉達太子在一起,我們也分了很多心,不容易用功,我們先去好好用用功,回來幫著太子好好用功修行。」可能是這樣子。所以他們有這種的因,釋迦牟尼佛先成佛了,然後就去度他們,因為他們想要幫助佛成佛,那麼佛成佛了之後,也要幫助他們開悟,這也就是種因結果,如是因、如是果。

於是乎佛用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四智來看因緣,看這個機緣。那麼一看,在他成佛之後,憍陳如尊者應該先開悟。於是乎他就要實行他往昔所發的這個願,要先度憍陳如。往昔發什麼願呢?因為憍陳如在往昔就是歌利王,那麼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前就是忍辱仙人。這個忍辱仙人在山裏頭修行,這歌利王就帶著宮娥綵女到那個山裏頭去打獵。那麼這宮娥綵女見到忍辱仙在那兒修忍辱行,也是這忍辱仙德行的感召,也是和這一些宮娥綵女大約都有很深的因緣,她們就想要親近這個忍辱仙,那麼就圍繞著他。

歌利王去打獵,大約也沒有打到多少野物,心裏就很不高興。收隊回來一看,宮娥綵女都圍著這麼一個頭髮長長的,手指甲也長長的,鬍子也長長的,這麼一個沒有見過的人。於是乎,他就生了一種妒忌心,就問他在這兒幹什麼,他回答說:「在這兒修忍辱的功夫。」

歌利王說:「你修什麼忍辱功夫,現在你把我這一些宮娥綵女都給誘惑得圍著你,這還得了?你一定不是一個好人!」於是乎嘛,就拿著寶劍把他手也給剁去了,腳也給剁去了,問他有沒有瞋恨心?

那麼這個忍辱仙說:「沒有瞋恨心。」

歌利王說:「我不相信你,豈有此理,剁你的手腳,你還沒有瞋恨心,世界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人,你是打大妄語。」於是乎就問他:「你有什麼證明可以證明你沒有瞋恨心?」

忍辱仙人說:「我要是沒有瞋恨心,我這個手足,你雖然給我剁下,我還會長出來,還會恢復如初。如果我有瞋恨心,我這個手足就不會再長回來了。」

說完這個話嘛,這個手足果然又長出來了。這個歌利王一看,喔!這一定是妖怪,於是乎就要放火燒山。那麼這時候,護法就震怒了,於是乎就下冰雹打這個歌利王。

這時候,這忍辱仙又生了慈悲心了,就說:「將來我若成佛的時候,我要先度這個割我手足的人。」發了這個願,所以在今生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他就觀察往昔和今生,這個前因後果的關係,應該先度憍陳如這五比丘。於是乎他就從菩提樹底下站起來,走到鹿野苑去,找這五比丘去了!

釋迦牟尼佛以妙觀察智,來找這個應度的機,於是乎就到鹿野苑。所謂鹿野苑,就是當初有很多的鹿在那兒。在因地裏頭,釋迦牟尼佛也曾經做過鹿王,來教化一切的鹿,現在成佛了,也教化人。那麼到達鹿野苑那兒,找到這五個老修行,當時他們並不是比丘,是跟著釋迦牟尼佛出家之後,才做比丘。找到這五個老修行了,他就先轉四諦法輪。

四諦就是苦諦、集諦、道諦、滅諦,這是初轉法輪,度五比丘,說四諦法。第一轉,他說:「此是苦,是逼迫性。」他說這個苦,我們人生,這是苦。這苦有三苦,有八苦,又有無量諸苦。這種種的苦都是逼迫眾生的身心,得不到安樂,得不到自在,都是在那兒喧賓奪主,把這個主人給攆走了,這客塵當家了,這是一種逼迫。

苦有三苦,就是苦中的苦,又有壞苦,又有行苦。什麼叫苦苦?苦苦是苦裏頭更苦,本來沒有飯吃就很苦了,可是也沒有衣服穿了,這苦中苦。不但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了,連住的地方也沒有了。這衣食住都沒有了,你想一想,苦不苦啊?這叫苦苦。苦上加苦,苦裏又苦,苦不完的苦,沒有了期的苦,這是苦苦。

