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

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日期:2010-08-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六本皆作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然此所謂是法。乃真性也。真性豈可謂之法哉。強名曰法耳。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其真性一同。故云平等。無有高下。謂色身則有高下。真性則無高下也。

【謝靈運曰】結成菩薩義也。人無貴賤。法無好醜。蕩然平等。菩提義也。

【肇法師曰】明此法身菩提。在六道中亦不減下。在諸佛心中亦不增高。是名平等。無上菩提。

【真武說報父母恩重經云】物不能平物。惟水不動。則可以平物。物不能等物。惟權衡之公。則可以等物。平則無高無下。等則無重無輕。

【李文會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者。凡夫不見自性。妄識分別。自生高下。謂佛是高。眾生是下。菩薩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故一切法皆平等。豈有高下也。

【黃蘗禪師云】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能得阿耨菩提。又云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我彼相。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滿光明遍照也。

【傅大士云】水陸同真際。飛行體一如。法中何彼此。理上起親疏。自他分別遣。高下執情除。了斯平等性。咸共入無餘。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王日休曰】所以名為無上正等正覺者。以真性中本無我人眾生壽者。此四者乃妄緣中現。而正性則平等。豈有四者之異哉。故名為無上正等正覺也。

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一切善法。乃佛接引眾生悟明真性之法也。依此法修行。即得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也。真性我本有之。豈可謂之得哉。蓋凡言得者。皆謂自外而得。此則非自外而得。故不可謂之得。然此則言得者。蓋不得已而強名曰得耳。

【李文會曰】修一切善法者。若不能離諸相而修善法。終不能得解脫。但離諸相而修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又云。若人於一切事。無染無著。於一切境。不動不搖。於一切法。無取無捨。於一切時常行方便。隨順眾生。令皆歡喜。而為說法。令悟菩提真性。此即名為修善法也。

【川禪師云】山高水深。日生月落。頌曰。僧是僧兮俗是俗。喜則笑兮悲則哭。若能於此善參詳。六六從來三十六。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王日休曰】佛又呼須菩提。而謂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謂本來無此善法。乃假此以開悟眾生耳。故但虛名為善法而已。

【顏丙曰】兩頭話有三十六對。善與惡對。 有與無對。生與死對。去與來對。動與靜對。語與默對。勝與負對。高與下對。不作兩頭見。是為平等法。亦名無上正等正覺。以無四相心。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即非善法者。蓋凡夫執惡。聲聞著善。若不離善法。又落兩頭機。豈謂平等。

【傅大士頌曰】水陸同真際。飛行體一 如。(子榮曰。水陸同真際者。總標四生有情之本。皆有一真之性。故云飛行體一如。今據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故此頌亦總四生而言之也。水之所產。陸之所 生。水陸雖不同。而一性之真際則未嘗不同也。有翼者能飛。有足者能行。能飛雖不一。而一性之本體則未嘗不一也。)法中何彼此。理上起親疏。(性中所有之 法。曾何彼此之間。性中所具之理。豈有親疏之殊。)自他分別遣。(自者。己也。他者。人也。自己他人妄生分別者。皆當遣去。圓覺經曰。自他身心。注云自之 身心。即我相也。他之身心。即人相也。又曰。自性憎愛故。注云。于自則愛。于他則憎。)高下執情除。(妄分高下而坐執著之情。亦當除之。)了斯平等性。咸 共入無餘。(經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有人若能了悟平等之性。則咸共入于無餘涅槃矣。寒山詩曰。佛性元平等。總有真如性。但自審思量。不用閑爭競。)

【李文會曰】不住相故。即非善法。無漏福故。是名善法。

【法華經云】初善中善後善者。初謂發善心時。須是念念精進。不生疑惑懈怠之心。中謂常修一切善法。令悟真性。不著諸法相也。後謂即破善法。直教一切善惡凡聖。無取捨憎愛之心。平常無事。故云即非善法。是名善法也。

【古德云】了取平常心是道。饑來喫飯困來眠。又云。常平等心。如此廣大。妙觀察智。如日光明。體用及此。是佛境界。

【川禪師云】面上夾竹桃花。肚裏侵天荊棘。頌曰。是惡非惡。從善非善。將逐符行。兵隨印轉。有時獨上妙高峰。卻來端坐閻王殿。見盡人間祇點頭。大悲手眼多方便。

【書籍目錄】
第1頁:看經警文 第2頁:旃陀羅引
第3頁:御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集註序 第4頁:重刊金剛經集註序
第5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6頁:法會因由分第一
第7頁:善現啟請分第二 第8頁:大乘正宗分第三
第9頁:妙行無住分第四 第10頁:如理實見分第五
第11頁:正信希有分第六 第12頁:無得無說分第七
第13頁:依法出生分第八 第14頁:一相無相分第九
第15頁:莊嚴淨土分第十 第16頁: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第17頁: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第18頁: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第19頁: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第20頁: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第21頁: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第22頁: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第23頁: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第24頁: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第25頁: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第26頁: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第27頁: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第28頁: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第29頁: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第30頁: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第31頁: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第32頁: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第33頁: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第34頁: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第35頁: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第36頁: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第37頁: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第38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