有壞苦,這個沒有貧窮的苦苦,可是有富貴的壞苦。本來是很多錢,可是一旦發生了意外,所有的金銀財寶都沒有了,或者被賊偷去了,或者被火給燒了,或者被水給沖得沒有了、壞了,富貴壞了,這叫壞苦。

那麼有的人說:「我呀,也沒有貧窮的困苦,我也不是很有錢的,當然也沒有富貴的壞苦。」可是你有行苦,就是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在遷流,念念不停,這叫行苦。這一生的行狀也是苦的,這是三苦。

又有八苦,那麼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這四苦,又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是八苦。生苦:我們人出生不是很自在的,生的時候,好像在那兩個山的中間夾著一樣,猶如生龜脫殼一樣的,生來是苦。那麼以後又漸漸地老了,這一老的時候,也是苦,我們身上所有的器官都停止工作了,樣樣都不方便了,這是苦了。

生苦、老苦,這還可忍受著,可是還有個病苦。這個病苦簡直不能忍受了,病得呻吟不已,連喊帶叫,狂喊狂叫這個樣子,這種苦誰也不能替。可是這種苦嘛,還是很公道的,無論你是公伯王侯,化兒乞丐,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宗廟享之,子孫保之,可是你一到病苦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很平等的。所以這個病,除非你不得到,那沒有什麼問題;一得到,它很平等的,一點人情、面子也沒有。那麼像前邊這三苦,還不算苦,最苦就是死苦。人到死的時候,所謂垂死的掙扎,那時候就是生死的鬥爭了。自己想要活著,但是那個死神就不答應,一定要拉你死去,所以死的時候,就像活牛剝皮那麼痛苦。這是生、老、病、死的苦。

一般人所最執著的,就是男女的愛情。愛之,就欲其生;惡之,就欲其死。那麼現在是愛,這一愛,把什麼都忘了,沒有理智了,想要用強力膠黏到一起這才好,總是那麼黏到一起不分開。那個愛的力量有那樣子,總想在一起,就要黏到一起,總也不能分開,你看那多好?我說這話,你們有的人或者會不相信;你不相信呢,我再給你們說一個比喻。現在你們人人都知道,報紙上常常有這個消息,每一個國家所生出的小孩子都有連體嬰,連到一起了。連到一起要用刀分割,你說那多痛苦,那就是愛別離苦嘛!就是因為愛得太厲害了,說:「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愛得太厲害,所以變成連體嬰了,這是一個理由。

還有再往更壞的說,這一些個連體嬰,都是同性戀的化身,給同性戀在那兒說法呢!那個同性戀,他同性搞戀愛,你說顛倒不顛倒?這一戀怎麼樣啊?就戀到一起分不開了。所以死了,再托生做小孩子,就做連體嬰,一出生就要受刀割,要分割。你看這個人也很殘忍的,啊!看他們那麼連到一起,就很妒忌的,於是乎就要給他分開,「你這樣子不行的,不能活的!」所以就給他分開。這也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慈悲心,覺得他那麼樣子不能活了,想法子幫一幫他們忙,給他分開了。這個醫生用一種慈悲心,那麼不怕麻煩,就給他一點一點地就給分割開了。你看,這世間這麼多麻煩的東西,早在幾十年以前呢,這連體嬰是沒有的,現在這個同性戀這麼多了,所以連體嬰也各國都有了。

再早呢,只有這個孿生。孿生雖然是一胎有兩個小孩子在一起生的,但是他沒有連到一起,所以他那種愛,大約還沒有那麼糊塗,沒有用強力膠給他膠上。所以各位想一想,這個愛,就不能離開,愛得怎麼樣也不分開,所以就做連體嬰啦!可是有的你不離開還不行,那個醫生就要給你動手術割開,你說這個痛苦不痛苦?這有生命的危險!於是乎有的連體嬰一給分割呀,兩個人就都死了。這兩個連體嬰,他說:「我們不在一起不行,我們都不要做人了。」於是乎就都又跑了。你要給他割開,割開他就不要活著了,這都是愛別離苦所成就的。那麼愛別離,這是一個苦。

又有怨憎會苦。這個人哪,我很討厭他,一見著他,不知道為什麼從心裏頭就不高興,和他沒有緣,要離開他。可是很奇怪的,你離開他,他不離開你,你到什麼地方,他也追到什麼地方。追到什麼地方,他一定要和你打招呼,做同事,來共同工作。啊!你討厭他?他就總是和你在一起,這叫怨憎會苦,躲也躲不開。

又有求不得苦。我們人,想求一件事情,一定要得到。得不到,這個煩惱也來了,晚上也睡不著覺了,吃飯也不香甜了,吃什麼也都沒有味道,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為什麼呢?就因為所求的得不到,所以總是心裏頭就像用那個油煎似地那麼難過,燒得不得了,這求不得苦。

最厲害就是五陰熾盛苦。五陰是色、受、想、行、識,我們誰都離不開這五陰,它是勢力很大的,把我們這人的佛性都給遮蓋住了。可是這五陰雖然是這麼厲害,你若是明白了,它根本就沒有實體的。你沒有明白,色、受、想、行、識,把你壓得透不過氣來;你一明白了,它就好像那個浮雲似的,空去來,就沒有了。不明白,你認為它有;你明白了,你照見五蘊皆空了,那就本來是無一物的,何處惹塵埃?所以這叫八苦。

這八種苦,我們各人來檢討一下自己,哪一個人沒有這八種苦、沒有前邊那三種苦?說:「我沒有,我也沒有三苦,也沒有八苦,我連一苦我都不覺得苦。」你是掩耳盜鈴,自己騙自己呢!補充一句,這個求不得的苦,也和那個怨憎會、愛別離苦,都是差不多的。尤其求著當官的,求不到,很苦的;求著發財的,求不到,很苦的;求名求不到,很苦的;再說清楚一點,求一個男朋友、女朋友,求不到,這是更苦,苦得簡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古來就有這種愚癡的人,得了相思病,甚至於同歸於盡!你看,這苦不苦?所以這都是人在世界上一種執著,一種顛倒,一種認賊作子,染苦為樂。越求不到的嘛,越覺得是稀奇,覺得是有一點什麼在裏頭;若得到了嘛,以後也沒有什麼事了,覺得也是這麼樣子。

青年人聽說某種的藥,吃了就開悟了,好像二十多年以前,美國這兒很盛行LSD(迷幻藥),現在又盛行這個marijuana(大麻)。那麼這一些個東西,年輕的人就因為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就想試一試。試一試,有的人就求到了;求到更苦,中了毒了,便有癮了,這更苦。求不到呢,總是莫名其糊塗,怎麼回事啊?是不是真能開悟啊?是不是一抽這個marijuana就變成神仙了?總是有這麼一個好奇的思想。所以,一有這種好奇的思想,喜新好異,然後就受害了,自己不知不覺地跑到那個毒裏邊去,還不知道。以後就甘之如飴了,就覺得一抽上這東西,忽忽悠悠的,啊!比什麼都好了,你就給我皇帝,我也不換了。你看!就是這麼顛倒,這你說苦不苦?

這個八苦是總起來說的,若是往詳細了說,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苦,所以說苦不盡,對誰言呢?對誰去說這麼多苦呢?說了人也不相信,佛因為鑑於這種苦,所以第一就說苦諦,說:「此是苦,逼迫性。」這是對人有一種逼迫的力量,你們各位都要知道。

那麼第二呢?他就說:「此是集,是招感性。」集,就是集聚到一起了。集聚什麼到一起呢?集聚這個煩惱到一起了!因為知道苦了,所以佛就發願要度眾生;那麼知道煩惱是集聚而成的,所以佛就發願要斷煩惱: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集聚而成,所以就說「此是集,是招感性。」自己種因結果,得到這種的果報,這是自己招來的,自己感應來的,所以是招感性。這煩惱也有無量無邊那麼多,再總括起來說,有八萬四千種煩惱。我們人,不是就一種煩惱,有八萬四千那麼多,他說:「此是集,是招感性。」

又說:「此是道,是可修性。」說是這個菩提道,智慧之道,成佛之道,了生脫死的道,離苦得樂的道,這個道是可修性,是你修行就能得到這個道了;你若不修行嘛,就得不到。所以說法門無量就誓願學,佛道無上就誓願成。

「此是滅,可證性」,說這個滅就是寂滅之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當初釋迦牟尼佛在往昔,就為這半句偈,把生命都不要了,犧牲生命而為法,這叫為法忘軀,為半句偈而捨這個生命。這怎麼樣呢?就是當初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苦行的時候,遇到一個淨居天的天人,就在那兒現一個夜叉鬼的身來考驗釋迦牟尼,考驗看看他是不是有真誠心,是不是能有大犧牲性,能捨得?於是乎他走到老修行面前,就自言自語地就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咦!這個老修行一聽,就想:「什麼?他就這樣唱音樂?這不是音樂,這是兩句偈頌啊,『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啊!有意思。」這越想越有意思。於是乎就說:「喂!你說什麼呢?」

他說:「我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說:「你說的這個,還有兩句是不是啊?」

他說:「不錯!有兩句我沒有說呢!」

他說:「那你告訴我告訴我,我聽一聽啊!」

說:「告訴你?我現在沒吃飯呢,沒有氣力說那兩句了,你要先給我找一點東西吃,我吃飽了才能說呢!」

釋迦牟尼佛說:「你想要吃什麼?我給你找,供養你,請你吃飽了,把那兩句偈頌說給我聽啊!」

這個羅剎鬼就說:「哦!你能捨得啊,我是要吃活人的肉,喝活人的血,我才能飽呢!你能捨得你的肉,捨得你的血嗎?」

釋迦牟尼佛一想:「我朝聞道,夕死可也;我聽見這個法了,我就死也值得了。如果那兩句偈頌我沒聽見,這永遠我都放不下的。」於是乎說:「好!你先告訴我,我就把我這個身體給你吃。」

 

夜叉鬼說:「好呀!」於是乎就說最後兩句,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他說「諸行無常」,這世間一切一切的都是無常的;「是生滅法」,這生了又滅,滅了又生,這是生滅法。「生滅滅已」,生完了又滅,滅完了又生,把這個生滅都沒有了。這時候,「寂滅為樂」,若能得到這個不生不滅的,那才是真正快樂呢,那才是永遠的呢!說完這兩句偈頌,就要吃這個老修行。

老修行說:「你慢一慢,等一等,你先不要吃。」

「啊?怎麼樣子,你不算了?你想反覆呀,那是不行的!」

這個老修行說:「我不是反覆,你等我用把刀,把這四句偈頌刻到樹上,永遠在世間存在,那麼人人一看見,就會發菩提心,就成道了。」

這個羅剎鬼說:「啊!你這個意思也都可以的,我就許可你刻啦!」

於是乎,他就刻字,把這個樹皮用刀割去了,把這個字都刻到樹上。他一邊刻,那個羅剎鬼就在那兒吵說:「哎呀!你快點啊,我肚子餓得不得了了,受不了了,你不要這麼拖延我的時間了,我這就來餓死啦!」這個老修行,也就趕快刻字,就把這首偈頌刻到樹上了。刻到樹上後,羅剎鬼說:「我現在和你不客氣了,要吃你的肉,喝你的血了。」

他說:「你再等一等!」

「啊!還要等一等,你說刻到樹上了,那我已經許可你;你拖延了這麼長的時間了,你還有什麼事情?」

那老修行說:「我想,刻到樹上,雖然是有字了,可是風吹雨打,時間一久,這個字就都沒有了,不會存在的。我現在這兒有打石頭的器具,我要把這一首偈頌刻到石頭上,它永遠都存在的。你還餓多一陣不要緊,我把它刻到石頭上,你無論如何要給我這個時間。」

羅剎鬼一聽,說:「都好啊!好啦!那我就滿你的願了,你刻吧!」那麼他又把這一首偈頌刻到石頭上。

刻到石頭上後,這回羅剎鬼說:「好啦!那我現在可以吃你了。」

釋迦牟尼佛說:「好啊!你現在可以吃我了。」那麼眼睛一閉,等著這個羅剎鬼來吃他了。

可是空中那兒說話了,說:「善哉!善哉!你真是一個有大犧牲、為法忘軀的一個老修行,你將來是一定成佛的。」他睜開眼睛一看,這個羅剎鬼不在了,那麼空中有一個淨居天人在那個地方。

所以嘛,這叫為半句偈而捨生命,捨生命都不怕了。我們學佛的人,能不能有這樣的殷重心,這樣的誠心,這樣的至誠懇切心,能不能這樣子?能不能為半句偈,或者為某一部經,我們能把這個生命捨出來?

雖然是這樣子,現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願意修行的人,我們萬佛城現在鼓勵人人都讀誦《楞嚴經》,能學得背誦《楞嚴經》。現在《楞嚴經》,有的人讀得兩卷了,有的人快讀三卷了,那麼還沒有人完全能背得出。可是在彌陀誕以前一個月,有一個人就發願要閉關一個月,她要發願把《地藏經》背出來,把《梵網經》也背出來。在當時我也答應她這樣地做,教一個人專來伺候她,來給她預備水,預備飯,來幫助她,成就她的願力。那麼這個人,果然就在一個月期間,把《地藏經》也能背得出了,把《梵網經》也能背得出了,這是萬佛城頭一個能把這兩部經背出來的。可是這個人,你們要問她姓什麼?叫什麼?老大貴姓啊?老二叫什麼名字啊?這個我不能告訴你。為什麼呢?我不能替旁人來賣廣告,這個是萬佛城修行的一份子,萬佛城差不離的修行人,都有這種志願的,所以你不要單單知道某一個人是這樣子,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子。

最近在你們洛杉磯,也去了一位居士叫何果林——何耀林,他是一個針灸醫生。他到了萬佛城,這回也是閉關,閉了十天,還是八天關,他把《金剛經》能背得出來了。為什麼我說這何果林——何耀林的名字呢?因為他是一個做針灸的醫生,我替他賣賣廣告,也不收廣告費,這沒有關係的。

「道是可修性」,「滅是可證性」,可證得的這種寂滅之樂,那麼誰可以證得呢?誰是真修道的人,誰就可以證得。所以知苦,知道苦了,就斷集,斷這個煩惱了;慕滅,羡慕這個寂滅之樂,所以就要修道,這叫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第一就是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是滅,可證性。」本來應該說是苦、集、道、滅,那麼因為中國人呢,大約也是讀著為著順口,就說苦、集、滅、道,那麼這是第一轉。

第二轉,他說:「此是苦,我已知,不復更知。」說我已經知道這苦了!我知道這苦,我再就不願意受這苦了;不復更知,我不願意再知道這個苦的事情了。「此是集,我已斷,不復更斷。」說這個集我已經斷了,我再也沒有可斷的了,我沒有煩惱了。「此是道,我已修。」我已經修好了這個菩提道,成佛了。「此是滅,我已證。」說苦、集、滅、道這種法,我已經知道了,已經完全把他們都認識了,這是第二轉。

那麼第三轉就說:「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道,汝應修;此是滅,汝應證。」這三轉四諦法輪說完了之後,那個阿若憍陳如尊者,即刻就證得阿羅漢果。我們現在也聽到這個了,誰證阿羅漢果,我不知道。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